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未曾发生的历史(转)苏德篇 迈克尔?伯利 著 -- foundera

共:💬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希姆莱的反事实推论

希姆莱的反事实推论

 

然而,不仅是希特勒在反对罗森堡的政策。他和洛什发现他们在当地的势力受到了第三帝国的经济代理人的竞争,后者是受罗森堡在柏林的部门独立操纵的,更重要的是,它还受到了希姆莱的党卫队高级官员和秘密警察头子的操纵。

经济和军事需要阻挠了任何对布尔什维克的社会经济秩序进行改革,以便讨好当地人的企图。如上文所述,希特勒对未来的德国一俄国的经济关系的计划是以赤裸裸的剥削为基础的。出于实际需要的缘故,集体农庄设施只得到了装腔作势的小调整。由于必然会导致混乱,取消集体化的做法将会大大加重军队获得口粮供给的难度。对于党卫队来说,将集体农庄转变为领地的做法比随后对归还给主人不久的小农场进行“合理化改革”的做法要简单得多。就像代理农业部长贝克指出的,假如布尔什维克没有建立集体农庄制,德国人自己也会建立它。德国宣传海报声称“集体农庄制被消灭了!自由的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并且描述了德国士兵用来复枪托从俄国农民的肩膀上推开饱饮伏特加的官僚的重负的情景。实情却正好相反。罗森堡在1942年2月15日颁布的《农业法》本来也许可以建立以私有农场为基础的“公社经济”,但是其半封建的“工作日”制度和什一税式的上缴义务与深受憎恨的苏维埃体系并无不同。在工业经济中,对所有权的斗争完全是德国的事务,涉及到各种代理人和私有部门,而弗里克,克虏伯和曼纳斯曼等公司对相应领域的苏维埃公司担任起“养父母”的角色。

考虑一下假如这类经济剥削像德国在西欧(尤其是法国)的政策那样有效,将会发生什么,是十分有趣的。然而事实是它并没有取得那样的成功。这主要是由于对占领区的政策越来越多地由最为邪恶的纳粹制订的缘故:帝国党卫队首领希姆莱,此人首先考虑的是种族而不是经济问题。实际上,希姆莱对东欧的计划也许会给我们展示一幅最有可能发生的图景,揭示德国人如果赢得了战争的胜利,将会采取何种统治方式。

希姆莱相信东方“属于”党卫队,党卫队将对那里的所有人进行放逐、遣返和消灭。党卫队早在巴巴洛萨计划之前,在被占领的波兰就得到了这种特权地位。早在1939年10月24日,希姆莱在夺得加强德意志民族委员会帝国委员的称号后不久,就已在波森就德国在波兰的安顿问题向党卫队的头脑发表了演讲。每个安顿区都要包括一个由士兵一农民构成的领导核心 (从党卫队中挑选),他们周围围绕着来自旧帝国的定居者的农场,再外层是一圈德国人。波兰人将成为他们的雇农和工人。帝国首脑用他那种典型的买弄的态度指定了农场砖墙的厚度;坚持要求在地下室安装浴缸和淋浴头“供汗流浃背地从田野返回的农夫使用”;并要求禁止在农庄里出现“矫揉造作和城市的喧闹”,农庄应当是“既不奢华也不原始的”。

1940年5月,希姆莱在一份重要的备忘录《对东方的外国人的一些想法》中,概括了波兰当地人的命运。波兰将根据它真实的、或者是被想象出的种族成分分解为几个部分。那些被认为不适合进行重新德国化的人,即那些在这个“大杂烩”中“被剔出”的人――将被贬低为农奴;希姆莱还不祥地、故作庄重地沉思道,其条件是“人们不接受布尔什维克从肉体上消灭一个民族的做法,认为那是非德国的,是不可行的。”农奴将受到基本教育,即“最大到500的简单算术,怎样写自己的名字,并且教他们知道上帝的命令是对德国人顺从,要诚实、勤奋和举止良好。我认为没有必要教他们阅读。”这种“残留的次等人”在占领区政府中将作为一种没有领导的劳动阶级存在,为德国提供大型建设项目的人力,这些项目包括采石场、公共建筑和公路建设。1940年6月24日,希姆莱提到了波兰的农民劳动力的问题。波兰人可以被用来创建乡镇和进行基础设施的改善工作,之后他们中“八分之七”人将被转移到占领区政府。他们在那里可以担任季节性的劳动力储备军,可以在采石场工作,或者在收获季节进行劳动。德国人和波兰人之间将不会有友好往来,在他们之间“不会有超出我们与黑人之间的关系”。波兰人如果德国妇女发生性关系,将被“处以绞刑”;德国男子和女子如果与波兰人发生关系,将被送到集中营。希姆莱的“加强德意志民族委员会”策划人员,尤其是康拉德?梅耶教授,一位野心勃勃的39岁的农学家和党卫队头目,将这些凌乱的想法整理成冷酷的专家政治计划,比如他在1940年2月整理出的《对东方地区的重建的计划要点》,文中提出毫不耽搁地驱逐340万波兰人和所有犹太人。梅耶只是那些参与者中最为著名的一个,这些人构成了一个多少有点古怪的学术团体,他们为党卫队提供从种族关系、人种生物学到适合寒冷天气的农作物的各种专家意见。显然希姆莱认为同这些人谈话是繁重的日常工作之后,在深夜用来放松的一种方式。

