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八二三炮击金门》作者:沈卫平(一) -- 配合配合

共:💬48 🌺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八二三炮击金门》作者:沈卫平(二十九)

第十二章 彼岸帅、将、卒

  宋美龄爱兵如子,大声疾呼,提议设军妓院/战端开启,蒋经国叁次赴金巡

视/俞大维对203楔而不舍的爱情追求/美国人贼精得很,可以给你盾,但不能给

你矛/胡琏认为关羽不但不配称“武圣”,实则连“将”都不够格/台湾版说:

大担岛上的青天白日旗,先后共换了十八面/大陆版说:大担连小白旗都举出来

了/郝柏村的《八二叁炮战日记》二十年后解密/郝将军说:把经国先生纪念馆

放在金门我最放心,不会有人来拆

                       1

  1958年有篇报道《遭我炮击后的金门蒋军》中写道:

  我军8月23日炮击金门以后,金门蒋军的士气更加颓丧,混乱不堪,“恐惧症

”、“厌战病”正在蒋军中到处流行。许多蒋军官兵叫嚷我军炮火打得又猛又准

。有些单位叫喊:“我们身边人都找不到了”、“受不了啦”,连连哀求台湾立

即派空军支援。蒋军高炮部队被打得抬不起头来,有的躲入工事,不敢开炮,有

的炮被我打得不能转移阵地。有的蒋军海军人员尽量借故不到金马执勤。有的空

军飞行人员含着眼泪上飞机。派到前面增防的蒋军官兵,不少人哭哭啼啼,不愿

前往送死。

  由于被封锁供应不足,金门蒋军已接近弹尽粮绝的处境。一个多月来,他们

靠粗粮和野菜充饥,很少看到肉类,居民田间的花生和土豆都被蒋军士兵吃光了

。许多士兵因营养不良,患胃病、夜盲症或贫血症。在金门蒋军中,“美国人出

点子,蒋介石下命令,当兵的卖命受苦刑”等怪话蜂起。

  金门岛的妇女受到蒋军惨无人道的欺压蹂躏。所有十八至叁十岁的青年妇女

都被编入“妇女队”,经常被迫到各碉堡去进行“劳军”,受到蒋军官兵的调戏

和污辱。另外,蒋军官兵还经常闯到居民家里去蹂躏妇女,对敢于反抗的,即残

酷地加以枪杀。许多居民咬牙切齿地骂他们是“贼兵”。

  目前,蒋帮在金门蒋军中,大力推行所谓宣誓效忠运动,并用“勋章”、“

奖章”、“奖金”、封官晋级和女人“欢迎”“陪伴”“慰问”等办法来收买蒋

军继续卖命。同时,还不断捏造所谓“战果”和吹嘘各种“英雄事迹”,欺瞒蒋

军。但是,低落的蒋军官兵士气,就像千疤万孔的破球一样,早已一蹶不振了。

  大陆记者不可能深入金门实地采访,报道主要依赖情报部门的获得和敌营个

别出逃者的供述,其报道的真实性客观性究竟如何?

