西西河

主题:【原创】【原创】思无邪 -- 拈花不语

共:💬5 🌺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原创】思无邪

思 无 邪

不敢亵渎《诗经》,摘抄的诗句只做单独成句解,释义不与上下文关联。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思无邪”,这三个字便是如此地纯净,一如新雪,一如微笑,一如旋律简单却四处传唱的曲调,一如流传千载的诗篇(青铮语)。当红美女作家安意如如是说:“《诗经》如彼岸花,即使无法摘取,也长存于心。”在古老的文字面前,我们张皇失措,未及接触已敬畏三分。其实,《诗经》犹如核桃,剥去佶屈聱牙,艰涩难懂的外壳,细细咀嚼,丰腴肥美的果仁会让人唇齿留香,回味悠长。细究之下,《诗经》里的许多句子在生活中仍然鲜活,只是我们忘却了他们的出处。这些简洁凝炼,蕴意深远的文字,在辞不达意时,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时如神来之笔,有点睛之功。

流传最广的当属《周南·关雎》里的句子:“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意思是:“美丽贤良的女子,正是我的好伴侣”。如果你有心仪的女子,别人打趣你或长辈垂询,这样回应并不失礼。称对方为淑女,自己高升为君子,两全其美之事,何乐而不为。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琼瑶阿姨的《在水一方》,不知赚走了我辈多少眼泪,当然80后和90后早已不鸟她好多年。然而这样诗意朦胧的句子,能够懂得它的意思:“我所想见的那人,在河水的那一方。” ,蕴含无限情意,正适合表达想望伊人可望不可即的感受。有分离,就有思念,距离产生美。

三千年前的古人,也讲究礼尚往来,《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被后人简化为投桃报李,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来而不往非礼也,是我们这个礼仪之邦的习惯和规矩。男女交往中的“投桃报李”,已不止是一般的礼节,而是一种礼仪。礼物本身的价值已不重要,象征意义更加突出,以示两心相许,两情相悦。

类似诗句还有:“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卫风·木瓜》“他送我木瓜,我拿美玉回报他,美玉哪能够报答,是求永久相好,”直译过来,简直就是情诗。可我更愿意升华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之情。别人给予你的,记得要回报他。

《天下无贼》里的贼头黎叔在叹息无法把看中的王薄收入麾下时忧心忡忡的说:“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闻之不禁莞尔。这个老贼,心狠手辣,王薄最终死在他手里。电影结尾,警察告诉正在为了肚子里的孩子而进食的王丽不用等了,王薄走了。她倔强的眼神,甩出“等我吃完了你再说”,继续拼命的往嘴里塞。警察说完,她仍旧平静的大口大口吃,许久,眼泪溢出眼眶。我的眼泪也随之流下。出自《王风·黍离》的“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被葛优活学活用,为电影增色不少,“了解我的人知道我在担心和忧愁,不了解我的人以为我有所要求”,带着忧时伤世的感伤,感慨知已难求,心事不被人理解用此句最佳。

自杀而亡的三十年代影星阮玲玉,死前留下 “人言可畏”的遗言,鲁迅因此写下《论人言可畏》一文,《郑风·将仲子》则描述了流言蜚语的可怕:“人之多言,亦可畏也”即是“别人的闲言碎语,实在很可怕”的意思。众口铄金,语言的杀伤力不可小觑。

《郑风·风雨》有一句诗:“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表达见面的欢欣雀跃:“既然已经看见你,怎么能说我不高兴”,从修辞上说,反问句的语气和感情要比陈述句强烈,单看这句诗,明显能感受到溢于言表的兴奋之情,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既见君子,云胡不喜”更适合当场表达,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语气上接近描述。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来?一日不见,如三月兮。”《郑风·子衿》这三句并非出自同一章节,可是我都很喜欢,无法取舍。曹孟德的《短歌行》甚至将“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嵌入诗中,发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叹,它原来的意思“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描写一个女孩思念她的爱人,但被曹操巧妙的引申比喻为对贤才的渴望,求贤若渴的心情一览无遗。“纵我不往,子宁不来”,如果我还不能去,难道你不能自己来?一个女子用娇嗔的语气,在责怪她的爱人,古诗的奇妙之处就在于此,短短八个字胜过千言万语,和现代长篇大论的唠叨相比,古代的男子耳根要清净许多。大家耳熟能详的“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正是脱胎“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这句诗浅显易懂,单看字面就知道表达的是思念之情,想必很多人都会脱口而出。

《豳风·七月》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七月暑气渐退,天气乍凉,在男耕女织的古代,这个时候该是女人纺线织布、准备寒衣的时候了。气象学家应该感谢这些诗人,记录下三千年前的天气情况,给他们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依据,从诗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古代和现代的气候,还是有所差别。在现代,农历的九月,多数人还是穿着秋衣趴趴走,哪里用得上御寒的冬衣。

众所周知的成语“逃之夭夭”其实源自于《桃夭》里的“桃之夭夭”,意思相差了十万八千里,细细吟咏《桃夭》,充溢字里行间的是喜气洋洋、让人快乐的气氛:“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翠绿繁茂的桃树,花儿开得红灿灿,这个姑娘嫁过门,定使家庭和顺又美满。《桃夭》所创造的比兴手法影响深远,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也成为文学作品中的成语,被后世奉为结婚的楹联。

武侠小说和言情小说里经常这样形容美女,手如柔荑,肤如凝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也是诗经里的句子,语出《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段描写的是一位出身高贵的美女,古人文字表现力之强令人惊叹,美人之美刻画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廖廖几笔,难于超越,后人只得照猫画虎,再无新意。

《式微》里有诗曰:“式微,式微,胡不归?”天色已晚,你怎么还不回来?同样是责问的语气,文言文含蓄温和,翻译成白话,发问者的焦虑咄咄逼人。“式微”一词,指暮色渐深,古人用它来比喻国势日渐消退。所以,时至今日,形势潮流走下坡路时经常用“式微”形容。

最爱的诗句当属《击鼓》中的“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无论何时读到,心底总能被温柔的触动。幸福的定义也不过如此吧,“不论生死离别,都跟你说定了。说定的是牵着你的手,和你一起白头到老。”有谁能抗拒得了这样古老的誓约呢,无论是男是女,红尘中打了几个滚,依然会有这样的渴望吧。苍凉沉郁的意境营造了生死相许的约定,任谁也不能不动容。

《诗经》是一部古老的书,是中国诗歌的源头。观诗如对镜,镜子里你的心情栩栩如生,纤毫毕现。细细读来,曾经的欢悦、哀伤、怀念、悲苦,与今日人们的感情并无多大不同。而它,来自三千年前。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