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八二三炮击金门》作者:沈卫平(一) -- 配合配合

共:💬48 🌺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八二三炮击金门》作者:沈卫平(二十五)

4

  峙峡筑城隔海互射的阵地对垒式炮战,一大特色是难以明确区分攻方与守方

  发炮者意在摧毁对方,自然是攻方。发炮时,又必须考虑防范敌人的火力袭

击以保全自己,于是又成了守方。

  两千年前的大军事家孙子说过: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

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九地”,指各种地形,言深不可知。“九天”,指各类天候,言高不可测

  1958年的金厦海峡,善攻者精于守,攻乃守之机;善守者亦能攻,守乃攻之

策。

  刺蔽击防,纠合搅缠,一身二任,九地九天,炮口喷射出军人的才智,传统

炮兵的战术,表演得淋漓尽致,运用得炉火纯青。

  自保而全胜者孰?善之善者也。

  战例一,打虎先打眼

  炮一营发射阵地布设在厦门曾山地区。

  大金门旧城附近的敌炮兵经常对他们进行突然袭击,且精度良好,威胁甚巨

  全营官兵疑惑不解:真邪了门了,敌人在15000米之外,咋还这么准?营、连

干部和战斗骨干连开几个诸葛亮会,上下启发琢磨,估计敌人一定有观察所在前

沿指挥,而从敌人方面看,其观察所最理想的位置应该是大担岛。于是,派出侦

察小分队跑到海边,对大担岛一块礁岩一条石隙地搜寻,叁天过去,终于从一个

敌兵鬼祟的行踪中发现了蛛丝马迹:一丛矮树野草的背后,似乎隐蔽有两个伪装

极佳的暗堡,早上7──8时太阳斜射,杂草中偶尔还有一闪一闪的亮点,估计可

能是敌人观测镜片的反射光。

  于是,乘着夜色,悄悄拉到前边两门炮,精心伪装,等到天亮,精确测好敌

方暗堡的诸元,耐心等待着。

  炮战又开。大金门旧城地区的炮弹呼呼地高吊过来。我方阵地并不急于还击

,只有两门埋伏炮突然向大担几处观察暗堡可疑处直射开火。片刻先从无线电接

受器中收听到大担向大金门报告:我们这里很热闹呀!接着,又听到一个姓杜的

敌兵向大金门喊道:我现在向你们说最后一句……“话”字未出口就没声了。几

乎同时,大金门的敌炮突然而止。

  一营阵地一片欢腾,“咱把敌人眼睛给捅瞎啦!”

  打观察所,是炮战中双方使用频率均较高的战法之一。炮兵中间流传一种说

法:

  压制敌人叁处炮阵地,不如狠打他一个指挥所;干掉敌人叁个小连长,不如

报销他一架炮队镜。确实,几次激烈的炮战,我方甩过去铺天盖地的炮弹,敌炮

仍在顽强还击,后来,改用少数炮控制他的观察所,敌炮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没

了精神,甚至完全停止发炮。而我方也有被敌狠夯观察所而影响了战斗顺利进展

的痛苦经历。可见,观察所在炮战中地位之重要。

  双方观察所均配置在阵地前沿视界开阔的地段,位置不可能太隐蔽,但伪装

一定很精细。因此,比“打虎先打眼”更重要的是“打眼先知眼”,谁先侦察到

了对方观察所的具体位置,谁在炮战中便处在了上风。

  战例二,隔湾贴耳

  战斗结束,某营官兵一致要求给通信兵小王记功,他们说,小王是我们在敌

人指挥所里贴上的一只耳朵。

  为获取准确敌情,及时了解我方射击效果,某营安排小王整天戴着耳机窃听

敌人通话情况。

  阵地战,各级各部门间联络主要靠有线电话。但由于暴露电线易被打断、通

话距离过长铺线不易以及阵地位置临时变更等原因,有线通话仍不可能完全取代

无线通话。无线通话简易、轻便、灵活、战场生存率高,唯一的缺点是不保密,

讲话时自己人能听敌人也能听。战斗中,双方昼夜监听对方的通话那是公开的秘

密,相反的,不重视监听的司令官一定是位糊涂的将军。但监听也并非想象中那

般容易,因为对方在通话时已使用暗语密语,敌我双方往往同时有几十对收发报

机在工作,耳机里一片噪音,干扰极大,轰鸣的炮声又经常压过了一切声音,所

以,能排除各种干扰将敌人通话信息准确捕捉,那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

  小王前边两个通信兵,戴上耳机如受酷刑,一天下来毫无收获,还抱着脑袋

喊头疼。气得营长下令他们改行去当炊事兵。谁知他们竞说:只要不搞监听,别

说给人做饭,当猪倌给猪做饭也中。

  这么着换上了小王。这小子天生是块搞监听的料,戴上耳机瞪着眼,聚精会

神,稳如座钟,身心投入,听得津津有味,时时发笑。大家问他笑什么,他摘下

耳机说:

  “老张在骂他们副团长哩”,“老李又想老婆了”,“老刘是个大嫖客,一

聊女人就来劲”。老张、老李、老刘都是敌人的通信兵,几天下来,小王对他们

已很熟悉,故在姓氏前边冠个“老”字。

  小王最大的收获是破译了敌人的暗语。根据几次监听内容综合分析,他报告

  敌人将我营观察所编为01号目标,一连为04号,二连为02号,叁连为03号。

这等于按着了敌人的脉搏。于是,当敌指挥所下令射击04号时,营长立即命令一

连停止打炮,只留二、叁连对敌还击。敌炮刚刚转向,二、叁连又停,一连接着

开火。搞得敌人晕头转向,互相埋怨。小王听到敌指挥所破口大骂,还听到敌观

察所的抱怨:

  “04、02、03号目标确实太狡猾。”

  小王又憋不住抿嘴哧哧哧笑。

  战例叁,逗鱼咬钩

  敌152高地上的32号目标,刁钻乖巧,经常变换射击位置发冷炮。等到你把各

种观测仪器准备好了,它又长时间地一声不吭,让你不知其具体位置所在,令人

十分气恼。

  营指首先采取“大网捞鱼”的办法,多次集中火力对32号目标若干可疑地带

进行面积射。岂知“一网不捞鱼,二网不捞鱼,叁网还是不捞鱼”。都以为问题

解决了,可一二天过后,32号又冷不丁地打出炮弹来,很有点“你逮不到我吧”