  近日,偶遇一曾在金门服役从台南回大陆探亲的张姓老兵,向其咨询当年金

门境况。老人说:大陆的炮虽然厉害,但不可怕,因为我们都钻到洞库地堡里去

了。

  真正可怕的,恰是在洞库地堡里的生活。你想想,十万军队五万百姓成天猫

在地底下,蓬头垢面,不见天日,靠定量配给的压缩类、罐头类食品度日,好多

人浮肿,营养不良,加上蚊虫叮咬,缺医少药,得痢疾、胃病的人特别多。那时

正是最热的天气,一天到晚出汗,又没有多余的淡水洗澡洗衣,人长痱子衣长毛

,每一个地堡都成了一个“毒气罐”了,相距十来公尺,阵阵臭气能把人顶个跟

头。那确实不是人过的日子。

  又采访了曾在金门当过连副、后回山东老家定居的孔庆福老人。他说:炮兵

打炮,我们步兵没事干,就猫在碉堡里耍钱。反正金门没啥东西好买,薪俸不拿

来赌还不是废纸一张么?再就是嫖。十兵九赌嫖,不是瞎话。

  当时金门设有十几个“军乐园”,其实就是军妓院。据说这还是宋美龄力排

众议、大声疾呼才争取到的对弟兄们的一项特别“照顾”。那时,大陆到台湾的

阿兵哥大都讨不起老婆,祸害摧残民女的事情便接连不断。宋美龄便提议设军妓

院。以免士兵滋事。

  军妓大多为台湾抓捕来的私娼。抓到,给她指明两条路,一条,蹲班房罚款

,一条到金门“劳军”。一般都会选择后者,因为到金门为官兵服务,不但按月

发给薪水,而且阿兵哥付给的小费不用上缴也不会课税,收入颇丰,按合同服务

若干年后,便可回到台湾,或从良,或领取正式执照挂牌卖身。

  国民党军队等级森严,但逛“军乐园”彼此平等,官兵同乐。一日傍晚,弟

兄们都在“军乐园”门外执票苫候,有一压低钢盔者挤进“夹塞儿”,众怒大骂

:站排,站排,就你他妈急得慌!一掀那人,竟是团长大人。于是,大伙陪笑礼

让,恭请团座站了“排头兵”。

  金门某部退役上校缪先生说:物质环境的艰难困苦会影响军心,但也能砥砺

士气,你们毛先生带领红军长征二万五干里最能说明问题了。事实上,舒舒服服

养尊处优的军队打不了仗,如果单从金门被封锁了几天,便推断金门的士气垮了

未免过于武断。另外,任何军队都不可能杜绝违纪事件的发生,以个案而推及全

军的思维逻辑亦不科学。金门长期豢养军妓,允许士兵“嫖”,实在也是解决百

分之八十者讨不起老婆的无奈之举,也要两面来看。其实,真正影响金门军心士

气的不在这些地方,而在于戍守作战的目的不明确,前途看不到。反攻大陆吧,

根本不可能;保卫台湾吧,金门离台湾远得很,呆在这个小岛上能做什么?抵御

侵略吧,实际上是在同自己的祖国作对。而且谁都明白,共产党把偌大一个中国

都拿去了,还拿不下一个小岛?解放军基于各种考虑只是暂时不打,人家真动手

,你兵力增加一倍也守不住。再加上思乡怀亲想家,所以才会苦闷彷徨消沉颓废

,才会醉生梦死惹是生非。换一个角度想,如果作战对象是日本鬼子,保卫的是

自己的家园父老,金门官兵也会是好样的。

  我很同意缪先生的看法。古人说:兵无常勇,亦无常怯。说的是士气在战斗

力的构成中是最易变、不确定和难以把握评估的要素。这不难理解,人的情绪心

态往往因时而异因地而异,战况残酷万变,勇与怯,这对完全对立的心理反应有

时会莫名地集于一身。勇卒与怯卒,有时就是矛盾着的同一个人。

  所以,我没有本事准确而全面评判金门的军心士气,我的看法仅仅是:

  1.金门守军战志再高昂,也不可能人人抱定了“与岛共存亡”的信念,豁出

性命来拼死一搏;金门守军情绪再消沉,也不会全体恭候你杀上岛来,不发一弹

而举手列队,缴械投降。

  2.在强大政治攻势、军事压力和海空封锁情况下,如何维持和提高金门的士

气,大概不能不是国民党军将领们日思夜想不敢马虎轻心的一个问题。

                       2

  夜半3时左右,金防部代理参谋长常持□少将接到台北发来的电报,内容大意

说:“有PC舰一艘,带着重要公文到金门,希派蛙人部队成功队队长亲自前来受

领。”电文内并附有该舰座标位置。─经核查军用地图,判明在料罗湾东南12海

里左右。

  常持□立即电话通知成功队队长贺展霄,乘小艇前往。这时天色仍旧黑沉,

除战斗值班人员,余皆入睡。常持□便未将电报呈金防部司令胡琏阅,准备接到

公文,再一并向胡琏报告。

  早晨6时,晓日初升,常持绣在坑道口察看外面情况,蓦然看到贺队长一身蛙

人装束,跟随一人,身穿夹克,头戴钢盔,正顺着坡道走上来。常持诱先一怔,

继而恍然,原来电报中所说的“重要公文”,竟是“国防会议副秘书长”蒋经国

  常持□赶紧迎上前去,将蒋副秘书长引入坑道。胡琏等人正在进行早餐,看

到面前突然站立着蒋经国,都感觉非常吃惊:“经国先生怎么来了?”

