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八二三炮击金门》作者:沈卫平(一) -- 配合配合

共:💬48 🌺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八二三炮击金门》作者:沈卫平(十九)

7

  叶飞老人对我说:

  回想起来,指挥9月8日那天炮击的紧张程度并不亚于打孟良崮。大凡作战,

对胜负只要有个六四开或五五开的把握,就豁出命把部队拉上去干了,生死存亡

就那么一榔头。9月8日炮击,事前却很难想象会打出一个什么结局来。

  那不是一个一般性的“胜”、“负”问题,而是很复杂的政治斗争、外交斗

争。你想想,四十二个野战炮兵营,六个海岸炮兵连,四百八十几门大炮,两叁

万发炮弹,随便哪一门大炮走了眼,或有一发炮弹偏了向,都可能给毛主席的部

署捅大漏子,都可能突然出现另外一种结局来,说严重点,爆发中美战争的可能

性也不是没有的呀……

  贯彻军委电示的高级军事会议一直开到8日凌晨2时许。会议集中研究了“只

打蒋舰,不打美舰”的战术操作问题,结论:只要情况如昨,美蒋舰各成队形,

保持一定距离,美舰停泊在他们所承认的3海里之外,我们就可以做到“挑柿子专

拣软的捏”。

  叶飞最后强调:各级均要很好理解主席、军委的意图。不打美舰绝不是怕美

国,双方在朝鲜较量了叁年,是怎么回事都清楚嘛。目前,我们同蒋介石集团主

要是军事斗争,同美国主要是外交斗争,这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问题。对

美国,我们退避叁舍也好,先礼后兵也好,总之,必须有理、有利、有节,讲究

斗争策略。

  因此,“只打蒋舰不打美舰”是一个死命令,万万不可违背,在座各位都要

向我立军令状,我向军委立军令状!

  散会,决定就在指挥所支个行军床眯一觉。吩咐作战参谋:有情况立即叫我

  叶飞忙中偷闲,睡了一个囫囵觉,晨6时许,他被叫醒。镇海角海军雷达站发

现60海里之外美国海军第72特混编队,仍以重巡洋舰“海伦娜”号为首,6艘驱逐

舰相伴相随。

  9时,又于东碇岛以东海域20海里处,发现台湾海军编队,也是7艘,“维源

”已不在其列,而增加了“太”字号、“永”字号各1艘。

  北京要求,每一小时向总参报告一次美蒋联合舰队的位置、编队情况。

  10时,敌编队驶进料罗湾。仍是昨天的布局,蒋舰居前,美舰环卫侧后,那

阵势,很自然地让人想起“狐假虎威”的成语。

  叶飞直接与北京总参作战部部长王尚荣通话。

  叶:今天到底打不打?

  王:坚决打。

  叶:只打蒋舰不打美舰,方针没有改变吧?

  王:不变。敌不到料罗湾不打。到达料罗湾,要等北京的命令才能开火。

  叶:有个重要问题还要请示,我们不打美舰,但如果美舰向我开火,我们是

否还击?

  王:没有命令不准还击。

  叶飞极为吃惊,深恐电话传达有误,铸成大错,又问:请再说一遍,是不是

如美舰向我开火,我也不予还击?

  王:对,这是主席的指示!

  叶:明白了,我严格执行。

  放下电话,低头思考,在屋内缓缓地距了几个来回,开始口授作战命令。作

战处长飞快地做着记录。说到中途,戛然而止,一把又抓起电话机,为了准确无

误,万无一失,他决定亲自给各炮群指挥员直接下达命令。

  ──没有命令,不准擅自开炮!

  ──只打蒋舰,不打美舰!

  ──美舰开火,也不还击!