希姆莱1940年10月22日在马德里宣称,在波兰,重新安置工作正在“最新的研究发现的基础上进行着,将带来革命性的成果。”对面积为20万平方千米的整个地区进行彻底重建的“大计划”将在1941年上半年得到实施。事实上,当时也许尚未出现什么“大计划”,但是四处兜售这个想法是十分有用的,它能够帮助他抢在竞争对手之前进行迁移整个人口的事务。而这些人也的确被迁移了。到1940年底,大约有261517名波兰人从瓦尔塔河地区被驱逐,17143人从上西里西亚,31000人从但泽一西普鲁士被驱逐,还有15000人从泽希瑙被驱逐,总数达到了325000人。只是由于巴巴洛萨计划的运输优先的规定才阻止了1941年出现更进一步的大驱逐。在1945年之前,另外还有40万波兰人被迫在被收编的地区反复迁移,以便为德国归国者腾出位置。在分界线那头,俄国人也遭到同样的厄运。

对苏联的入侵使希姆莱得到了一片巨大的潜在活动场所。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入侵后两天,他就命令梅耶教授在三周内写出一份德国在这片扩大的占领区内的安顿政策的大纲摘要,,即使在党卫队内部,制订计划也是‘个竞争迭起的问题。因此,莱因哈德。海德里希,波希米亚一摩拉维亚的新任保护长官在 1941年10月2日对布拉格占领军政府的高级官员发表就职演讲时,也概括了自己制订的东方安顿计划。他的计划以两种独立的道德体系为基础。在第一个体系中,德国人将用相对的礼仪对待荷兰人、佛莱芒人和斯堪的那维亚人等同族人种。而在东方,德国军事精英将统治“农奴”――“假如我可以这样苛刻地称呼他们的话”――那些人将成为主要建设项目的劳动力。其结果是出现一种人群圩田。外部的一层由士兵―农民构成的墙将“永远地”将人潮构成的“亚洲的暴风雨和洪水”阻隔在外。在这第一道防线之后,是一增扩展的辅助性的“堤坝”,它从但泽一西普鲁士和瓦尔塔河地区开始,将保证德国可以一个接一个地方进行安顿。

1941年下半年,党卫队的德国中央保安局(RSHA)制订了自己的“东方大计划”,其内容在罗森堡的东部被占领地区部的种族政策处官员,恩哈德?魏泽尔博士于1942年4月撰写一份批评性评论中得到了反映。该计划如果从战争结束时开始实施,将耗费30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它涉及了波兰、波罗的海国家、白俄罗斯、乌克兰的部分和“因格门兰”(列宁格勒附近地区)和“戈申高”(克里米亚)。制订它的党卫队成员设想将有 1000万德国人在被占领的东方安顿下来;而这些地区的4500万当地居民中的3100万人将被放逐到西伯利亚。在这里,魏泽尔仔细地纠正了党卫队的计划。他们原先提出的4500万当地人中似乎包括了500万到600万名犹太人,后者应当在大驱逐之前就“被除去”。另外,由于出生率等因素的缘故,当地人口实际上应当是6000万到6500万人,他们中4600万到5000万人应当被“迁移”。这份计划建议按照不同比例对各种目标人口进行放逐。因此“80%到85%”的波兰人(或者说2000万到 2400万人)应当被“驱逐”。魏泽尔不喜欢创建一个流放中的大波兰的主意,特别是因为波兰人的存在将会引起西伯利亚居民的对抗,而他希望后者可以被教化来反对俄罗斯人。在考虑过如何对付波兰人之后――既然“人们确信波兰人不可能像犹太人那样被清理干净”――魏泽尔提出了另一种可行的战略建议,即“鼓励”他们的知识分子阶层移民到巴西南部,以便腾出位置给德国人。波兰的下等阶层则可以去西伯利亚,在别的民族也被“挤进去”之后,他们可以构成一个非民族化的,“美国式”、与俄国邻居不同的大杂烩。65%的乌克兰人和75%的白俄罗斯人将与波兰人一起向东部迁移。魏泽尔吹毛求疵地评论道,德国中央保安局计划没有对俄国人做出任何安排。作为对比,他有大量关于如何遏制俄罗斯人的多育的详细的建议,并且认为这个问题是日后战争的潜在诱因。除了要求工厂大量生产避孕用品之外,他还提出将接生婆作为堕胎主义者进行再训练,并月-有意让她们成为训练不足的儿科医生;此外他还提出了自愿节育和终止一切用于降低婴儿死亡率的公共卫生措施等建议。在评论的结尾处,他提到了这个计划涉及的地区的气候不适应迁移至此的定居者的问题,建议在乌克兰大平原上种植树木,使气候变得比较宜人。