  蒋经国说:“各位辛苦,我代表总统来看望你们。”

  胡琏说:“总统来电来函即可,何必劳动副秘书长大驾跑一趟,共匪正在打

炮,实在太危险了。”

  蒋经国说:“司令官和各位同志每天都在危险之中,你们如害怕,我才会胆

怯。”

  胡琏嘴巧:“蒋先生无所畏惧,我们还怕什么?”

  众大笑,气氛极热烈。

  金厦战端开启,蒋经国于9月15日、10月1日、10月21日叁次赴金巡视,被称

为炮战期间去金门次数最多的一位官长。

  身临前线,岂能没有风险。

  第一次,先在舰上被警报惊醒,雷达显示解放军海军的鱼雷快艇若干艘,正

在高速靠近。水兵们迅速各就各位,进入高度戒备状态。军舰同时转向,向台湾

海军船团靠拢。蒋经国瞪着双眼目不转睛搜索雷达荧光屏,直至鱼雷快艇之目标

消逝,才松了一口气。后换乘小舟于料罗湾登陆金门,适逢解放军炮弹在忽远忽

近的水中岸滩爆炸,蒋经国默祷疾行,迅速通过,有惊无险。

  第二次,座舰刚抵料罗湾,得报解放军空军米格机4批正在金门上空活动,舰

上空袭警报大作,高射炮弹上膛,炮管高指,来回旋转。蒋经国站在指挥台上□

望远空,并末发现米格机。3分钟后警报方得解除。登陆,小舟行至离海岸300公

尺时,又遭大陆猛烈炮击,落弹无数。

  第叁次,座机于拂晓飞降金门机场,马达轰鸣招引来了炮弹,跑道两侧,爆

烟簇起,心里着实捏一把汗,幸未被击中。及至离金时,又有炮弹“礼送”。

  心情是复杂矛盾的。虽然挨炮的滋味不好过,却又窃盼共军的炮来。危险,

对他蒋经国而言犹如一笔数额不菲的赌注,如果被击中,当然只能认命,一了百

了;如果安然无恙,在政治上便可获得一笔丰厚的回报。

  老子已经事事处处摆明了将传位给儿子的意图。他很清楚,他最大的政治资

本是拥有一个威权盖世的亲爹,除此,他的其他方面都很不够,尤其缺乏征伐的

经历和显赫的战功。在一个依赖军队生存维持的政权架构中,统帅人物缺少戎马

生涯乃是最大的先天不足,对于他顺利承继大统十分不利。

  父亲已经给予他许多机会,让他懂得应如何执掌国民党的党政军这部大机器

,并且了解在操作过程中的一些诀窍和技巧。他也早已利用现在的职位,有意识

地多去接近军队,努力和高级将领们建立和联络感情。但他似乎很难摆脱经历中

缺项的自卑感,那套佩戴有上将肩章的军服他是从来不穿的,以小心翼翼地避免

刺激那些功劳比他大而军阶却比他低的将领,免得加重某些人对他的嫉妒和恶感

。故而,他很需要这场炮战,很需要深入到炮战中去,挨一顿炮弹,将在他的资

历中加分,同甘共苦同生共死的经历也将把他同军队同军人的情感拉近许多。

  他必须明知山有虎,偏向山中行!