  叶飞非常了解部属们的“大炮脾气”,作为军人,要让他们在战场做到“打

不还手”,那真是难为他们了。因此关于第叁条,他反复强调了多次。下面纷纷

追问:对美国佬如此客气,什么道理?没有什么道理,这是命令,是纪律。总之

,今天无论出现什么情况,都不许轰击美舰,违犯者,军法从事!然后,将敌舰

队队形、美蒋舰各自位置、相互距离、航速、预计卸载时间,一一详细通报。

  待一切就绪,如释重负般吁出一口长气。通信员递过一条凉毛巾:首长,您

擦擦汗。才发现,额头、两鬓,细密的汗珠已连成了片。不挪窝,就那么挺直了

腰杆在作战室端坐着。面前两部电话机,一部通北京,一部通各炮群。他觉得今

天自己必须亲自来当这个大传令兵才放心才保险,待一会儿,毛泽东在千里之外

的命令,将通过自己的耳朵和嘴,传达到前线每门火炮。

  今天的美台联合舰队与昨天唯一不同的是,它没有表现出一点谨小慎微和犹

疑彷徨。昨天闯关平安无事,今天自然驾轻就熟,各舰规范展开、占位。排水量

1095吨的“美乐”、“美珍”从容出列,分别在双打街、沙头附近岸滩卸载,像

两只在牛群呵护下放心到岸边饮水的小牛犊,保镖在后,何惧之有?

  中国人的特性是,一家人关起门吵,还有个重修旧好和睦安宁的盼头,硬要

扯进来一个帮腔助阵的,这个家便从此鸡犬不宁了。很遗憾,蒋老先生忽略了这

一点,他满以为找几个壮汉撑腰,这个家便无人再敢作对吭声,平静便是永久的

了。

  作战,最怕就是所获取的信息是虚假和不确实的。

  12时43分,毛泽东在北京说:开火!

  同一时刻,叶飞在厦门说:开火!

  最先开火的是位于莲河方向的海岸炮第149连。4门130毫米海岸炮进行齐射,

把一发发33.6公斤的弹丸抛向1.9──2.2万米外的料罗湾。

  按照炮兵术语,射击距离已达105至116加贝(一加贝185.3米)。炮弹在这样

的距离上若想命中一条军舰,与一名神枪手希望击中500米外的一只麻雀难度相等

。149连打了7分钟,弹着点非远即近,不理想。

  叶飞在云顶岩上叫“暂停”,改由位于围头方向的海岸炮第150连开练。

  150小火慢功,边打边修正,射击精度从1加贝缩小至1/2加贝、1/4加贝,

10分钟后,首发命中,接着命中第二发、第叁发,直至第八发。

  满载汽油弹药的“美乐”终于起火,它拖着长长的美丽的黑红相间的尾巴夺

路而走。刚刚离岸,几声震撼整个海湾的巨响,“美乐”被弹药自爆的火球所吞

噬,舰体被炸成两截,舰尾沉入海中,舰首翘出水面,九十一名水兵的魂灵随着

烈火浓烟飞向天外。

  金门被打疼了。位于大金门旧城古坑、鹊山、115高地左侧的榴炮对大陆岸炮

进行压制射,4500颗炮弹尖鸣呼啸,越海而来,从云顶岩上望过去,围头、莲河

方向我方阵地上,爆光闪烁,硝烟滚滚。几乎同时,大陆近400门火炮开始反压制

射,21700发炮弹从不同方位跳跃升空,前仆后继,相聚金门岛。料罗湾,以那条

狭长的海岸线为界,滩头,一片金灿灿的黄沙被炮弹翻犁了一遍;湾内,万顷碧

蓝蓝的大海被爆炸洒在了半空。

  消沉多日的金厦海峡,再度高奏“血火交响曲”。

  “美珍”号亦中弹负伤,它以一种不规则的歪斜动作,迅速撤至外海。

  很难理解,在“信阳”舰上如坐针毡的黎玉玺,为何叫骂着逼迫已经驶出大

陆火炮射程的“美珍”重返岸滩作卸载尝试。

  14时53分,“美珍”不顾死活又转向驶进料罗湾。大陆数十门火炮忽喇振作

,立即瞪起黑洞洞的眼睛盯住遥远海面那一叶孤舟,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

  “美珍”又一次中弹。它不再理睬黎玉玺“活见鬼”的命令,做出好汉不吃

眼前亏的决断,拔腿开溜,冲出弹雨。这一回,它说啥也不肯靠近“信阳”了,

而是一头扎进“海伦娜”那安全可靠的臂膀。

  征询一台湾友人看法,他认为:黎玉玺当年不单单是想表现台湾海军的英勇

无畏忠诚赤胆,而是考虑到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铁了心肠把“美珍”往火坑里

推,看你美国佬救也不救?

