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老兵故事】纪念我的初中班主任--张元培老师 -- 老兵帅客

共:💬2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老兵故事】纪念我的初中班主任--张元培老师

张元培老师是我的初中班主任,他是幼儿师范出身,却来教初中,现在看来似乎很成问题,但是当时却是很平常的,至少他还是师范出身,比那些高中没毕业也来教书的强多了。在那个年代,师范毕业已经是很不错的了。

也许是因为出身幼儿师范,张老师为人老实本分、实实在在,待人非常和气,对待学生、哪怕是那些调皮捣蛋的问题学生也是一样,非常有耐心的,耐心到了当他找学生谈话的时候,学生虽然不喜欢他的说教,却没法不佩服他的人品。

他常常教导学生做人要老老实实而不要弄虚作假,要努力上进而不要只是混日子。那时候的学生,不懂得他的苦心而只是觉得絮叨。他对此很无奈,只是说以后你们会明白我的道理的,重复多次,仅此而已。

以前我说过,我考初中的时候没有考好,进了一所收底学校。在这样的学校里,多的是来自社会底层的学生,这些学生当然有肯努力的,但是也有很多无心上进、只想混日子的,甚至还有一些太保、太妹。在这样的班里做班主任,压力可想而知。

一般而言,对待这样素质构成的学生,班主任最好选那种强硬派人物,至少是那种爱玩手腕的才好控制局面,而不应该是张老师这种老实本分的,否则会很难控制局面的。就我个人看来,张老师做班主任并不是很合适,但是也许正是因缘际会,他做的却很成功,带出了他最得意的一届学生,取得了他在这个学校的最好成就,受到了相应的表彰,并以此成绩转到一所区重点中学任职。

张老师是教语文的。他教语文,不是那种照本宣科、无血无肉的假么假式,而是充满感情地用他对待人生的态度来教导学生,用那些有益的文字和他的热忱善良、诚挚敦厚的性格来感化学生。从他身上,我体会到了人文教化的作用和它的局限。

那个时候的教科书,有很多的政治性题材,但是也有一些很精彩的文章、文字,每个学期,张老师总是很快地跳过那些枯燥无味的部分,集中精力讲述那些精彩篇章。每当此时,班里嘈杂的声音没有了,大家都沉浸在他的叙述和感性之中,甚至有些下课恨早。也许,正是他的教化,逐步化去了一些学生心里的暴戾之气而能够安下心来想想做人的道理;也许,这就是他最成功的地方。功效不是来自宣传哄骗,而是来自人格教化,我想这就是他最大的功德了。

张老师是个很好的语文教师,但是性格上的老实善良却成了他做班主任的主要缺陷。人格教化固然可以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管理这样一个来自社会底层、有很多问题学生的班集体仅仅依靠教化是不够的,还需要相应的手腕和策略,所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就是这个道理。他没有足够的手腕,只会做到以身作则,希望能够以自己表率作用来影响大家。好在老天有眼,班里学生关系组合变化,最后竟然形成了一种安定团结的局面,得益于上面的教化和下面的妥协支持,使得他的理想有机会得以实施。

初中时的孩子是很有可塑性的,合适的班主任和班里风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性格和发展。张老师的人格教化和班里风气的好转,使得相当部分的学生能够安心于学习,这使得班集体的总体成绩迅速上升。我们班在入学的时候只能够算是中等,因为学生都是混杂进来的,但是经过三年的努力,考高中的时候,我们班的成绩居然高居年级首位,成绩前七名均出自我们班,而考上重点高中的也均出自我们班。张老师一鸣惊人,成了学校的中考英雄。

我在这次中考里考得不错,得了总分第一,并以此考进了一所区重点。张老师认为我是有希望考上大学的,因此曾经和我父亲商量,希望我能够不走,虽然没有能够留住,但是他和我父亲的友好关系却从此确定。

三年后,我以年级第二名的成绩考上了南开大学,没等到我父亲通知他,他就打电话到我父亲的单位问我的情况,得知喜讯以后非常的高兴。拿到录取通知以后,我们三个出自同一高中而当年均在他门下的同学一起去看他,大家相见,泪眼婆娑。

我毕业以后,进了一家市级机关工作,虽然机关不在他居住的那个区,我还是利用职务之便通过该区教育局设法对他有所照顾,但是这是不敢告诉他的。直到我离开机关去了北京一家外企工作,双方才断了联系。

一晃二十几年过去了,当年三十多岁的张老师现在应该已经退休了,祝张老师生活愉快。

谨以此文纪念张元培老师,也许他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末尾的那些话无疑是适用于他的。同样,司马迁对李广的评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对他也是适用的。

人心换人心。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