  不避炮火,担着风险一趟趟跑金门,还有另外一个层面上的考虑,那就是:

确保将领的忠诚,提升官兵的士气。

  与幅员广大的大陆相比,台湾已然渺小,金门更是弹丸。台湾小,尚有海峡

天堑的庇佑,金门非但小,而且含在大陆的钳夹之中。以地理论攻防,大陆攻台

不易,攻金门则易如探囊取物;台湾守台难,守金门则为难上加难。金门戍卒10

万,占台湾总兵力的二成,一旦崩溃陷落,将使台湾人心、防务动摇,故金门能

否独立为战,固守汤池,实乃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关键。守道有叁,一凭工事坚硬

,二侍火力强猛,叁赖战志旺炽。叁者相权,装备工事次之,军心士气为上。

  蒋“总统”泪别故国败走孤岛之后,痛定思痛,冷静检讨,以往失利,非武

器不精良工事不坚固,问题多出在军心士气方面。仗打到要命的关节,连郑洞国

、廖耀湘、杜聿明这样深受信任重用的黄埔子弟都不能坚持操守成仁取义,想来

怎不叫人齿冷?再思叁思,身边真正能够放心的只有一人,那就是儿子。外面对

搞传位于子的作法颇多微词,诟为“封建”,其实是根本不了解情况和“总统”

的苦心,非如此,社稷难保复国无望呀!他对儿子说:敌人的长处是重视军队的

党务和政工,这一点你要向共产党毛泽东学习,重建军队政工制度,强化对全体

官兵的思想训导。

  如人人能够死战,我反攻大业还有希望。他还对儿子说:我最不放心的地方

是金门,那个岛离大陆太近,离台湾却很远,我10万将士人人抱定拼死一战的决

心,坚守五日,美国必会出兵助战。如叁天都守不到,那就没有人会来挽救它。

你要常去金门,越有紧急情况越要去。金门必须确保无虞,那里的事情办不好,

你就不要回来。

  子遵父命。有人计算,蒋经国一生共去了123次金门。每次去,巡视的重点不

在军事,而在士气。

  到了炮火硝烟的金门,蒋经国马不停蹄,于各处展现他微笑和蔼平易近人的

亲民形象。他不喜欢事先导演好的程式化礼节性的安排,而喜欢不分场合不分地

点无拘无束地与官兵百姓们交谈,在他的日记中,常见这样的记载:“听官兵畅

谈被等上周作战经过,心得殊多。”“在金门街上访问金门父老、难民伤患,一

一而致慰问。”“在炮火中与官兵谈笑良久,至感愉快。”“在大树下约官兵十

余人闲谈,听彼等讲述炮战实况,至为感奋。”“访问高炮部队:并约台籍战士

谈话。”

  蒋经国与官兵谈话的方式亦较独特,他常常在闲聊中旁征博引恰到好处地穿

插一两个小故事,自然而然地将意思和意图表述出来,既显示了知识的渊博,又

一点也不生硬地给了受话者以训示。听者有心,有人将他讲述的小故事收集整理

,汇编成一本《经国先生讲故事》,发给金门官兵,以为教育资料。

  蒋经国讲述的故事可以用筐盛,信手拈出几个来,即可知其找金门官兵广泛

谈话的主旨,窥见其彼时心态。

  故事一

  意大利革命领袖加里伯地,对青年演讲,鼓励他们为祖国的自由而战。

  一青年问:“先生,若我参战,可以得到什么赏赐?”加氏回答:“受伤、

残废、伤痕、或者死亡,但是要记得因为你的残废,意大利才能得到解放!”这

就是说,我们作战纯粹是为了国家民族的生存,参战的人除了受伤、残废、伤痕

或者死亡之外,是得不到任何赏赐的。

  故事二

  夏朝为寒浞所篡,少康在虞施行仁政,安抚流民,终于以十万里的土地,五

百个士兵光复夏室。汉朝为王莽所篡,刘秀团结宗室,网罗贤才,终于灭了王莽

,恢复汉室。这是我们历史上光辉灿烂的事迹,也是几千年来脍炙人口流传不绝

的故事,我们现在为之奋斗苦干的就是这种继往开来的“中兴事业”,我们现在

担负的就是这种光复国土的艰巨责任。

  故事叁

  不久前,我曾到屏东佳洛水,那有一块大石头,形状颇似台湾地图。

  我和当地县长、乡长、民众等站在石头上吃野餐,望着茫茫的太平洋,心里

很有感触。这份感触就是:我们大家现在都在一条船上,要有同舟共济的精神,

把我们的心和命运交给国家。

  故事四

  文天祥被元兵俘虏,元将张弘范叫他写信劝张世杰投降。文天祥写道:“人

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张弘范又劝他投降,并且保证他到元朝有大

官做。天祥哭道:“国不能救,做人臣的死有余罪,还能拿贰心来求不死吗?”