  炮声一响,叶飞的心便提到了嗓子眼。作为战役指挥员,此刻,别的都顾不

上想了,最担心还是“海伦娜”上那9门203毫米重炮会作何反应。那些玩艺可是

真家伙,目标一旦被它捕捉,叁发齐射同时打一个点,我军最坚固的炮工事目前

恐也难以承受它巨大的破坏力啊。这是对我最最现实的威胁。

  叶飞手把一架40倍望远镜,“美乐”、“美珍”挨打的好戏不看,就那么目

不转睛盯住“海伦娜”上那9根黑粗黑粗的“大烟筒”。

  镜头里,一幕意外、奇特的滑稽戏发生了,炮火连天时,“海伦娜”率领6艘

美国驱逐舰整齐划一作180度转向,调转舰首向料罗湾以南12海里处退去,退到他

们认为更安全一些的位置,停下来。“美乐”起火爆炸,它们不动。“美珍”再

陷重围,它们仍然不动。仿佛它们不是被请来“护航”,而是赶来看热闹似的,

看自己的被保护人如何惨遭痛殴。

  侦听也收到了台湾与“信阳”舰的明语通话。台湾问:美国朋友呢?“信阳

”答:早他妈跑啦。台湾说:美国佬真不是东西。“信阳”说:第七舰队混蛋。

  叶飞会意地笑了。他突然感到,今天这一仗,真比过去打一个歼灭战还要惬

意,还要痛快。今天这是道道地地的打狗欺主嘛。打得可够重的,主子竟然不管

不问装没看见,这说明了什么呢?能说明的东西太多太重要了,应该马上把详情

向北京向毛主席报告。他想,这会儿,毛主席一定也在会意地笑,为自己战争经

历中的又一佳作。

  披阅台湾各种版本史书,对此次炮战大多一笔带过,几无详述。在一份《金

门战况纪实》的大事记中,9月8日这一天仅有一句话:

  下午一时针叁分起,共匪又恢复疯狂炮轰,至九日凌晨止,共射五万叁千叁

百一十四发。

  可以理解,此战对台湾而言,“友邦”的失信比自己的失利更让人恼火愤怒

,且难以启齿。面对被朋友耍弄出卖的结局,唯有把负伤的自尊嚼碎,和血一起

吞下。偶尔,也传出一两声不平的呐喊,却又哀怒多于批评,无奈融化了抗争。

  与蒋经国私交密切、曾任台湾“国防部新闻局”战地记者的刘毅夫写道:

  我站在旗舰姚道义支队长身旁,悲惨的看着我四艘孤立无助的运补舰挨炮,

再用无可形容的眼睛回头看美国兵舰,他们好像根本无动于衷,他们好像奉的命

令就是来金门参观,而美其名曰“护航”,哎,狗臭屁的护航啊!

  台湾“中央社”记者曹志渊,也曾一字一泪,作了报道:

  关于金门补给问题,迄记者离开前线时,仍未获得有效办法,美国的叁?梢钥

□□秸□撸□湫□□□诠卜朔杩裆浠飨率俏□跗湮□<钦□煞没□浇□忧捞残挛

牛□籽奂□矫拦□□浇□□以耸浯□潘偷骄□虢鹈湃□@□Γ□□蛔□庋怪品伺

诳赡艿纳浠鳎□蝗挝业锹酵□蝗牒L玻□谂诨鹣掳□颉E诘□乃槠□缬臧闼拇ε

绶桑□湓诖□希□湓谔餐钒嵩苏叩纳硖迳希□辜钦呶□切□白排诨鹬葱腥挝竦暮

>□□置恰□颓佬段镒实慕鹈琶穹蓝拥□置橇飨铝宋尴奚烁械难劾帷□

  1972年,美国突然宣布国务卿基辛格访问了北京,台湾又有多少人“流下了

无限伤感的眼泪”?

  据说,其中有一个人的名字叫──蒋介石。

  自助才能天助。

  不自助神仙都帮不上忙。

  1958,蒋介石的“牌”输得最窝囊──“美”字号,一条半。

                        8

  我最初拟定的采访提纲中写有一条:毛泽东9月8日的指挥位置及方式?

