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建筑标准和建筑安全 -- 晨枫

共:💬31 🌺5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建筑标准和建筑安全

汶川地震之后,建筑标准和建筑安全成为一个很热门的话题。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四川的建筑标准高一点,标准的执行好一点,会有较少的建筑倒塌,也就会有较少的伤亡。但现在的讨论似乎集中在学校。学校是孩子们集中的地方,孩子们是民族的未来,加固学校建筑当然是必要的。但是不是就到此为止了呢?建筑标准应该达到怎样才足够呢?

学校建筑安全当然重要,但更大量的城乡常见的多层住宅建筑安全同样重要,在任何一个城镇,5-6层高的公房远比学校的数量要大,按照每栋楼一层8户计算,每户平均3-4人,一栋楼就是100-200人,一片小区就是几千人,建筑标准和建筑安全问题绝对不比学校小。如果汶川地震发生在夜晚,人人都在家睡觉,人们现在关注的就不是学校建筑安全,而是住宅建筑安全了。

建筑标准应该和地方具体情况相联系,放水、防火、防地震、防台风,这些都是重要的,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要求,但建立标准是一回事,标准的执行是另一回事,没人理会的标准是没有用的。

汶川地震中倒塌的建筑是不是符合标准,是不是豆腐渣,这些有关部门正在调查。有人对此没有信心,但这么大的事情,要想隐瞒,那是瞒不过去的。信息发达了,纸包不住火,火烧出来了,就不光是烧手指或者PP的事,是要烧成灰的,谁来都一样。

假设倒塌的建筑都符合当时的标准,那就有一个问题:标准是不是设得太低。

在有钱的时候,提高标准是一句比较轻松的话,但中国离贫困并不遥远,过去的苦日子还记忆犹新。设想一下,当年单位建房分房的时候,是提高标准以应付可能几百年不遇的地震,还是多一套房子给无房结婚的小夫妻,或者几代同堂的困难户,这是一个不难做出的抉择。当然,要是撞上了地震怎么办?那就听天由命了。相信把时间倒转20-30年,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事,没有人会质疑这个质疑那个。

今天的中国和20-30年前大不一样了。人们有钱了,要求也高了,“身价”也高了。对于新建建筑,采用提高的标准,现在人们也有条件承受了。但20-30年前建的房子还在使用,尤其是学校。怎么办?这是一个全民的选择,而不是政府的决定:重新审核各地的建筑标准,把所有不符合标准的建筑加强、重建,这当然是最好的。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没有什么“政府应该管”这样的事,政府的钱也是老百姓这里来的,不是政府自己变出来的。如果全民愿意掏腰包,这是最佳选择。要是不能达到共识,怎么办呢?这才是难题所在。旧城区拆迁已经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如果因为建筑安全标准引起新的一轮拆迁,这对中国的社会会起什么样的影响呢?人们在指责政府应该这样那样的时候,不妨也设身处地地想一想,你会怎样做。

汶川地震中倒塌的学校据说有很多是“普九”的结果,政府简单指令各地建学校,但又不给足经费,实际上是想做事但又没钱,只好摊派。这实际上暴露了中国宪政的一个极大的问题:政府指令和措施不配套。如果一件事情是政府的职责范围,那政府不光有发指令的权利,还有提供实施手段的义务;如果不能保证实施手段,那就没有发号施令的权力;甩手掌柜是不可以的。希望在震后重建中,不要再出现甩手掌柜的事,要是政府不能出钱的话,最多只能建议,没有权利指令。

回到上面说的,只有标准,没有执行,那标准是空的。这不光和建筑有关,和日常生活、生产都有关。安全生产叫了几十年了,轮到自己,不说公司或者工头不顾安全的事情,自己投篮、侥幸心理的有多少?多少人在大楼防火演习时不当一回事?多少人开车、走路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多少人在家里想好火警、地震、水灾时的逃跑路线并和家人演习?安全从我做起,这不是一句空话。安全不光是别人的事,应该成为一种文化,否则,下一场灾难来的时候,我们还是会继续听天由命。

想到哪里,写到哪里,供拍砖!

关键词(Tags): #班门弄斧#凝固的音乐#汶川地震(喜欢)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