天祥绝食八天没有死,元世祖屡次叫他投降,不为所动,并做正气歌一首,以示

决心。后来临刑也毫无惧色,认为责任已尽,死而无愧的。

  临大难而不变节,才是圣贤,才是英雄!

  故事五

  汉朝霍去病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意大利英雄加富尔说:“我无妻

,我以意大利为妻。”这是何等的气概,何等的抱负!一个革命者除了将他一生

的心血和精力贡献给国家外,实在不应有什么需求。我们现在正处在国家民族危

急存亡的时代,应当将一切的欲望转移到一个欲望上去,这个欲望,就是反共复

国。我们要拒绝一切不急需的要求,忍受苦痛,争取胜利。你想,如果大陆收复

了,同胞得救了,那时的快乐将是如何呢?

  故事六

  曾国藩和太平天国打仗,由江西进驻祁门的时候,四面受敌,情势非常危险

,部下都功他撤退,他却说:“去此一步,即无死所。”并且把宝剑挂在帐前,

以示“死”的决心。人,不是随便可以死的,必须听从命令,来作有价值的牺牲

。譬如,你要进攻这个据点,如果攻下,共匪就被包围,这是消灭共匪千载难逢

的时机。进攻令一下,你就应当拼命冲锋,向前杀去。假如据点攻占了,你还活

着,那就有很大的功劳;不幸牺牲了也是死得其所,心安理得,暝目长眠,让后

面的人踏着你的血迹,继续前进,消灭共匪,完成革命任务。

  蒋经国一个又一个主旨相近内容相类的故事,明白无误地传达了他的强调:

奋斗、牺牲,为孤岛御敌、孤军战胜之第一要义。

  他还有一个自己不说而让别人去说的故事:经国先生冒着炮火上金门岛,这

是何等的勇敢无畏,这正是金门军人的楷模!

  10月23日14时,蒋经国参加金防部政工会议,他在口若悬河地讲述了几个小

故事之后,忽然诗兴大发,脱口成章,同与会者共勉:

                    钢的意志,铁的军,

                    为了国家,为了自己,勇敢果决向

前冲!                     不怕天崩地裂,抱定决心

灭共匪!                     我们要在炮火中壮大起

来!

  他激动地站立起来,挥动着短而粗壮的手臂,用略带沙哑的语音说:现在真

正到了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了!事实证明,总统领导我们奋斗的方向是

绝对正确的,共匪的覆亡是必然的。今天,我们的责任是要共匪灭亡在我们的手

中;

  与会者亦都站立起来,长时间猛烈地击掌。

  30年之后,1988年,苍老衰弱的蒋经国仰躺在台北七海官邸的病榻上,死神

一步步向他走来。病痛逼迫他攥紧了拳头。此时,他手中握着的仍然只有父亲留

给他的台、澎、金、马。

  弥留之际,头脑会一霎间的格外清醒,他大概想起了那些忠心耿耿跟了他父

子一辈子亦将终老台湾的大陆老兵们,想起了那一张张因反攻无望而老泪纵流的

皱脸,于是,他有气无力地说了一句:“就让那些老兵回大陆回老家去看看吧。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他没有再讲述他的故事集中的任何一个小故事,也没有

