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潇水的青铜时代系列之蕨类战争(六)---- 大周天子 -- 龙城飞将

共:💬10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大周天子七

大周天子七

潇水

  早春温暖的阳光终于灿烂起来了,不知名的小花开满了原野,亡国之后的商人卷起行李,开始整队离开王畿,向北美洲移民。去美洲的事情,虽有争议,但似乎也不能完全排除。当时白令海峡上有一座陆地桥,伴随着商人远去美洲的步伐,迎面也有一种动物爬着来到我们亚洲,那就是“地平龟”。虽然步履缓慢,但毕竟爬了过来。既然乌龟都能从美洲爬来,那商人走到美洲去,应当技术上没有问题。“墨西哥”现有15尊奥尔梅克人头像与中国人模样酷似。奥尔梅克人拥有的玉圭,也类似我们商朝人的。奥尔梅克人和中国商人一样,都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玉石喜好者,而不喜欢黄金。“危地马拉”有一尊扁平的脸朝向天空的巨石女神像,形态几乎与我国商代一尊大理石分娩神像一样。印第安人使用的云雷纹也同中国相仿,他们黄而平的脸盘也确实很像我们。最关键的是,在美洲各地发现了数量颇多的酷似甲骨文的文字,以及八卦之类的好东西。近年来,美洲海岸又找到一些沉在海底的石锚,被认为是来自亚洲的物件。胆子更大的学者甚至指出,移民美洲的带头人是“箕子”先生,这家伙是纣王的叔叔,一个亲周派,被周人封在了朝鲜,然后进一步往美洲跑。

  事实上,早在两万年前,亚洲就有人移民去美洲,成为当地人的祖先。商朝可能又去了一批,带去了相对先进的文化。

  还有一些商人往西跑,来到周人的陕西地盘,当然这就是迫不得已。他们一同给周人带去了商朝青铜器、文字和发达的手工艺。当然,更多的商人被遗留在原王畿地区,被称为“殷人”,受商纣王的儿子武庚领导,武庚又被周武王派了两个弟弟:管叔、蔡叔夹辅着。管叔、蔡叔、武庚三人合称“三监”,就是监管原殷商王畿地区的三位大员,其中武庚被另外两位“监”坐地盯梢。

  武庚,呆在周人给他的办公小院,经常无言地走上西楼,看见寂寞梧桐,深院锁着清秋。残月如钩,远天里血色的晚霞,雪样地陈列在天极,但被近山遮住了。还应该有雨,有小虫飞,结了群,都比他来的自由。武庚看见飞虫儿向着已经放亮儿的烛火黄晕里去跳舞。武庚很想大叫一声,去旷大的林地里喊:“我也要飞蛾扑火,我也要反周复商!!!!”

  周武王安排完商人的事,就返回了陕西西安地区的镐城。他觉得富贵还是应该还乡才对。但不幸的是,第二年,周武王却于陕西镐京急不可待地驾崩了,留下一个并不稳定的江山。接任的其子周成王是个13岁小孩,小家伙正在发育求识阶段,整天忙着向周公旦学习十万个为什么,祭祀为什么用牲畜啊,为什么大王和臣子用的牲畜不同啊,冬祭秋祭的牲畜犄角为什么不一样啊,豢养多长时间再杀啊,等等等等,以及请客啊,讨老婆啊,办丧事啊,与臣子的见面礼啊,种种流程。这些东西,前朝商人都有了完备的体系,周人采取了拿来主义的策略,加以学习继承。

  但是周成王毕竟年纪太小,能力有限,根本震慑不住“商朝余孽”和“东夷蛮方”的威胁,纣王的猛将“飞廉”也还带着游击队在山东地区兜圈子呢。于是,人们请他的四叔周公旦辅政。

