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追日记 -- 晨枫

共:💬247 🌺48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伦敦的衣食住行(下)

在伦敦没有血拼,所以一般物价没有什么概念,但伦敦的VAT为15%,书报、食品和小孩衣物免VAT。本人特别赞赏这个书包免VAT的做法,凸现了重视文化的精神。

伦敦的街道窄且弯,汽车还多,这本不吃惊,吃惊的是伦敦豪华汽车之多。巴黎也算大都市了,但豪华汽车绝对没有伦敦密集。奔驰、宝马照例是豪华汽车的主力,但奔驰比宝马的阵地要大很多,更有意思的是,奔驰是以S级为主力,E级都不多,C级更是罕见。宝马到还是3、5、7比较平衡一点,尽管也不像金字塔,而像大雁塔。奥迪比较少,但大众很多,好像比福特、Vauxhaul还要多似的。Jaguar在老家也打不动人民战争,感觉上数量不比奥迪多。惊奇的是,超豪华的劳斯莱斯、本特利、阿斯顿•马丁看到好多,感觉上不是用来show off,而是真正有钱人用来自得其乐的。看到一辆劳斯莱斯Drop Head,这是劳斯莱斯的敞篷车,过去只在杂志里见到过。更稀罕的Jensen都看到一辆,还有同样稀罕的跑车Lotus Elise和Caterham Super 7,在北美比劳斯莱斯还要罕见。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看着这房子其貌不扬?门口停着的可是奔驰S320,而且几乎可以肯定是这家主人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Lotus Elise,以前只在杂志里见过,这小东西在操控上可以把法拉利比下去,也是中置发动机、后轮驱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在海军部门前看到这么一辆Caterham Super 7,估计这位皇家海军的军官不需要像他(或她?)在安纳波利斯海军学院的女同事那样需要上夜班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科文特花园的皇家歌剧院对过停着的本特利,后面是Mini Cooper S,一对流落德国的英国孩子。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谁打赢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贝克街上被红灯堵住的本特利Flying Spur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威灵顿凯旋门前一个房子前停着三辆劳斯莱斯,这座房子什么来头?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个年轻人刚从这辆绛红色的本特利里出来,这可是“正宗”本特利,是大众收购本特利之前的型号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但伦敦也有这样环保意识强的人士,像这辆带篷的宝马摩托车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还有这样的全电动车,这是印度的Reva,由于零排放,可以免受城市拥挤税面,另外还有政府津贴。不过这车的碰撞安全性一塌糊涂,是按照“四轮摩托车”来通过的

另一个惊奇的地方是,很多奔驰S级、宝马7系、保时捷911就停在路边过夜,这样的好车在北美很少见到常年露天停放过夜的。这也难怪,维多利亚时代伦敦大发展的时候,还没有私人停车位的说法,现在在中区有一个固定的路边停车位就很拽了。伦敦的治安一定不错,没有人恶作剧用钥匙给车划上几道,奔驰的三尖星给偷走的也不多。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开得其奔驰、宝马的,即使在英国,也还是平常人家多,只是在伦敦中区不大见到平常人家开车过来。普通人在中区上下班坐地铁、公交,买东西到郊外的购物中心,没事不到中区来。在郊外,就看得到各色大众、福特、Vauxhaul、丰田、现代、标志、雪铁龙了,但很少菲亚特。不过即使在郊外,奔驰、宝马、奥迪的比例依然很高,在我住的会议旅馆的停车场里,每天都有奔驰、宝马一级的好车停着。这还不是什么好旅馆,也就三星的样子吧。还有一个好玩的:在帝国战争博物馆外,看到一辆拉着警灯的警车飞驰而过,这是一辆Kia Sportage小SUV,在北美,要是哪个警察开着Kia出去执行任务,连嫌疑分子都要笑了。

伦敦的柴油车非常多,柴油价格和加拿大“一样”,直接把英镑换成加元就可以了,真是贵!伦敦汽车进城是一天10英镑,大车(像4x4的SUV)可能要加到25英镑)。伦敦还提议将汽车牌照分颜色,耗油特别大、占地特别多的汽车用特别颜色的牌照,进城费、停车费都要增加,以此惩罚对环保无动于衷的人。这样的法律在美国、加拿大肯定通不过,至少现在通不过。

汽车那么多,但伦敦的街道实在是不怎么样,像改革开放以前的上海街道:歪曲、拥挤、杂乱无章。伦敦还没有室内快速干道(freeway)或者高架,什么车都挤在一起,比巴黎还不如,至少巴黎的主要街道要宽敞一点。

当然,对大多数来说,伦敦最重要的交通方式是公交,包括公共汽车和地铁。公共汽车开起来四通八达,但我对路线不熟,不敢乱坐,尽管心里很想坐一坐双层公共汽车。不过公共汽车尽管方便,但并不快,到处交通拥塞,谁也快不了。地铁就不同了,四通八达,而且快捷、可靠。我都是用地铁。