再说一句振作民心士气的话。

  其实,他所有的小故事所阐发的道理大都是好的,偏差在究竟何为国家何为

民族的问题始终没有搞清楚,国家认同的理念方面一直呈现着矛盾和混乱。

  蒋经国后半生辛苦劳累,为台湾作了许多事,但现在台湾却很少人提起他怀

念他。倒是他生命最后时候所做出的那个决定,给绝对禁锢隔绝的海峡两岸开启

了一条窄窄的缝隙。他要在青史上留名的,很可能就是这一笔。这一笔恰说明了

历史的潮流不可悖逆,包括他蒋经国自己。

  胡琏评价说:“经国先生每次一到,不啻给战地带来了十万雄师和不可数计

的军需补给,金门能够久守不怠,这实在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郝柏村评价说:“经国先生于共军恢复炮击之次日,即又冒炮火来金门,这

是他的伟大处。”

  蒋经国则把功劳记在老爸的帐上,他在向父亲汇报时说:金门胡司令以下每

一位官兵都托我转达对总统的问候,感谢领袖无微不至的关怀。他们都表示,有

总统的英明领导,一定能打赢这一仗。士气极高!

  “总统”高兴了,对爱将大为夸奖,说:胡、郝等将军历来带兵有一套,对

党国又忠心不二,均堪大用。

                         3

  搞政工的蒋经国强调精神作用。

  搞技术的俞大维则看重物质力量。

  五十年代,文人国防部长俞大维跑金门甚至比蒋经国还要勤,由此在台北军

政界,获得了“经文纬武奇男子,特立独行大丈夫”的美誉。此公确是一个事必

躬亲一丝不苟说到做到的人,对“总统”的赤胆忠心和对本职的敬业精神无可挑

剔没得话说。每到一处,他向官兵免不了也要讲上几句鼓舞勉励的话,但他来这

儿的目的绝不在此。他一项一项询问官兵的战备工作和物质生活,掏出小本认真

地做着记录,然后,不嫌重复地重复着一句话:“诸位同志、弟兄,凡是你们缺

乏而又需要的东西,只要我有,一定发到你们手里;如果仓库里没有这样东西,

我会想办法来解决;想尽一切办法还是找不到要不到买不到,对不起,我也没有

本事啦。”果然,有许多物资及时分拨到了前线。

  俞大维的观点:士气决非空中楼阁无根之木,每个士兵手里握着的不是来复

枪而是烧火棍,打现代战争士气再高有屁用。相反的,军队改善了装备加强了火

力,士兵作战便会更有信心,士气也就水涨船高了。

  有一回,他听一位炮兵军官偶尔提到,美国有一种威力无比强大的“八?迹??

□纾□衽□保□鹈湃缒茏氨复宋铮□□叹湍芨谋浠鹆ι系星课胰醯奶□啤K□谛

”旧霞窍铝苏庵治淦鳎□□□鞍□剂衽□彼淖窒旅妫□□氐□□艘惶鹾岣堋□

  弹道专家俞大维博士曾半开玩笑说:我和毛泽东差不多,是个唯物论者。

  其实,他同毛泽东差很多,因为,他“唯物”得过了头,成了“唯武(器)

