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国海军里的大英帝国爵士---记民国传奇将领陈策 -- 萨苏

共:💬271 🌺12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十五。中国将军不降日本鬼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题图:中国女作家萧红在香港的墓地,萧红在日军攻占香港时生重病无法撤离,一个月后于清寒中病逝。端木蕻良在朋友的帮助下,把妻子的骨灰埋葬在浅水湾海边的荒滩上。

中国军队在长沙的胜利,使日军华中派遣军总司令阿南惟己大将不光彩的离开了中国战线,虽然咬牙切齿,但这位日军中的“天才”再也没有机会回到洞庭湖畔来复仇了。到密苏里号代表日本陆军签字投降的,正是这位军礼服笔挺的阿南将军,时任陆相,不久畏罪自杀,其子现任职日本外务省,倒是一位亲华的外交家。

中国军队的北调,香港的防御就陷入了绝境。十四日九龙沦陷以后,酒井隆并没有急于进攻香港,而是两次派人劝降。

港督杨慕琦坚定的拒绝。

大英帝国的狮子老了,但是狮子虽老,在豺狼面前还要尊严的死去。

香港方面尽力组织了抵抗的力量。

英军的作战部署由莫庇德少将统一指挥,部队分为东西两路,东路军由华莱士准将指挥皇家来福枪营,印度旁遮普营,驻守香港仔等阵地,西路军由罗森准将率领加拿大营,印度拉吉普特营,以及苏格兰营残部,驻防筲箕湾等阵地,廓尔喀营为预备队。

中国方面,驻香港的各个机构组成联合办事处,公推陈策为主任,坐镇亚细亚行,组织人力物力,收容义勇军散兵,协助英军作战。其实,陈策对香港的沦陷,早已有所准备,事变前,他已做出一系列安排。他派遣国民党港澳党部常务委员林卓夫前往澳门,在香港失陷后保持港澳部正常运转。香港沦陷后,林卓夫接替陈策的工作,在澳门继续组织抗日活动,1942年11月被日本特务暗杀。部署军统特务陈静涛等潜伏香港,坚持地下活动。陈静涛后组织球王李惠堂等脱离日本占领的香港,返回大陆。安排亲国民党的南洋撤退华侨一千三百余人前往广东,组建“华侨训练班”,其他亲国民党的知名人士也随后撤离。同时,命令国民党惠州游击指挥所主任香翰屏所部游击队向香港北部进击,骚扰日军并掩护从香港突围的中英人员 -- 陈策不知道自己的这条命令后来会救了自己的性命。

陈策的部署中没有包括亲共的在港人士的撤离,周恩来和中共南方局指示驻港代表廖承志进行营救。这批人士在廖的安排下,通过东江纵队的协助,也顺利撤离香港。这些人虽然数量比陈策撤离的少,质量却很高,包括何香凝、柳亚子、邹韬奋、胡绳、夏衍、胡风、黄药眠、沙千里、高士其、叶浅予、范长江、梁漱溟等。陈策和廖承志分别安排的这次大撤退,国共两党各忙各的,心照不宣,“互不干涉内政”,保存了中国知识阶层的一批精英分子,史称“港澳大营救”。

也有未能得到营救的,《生死场》的作者萧红就是其中之一,当时她正患肺结核重病,无法撤离,陷落在九龙,日军占领之后医药皆无,失去治疗的萧红身无分文,痛苦万状,一个月后,在战争的恐惧和病患的折磨下离世。这位才女在临终时心有不甘,在死前曾经热切地盼望道:“如果萧军在重庆我给他拍电报,他还会像当年在哈尔滨那样来救我吧…… ”“留着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去了……”

十八日,日军渡海攻击香港本岛。

日军根据俘虏审讯结果,认定守卫北角等地的印度军拉吉普特营属于“垃圾”部队,因此渡海作战首先在这里展开。18日夜,日军三个联队登陆北角和筲箕湾,只一个回合就把印军打的溃不成军,守卫制高点柏架山的苏格兰营在九龙已经被打残,兵力不足,也被轻易消灭,日军包围劳森准将的两个加拿大营,双方陷入激战。

19日凌晨,按照莫庇德准将的要求,东部司令官华莱士准将调集皇家来福枪营和旁遮普营反击日军,在湾仔和日军激战,但是西路日军进展神速,上午就消灭了加拿大营主力,黄泥涌阵地失守,劳森准将作为二战中第一个率领加拿大军队参战的将领,面对惨败无颜见江东父老,战死阵前,是香港战役盟军阵亡的最高将领。

劳森准将阵亡后,西部英军基本失去了战斗力。

华莱士准将的东路军也陷入苦战。英军决定投入预备队廓尔喀营,廓尔喀营是英军中最为悍勇的外籍军团,善于使用弯刀砍杀,而且富有视死如归的精神,一场恶战,终于在湾仔挡住了日军的脚步。由此可见,港岛上英军素质参差不齐,廓尔喀营最为善战,属于职业军人,加拿大军人虽然勇敢,但没有战斗经验,英籍军人比如皇家来福枪营装备好,可是缺乏战斗决心,至于印度籍部队,那就属于赶鸭子军团了。