在德国中央保安局计划中明显的统计错误和逻辑上的缺陷使希姆莱(此人将负责向希特勒呈交这份计划)将这个任务转托给了比较专业的梅耶。1942年5月,梅耶交出了名为《东方大计划:东方发展的法律、经济和空间基础》的备忘录。这份计划只有一些摘要,其中提出将创建三个巨大的“边境定居地”因格门兰、默默尔一那累夫和和戈申高,它们将包括50%的德国殖民地,后者通过36个“定居要塞”,以100千米的间距通向第三帝国,这些定居要塞的居民中25%是德国人。这份计划将需要25年时间来完成,将涉及500万德国定居者,而且还将耗费 660?亿德国马克。东部占领区长官的令状将不得在“边境定居地”,即未来的党卫队活动领域中行使。希姆莱表示自己对这份计划的总指向很满意,不过他希望其执行时间可以缩短到20年,而阿尔萨斯和洛林或者波希米亚一摩拉维亚这些地区也被纳入计划,以及对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占领区的德国化进程加速。梅耶开始就一份“大安顿计划”进行工作,在其中他将插入这些修订意见。

这些计划被早些时候的历史学家们认为是纸上谈兵的学术梦想者的胡思乱想,但是许多德国历史学家现在指出,它们曾经得到十分认真的对待。纳粹在占领区的东南部的扎莫希奇地区的实践给这种修正的看法提供了证据。1941年7月,希姆莱命令奥迪罗?格罗勃尼克,卢布林的地方党卫队和秘密警察头目开始这一地区的“德国化”行动。希姆莱选择这一地区有许多理由,格罗勃尼克是“莱茵哈德行动”死亡集中营的组织者,能够为他充任有效、忠实的爪牙的事实只是其中的一条。首先,扎莫希奇能够作为通往乌克兰和黑海地区的大门,同时还可以充当从波罗的海到特兰西瓦尼亚的德国安顿地之链上的第一个环节。当地土壤肥沃,有大量德国人,而且波兰人和乌克兰人之间的紧张局势足以促成一种对“当地人”分而治之的政策。其次,卢布林镇对向东南方向的俄国进军的武装党卫队部队来说,是一个关键的交通关口和供给点。在关于发展党卫队控制的城镇的计划中,包括建设供三个武装党卫队军团使用的营房和各种党卫队控制的工厂的计划,后者将由来自邻近的玛达涅克集中营的劳动力进行建设和管理。

1941年11月,格罗勃尼克接受了建造一个包括八个村子的人口的实验性安顿地的任务,目的是检验未来计划的可行性。由于东线的局势,主要行动被推迟进行,直到1942年11月才再次开始。当年秋天,党卫队得出了“挑选”人口的标准。这个标准中有四个等级:第一二组人包括5%的被认为拥有德国祖先的人口。第三组人包括14岁到60岁的波兰人,他们将被放逐到第三帝国,被迫成为劳动力,而他们的“无法被雇佣的附属物”,即他们的年幼或者年老的亲戚则将被集中到附近犹太人刚刚腾出的村庄里,在那里他们可以慢慢死去。第四组人(其中包括21%的扎莫希奇人口)则将被直接送往奥斯维辛集中营。乌克兰人将被集中到赫鲁别舒夫,在那里他们将被再次分配到新的德国安顿地,担任一种由人充当的减震器的角色,用来转移当地的波兰人必然会怀有的憎恨之情。扎莫希奇安顿地还为一个最终的目的服务着。1943年冬天,把第三组人,即被迫成为的劳动力送到柏林的火车卸下他们后,重新装载的是所谓的“军备犹太人”及其亲属,他们被用船运到奥斯维辛杀害。然后,火车将返回扎莫希奇,在那里它们装上了第四组波兰人,将他们运到死亡集中营。只有新来的德国安顿者才免于乘坐这种运畜车进行同样的旅程,他们乘坐的是正常的客车。

1942年1月28日到1943年8月之间,超过10万名波兰人在两次主要的清扫运动中被从300多个村庄里赶出。村民们天一亮就被包围,只有几分钟时间可以收拾行李。关于这种做法的命令很快就传开了,造成了大量的恐慌和逃跑,所以在第一次清扫运动中,德国人“只”赶出了三分之一的居民,其中许多人都是老人、病人或孩子。大约有4500名儿童被从父母身边夺走,送往德国以供领养。年轻一点的男子和女子逃到树林里,参加了游击队,这意味着当第二次清扫运动在1943年夏天发生的时候,它成了一场“平定”战役,也就是说,整个村庄都被毁灭,居民被杀害。扎莫希奇的放逐运动固然也许在执行上有所缺憾,但是它证明对大面积内进行“种族清洗”是可行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