”论者。

  “八?剂衽□奔纯诰】3毫米榴弹炮,四十年代美军先装备于大型军舰,后也

装备陆军,主要用于要塞防御。M2式203榴炮最大射程16850公尺,战斗全重1600

0公斤,弹重90.6公斤。由于该炮弹丸重量是155榴炮弹丸的2倍,故威力大体相当

于两发155榴弹同时在同一点爆炸。

  203榴炮的破坏力固然强大,但实战表明,其仍不可能绝对保证一发炮弹就能

摧毁永备工事,当然,它的爆破效果与射击精度间也仍然存在着正比关系。

  大有大的难处,转移阵地困难、射速慢、发炮光烟浓烈,使得203榴炮在重重

打击对手之时,也把自身的弱点亮给了敌人。

  俞大维开始了对203榴炮楔而不舍的追求。

  在台湾,他先后同美军顾问团团长史密斯少将、协防司令蒲莱德中将以及波

格特将军商谈,均提及应在金门部署203榴炮,希望美方给予支持。

  叁位美国将军或点头,说:言之有理;或哈哈哈,说:俞部长阁下,你的胃

口好大啦。然后,便石沉大海,没了下文。

  俞大维毫不气馁,心说,哼,我还嫌你们叁位级别不够,当不了家呢。

  一赌气,他跑到美国去,住了整整叁个月,登门拜访的美国显要人物有:参

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雷德福、海军军令部长勃克上将,国防部战略计划处处长邓尼

森少将,海军部长汤姆森,空军副参谋长怀特将军,空军参谋长丁宁上将,国务

卿杜勒斯,国防部主管援外的助理副部长麦盖尔,陆军部长布鲁克,陆军参谋长

泰勒上将,太平洋总部地面部队司令克拉克将军。

  俞大维同至少20位美国将领进行了商谈交涉,台中公馆机场兴建案、补充兵

员案、海军汰换军舰案、陆军成立基地师案……所有的问题,都得到了满意的结

果,唯独203榴炮案,美方口径一致地表示:暂无必要,暂不考虑。把门封得死死

  美国人贼精得很,他军援台湾的原则始终是:我可以给你盾,但不能给你矛

  你拿到了203榴炮说不定就会情不自禁地招是惹非,搞得中共不高兴,搅得台

海不安宁,这并不符合美国的利益。要知道,美国在这一地区最大的愿望就是长

期维持海峡两边不战不和的局面。

  人的心理上,越是不易得到的东西越觉宝贝,越想得到它。俞大维二次赴美

,日程表上,写的是研讨“海空军建军计划”、洽谈更换军舰事,骨子里,仍旧

为了203榴炮而来。其它案子,均有收获,张口要203榴炮,还是白谈。回到台北

,俞大维自嘲:在华盛顿当了一回“高级乞丐”。国防部官员们私下说:也真难

为咱俞部长啦,老头两只手都伸出去了,美国佬一扭头“No”、“No”,他娘的

一点面子都不给。

  俞大维并不介意,他笑眯眯地说,好事多磨嘛。1957年12月,他第叁次访美

,在美国政界和军方高层整整“磨”了102天,回台后逢人便讲,有眉目啦!有眉

目啦!美方确实批准了向台湾运送203榴炮的计划,但有一个附加前提,“何时提

供将视台海形势而定”。知情人说:实际仍是纸上的大饼。

  “八?二叁”一声炮响,终于让俞大维叁年奔波辛苦结出了果实。老头在金门

负轻伤回台的第一件事就是打电报给台北驻联合国军事代表团团长何世礼上将,

“速洽获取八?寂冢 】br>

  正在进食的何世礼丢下手中的刀叉即趋访美海军军令部长勃克上将。何、勃

两人二战时均在麦克阿瑟总部供职,同事多年,私交甚笃。何世礼先夸张地叙述

台海情势的严重危殆,然后说:请你们立即向我们提供八?寂□R幌蛟诖宋侍馍峡

迫□杷闹□崽氯□牟□松辖□丫□涣嘶匦□嗟兀□餍酝纯齑鸶矗□□K,先把琉球

美军的3门第一批拨给你们好了。”

  两小时后,俞大维兴冲冲遏见蒋“总统”,呈上见面礼:总统,好消息,好

消息,美国第一批八?寂冢□□诰徒□辉宋颐牵】br>

  据说,俞大维当晚按时吃了安眠药却未能按时入睡。据说,他很少断然下结

论讲绝对肯定的话,但现在他说了:下面的仗还有什么好打,我们已经赢定了。

  203榴炮抵达时受到国家元首级别的待遇,因为,迎接它的是“中华民国”的

“总统”。

  9月12日,蒋介石提前两天来到澎湖马公,视察巨炮启运的先期作业。他下令

,一周之内,停止所有中外记者到澎湖和金门采访,他要在绝对保密的状态下把

这批威势猛烈的秘密武器搬运到金门,给老对手毛泽东一个突如其来的教训。

  9月14日,载炮美舰靠岸。码头上久旱盼首霖般翘首苦盼的人群热烈地鼓起掌

来。

  卸载,换船,“总统”兴致浓浓地观看了全过程,面容洋溢着喜色。俞大维

俨然一个巨炮专家权威角色,在一旁絮絮不休地介绍着有关这种武器的历史和知

识。

  “总统”对左右道:古人云,“尺捶当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变

色而却步”。深刻之至,精辟之至呀!