伦敦在大兴土木,St Pancras和Kings Cross火车站都在大修,本来很想去看看St Pancras火车站的外面的,这是哥特复兴建筑的一个典范,现在也只好作罢了。但还是进到里面去看看,里面已经为欧洲之星高速火车大修好了,每天有通往巴黎和布鲁塞尔的高速火车往返。St Pancras本来就有一个很大的两端开放的无梁铁质拱顶,在蒸汽机车时代既遮风挡雨,又有利于通风、散掉煤烟。现在把两端封起来,地面层改建成商店和服务设施层,高速火车从天桥层直接开进来,上楼梯就上火车,十分方便。在建筑上,既富有时代气息,充分利用了现代技术的便利,又保留了当年哥特复兴风格的特色。这是老建筑复兴的正道,既不是像博物馆一样把建筑保护起来,什么也不能动;又在保留建筑风格精髓的同时,赋予跟上时代的功能。只有使用中的建筑,才是有活力的建筑。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St Pancras火车站是维多利亚时代铁构大跨度建筑的代表作,在建筑风格上是又一个把哥特式风格用于非宗教的公共建筑上的一个典范,铁花构件非常有时代特色。现代化改建保留了原建筑特色,难能可贵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两端原来是敞通的,用于流通空气,同时把蒸汽机车的煤烟和水汽排放出去。现在用电气机车了,两端就封了起来,遮风避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地面层用玻璃墙分割,既保留古色古香,又体现了现代的风采。地面层现在是各式商店,还有行李存取和火车站固有的设施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楼上就是站台,交通设计非常简洁、高效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里是出站口,前面的横向天桥就是进站口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欧洲之星就静静地躺在那里,准备高速奔向巴黎或者布鲁塞尔

说了那么多消费的事,那收入呢?在开会的时候,和几个英国人闲聊,他们说,一般大公司大学刚毕业的新工程师的年薪大约2.5万英镑,这在折算成加元后和加拿大差不多,但加拿大的生活费用要低多了。以前听说英国的按揭有几代人传下去的,但是英国同行说那不是真的,或许在伦敦有这样的事,在外地没有那么严重。不过在伦敦真是住不起,尤其是在中区。在Baker Street和格林威治看到房地产商的广告橱窗,看着好玩,拍下照来留念。一看那上面的数字,真是乍舌。还有一个不同的地方:伦敦的房子大小以卧室数计算,而不说总建筑面积。这在北美就不大好办了,现在时兴特大的bungalow,两千平方英尺的地面层才两个甚至只有一个大卧室,这样的房子在伦敦怎么卖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想知道伦敦的房价吗,自己看吧,反正把我是镇住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不买房,租也可以,p.w.应该是每周,p.c.m.应该是每月,不知道这个c指什么?consecutive(连续的)?

作为大城市,伦敦还算干净,也挺安全。即使在相对贫困的南区,也没有不安全或者受到威胁的感觉,主要是街上无所事事而游荡的人比较少。另外,伦敦人总体上文化和教养也比较好,毕竟是老大帝国。

对于旅游者来说,还有一些琐事:London Pass是伦敦的一票通,地铁、公交甚至大多数博物馆全包了。一天通票是38磅,两天46磅,三天57磅,接下来就是六天79磅了。除了一些国立的博物馆免费外,伦敦的博物馆很贵,动辄5-12磅,加上一天的公交通票5.6磅,如果蜻蜓点水,一天跑很多地方,或者连着几天跑更多的地方,这一票通还是有优越性的。要是想在一个地方花很多时间,然后信步走走,那这一票通就没有意思了。

另外就是钱的问题了。英国用英镑,这谁都知道,所以从别的国家来,需要兑换。信用卡没有问题,大多数旅游的地方都收,但小一点的地方就不一定,出租中,Black Cab(就是伦敦典型的那种方方的老式出租车)收信用卡,别的就不一定,不收的多。即使是Black Cab,也要加收10%的手续费。Visa收的地方比MC多,MC比AmEx多,Diner’s Card不大见到有地方收。现金的话,可以在出发前兑换,也可以在希思罗机场兑换,但最好还是带上ATM卡,到处有ATM机器,急需的时候不至于很狼狈。我就犯了这个错误,带了一点加元现金,在机场兑换了,但没有带ATM卡,所以用现金的地方就得非常小心,很是狼狈。北美的信用卡也可以抽现金,但要记住自己的PIN号码,我十几年了极少用信用卡抽现金,PIN早忘了。说到PIN,欧洲的信用卡上有一个闪闪发亮的小晶片,里面应该是一个芯片,使用的时候不需签字,但要打入PIN。北美的信用卡没有这个小芯片,使用的时候只要签字就可以了。欧洲卡安全,北美卡方便,看来开始欧洲骗子和小偷更多啊!

元宝推荐:希宝,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