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孤篇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 -- 九霄环珮

共:💬52 🌺5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这句我也摇摆了很久。

这句我也摇摆了很久。

丁兄说的确实有道理,我开头也是往这个方向翻译的,后来受到一个叫肖旭的人的影响,又稍许改变了主意。

这里核心的问题是这三句的“人”到底是什么人: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不知江月待何人”。

我最初的理解比较混乱。后来我把他们都统一为“离人”。我是这么想的:

第一句“江畔何人初见月?”意思是哪个人初次离家来到江边看到明月。我觉得在诗人心里,望月就几乎等同于思乡,想念亲人。这一句是一种对个人人生历史的感慨(实际上就是暗指作者自己):离家是一个人的重要事件,而望月是离家以后的反应。

第二句“江月何年初照人?”这个人字面上当然是前人(先民),但是这个被照的前人在作者心里也是个“离人”,因为如果天天住在江边,被月亮照着估计没有什么心理反映。

第三句“不知江月待何人”应该是比较明显,这个人应该是“离人”。作者的意思并不是月亮有什么主观性,并不是月亮真的等待什么人,而是又有“离人”到江边来望月,似乎是和月亮有个“约会”一样,而这个约会是千百年来不断重复的。所以这句的真实意思是“不知道江月今天夜里又等来哪个离开了亲人的家伙”。

所以作者的思绪是:自然的当前状态(前面写景)->个人的人生历史(其实基本上就是作者自己)->自然和整体人类的历史->回到自然和个人的当前状态。

丁兄的议论说实话,别开生面。

从这个起点之后,这一幕就开始了世代重演,

见月之人一代代都是这个何人之后,

照人之月一年年都在这个何年之后。

所以才有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我原来没有想到这一点,但我很喜爱这个分析。一个疑惑就是,作者从开头的写景,转变到“江流之上是何月何年明月第一次将先民照见”有点突然,时间上似乎一下子推得有点太远,而我对此诗的理解,作者的思绪应该是相当连贯的。

最后,我觉得即使表面上似乎挺明白的古诗,其实并非那么明白,归根到底,谁也说不清楚。而翻译,实际上必然包含译者自己的理解,也就有一定的“二次创作”的意义。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