  凭想象,那样一场事关重大的战斗,毛泽东肯定来到挂满军用地图摆满绝密

电话的总参指挥所,在一大群高参助手的协助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后来查知,事实上毛泽东当日一整天都在中南海勤政殿参加最高国务会议,

会议的主题是研讨钢产翻番和人民公社诸问题。从容不迫镇定自若得确实够派。

  相信自己的决断,相信手下将领会忠实执行自己的决断,决断了便超然泰然

,决断后最不赞成越俎代庖事事躬亲,这恰是毛泽东的指挥风格和统帅风度。

  轮到毛泽东作总结发言,此刻,金厦海域交战方酣,前线的大炮正在贯彻自

己的意志和思维,他的兴奋点不能不从经济问题转向军事、外交,款款道出了针

对美国的非常着名的“绞索”论断。畅述胸臆纵论天下,那羽扇纶巾,谈笑间强

虏灰飞烟灭的气魄风度,绝对不让诸葛孔明。

  毛泽东无疑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鲜见的具有长久魅力的领袖人物。此种魅力并

不因他晚年的重大失误而褪色,而在他百年之后依然影响着我们这个泱泱大矣的

古老国度,振奋着渴望再度辉煌的民族情绪,这与他作为开国元勋曾经获得和拥

有的巨大成功密不可分。他的功绩是多方面的,其中,最无懈可击的当属他的军

事成就,令后人拍案惊奇的是,凡他亲自导演的战略决战或直接指挥的战役战斗

,几无失算纪录,胜利总是与他站在一起。自然,毛泽东是人不是神,历史已经

证明了他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关于钢和人民公社的议论是不正确的,但历史也证明

了他在此次会议上关于金厦战局的议论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在经济领域易犯急性

病的毛泽东一旦回到他所熟悉的军事领域便显得如鱼得水。我以为,他之所以能

够“百战百胜”,得益于他对军事、政治、外交叁者复杂关系透彻的了解,得益

于他敢于拟定既符合规律又胆力过人的奇险战略,得益于他有一套参透对方心理

洞悉己方实力绝不鲁莽轻率行事且又灵活得“度”的策略。换一个最高决策人,

我不敢说1958年的金厦战事是不是一定会打,但我敢说那年的金厦战事一定不是

这么一个打法,一定缺乏扣人心弦出神入化的细节和特征明显风格独具的个性。

当人们回过头来品味都说还是毛泽东的打法乃最佳打法时,你不得不承认,这个

将一个崭新的中国打了出来的人,在军事上确实相当“神”。

  炮击金门是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力作”。

  9月8日则是他“力作”中的“佳篇”。

  9月8日,毛泽东比较系统地阐释了自己在金厦“发难”的大思路。

  ──炮轰金门,老实说是我们为了支援阿拉伯人民而采取的行动,就是要整

美国人一下。美国欺负我们多年,有机会为什么不整他一下。美国人在中东烧了

一把火,我们在远东烧一把火,看他怎么办。我们谴责美国在台湾海峡制造紧张

局势,这不冤枉他。美国在台湾有几千驻军,还有两个空军基地。美国最大的舰

队第七舰队经常在台湾海峡晃来晃去。美国海军参谋长说,美国部队随时准备在

台湾海峡登陆作战,像在黎巴嫩那样。这就是证明。中国人就是敢于在太岁头上

动土,何况金、马以及台湾一直是中国的领土。

  ──开炮时机选择得当。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要求美、英军队退出黎巴嫩

和约旦。美国人霸占我台湾更显得无理。我们的要求是美军从台湾撤退,蒋军从

金门、马祖撤退。你不撤我就打。台湾太远打不到,我就打金、马。这肯定会引

起国际震动,不仅美国人震动,亚洲人震动,欧洲人也震动。阿拉伯、世界人民

会高兴,亚、非广大人民会同情我们。

  ──美国人怕打仗,我们也怕打仗,问题是究竟哪一个怕得多一点。据我的

看法,还是杜勒斯怕我们怕得多一点。我们一打炮,美国人紧张得不得了。美国

人很怕我们不仅要登陆金门,而且准备解放台湾。其实,我们向金门打了几万发

炮弹,是火力侦察。我们不说一定要登陆金门,也不说不登陆。我们相机行事,