  周公旦作为周武王的四弟善于意识形态工作,曾提出“天命”和“敬德、保民”的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以天代替了商人的上帝,并被后世所沿用。周公旦还编排了大型革命历史剧《大武》,共分六幕,以讴歌和舞蹈的形式再现了武王伐纣从出征、渡黄河到砍下纣王脑袋的全部革命场景。该剧于全体演员在雄壮的乐曲声中手举道具向看台上的周天子致以最高的礼敬(类似后世的高呼万岁)中圆满结束,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民众作用。不过这种歌颂周文王、周武王的样板音乐,“大乐与天地同和”的政府音乐,调子却沉闷了点,演奏起来繁复缓慢,唉声叹气,实在使人不耐。关于这点,去问问孔老夫子就知道了。他老人家在研究大韶的时候,三个月恶心得吃不下肉去。

  周公旦辅佐小孩周成王,建设新的国家,日理万机,忙什么事情呢?――制定战俘政策,签署禁酒条例,安抚跟商王朝一鼻眼出气的小国,镇压民间“反周复商”势力,草拟分封制度,还得安置商朝遗老遗少。忙的时候,周公洗澡都有人打搅,那时候男人头发长,周公握着湿头发从浴室跑出来,接见客人,一般都是来自外地的领导干部――那一时期的中国据说还有一千八百个小诸侯国呢。这一千八百诸侯与方国,是否接受大周天子领导,该按什么政策处理,如何对待纷纷拎着礼物跑来寻求周王朝支持的诸侯贵人,特别是来自同一诸侯的不同敌对派系,所有事情都需要逐个解决。周公接见完这些客人,又跑进去接着洗澡,洗着洗着又握着湿头发出来了,反复三次,中间料理三拨客人,经常得感冒。

  除了洗澡被打扰,大忙人周公吃饭也很麻烦,扒拉进一口小米干饭,不等嚼完又得把米吐出来,因为三教九流的客人又来求见了,所谓“一饭三吐哺”。这样吃饭很容易闹胃病,但周公心里装的是黎民百姓,唯独没有他自己,所以他成了圣人――“汤武周孔”中的周就是他,排名还在孔老二之前。孔子后来继承了周公的衣钵,发挥“周礼”的礼乐仁德,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做梦的时候还经常自诩“梦见周公”,用以抬高自己的身价。(柯云路大气功师则硬胡说孔子这是“开天目”。)

  总之周公是个圣人,就像尧帝眉分八彩、大舜目有重瞳、大禹耳有三漏、周文王四个乳头一样,周公手能反握。就是说,他两手如绵,可以反握。这都是圣人的异禀。手能反握的周公不光主持政府工作可以,文笔也很行,他的会议讲话稿好几篇被收在后来的《尚书》里边。即使是周公这样一个圣人,也会遭受不白之冤。留在中原看管武庚(纣王的儿子)的“三监”中的老大――管叔,心怀嫉恨,就诬陷咱们周圣人想篡夺小孩周成王的权位,并且策反了其他“两监”(蔡叔、武庚)加盟。“武庚”作为商朝遗民首脑,整天正想着“反周复商”呢,高兴得了不得,赶紧从“西楼”下来,走出“梧桐”小院,去和东夷特派员洽谈,获得部分东夷族武装力量支持,与三监联手,几方势力合作发兵诛杀周公。

  天下汹汹,变乱四起,刚刚立国的大周朝立刻陷于风雨飘摇。周公在历史关键时刻,社稷存亡之机,毅然决定用武,他与姜子牙再次从陕西出发,向中原讨乱。在战斗中,东夷人往中原冲,被姜子牙隔住,姜子牙硬顶着,颇吸了很多东夷人的“炮火”,被揍得很惨,但给身后西边的周公争取了时间和空间,得以从容聚歼中原的三监暴乱分子:把管叔捉住杀头、蔡叔流放、纣王的儿子武庚斩首。然后周公向惊恐甫定的周成王解释自己的忠诚,并在周成王20岁时长大成人后,归还政权给周成王,自己重新做臣子。后代科举考试,写策论或者八股文,周公成了文章里的明星,言必及周公。他给后人立下了做“辅政大臣”的规矩和标准。