的示威味道。

  一参谋献策,可用“下饵诱钓”法一试。即于晚间,在我方阵地上布设一些

假工事假火炮,故意露出破绽来,作为钓饵,天明时引诱32号上钩,各观察所同

时做好准备,只要它发射,随时将其标定。谁又想,32号倒是咬钩了,但它白天

不咬,而是将我假设施的诸元准备好,于夜间打出炮来。夜间敌炮发射火光虽清

晰明亮,却难以将它准确标定。

  一筹莫展之时,观察所报告:发现敌人一个隐蔽观察堡。副营长说,准备5门

炮,争取30发以内端掉它2营长说且慢,1门炮足矣。他下令把1门152榴炮拖出工

事,仅垒麻包遮蔽,其余十几门火炮全部上膛待命。152榴炮开始专打敌观察堡,

2分钟一炮,不着急,有滋有味慢慢吊,慢慢校。当单炮破坏射进行至二十余分钟

时,32号恼怒至极,终于开火还击。苦等久矣的交会观察所立即将它交会标定,

饥渴难耐的十几门火炮轮流扑攻,顷刻间便把它扯碎咬烂。

  32号化作一般冲天而起的黑烟,指挥所内一片掌声。众人问营长:你用的这

是个什么法?营长说:张网网不到它,下食诱不到它,慢慢敲打它,它反而出来

了。

  就叫个“逗鱼咬钩”法吧。

  此法虽灵,却不可滥用,因把一门火炮拖到明处,本身也是相当危险的,但

正由于不常用,险中出奇,用则反收奇效。

  战例四,组合拳

  1340号敌155加农炮兵连位于大金门西缘水头西南,系半永久性暴露阵地,它

的4根炮管直指厦门指挥机关和火车站,成为扎在我方腹背的4根芒刺。从厦门看

过去,该敌完全隐设于遮蔽起伏地形,加之距离较远,某部炮一营多次组织聚歼

未果。

  1340似乎发现厦门原来也奈何它不得,便渐渐放肆起来,你发炮,他必定开

炮,顽强对攻,毫不示弱;你不发炮,他也频频主动出击,摆出一副招惹是非的

架式。

  营指研究,看来正面强攻难以奏效,必须考虑迂回和侧击了。派出侦察员沿

海岸线向东南方向走,果然,几公里外的洋塘恰好位于1340号的右侧翼,可看到

该敌1、2炮的工事,而在马池塘地域,则可观察到其3、4炮的发火光位置。营指

大喜,遂决定实施火炮机动。营参谋长是位业余拳击爱好者,说:咱不能者打正

面直拳,也得打侧摆拳和上勾拳嘛。

  火炮机动乃炮兵经常性战术训练课目之一,炮战双方均多次运用,营规模的

火炮从既设坚固工事转向临时野战阵地,看似容易,实际操作也很罗嗦,要领就

是一个“快”字,修急造路、牵引、伪装、送弹、设置前观、架设通信线,须一

气呵成,愈快愈好;战斗亦要求速战速决,不能拖泥带水。因机动全过程无坚强

防护,遭敌反击的可能和危险很大。

  一营夜间拔寨,只留2门火炮坚守。

  战无定势,阵无常态,确乃如此。战前厦门前指曾对洋塘、马池塘实地勘察

,结论:地形过于平缓和暴露,不适宜炮兵构工。而现在,两地恰恰成为出其不

意打击1340号敌的最佳地域。

  战斗从原阵地的两门火炮打响。1340如好斗的蟋蟀,一撩拨即开牙,立即还

击。

  这说明它仍在原位,且毫无警觉。一营计算好诸元,采用两门炮对付敌一门

炮,逐炮分别试射,完成后,使用延期和短延期引信,用等速射和急速射交替进

行转为效力射。由于我在敌侧翼,1340无法转向还击,被动到家,背气到家,只

有剪手挨打的份了。我反倒可以不着急,慢慢打。这场马拉松式的战斗持续了8小

时,第一发炮弹迎着旭日飞升,第八百发炮弹伴着夕阳溅落,再观察,敌1、2炮

各被命中30余发,3、4炮被滚滚烟尘所笼罩,至此,从1340号位置上再没打出一

发炮弹来。

  组合拳击中得分部位。

  战例五,“眼睛”协同

  大金门古宁头敌812号炮兵连有3门火炮,813号炮兵连有4门火炮。某营使用

3个距离表尺进行打击,两处敌兵仍在从容发射。待拿到航空照片(为配合炮兵,

空军破例飞越金门上空1次)才晓得,平均炸点远于目标250米,连根毛也没擦上

。气得营长拍桌子骂娘,把侦察兵们克了个灰头土脸,吃不下饭去。

  其实怨不得侦察兵,而是敌炮配置地形复杂,营观察所只能侦察到方向,而

不能精确测算远近。

  苦无解题良策时,从厦门前指传来好消息,在前指云顶岩观察所、友邻部队

鹊鸟吉和160高地观察所,可看到敌812、813炮位,且视界良好,便于修正射击。

  一个念头在营长脑袋里一闪:如果营观察所测定方向偏差量,叁个友邻侧方

观察所测定炸点距离偏差量,难题不就放屁拉稀痛痛快快解决了吗?又一想:恐

伯办不到,云顶岩是上级观察所,另两个是兄弟部队观察所,怎么好向人家下达

指令嘛。但还是把想法向上级反映了。上级答复很干脆:考虑那么多婆婆妈妈的

就别打仗了,打起来,你就是总指挥,需要哪家配合你直接通报要求!

  营长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了。

  射击开始。营长以战场最高首长名义向上级、友邻和自己的4个观察所下达命

令,本营观察所率先标定计算诸元;炮兵发射;云顶岩观察所为主修正距离;其

他友邻两观也交会出炸点偏差量,提供修正参考数据。

  打到1543发时,下令暂停。各观察所统计:812号冒浓墨烟5次,升起灰白色

爆烟2次;813号直接命中炮床17发,3、4炮工事上有两个大窟窿,起火6次,冒浓

黑烟4次,持续燃烧2小时35分。可以判定,歼灭两目标目的已经达成。

  营长来了。指示炊事班宰猪6头,给云顶岩观察所送一片,友邻观察所送去2

片,其余全炖红烧肉,一定要让全营过一回“肉瘾”,“香个够”。

  侦察兵们也神气了,拍胸脯说:咱4个观察所8只眼睛瞪得电灯泡那么大,要

是还看不明白,这会儿咱就不吃猪肉吃猪屎去:

  两千多年前,孙子把“计”作为其13篇兵法的首篇,摆在了“作战”之上,

他认为,先有“计”而后有“战”,乃战争逻辑使然。

  两千多年后的金厦炮战,透过几十万发炮弹所爆扬起的烈焰硝烟,人们看到

的不光是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们的心计谋略,还有前线将士那无与伦比的创

造性和聪明才智。战士的可爱在于,大概没有几个学过孙子兵法,但他们已用许

许多多的战果印证诠释了中国古代的军事理论家千秋闪光的至理名言──兵者,

诡道也。  

                        5

  案头,放有一份福州军区炮兵司令部歼灭大金门金龟山地区敌炮兵连的战斗

总结。

  阅毕,我这个炮兵门外汉的第一读后感是:炮兵打仗真精密。

  炮弹脱离炮口到命中目标,在空间划出一条弧形的弹道。实战中,正确的弹

道只有一条。而影响弹道正确的因素却有几十个。在计划和实施过程中,将干扰

因素逐一迅速排除,使弹道始终沿其唯一正确的方向延伸,要求高超的技艺,要

求训练有素。

  当我借助《军事大辞典》,一知半解地读懂了那份“战斗总结”时,我的面

前仿佛矗立起一架运摆与天文同步的时钟,我赞叹它每一个部件以及部件与部件

之间的精密,当然更赞叹能使它如此精密的人。大炮本是一具投射爆炸物的机器

,它是极其精密的,但倘若少了炮手的精密,仍只能得到距预期遥远且一点也不

精密的结局。

  一、敌情和我方使用的兵力

  大金门金龟山反斜面山角下敌508、509两处155榴炮阵地(估计8门)系敌前

沿火力骨干之一,位置比较遮蔽,且有坚固的永备工事,几年来对我阵地不断进

行射击,因此决定给予该两阵地之敌炮兵以歼灭性的打击。

  参战炮兵计有152加榴炮一个营、155榴弹炮一个连。两个阵地的射向均与敌

阵地正面接近直角,观目和炮目距离均1万1千公尺以上。另外,各有一个122榴炮

营对两个目标进行覆盖射击。

  观察所至目标称观目距离,火炮至目标称炮目距离。试验证明,当两目距离

均超出1万公尺时,用同一门火炮,装定同一诸元,由同一组炮手用同一操作手法

连续发射多发相同的炮弹,炸点也不能重合于一点。这种炸点围绕目标有规则散

布的现象是正常的,炮弹最大散布间距可达50米。

  所以,炮兵打击远距离目标除计算准确外还必须按一定比例多打炮弹,在散

布率中求命中率。多打炮弹可以是一门炮向一个目标发射若干发,也可以是多门

火炮向同一个目标发射。此役我对敌火炮达至3:1,既符合我军集中兵力打歼灭战

的传统战法,也是为了以“量”求“质”,确保炸点与目标能够较精密地重合为

一。

  二、对敌炮阵地侦察标定的方法

  金龟山敌炮兵阵地虽然位置比较遮蔽,但并非绝对不能观察,可以看到其发

射烟的根部。

  首先将观察所的人员、器材进行了分工,营的主观和侧观均指定了专人负责

标定敌炮。另外指定人员负责交会我炮弹的炸点。使得对敌炮的标定和我方炸点

的修正互不干扰混淆,减少了错乱。除对目标进行精确的标定外,并对目标周围

明显的易于观察的几个点也进行交会标定,以便作为研究判断敌炮位的依据。

  召集了连长、指挥排长,结合对目标附近地形情况的研究,判定目标的位置

。如金龟山后边是流沙地,判断敌炮不可能配置在沙地上,同时由于能观察到敌

炮发射烟的根部,所以判断敌炮位也不会在山脚下。另外敌炮的发射火光还看不

到,说明敌炮阵地前边有一定高度的遮蔽物。因此可判断敌炮位在反斜面的中部

  作战决心来自果断的判断,正确的判断离不开经验的累积。实用的经验还必

须有对敌情详尽的了解做依据。李源河老人说:为了搞清金龟山后边的土质,我

们先后找了不下十来个曾到过金门的老百姓了解,然后带着几个老乡在厦门到处

转悠,直到他们在一架小山前很一致地说“金龟山的沙土同这里一模一样的”为

止。经实地勘察,这样的土质确实不适宜炮兵构工,我们才敢断定,敌人的炮阵

地是在金龟山反斜面的半山腰而不是山脚下。

  叁、发射阵地的准备

  射击前炮手班进行了分工,为了减少射弹散布,提高射击精度,各炮把瞄准

手、装填手固定起来,使其按照统一的手法装填和瞄准。

  每门火炮架尾都进行了加固,在驻锄与墙壁之间放置枕木,千斤底盘用木桩

固定其四个角,炮前土地洒水打平夯实,使火炮在射击中始终保持平稳姿态。

  组织了技术保障组,战前对所有火炮进行了一次技术检查,对松动零件螺丝

进行修复,各炮并进行了零位零线的水平检查校正。

  平日弹药供应的批号、弹重、等级不统一,这次射击前尽量也按批号、弹重

、等级、射击先后次序进行了调整,做到了以一个排一门为单位统一批号。因而

减少了射击中检验射的次数,保证了射击精度。

  在1万1千米的距离上,一门火炮若想击毁另外一门火炮,阵地射击准备是否

合乎要求和射击操作是否统一精确,关系至大。

  火炮零部件特别是瞄准装置必须处于绝对完好状态,不能有丝毫松动,否则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肉眼和手完全觉察不到的一根头发丝的空隙,将使弹着偏