日军进攻受挫,但是其后备兵员充分,迅速投入预备队229联队附炮兵一部,20日登陆浅水湾,打垮皇家来福枪营,21日,日军占领港岛制高点聂高信山,英军局势转而绝望。

24日,香港蓄水池被炸毁,全城断水断电,日军再次劝降,杨慕琦依然拒绝 -- 这位战前刚刚来继任的香港总督骨头还是比较硬的,所以香港失陷后酒井隆对他残酷虐待,甚至在他面前虐杀英军战俘为戏。战后,杨慕琦痛恨此獠,坚决要求中国政府严惩酒井,中国对日战争法庭判处酒井隆死刑,在南京枪决。

25日,日军先锋已经到达总督府前的花园道,莫庇德少将通知杨慕琦,他的部队已经弹尽力竭,无力抵抗了。杨慕琦决定投降。

弹丸的香港抵抗了日军三个师团的进攻达十八天,已经可以算是流尽了最后的一滴血,57师坚守常德之战惊动了罗斯福,也不过守了十八天。

杨慕琦给在亚细亚行坐阵的陈策通电,说明自己准备投降。

陈策回电:“我是中国人,决不会向日本鬼投降!本人决计突围,贵方如有人愿意相从,请即到亚细亚行来!”

杨慕琦深受感动,他周围的高级军官多要求随同陈策突围,杨指示他们前去亚细亚行,通知将英军尚掌握的五艘鱼雷艇和一艘炮艇交给陈策使用。杨慕琦和莫庇德将军本人拒绝突围,按照大英帝国的传统,他们作为总督和驻军总司令,要主持投降仪式,“体面的”交出这块殖民地。

大英帝国,以海军,殖民地和传统纵横四海,此时,海军已经看不到了,殖民地要交出去了,大英帝国留下的,只有传统。

固执,然而,也有些令人钦佩,就像1997香港回归仪式上的彭定康,“肥彭”抹去的泪水中,可也有一丝真情?

无论如何,大英帝国的黄金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这五艘鱼雷艇都属于英国皇家海军中国派遣舰队第二鱼雷艇中队,原来共计八艘,都是由Thorncroft公司制造的CMB海岸鱼雷快艇,编号为7,8,9,10,11,12,26和27号。其中的26号和27号都是战前中国向英国订购的,1938年,这一批中国订购的鱼雷艇到达香港,因为水路已经不通,只好在香港暂留。香港政府乘火打劫,强买其中两艘,编为26,27号,另有两艘不慎损坏,结果中国只收到四艘,通过陆路运输交给海军使用,编为颜皋卿中队,这一级鱼雷艇中国曾经购买过三批,另外两批编为文天祥中队和史可法中队,曾在上海扬子江上奇袭日本海军装甲巡洋舰出云号,震动中外。

第二鱼雷艇中队在香港抵抗作战中打的很积极,8号鱼雷艇在16日日军轰炸湾仔的时候被焚毁,19日,鱼雷艇队反击在北角登陆的日军,击沉运输舰一艘,自己损失12号,26号两艘。这时幸存的,只有7,9,10,11,27五艘了。交给陈策使用的另一艘炮艇为C410号。

25日下午,陈策和港英高级军政人员共十七人,集合在亚细亚行。这些人包括威尔士亲王号留下的联络官科林.麦克埃文爵士,战后香港第一任代理总督戴维.麦克多卡尔爵士,印度旁遮普营指挥官阿瑟.格林中校,皇家空军飞行员马克斯.奥克斯福德等。下午3点45分,陈策下令突围行动开始。

香港保卫战至此已经打成了犬牙交错的巷战,前往廓尔喀营依然在坚守的香港仔海滨阵地,他们的车队需要穿过日军占领的地区。陈策安排,他的副官乘一辆奥斯丁车打头,其他车辆拉开距离跟随,他自己乘最后一辆车押阵,摸索前进。陈策轻松的穿上了中国海军将军服,一手持枪,点燃一根雪茄烟坐在车内,表示他准备在有被俘可能时以军人的身份战死沙场。他的安详镇静感染了在场所有的人。

六十二年以后,当年二十七岁的皇家海军军官约翰.黑德在他的回忆录里如此形容陈策:

If ever there was a real life"Rambo", then the One legged Chinese Admial was him

(“假如这世界上真有活的兰博,那就是这位一条腿的中国将军了。”)

车队出动没有多远,陈策副官的奥斯丁轿车就撞上了日军巡逻队,日军挥手令其停车。

日本兵不知道,这位陈将军的副官是个将来可能比将军本人更大名鼎鼎的人物。

[待续]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