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卫勤部队从汶川前线回来了,战地日记 -- 剑心浪客

共:💬28 🌺16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关于老萨写的师长打人的事,很正常,不打就不是军人。

13军的领导如果连这点血性都没有,打起仗来还打个屁啊。那个师长估计是37师的王凯。

下面是一个新华社记者博客上写的,13军许勇军长命令手下打人,痛骂记者也是应该的。这是战争,不是演习!!!

全文转载。链接记者博客

挺进映秀的许勇将军的未公开报道的一面

补记许勇二三事

   

    许勇,这个49岁的将军,在抗震救灾一线当起了排长,带着三十来个兵从都江堰猛穿插,巧迂回,开出一条路,在第一时间进入震中映秀。

  

    在映秀到处传讼着他的故事,这里补记几则,算是拾遗。

  

    前文许勇骂记者的算是一则。在灾区各地,记者大军是一支重要力量,报道灾情,宣传鼓劲。多数记者能够作到以灾情为重,多帮忙,不添乱。对于极个别记者的小小不端,救援人员也宽容居多,很少有人像许勇那样开口就骂。

  

    不但骂人,许勇急了还打人,而且是指挥部队打!

  

    记者抵达映秀后,当地各路救援人员已逾八千,部队给养只能依靠直升机空运进来,直升机班次有限,而部队自带给养又很快耗尽,所以临时机场就发生了抢给养的事情。

  

    我们之后抵达映秀的直升机还没停稳,就有人围了上去,准备抢水,抢吃的。许勇见状手持扩音器命令部队:“不拿出警界线的,都算搬动。搬出警界线的,都算抢!有敢抢的给我用工兵锹狠狠地揍!打死打伤我负责!”

  

    许勇手下的兵抄起工兵锹,迎着直升机螺旋桨刮起的风沙怒目圆睁,像门神一样,盯着一个个抱着东西的人把物资一件件放在面前码放整齐。

  

    打这儿起,虽然老许一直客气地对指挥部的人说,“我在这儿只管好我的部队,完成你们交办的救援任务”,但谁都知道,他的话在映秀是最管用的。

  

    在映秀,救援人员相对集中地在镇子南边的河滩上安营扎寨,部队住的是制式帐篷,模样一样,但一看就知道哪支部队是老许的。

  

    他的部队扎的帐篷有板有眼,帐篷四边全都用石块和土压好,用工兵锹拍出统一角度的斜坡,下面再挖出一道排水沟,下多大的雨都帐篷外面都不会积水,更不会有水渗进帐篷。帐篷里面正中的顶上还要挂一块石头,加大压力,可以防风。他和士兵一样,睡觉的时候身下铺一件雨衣,用来防潮。

  

    许勇的士兵大解也是一景,他部队里的所有人要到河滩上大解,都拎着工兵锹,先挖坑,再解手,解完之后还要埋好。

  

    一位战士告诉记者,“军长有令,不埋的要记过”!

..........

  找到建华时,他正站在停机坪旁边的一处土坡上张望着什么,顺着他手指的方向一看,几个灾区正在围打12号与我们一起乘运输机到达灾区的一位电视台的女记者。

  

    建华说,这个记者想搭直升机回成都,被灾区揪了下来。驻守机场的成才军区某集团军军长许勇少将下令:出映秀的飞机只准运伤员,其他人等伤员运完了再说!

  

    与老根儿和袁满会合后这条命令带来的绝望盖过了他乡重逢的喜悦。“这里是绝地啊!”建华的一句慨叹让大家都沉默了。

  

    15日凌晨一点,我从自汶川县城徒步逃到映秀的几个灾区那里得到了一条可怕的消息:映秀以北6公里,山体塌方形成的一处高宽各30米,纵深百余米的堰塞湖已经漫顶、渗漏,随时可能溃堤!

  

    这条消息令我们几个彻底绝望了,一旦溃堤,湖水下泻,不肖几分钟就可以淹没映秀,跑都跑不了……

  

    我们决定次日徒步离开映秀。路有两条:其一,步行40公里山路去都江堰,但路上塌方遍布,随时可遇山体滑坡;其二,步行10里山路,至岷江下游一处渡口,再乘冲锋舟或木排至都江堰,但据灾民说,在渡口等待摆渡的人要至少两天才能运完。

  

    16日一早,我在映秀中学旁边的土坡上列席了映秀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的晨会。会上许勇少将说,鉴于映秀记者较多,可以伤员运输完毕后,分批安排直升机运送记者撤离。

  

    许勇话刚说完,那位与我们同机抵达的《XX日报》记者立刻挤进人群说:“我是《XX日报》记者,能否安排我们的人先走?”

  

    “一边待着去!先运伤员!”许勇厉声道。

  

    “我是全国……!”那人报上了他获得的一个荣誉称号。

  

    “滚!那你更应该最后走!”许勇骂上了。

  

    冲着那个记者悻悻远去的背景,许勇扔出了一句“什么东西!”

    当最后一批伤员运走之后,许将军没有食言,依次安排在映秀的中外记者近50人安全撤离。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