  不过,说实话,所谓的“周公辅政”是后代学者好意的编造,事实上周公蹑了七年的天子位,《史记》上说他坐于宝位,面向南面接受诸侯大臣朝拜,背后插着斧钺,俨然就是天子。而小孩周成王则跑在院子里玩尿泥和放风筝(这句是我说的,不过当时确实有了风筝,是中国人的发明)。正因为周公自立为天子,他的三哥管叔(二哥是周武王)觉得周武王死后,如果要兄终弟及的话,也应该是我老三管叔上台,而轮不到你老四鸡蛋,于是管叔发动暴乱,不过这家伙很傻,和商朝“余孽”武庚粘乎在一起,又招来东夷人,只能使自己陷于舆论上的被动。而且三方势力背景各异,互相配合失度,各自为战,最终被击溃。

  接着,周公和姜子牙又联手去收拾东夷族。东夷人早前斗垮了纣王,却被周人抢摘了桃子,自然一直不服气。《诗经》“我徂东山,????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鳌本褪侵苋硕?征士兵一去一回的写照,充满哀情悒郁。这场战斗持续了三年,东夷的十几个国家卷入其中,流浪于山东的商将飞廉也与东夷人并肩战斗。但整个战争壮烈的细节无闻于历史,我们只知道周公把反周最厉的奄人(曲阜地区)全部骟掉(限于男人),作为严厉的报复和惩罚。这也是后来为什么管太监又叫“阉人”。我们可以想象,那些战争幸存的男人,他们的家园在焚烧,他们在周人的驱赶下跌跌撞撞地走向远方,成群结队去中原各种劳动场所消磨残生,有的人额上被路上了墨印,有的被刺瞎了一只眼睛,这些都是奴隶的标识。这些亡国奴再不能回到他们的家乡,而那些惊慌失措的妇女们,则被狂喜的敌人你争我夺。东夷贵族的公主,美丽娇弱的躯体更来不及挣扎,就被剥掉哀悼父兄的丧服,像一具具雪白的牺牲,被献于庆功的祭台。据说只有她们纯洁的血,才能安慰阵亡的战土之灵。

  当然,这些想象也许对周公不太公平,而人祭的现象,随着文明的进步,到了周朝也越来越少,但是我们可以确信的事是:纣王遗留的猛将“飞廉”带着商王朝原驻扎在山东地区的主力军队,一边流浪,一边跟周公、姜子牙统帅的周军进行了长期鏖战,期间胜负有起有落。但他失去帝国财政支持,飞廉禁不起消耗,也没有补充,他的主力越打越少,直到被追到了海边,山穷水尽。飞廉在告白祭祀了纣王在天之灵之后,拔刀自杀。一个烈烈煊赫的商王朝,经历六百来年风雨历程,至此彻底焚灭。飞廉是恶来的爹,据说“恶来有力,飞廉善走”,因为善走,是飞毛腿,飞廉死后被民间认做风神。

  姜子牙因为功大,被封到了东夷之地――齐国,也许是为了监督姜子牙吧,周公被封到了齐国附近的鲁国,这就是山东为什么被称为齐鲁大地了。但是周公很忙,离不开陕西镐京,就让儿子“周小公”去了鲁国。周小公名字叫伯鲁,是个刻板的人,把鲁国搞得教条僵化。而姜子牙是武人,保存了齐地东夷人的尚武精神,倒也朝气蓬勃。姜子牙功成名就,十分发达了的时候,以前把他休掉了的老婆,看看不行,又来找他来了,要求复婚。姜子牙觉得好马不要吃回头草,于是没有客气,泼了一盆水,让从前的老婆收起来。老婆明白了,羞愧地走掉。这就是覆水难收的成语故事。这也是“泼妇”一词之来由。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