差数十米。

  瞄准的眼法和手法必须绝对一致,发发不变。试验证明,人与人观看瞄准水

平汽泡居中位置会产生只有仪器才能检测出来的习惯性误差,因此,两个瞄准手

轮流打一门炮,有时弹着竟可偏差百米以上。  另外,炮弹装填的紧或松,拉

火用力的猛或柔,都会影响射击精度,如拉火用力过猛,会使落弹偏离20──30

米。因此,要求射击全过程中,瞄准手、装填手应各固定为一个人。

  火炮架设必须力求稳固,不能发射一发后便大幅蹦跳移位。最佳的状态是使

炮身的后座力概略地置于两炮架中央。这就要求两助锄(大架)不但坚固,而且

坚固程度一致,一边过坚一边过弛均会造成火炮后座受力不均而导致射弹散布过

大。

  炮弹的批号、弹重、等级也应力求统一有序。检验表明,不同厂生产的同种

类炮弹,或同厂不同年份生产的同种类炮弹,弹着均有误差。与注射不同批号的

青霉素必须重作皮试的道理一样,炮弹的批号太乱,就得重作检验射。可想,战

斗发起一边打一边作试验怎么得了。避免的办法唯有战前细致准备,将炮弹分类

按批号摆放好。

  重有千斤,轻若游丝。大炮是威猛伟力的象征,伺弄它却是一件女人描眉画

唇般的精细活。

  四、指挥所人员分工

  营长:亲自观察,以专用耳机接受上级口令。

  营参谋长:掌握侧方观察所观察之炸点偏差量。

  一连长(代参谋长):在各连轮换射击时用无线电向各连下达修正射击的口

令。

  侦察参谋:专用一副炮队镜观察射击的方向偏差量。

  通信参谋:掌握各侧方观察所的通信联络。

  图板手(计算兵):一名记录一、二连射击修正口令,一名记录叁连射击修

正口令,一名机动。如射击过程中发现新目标,受领新的射击准备任务时,协同

叁连连长工作。

  侦察兵:班长交会作业;一名侦察兵位于观察所外负责全盘侦察,其余带望

远镜到指定侦察区域实施侦察。

  有线电兵:对上、对下各一人,总机一人,对左右观一人。

  无线电兵:对上、对下各一人,对左右观各一人,收听云顶岩(侧观)报告

之偏量一人。

  ……

  指挥所被称作炮阵地的“发动机”。

  上述文字表明:这大概算得上是一台各部件精密分工、各分工精密组合的能

够产生大功率快转速高效率的“发动机”。

  五、诸元准备和射击方法

  这次对敌炮兵的歼灭射击,多采用了精密法准备诸元。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

,能够修正的均进行了修正,因此这种方法基本上可以保证诸元精度。

  试射采用偏差法和夹叉法交替进行。据我们体会,远距离隔海作战,除对生

动力量射击外,勿论采用何种方法,准备诸元最好都进行试射,后转为效力射较

为适宜,特别我们现在很在很多情况下准备诸元条件不具备,试射更为重要。

  效力射是采用一个方向,一个距离,用急促射和等速射交替进行的。

  边打边修正。152加榴炮在全号和一号装药情况下每分钟3──4发是适合的。

  《军事大辞典》解释,“精密法”即“以同一坐标系统的控制点为起始点,

使用较精密的测地仪器进行测量,并用计算法整理成果的方法”。

  “解释”绝对正确。但无疑等同白解释,尤其是对同我一般的“炮盲”们。

  请教多位“老炮兵”,大体搞懂了用“精密法”决定诸元的步骤。首先,测

绘分队于战前要依据国家公布的大地控制点对战区进行测绘计算,建立精确的战

区“坐标系统”。说白了,凡金门岛上特征突出的物体,如某山峰上的大圆石、

松树,某高耸烟囱,某灯塔塔尖,某建筑物上的旗杆等等,均被标定了准确的坐

标,构成一张可覆盖整个金门的“坐标网”。然后,发现一处军事目标,只要以

“坐标网”中的某个“接近点”为依据,测出它们之间的方位距离等,便可求出

目标坐标,将其准确标定。此法在作业中精度甚高,坐标误差一般不会超出5米,

因此,炮战中为双方所广为采用。

  理论上,有了精确的目标坐标,便可求出精确的射击诸元。再针对各种干扰

因素将会造成的误差,在图上计算修正,把修正后的诸元赋与火炮,便可直接对

目标进行效力射了。而其实不然,因为对有些干扰因素会造成的“误差量”实战

中无法精确掌握,不可能在图上尽善尽美修正,所以为求得最佳诸元,运用“精

密法”还须经过试射。

  “偏差法”试射很好理解,即对炸点根据其偏差量进行修正,直到交会的炸

点和交会的目标点重合为止。“夹叉法”试射多用于遮蔽目标。两发试射弹对目

标形成一发远弹一发近弹的现象称“夹叉”。  第叁发试射打“夹叉”距离的

中间位置,称“折半夹叉”,如仍未命中目标,第四发再打“折半夹叉”的中间

位置。即“折折半夹叉”。这样,很像把一根绳子不断地对折下去,何时与目标

点重合何时为止。

  试射,筛出了效力射诸元。按炮兵规则,实战中对这个诸元仍要前后左右作

极小的适度微调。鉴于此役的作战距离已经过长,用绝对同一的诸元打仍会产生

相距数十米的射弹散布,再调整,火力必然更加分散,效果显然不会很好。因此

,应该大胆地违反书本规则,只要认准了试射所获诸元是正确的,就铁下心不再

作任何修正,坚持用“一个方向,一个距离”猛擂下去,力求“八九不离十”的

效果───围绕目标的十几个炸点中有一至二发靠近弹或命中弹。

  炮兵射击,实在是一个复杂严密,需不断地去粗取精,精益求精的过程。

  六、射击效果、弹药消耗我炮兵于×日下午4时29分至6时25分,先后开始对

金龟山508、509目标试射后转入效力射,整个射击到19时结束,持续2小时27分,

共消耗各种炮弹1987发。

  射击后,敌阵地当即有叁处起火,并有半个月未见任何射击活动。

  只在夜间发现有数辆汽车运动。可判断,歼灭目的基本达到。

  看完“战斗总结”,我的第二读后感是:哇,这辈子幸亏没有当炮兵。

  我从小粗枝大叶、马虎无序得出名,做算术题多添一个0少列一道算式把加法

看成减法把小数点点错位都是常有的事。如此粗疏,如开大炮炸点偏差恐怕要以

“公里”为单位修正才成。

  于是,我便愈发赞叹有精密的思维、精密的算功、精密的协同、精密的作风

,与大炮精密结合的神炮手们了。  

                        6

  打过枪的人都有体会,静止目标与运动目标,后者比前者难打得多。

  炮战中,许多炮手却偏偏更喜欢打活动的目标。

  我问为何?

