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 闲扯印度(1) 闲扯之前的闲扯 -- dafemren2

共:💬38 🌺59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第四篇:芨多王朝的辉煌盛世,两大史诗,佛教式微,伊斯兰势力登上舞台

孔雀王朝衰亡之后,摩揭陀国都曾经被乔萨罗灭掉。纷争几百年后,又一次雄起,在月护王时代再次统一印度大部,这就是芨多王朝。

印度历史上在英国人之前有过三个基本统一的时代,就是孔雀王朝,芨多王朝和莫卧尔王朝。我们中国,除去极短命的统一政权和版图有限的弱宋腐明,也只有三个大统一的王朝,就是汉,唐,清。时间正好和印度三王朝对应,不过是稍微晚一些。大致是印度的王朝衰灭时,中国对应的王朝兴起。实际上,他们之间的对应远远不止是时间的巧合。

芨多王朝正和中国的大唐一样,是文明的辉煌盛世。文学,戏剧等艺术都达到顶峰。好像大作家迦利达萨(迦利是艺术女神,达萨是奴隶)就出于这个朝代。他最有名的剧作就是<莎恭达罗>。讲的是因陀罗神害怕一个修行者成功得到法力,就派仙女勾引他,生下女儿莎恭达罗。一个国王出游,引诱了她,又将她遗弃。她后来带儿子进京寻夫,和国王相认。

歌德把这个剧作捧上了天。称为世界名著,不吝美言赞美她:春华灼灼,亦扬其芬;秋实盈衍,亦蕴其珍。后来在中国演出,文化界名人都来附庸风雅,为一时之胜。

不过其实印度的很多东西,都要先有很多熏陶,进去以后才会真正喜欢。我也看过,热闹一下而已。

按照鲁迅的说法,不太需要熏陶的是雕塑艺术。比如普通人也很容易从中国各朝的雕塑中,指出那些属于汉,唐的来。一个古朴雄浑,心意辽远;一个华丽刚健,从容自信。这种中华文明处于青,状年时期的进取,恣扬,宏阔的精神特质,反映在艺术品上,就是所谓汉唐气象。

芨多王朝的雕塑也是一样。当然博物馆里那些满坑满谷的出土作品,呆板,单调的也为数不少,但是精致之作,也非常的特出,扎眼,你绝不会搞错。这个时代的作品,头部特征和气质明显地东方化,仕女额角都变圆了。眼睛也细了。姿态婀娜婉转,面容灵动娴雅,栩栩如生。让人恨不得把石头也抱上床。

赶上文化盛世,顺便介绍一下两大口传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还有一个黑天故事。虽然他们最早出现都在芨多王朝之前。

摩诃婆罗多讲的是般度族五王子因馋言失国流浪,后来大战夺回王位的故事。战争发生在婆罗多之野,婆罗多就成为印度的自称(印度是别人对它的称谓,就象别人称我们CHINA,而我们自称华夏一样)。既然是口传的史诗,就会经过一代一代人加工,越来越长,细节越来越多,符合顾颉刚的“逆史” 学说。不过据说摩诃婆罗多的内容繁杂,结构不统一,原始痕迹还是很多。而勉强可以提出作为中心思想的,就是它的“薄迦梵歌“:阿周那(般度五兄弟和整个史诗中第一武士,好象希腊神话的阿喀琉斯) 在和柯尔纳(和般度五子对立的堂兄弟中第一武士,好象特洛伊的赫克托耳) 决斗前,心烦意乱:血流成河,兄弟相残,又是为了什么目标,值得吗?这时化身作为他的架车手的黑天神(故事见下) 对他讲:人生只求明了并完成自己的责任,其他事情不要瞎操心。

这个”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的道理,看上去很简单,却经常被忽略,尤其是那些喜欢不断反思分析总结的知识分子。绝大多数人的生活角色其实都是斗士,选手,而不是裁判,更不是规则的制订者。印度普通人家的孩子,上不几天学,如果回来不能答出薄迦梵歌的道理,就会被家长骂。

罗摩衍那说的是罗摩夺回被恶魔强去的妻子悉多的故事。据说是由一个文人整理成内容连贯系统的结构。因为他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坐在那里一动不动,结果蚂蚁在他身上积土搭窝,所以得名“蚁土至” 。罗摩的执着,他朋友们的仗义,悉多的忠贞,是印度民众道德的典范。就象我国从前的人,就算不识字,也从说书,戏剧中受到道德熏陶,敬拜关岳的忠义,唾弃秦曹的奸佞。罗摩成为神的代称,圣雄甘地把他憧憬的大同世界称为“罗摩之治” 。成千上万的群众在集会时眼含泪水,口呼“罗摩,罗摩” ,甘愿牺牲生命,为政治家利用,绝非罕见场景。

黑天神克里希那是另一大堆故事的主角。

在中国,有时门廊呀,屏风呀,甚至扇子上,都画一些东西,比如一个肥壮汉子光着上身跪在地上,后面一个老太婆拿个笔在他后背涂鸦。人们看见了,就会说,岳母刺字!

在印度你不管看见什么画,都说:那个是克里希那吗?一般都对。就算不是,别人也会说,啊,这一个正好不是,你也知道克里希那?真好!

克里希那就是黑的意思,他的皮肤往往被描成深色(黑色或者蓝色,所以也叫蓝神) 。这在以崇尚雅利安人白肤色,一白遮百丑的的印度,真是异类。又加上吠陀里没有,所以有人自然地假设他本是达罗毗荼人的神。不过就是在北印度他也是大名鼎鼎。黑天也是流落民间的贵种,小时候是个牧童,被一大堆挤奶的女孩宠着,后来成为国王,天神。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无数坏人妖魔要害他,都被他一个一个玩死了。

克里希那是独一无二的文学形像。有点象胡斐,张无忌和韦小宝的混合,再轻松一些。相关的故事如此繁杂,形像却又如此鲜明统一,说明他体现了印度民族一种共同的审美情趣和人生价值。那是男人对幸福的理想极至:顽皮自由,快意浪漫,英勇无畏。作母亲的未必希望自己的儿子成为大力神海格里斯,或者萧峰,但都希望他是一个小克里希那。我的印象中这是最常见的印度名字之一。

上面说的都是印度教的东西。在芨多王朝后,印度陷入分裂。唐僧他们就是这时访问的印度,按他说的,那时有五天竺 ,佛教也面临衰落。有人说是因为它脱离群众,在马鸣,龙树后又没有出现象印度教的商羯罗那样的人才。不过它在印度本土的最后消失,还是在伊斯兰势力进入之后。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今天都把佛教灭亡的责任推给对方。看来是同样具有平等色彩的伊斯兰教起的作用更大。在印度教底层的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人众,如果向往平等,是加入玄而又玄的佛教,还是那以燎原之势,摧枯拉朽的真主的队伍?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