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冰上的未名湖 -- 萨苏

共:💬57 🌺11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冰上的未名湖

我的弟弟妹妹中间,颇有几个能滑旱冰的,比如我三姨家的小家伙,是北京新世界旱冰场的“大龙头”。

不要误会这个丫头和黑社会有什么关系。小家伙除了旱冰场上,是个满文静的小文员,所谓龙头另有所指。北京旱冰场上大家经常组成十几人,几十人甚至两三百人的“大龙”,游动起来蔚为壮观,这里面排在最前面的人一不留神就会把“龙”甩散架,技术要求极高。小丫头经常去担任这个角色,所以被称作“大龙头”了。

然而我自己对于旱冰,却敬谢不敏,盖我们那个时代,大家都是滑水冰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是冰上的未名湖?还是未名湖上的冰?

北京街头直到今天自行车和三轮车依然很多,而萨少年时代,这是京城人最主要的私家交通工具。北京人骑自行车技术创造性很强而且技术精湛。小时候经常可以看到有人车后架两根电线杆子一样高的木头招摇过市,或者双手撒把一手拿本书看一手提着从商场买来的杂七杂八东西。至于车上换个衬衣什么的,更不在话下。不过这种交通氛围之下,在街上滑旱冰就成了一种有点儿令人胆寒的惊险运动。

那么去旱冰场吧。

旱冰场是要交钱的,零用钱每个月萨只有两块五,要买几本杂志,还有一点交际的费用也在里面,实在不够如此奢侈。

于是只好去滑水冰。滑水冰节约,因为到了冬天护城河,玉渊潭都要结冰,这是老天给京城百姓们的恩赐。记得北京的各大公园到冬天对于大家去滑冰基本没有单独收费的,也没有禁止的,只是偶尔有些公园专门把某一片冰区铲得平一些,有人照管,算作VIP区,那进去就要交几分钱了。

唯一的例外是北京动物园,那里也有湖,却不开放让你去滑冰,估计倒不是小气,而是怕您一个煞不住滑进北极熊的池子里去。到冬天这家伙活泛得很,它可不管什么吃生的容易闹胃病这一说。

我滑冰不去公园,因为大多数公园还要收门票,最好的滑冰去处是北京大学的未名湖。

科学院宿舍离北大不过一公里,骑车几分钟就到,而北大当时并不限制闲人出入,所以去滑冰的人很多。在这里滑冰,最大的享受是氛围。水塔燕园,石舫小岛,使滑冰多了一点文化的味道。大概是八三或者八四年,有一次看到一群大学生,都穿着艳丽的毛衣,围着围巾,人人一本老木的《朦胧诗选》,手拉手一边滑一边作诗朗诵,似乎是在准备新年联欢节目,又似是行为艺术最早的肇端。记得那时岸边跑步锻炼的人依然在跑,有人在练太极剑,而冰面上的人都停下来看他们。

也有技术很好的,能在冰面上作几周跳,很吸引异性的目光。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未名湖畔,不是冬季,感觉,却是一样的

萨的冰鞋是父亲去德国时候带回来的,是一双白色花样刀。其实我的技术不佳,只是喜欢滑行的速度感,跑刀更适合我。然而能有套自己的冰鞋已经是很令人得意的事情,大多数朋友只能靠租,又怎能挑剔呢?

渐渐也能双手插了裤兜,绕着未名湖中的石头鱼作双曲线状旋转,当然这个样子纯属摆酷,因为摔起来特别狠,周围没有非常吸引人的女孩子我是不肯作的。

遗憾的是从无回应。未名湖上女孩子们的技术更好,我这两下子人家看不上。

然而也未必是这个原因,我那老弟虽然滑冰滑得跟狗刨似的,却总有些女孩子绕着他转圈,看来主要还是因为这家伙长了一副酷似某影星的面孔。

俺们这个老弟比较轴,干什么都要干好。所以他当时根本顾不上别的,就是一个劲儿地跟狗刨似的动作较劲。

于是,看到那些不搭理兄弟的MM,对着某个帅哥又蹦又旋地卖弄半晌,却也是毫无回应的时候,老萨就会平衡许多。

好像心理有点儿阴暗哦。。。

和一个北漂的朋友谈起这件事儿来,还特地嘱咐他,你要是去未名湖滑冰阿,博雅塔附近那片儿,尽量离得远一点,那儿水下有排水口,所以冰层薄,容易出事儿。

那位朋友沉默半晌,对我说,自从有人搞了个爆炸案,北大,早已经不能随便进去了。

一愣,忍不住问道。

北大也不能随便进去了,那冬天来了,让孩子们上哪儿滑冰去呢?

朋友没回答。电话里,忽然有了些怅然若失的味道,慢慢弥散开来。

[完]

通宝推:为中华之崛起,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