慎之又慎,叁思而行。因为登陆金门不是一件小事,而是关系重大。问题不在于

那里有九万五千蒋军,这个好办,而在于美国政府的态度。美国同国民党订了共

同防御条约,防御范围是否包括金门、马祖在内,没有明确规定。美国人是否把

这两个包袱也背上,还得观察。打炮的主要目的不是要侦察蒋军的防御,而是侦

察美国人的决心,考验美国人的决心。这次炮打金门,就是抓住美军登陆黎巴嫩

,既可以声援阿拉伯人民,又可以试探美国人。看来美国人左右为难,处于东西

难以兼顾的境地。

  ──美国的脖颈吊在我们中国人的绞索上面。台湾是个绞索,不过隔的远一

点。

  杜勒斯现在似乎要钻进金、马绞索,这也好,那他的头就更接近我们,我们

什么时候要踢他一脚就踢他一脚,他走不掉。我们主动,美国人被动,因为他被

一根索子缚住了。蒋介石过去给我们捣乱,主要是从福建这个缺口来的。金、马

在蒋军手里,实在讨厌。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但是,我们现在不是马上登

陆金、马,只是试试美国人,吓吓美国人。但有机会就打。机会来丁为什么不把

金、马拿回来?其实,美国人心里也怕打仗,所以他公开讲话时没有说死要“共

同防御”金、马,有点想脱身的味道。他们想采取脱身政策也可以,把金、马十

万蒋军撤走就是。在台湾这些地方早一点解脱,对美国比较有利。他赖着不走,

就让蒋军呆在那里,也无碍大局。美国人给套住就是了。

  ……

  毛泽东曾经形象地说过:同帝国主义特别是美国那样凶恶的帝国主义作斗争

,要学习水泊梁山的武松。武松喝饱酒一个人提根哨棍上景阳岗,这是一个胆量

、勇气问题。老虎来了,武松先躲过它的一扑一掀一剪,让它的气性先自没了一

半,再揪住它的顶花皮,于要害部位一阵猛打,这是一个策略、方法问题。帝国

主义总想着中国这块肥肉,我们须学武松打虎的样子,第一不怕他敢于同他斗,

第二讲策略善于同他斗。

  9月8日,如果说闯进中国领海的“海伦娜”们是一头实实在在来者不善的“

猛虎”的话,毛泽东本人便充任了一次现代“武松”的角色。

  我常想:此日不打炮,如何?不行。我堂堂中华岂能示弱于敌自矮于人,徒

长他人嚣张之气!而此日不分青红皂白乱打炮,又如何?也不行。逼迫一头尚不

敢恣意妄为的“老虎”没了退路而孤注一掷也非上策。看来唯有既猛轰蒋舰而又

无论何种情况下均不打美舰,方能达成预期测出敌人斤两。此役,毛泽东又一次

淋漓展示了其将“胆”与“智”,“勇”与“谋”完美结合的军事才华。

  最高国务会议落幕之时,激战竟日的金厦海域也已堰旗息鼓。毛泽东接过战

报,欣然一笑,那一切均未超出意料的感觉尽在其中了。

  代表们鱼贯而出,毛泽东不走,来到休息室,向宣传口的负责人部署他的“

后续文章”,口授“宣传战”必须慎重把握的策略方法。

  他说:会上所讲国际问题,代表了近期逐渐形成的一些看法、观点。但是这

些观点在对外宣传中不能不分时间、地点和盘托出,要有所区别。比如,我说大

战打不起来,但军事工作要有打起来的准备,宣传工作中要讲战争危险,号召反

对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维护世界和平。又如谁怕谁多一点,我说帝国

主义比我们多怕一点,但宣传上应讲我一反对战争,二不怕战争。再如我说帝国

主义制造紧张局势有激发世界人民觉醒的有利的一面,但宣传上要强调反对帝国

主义制造紧张局势,争取缓和紧张局势。诸如此类,我们对形势的实际分析并不

完全等同于宣传口径。

  又说:今天的讲话要发新闻。但只发关于“绞索”部分,其他问题只是内部

交换意见,至少目前不宜公开发表。用国家主席身份讲话,不宜直接联系金、马

,这不同于写社论、做文章。自然更不能写我们对金、马的方针,这是军事机密

。但对即将恢复的中美会谈,要表个态,可以说寄予希望,不管将来结果如何。

我们现在一手打炮,一手谈判,一武一文,有武戏也有文戏。打炮是火力侦察,

今天打了叁万发,大造声势。谈判是外交侦察,摸清底细。两手总比一手好,保

持谈判渠道是必要的。

  最后说:对不住,我要去吃饭睡觉了,各位继续辛苦,明天拜读你们的大作

  翌日,9月9日的《人民日报》于头版头条刊出通栏标题:《毛主席精辟分析

国内外形势》