  老人们反问:你爱好钓鱼不?钓鱼者宁愿蹲半天钓不着一条活的,也不乐意

拿网捞漂起的死的。炮打“活靶”的感受,和钓鱼差不多吧。

  老人们还说:作为猎手,打树桠桠上的老鸦窝不稀罕,谁要是甩手一枪把天

上的麻雀揍下来,那才见真本事哩。

  我明白了,如果说一个动态目标能使狙击手产生更大的刺激和乐趣,那是因

为瞄准击发的瞬间,更能锻炼、验证他的反应、敏锐和枪法,猎获物也才显映出

狩猎者更高的技能与自我价值。问题是相隔数千上万米要想打到一个活物,那难

度恐不亚于伸手抓住一只正在你头顶嗡嗡乱叫的蚊子。

  打敌兵

  开始还有不成文的规定,发现20名以上敌兵在活动,才能开炮,后来指标降

为10人,又降为5人、3人。最后,1个敌兵也成了宝贝也发炮了。战士们说:麻雀

虽小也是盘菜,苍蝇虽小也是口肉嘛。开打的权限由团而营,个别情况下,连长

也有权喊“开炮”。

  打得敌人阵地上,十天半个月瞅不见一个人影。好不容易冒出一个两个来,

低头猫腰,哧溜哧溜跑得比地老鼠还快,刚刚瞄上,不知往哪里一钻,又没影了

  一个河南籍侦察兵恼恼地说:那年俺家发大水,那水大得哟,人全爬在树梢

房顶上,熬了叁天叁夜。金门光下大雨咋就不发水哩?发场水把兔崽子都从洞子

里灌出来,多美!

  某观察所监视大担岛监视得好苦好累好心焦,冷不丁就发现了一个故兵两手

提于腰际快步奔到一块大石头旁边蹲下,估计是在“减轻负担”。迅速标定,概

略计算,15秒之内,两发炮弹脚跟脚扔过去。 爆烟散尽,观察镜里,敌兵还在

,把蹲姿改成了跪姿,一动不动了。脑袋看不见了,只有一个高高蹶着的雪白的

屁股。

  人是最难逮到的活动目标,因为他的运动方向和速度经常无规律,而且随时

可以借助地形地物隐藏起来。对敌兵射击的要领是要尽量从他的无规律中找出规

律,例如伙房、操场、码头、空降场、卸载滩头等他们可能集结的场所,及运补

要道、工事出入口、抢修现场等其必经之地,对这些地域实行定时射或监视射,

有时也能收到满意的杀伤效果。

  但得承认,对单个敌兵的射击绝大多数无效,当你一口气完成观察计算瞄准

装填发射动作,十几二十秒已过去了,再加上弹道时,“目标”早没影了。上述

事例仅是极特殊的例外,因为迫不及待的生理排泄欲望,使得那个倒霉的家伙由

动态目标变成了静态目标。

  然而,战场上,对敌单兵采取毫不留情的追踪射,仍会在敌方群体心理中产

生巨大的压抑和恐惧。在一场以封锁为目的的战役中,不断增添敌营的紧张与慌

乱是重要的,其精神阴影的总和,最终会以运补不畅和行动迟滞的方式折射出来

  打汽车

  敌汽车沿着公路向前行驶,不容易找到藏匿之所,使得在某一固定地点恭迎

它到来成为可能。打汽车之法与一则古老的寓言故事“守株待兔”相类似,不同

的是心中绝不可存有半点侥幸,付出一分辛劳才会得到一分收获。

  如果敌汽车是“兔”,逮到它的关键是要选好待其到来的那棵“株”──狙

击点,以便决定射击的提前量。

  某营在大金门东半岛交通要道上,选择砂美西南的公路桥梁作为第一个狙击

点。

  此桥标志明显,其便于被测定坐标和作为试射点使用。另外,该桥为往来咽

喉,其上出现的目标较多,且桥的两端均有60密位的能观察地段,对及早发现目

标做好射击准备有利。

  为加大保险系数,该营又在第一狙击点向北依公路延伸的适当地点,选择了

第二、第叁狙击点。如“兔”从“首株”漏网。尚有“二株”、“叁株”等着它

  然后,在气候良好时刻用精密法对狙击点进行试射,得出16100米距离炮弹飞

行时间为57秒。再从观察镜中捕捉敌人各型汽车,看它们57秒会移动多少数据,

结果平均为:载重大卡车运动0-40,小吉普车运动0-50。以上两个数据遂被确

定为射击的提前量。

  对运行汽车射击的时间是以秒来计算的,当目标进到提前量位置时应立即命

令火炮开火,因而还必须解决如何迅速传诵口令的问题。营指是这样解决的:营

长在观察同时,也亲自掌握电话机;电话线原从观察所铺设到阵地发令所,现在

则一直架通到炮班;炮班电话机由拉火手掌握。这时,射击指挥员营长与拉火手

间沟通了直达线,避免了中间复诵口令延迟时间。在敌汽车接近提前量位置时,

火炮已经装填瞄准完毕,拉火手只等营长一声“放”的口令炮弹即可立时发出。

  某日,该营专心致志守“株”待“兔”3次:

  头一次,可能因提前量取得过少,射弹落在汽车后面约50米。对目标虽未杀

伤但给予了很大威胁。

  第二回,爆烟遮盖目标,消散后发现汽车被打翻,并且始终没有拖走,判断

目标受到严重破坏。

  第叁次,得靠近弹。车辆受到袭击后停止运行,但外观完整,司机跳车逃匿

  估计车受轻伤或司机过度恐惧,稍稍修正诸元又连打2发,车歪斜路旁,车身

有数处可观察之弹洞。判断坏损报废。

  “兔”的适应性很强,遭打击,敌司机们马上学得乖巧,车一接近危险地段

,会突然停车或急向后倒,待你的炮弹在前面炸过,他再一踩油门,夺路通行。

  对付办法,除多设狙击点使“兔”不知你到底守着哪一“株”外,再就是安

排多门火炮都打一个狙击点,但发射时间需间隔数秒,第一响炸过,敌车以为平

安无事了,赶紧通过,第二、第叁炮刚好到达,仍旧炸它一个惊魂出窍。

  于是,大白天,该营所监控的这条原本车辆活动频繁的公路顿时变得萧条死

寂。

  一个稚气尚存平素喜好招猫斗狗的新兵说:有种的来呀。嘿,打汽车真好玩

  打飞机

  地面炮兵打停在飞机场的飞机,不算稀奇。地面炮兵打正在空中飞行的飞机

那就是一桩新鲜事了。  古今中外,大概只有1958年这一回。

  在大陆炮火严密的封锁控制之下,如果困难程度也可以用指数来表达的话,

大金门为100,小金门便是200。以前,小金门的后勤补济完全仰仗大金门,大金

门有干的吃,小金门便有稀的喝。现在,大金门自己喝稀的也是有了上顿愁下顿

,小金门便只能勒紧裤带灌米汤了。

  9月,台湾对小金门实施直接的空投运补。

  连日观察表明,敌空投时间多为黄昏前(16-8时)或拂晓(6时左右),每

次约来运输机2-3架,高度300-500米,航速约100米/秒,空投间隙为3-5分钟

  敌机一般从大金门新城方向飞来,到达小金门后头以北500-800米地区,航

向由270度变为180度,至黄厝地区上空开始进行空投。空投时航速变慢,机身保

持平衡。

  一个新奇大胆的构想不谋而合,同时从好几个阵地反映到厦门炮群指挥部:

用地面火炮打击敌空投运输机。射击地区选择在其转弯减速的后头、黄厝之间上

空,计算好了,获得战果的可能性是有的。

  群指指示:周密组织,可以一试。

  考题一出,侦察、雷达、通信、作战各部门的高参们联合解析了两天,拿出

了一份自我感觉尚好的答案:

  敌机运动速度快,地面炮兵发射速度慢,必须一次集中较多兵力,在空投地

区上空构成浓密的火网以求爆片击中目标。考虑使用152榴弹炮两个营共24门火炮

,根据敌空投高度300-500米,装定感应引信,让一个营的炮弹在预设区400米高

度爆炸,另一个营的炮弹在预设区500米高度爆炸,形成长600米,高、宽各200米

的两层火力网,以密集的空爆弹片杀伤“自投罗网”之敌机。

  大金门新城至小金门后头地区经变换航向后距离为6000米,飞行速度按每秒

100米计算,须时60秒。而我火炮距小金门后头地区距离为10000米,炮弹飞行时

间34秒,加上下达口令后阵地操作时间15秒,合计49秒。这样,射击时机的计算

公式为:100米×(60-49)=1100米,即在敌机飞离大金门新城1100米处(选一

标定点)瞬间击发。此时,敌机和炮弹从不同角度向着叁维空间的同一交汇点疾

奔。  理论上,49秒之后,它们将在此预设区欣然握手同赴黄泉。

  打飞机与打汽车的思维逻辑基本一致,所不同者打汽车乃于地面守“株”(

特征显着的地形地物)待“兔”,打飞机乃于天空守“株”(敌机必经之某空域

区)待“鸟”。不言而喻,打“鸟”的难度肯定比打“兔”高。

  纸上的答案交上去了。其实,对地炮究竟能否把飞机打下来,从上到下谁也

不敢吹牛谁也没有准谱。真实的答案只能让实战作出。

  连续作战两日,击伤敌运输机2架。“老炮”们群情振奋,倍受鼓舞,准备再

接再厉,扩大战果。谁想“鸟”们一点也不笨,再不肯硬撞火墙傻钻火网,一度

明智地中断了到小金门上空“下蛋”的计划,遗憾,地面炮兵最终没有创下击落

飞机的世界纪录。懊恼之余,令“老炮”们聊以自慰的是,小金门国民党军弟兄

们还得束紧裤带继续灌米汤。

  打LVT

  LVT是一种美国造履带式水陆两用运输车英文名称的缩写,每辆可载人员30名

或物资2-3吨,耐波性达3至4级风浪,航速5节左右。通常,它由大、中型登陆舰

装载,航至靠近陆岸处,或荷军需,或负士兵,鱼贯下水,蹈海前行,波推浪阻

,一步一摇,其状其景很像一群衔尾凫水的黑色水禽。于是,台湾阿兵哥们送它

一个绰号“水鸭子”。

  LVT自重十数吨,装载亦有限,除在台湾登陆进攻战演习中使用过外,平素多

在车库里“趴窝”,并不太为军方重视。孰料,金厦炮战使得它像被揩去封尘重

被发现的宝物,突然间身价百倍声名大噪。

  由于厦门方面炮火猛烈,台湾舰船在料罗湾抢滩卸载的危险性太大,于是,

有人想起了已冷落了多日的LVT。9月14日,大型坦克登陆舰“中鼎”号驶进料罗

湾,于大陆火炮最大射程外锚泊。须臾,放下舰首大门,15辆LVT你拥我挤扑□下

水,航至料罗湾后湖、昔里山、双打街、料罗村、沙头岸滩登陆卸载。

  大陆岸炮实施拦阻射。

  台湾“中央社”发回了当日报道:

  水陆战车在弹雨中穿梭往来运输,从岸上开至停泊在数海里外的补给船团旁

边,满载补给品又开回岸上。在“水鸭子”往返中,围头共军射击的炮弹,像雨

点一样落在它们的前后左右,“水鸭子”激起的浪花和炮弹的浓烟交织成一片…

…而我们这些水陆两用战车却仍勇往直前,一批一批地开出来,一辆也没有被打

中,全部完成它的运输补给任务……可以这样说,由于“水鸭子”在对金门的海

上补给行动中担任了重要角色,匪炮的封锁,已被完全打破。

  中央社的话说得稍早了点,因为大陆岸炮在付出857发炮弹无战果的学费之后

,正彻夜总结经验教训,研讨打LVT之法。从作战室到观察所、炮阵地都赌着一口

气呢:不逮到“小乌龟”誓不罢休!

  在围头海岸炮观察所,习惯把敌中字号登陆舰称为“乌龟”。那天,一侦察

兵正把着炮队镜观察“中鼎”,忽发现其侧翼海面出现了一个又一个小黑点,在

海面上漂游。当时不知究竟为何物,他说:唉,“老乌龟”昨还下“小乌龟”哩

?一传十,十传百,“小乌龟”便成了LVT在大陆的绰号。

  在1.5万米至2万米的距离上,击中偌大一条“老乌龟”尚属不易,要想击中

肉眼根本看不到的运动中的“小乌龟”,其难度确实不亚于“高射炮打蚊子”。

  基本的射击方法就两着:一为跟着目标打。只要在我射程内,不论LVT登陆或

返舰,均应采取跟踪目标集中射击边打边修正的方法;二为等着目标打,在LVT的

航道上预先准备火力,当其进入我弹着位置时开始猛烈射击。通过实战,普遍感

到将现有火力分工,两种方式兼用最好。跟着打可以争取较长的射击时间,便于

不断修正弹着,增加命中率;等着打可以多设几处等待区域,使落点地域的火力

加强。

  在具体运用上应该是瞄点打面,从面中求点。如目标强行靠岸,则集中火力

向目标停靠地点射击,此时若能观察到目标,可集中射击,若观察不到,则对停

靠的有限地段实施线状拦阻射击。总之,不采取拉大网捉小鱼办法,而采取张口

袋抓乌龟的办法。

  战术动作一经编排,射击便从盲目变得有序,火力也更加集中。9月17日9时

35分,海岸炮第149连率先击中LVT一辆。云顶岩观察所看到,一辆LVT中弹数秒后

下沉,海面漂浮的极微小的黑点可判定为落水人员。

  首开纪录,对海岸炮官兵振奋鼓舞很大,说明LVT并非绝对不能击中之目标,

亦说明所拟战术生效。不再变更,就按照眼下的模式打,18日、19日两天,共打

翻LVT8辆。

  最令人兴奋的是18日傍晚的战斗。16时50分-20时52分,岸炮160连对出现于

东碇岛右侧的LVT射击,目标惊慌失措,人员弃车逃匿。下半夜,一辆无人操纵的

LVT出现于东碇岛右侧,160连再次向东碇岛发射,掩护我高速炮艇去抢夺顺潮漂

流之LVT。此役,160连以超火炮最大发射频率连续打出炮弹319发,直打得一炮发

火机、二炮装填盘、叁炮44号仪器相继故障损坏方歇手停射,换取高速炮艇拖回

了一辆完整的LVT。

  活逮到“小乌龟”啦!消息不服而走,阵地上欢乐如过除夕。160连郑重推举

3名公认功劳最大的炮手,代表全连到高速炮艇锚泊地参观曾令他们头疼也令他们

欣喜的“目标”究竟是个啥模样。3个炮手爬上LVT合影留念,脸上的微笑流淌出

终将“小乌龟”踩在脚下的得意。

  (待续)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