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中国新文化真正形成的标志之一-一部好的大型的朝鲜战争的动作片。 -- tubie

共:💬51 🌺2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是否能记起《昨天的战争》

我记得小时候看的是小人书《昨天的战争》,没有看全,只是看到小分队在敌后的那段。后来才知道是改编自小说《昨天的战争》

著名作家孟伟哉三度起笔、历时26年完成的三卷本120万字的表现朝鲜战争的长篇小说《昨天的战争》。它绝不是一部单纯意义上的小说,而是上升到了思想的高度,是通过描写战争,对人性、生死和人类命运的影响或作用而进行深重思考的多元性艺术作品。

孟伟哉在小说中写了这么一件事:在美军和南朝鲜军队的一个重要军事基地,二战中曾跟随巴顿将军参加过对德国军队坦克会战的一位少将,为了鼓舞士气,以便在对中国志愿军和北朝鲜军队的两栖战役中进行陆上突击,他选择了二战中他的部队战绩辉煌的纪念日——“胜利战士日”来进行军乐演奏和坦克射击与喷火演习。就在炮火和军乐交响,官兵们热烈欢呼,少将正在得意达到他所期望的心理效果的时候,突然出现一辆坦克,把军乐队和将校们冲得四散奔逃,只见炮塔里钻出一个美国士兵,高举一张纸展开在头顶,那纸上写着一行粗大的字:

我不愿死在朝鲜!

于是气氛骤然转变,出现了僵局,这个士兵成为事件的焦点。在阅读的过程中能感觉到作者在处理此处的独具匠心。对于生命来说,战争只有一个作用,那就是伤亡。而身处战争中的人们以及后来从艺术的角度描写战争的人们,往往回避和无视这一点。“没有一个军人愿在睡梦中被敌人击毙”,战争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噩梦。然而,正像作者在前言里所说:“人们不喜欢的事情,不一定都能避免,战争往往就是这样。”他在接下来对化装潜入敌方基地的志愿军周天雷侦察小分队趁乱奇袭的描写中,没有刻画什么英勇的形象和壮烈的场面,而是这样写了抢到敌人一辆坦克的周天雷和李亨基:

……于是他(周天雷)用力摁住这机关,让烈火猛喷,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脱离这火海……

……几个美军女乐手拿着小号在雪地里滚爬,李亨基恻隐之心一闪没有碾压她们……

在战争的背景之上,一个是对待自己的生命的态度,一个是对待敌人生命的态度,这两个没有任何褒贬和修饰的细节描写,却陈述了作者对人性的思考。

像这样纯粹从人的角度出发去写战争,在我国还为数不多。

我们一直是守着金饭碗当乞丐,这要拍成电影肯定好看。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