  毛主席说,总的趋势是东风压倒西风。美帝国主义九年来侵占了我国领土台

湾,不久以前又派遣它的武装部队侵占了黎巴嫩。中国领土台湾、黎巴嫩以及所

有美国在外国的军事基地,都是套在美帝国主义脖子上的绞索。不是别人而是美

国人自己制造这种绞索,并把它套在自己的脖子上,而把绞索的另一端交给了中

国人民、阿拉伯各国人民和全世界一切爱和平反侵略的人民。美国侵略者在这些

地方停留得越久,套在它的头上的绞索就将越紧。美国垄断资本集团如果坚持推

行它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势必有一天被全世界人民处以绞刑。

  消息虽不提金、马,但世人看到了在金、马局势上更加信心十足成竹在胸的

毛泽东。

  同日,美国各大报刊亦登出一条消息。

  有记者问杜勒斯:报道昨天台湾海峡军事行动(在这次行动中,一艘国民党

弹药舰被炸毁)的电讯表明,美国护航舰只没有开火。你是否能够告诉我们,关

于不开火,美国护航舰只是根据什么命令在台湾海峡活动的。而且,如果一颗中

共炮弹击中了一艘美国舰只,结果怎么样?

  美国记者特别善于直逼事情的要害,此问题提得相当“专业”。

  杜勒斯答:我不能告诉你结果会怎么样。这在很大程度上要看具体情况而定

,这是偶然击中的呢?还是有意击中的。如果这是对于在我们认为是公海的地方

的一艘美国舰只的有意攻击,那么大概就会有美国飞机在公空中受到的攻击(的

确有过这种攻击)的那种反应。如果判断这是一次偶然事件,那就是另外一回事

了。我认为如果国际公海发生对美国海军舰只的有意袭击,我们就会以某种方式

进行回击。

  杜勒斯就是杜勒斯,不像毛泽东要讲究个什么“斗争策略”,也没有艾森豪

威尔“让敌人和朋友都猜不透”的弯弯肠子,倒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毫不隐晦地

说了一番大实话,他的“美国军舰如遭到故意攻击将进行报复和反击”,看似说

得严厉,其实等于言明,只要美国军舰不遭到故意攻击,它就不会去管对国民党

军舰的故意攻击。护航,护航,原来乃“航而不护也”。杜勒斯泄露坦白了美国

人的心态,为9月8日“海伦娜”的举措作了注脚。蒋介石听了肯定心寒,毛泽东

听了大概会笑。

  叶飞老人对我说:

  9月8日,美蒋我叁方各有图谋,都在斗智。毛主席的真正意图是在试探所谓

的美蒋共同防御条约的效力究竟有多大,美军在台湾海峡的介入究竟到了什么程

度。经过这么一次较量,就把美国的底摸清楚了。他看似凶恶强大,其实也怕同

我们打仗,所谓的美蒋共同防御条约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只要涉及他自身利益,

要冒和我军直接冲突的危险,它就不干了,就顾自己,不顾别人了,如此而已。

  雷英夫老人对我说:

  9月8日,击沉蒋舰,封锁金门,当然是收获。但收获最大的还是对美国进行

了一次非常成功的战略侦察。

  长期以来,美国到底会在台湾海峡搞多大名堂,我们不很清楚。这次蒋介石

闹得好,他一闹,美国只好派军舰护航,而我们一打,美国军舰竟缩了回去,他

也并不想打的心态一下就看明白了。以后观察,美国虽然嘴上不承认我们的12海

里领海线,但行动上大体是遵守的,他的飞机一发生“越界”、“擦边”情况,

其航空管制站总是大骂。由此,毛主席、军委作出一个基本的判断,美国在台湾

海峡采取的不是攻势战略,而是守势战略。他尚无图谋要从福建这个方向打进中

国来,而是要死死守住台湾这一道防线以“遏制”中国。

  弄清美国的战略态势非常重要,这是下一步我们在某些问题上拉蒋打美,在

另外一些问题上拉美制蒋,采取分化瓦解、更为灵活的斗争策略的一个基础。

  毛泽东9月8日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关于“绞索”问题的论述,新鲜而独到。看

得出,他在基本摸清美国在台湾海峡的底牌之后,下一步行动蓝图和斗争策略已

渐在头脑中明朗成形。炮声隆隆的台湾海峡如果出现更富戏剧化的场景。当不为

怪。  

(待续)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