  “总统”的浙江奉化口音浓重,众人或未听清或未理解,你看我顾,面露窘

色。

  俞大维连忙解释:常人空手遇到小小的蜥蜴,也会胆怯止步。但手里如果握

有一根尺把长的铁棍,碰到猛虎都敢大喝一声奋起同它搏斗了。总统是强调武器

装备在战斗中的重要作用。这批巨炮装备金门,不啻给我戍岛将士以“尺捶”,

共匪即便猛如恶虎,也当奋力击之,何所惧哉?可以想见,巨炮到达,将给前线

官兵多大的鼓舞呢。

  俞大维不提自己,但他借着“总统”的话题,自然说出了自己几年辛苦的意

义,含蓄地表扬了自己的功劳。

  “总统”微微颔首。

  众人频频捣首。

  将巨炮顺利运抵金门,事关重大,俞大维建议,由蒋经国副秘书长筹划督导

,全权负责。

  一方面,金门加紧构筑坚固炮窝;另一方面,担负运输任务的叁艘“合字号

”登陆艇在澎湖沙滩反复演练抢滩动作。

  正式启碇选在9月18日。运送过程极具神经质,空中和海上,有台湾和美国的

机群、舰队,一路掩护前进。其实大可不必,此时毛泽东刚刚宣布停止炮击一周

,允许蒋军官兵尽情补给。金厦海峡炮声已停万籁俱寂。毛泽东历来说到做到,

从不食言。此刻台湾《中央日报》如发一条消息,公布将于某时某分某秒,派遣

某型舰由澎湖某地运送八时(英寸)榴炮到金门某地,毛泽东也断然不会发射一

炮。但蒋“总统”岂能轻信老对头,一套动作全按战时设计运作,不敢有稍许的

大意和麻痹。

  启航前,“总统”亲自召见勖勉王道夷中尉等叁位年轻的艇长:“我把运输

入时(英寸)炮的任务交给你们,这是你们最大的光荣,希望你们不避艰险,顺

利完成任务。”

  王道夷等受宠若惊,腰杆坚挺,立正报告:“只要我们人不死,艇不沉,一

定完成任务!”

  王道夷等在一片宁静中驶进料罗湾,下锚、抢滩、开舱门、下卸、关舱门、

退滩、起锚、掉头,一气呵成,总共只用了2分28秒。陆上的接炮作业,也配合得

快速敏捷天衣无缝。转眼间,料罗湾又恢复了空荡。

  某炮长揩一把额腮的汗水:万幸,万幸,共匪未打炮,有惊无险啊。

  某阿兵哥的看法蛮有意思:人家共军已经讲好了不打炮的,我看今天是无险

有惊才对。

  词序颠倒一下,意境确更贴近现实。

  无险有惊的王道夷中尉在返航途中对讲机振铃,是一艘美国军舰副舰长打来

的。

  那个家伙从来不敢随便靠近料罗湾,故对王道夷的勇敢佩服得五体投地,他

在那边大惊小怪地呼叫:嘿!中尉,你创造了奇迹!

  到澎湖,俞大维颁发的七等云麾勋章便佩戴在了王道夷的胸前。俞大维特告

,此事是“总统”亲自交办的,颁奖速度,创了国军的纪录,同你们在料罗湾抢

滩一样迅速,为了纪念奖励你们创造了另一个历史性的“九?一八”。

  王道夷淌下光荣激动的泪,他很有觉悟地说:光彩是全体海军弟兄们的,我

只不过是代表,受领了勋章。

  王道夷不知,许多海军弟兄特别是那些大、中型运输舰的舰长们嫉妒眼红不

领情,在下面交头接耳:炮火连天的料罗湾我们也不是没闯过,这小于干了一遭

共军不开炮的“俏活”,我们光彩个屁!

  9月26日,对台湾和金门是一个忐忑不安激动人心的日子,俞大维苦等叁年才

等到的、蒋“总统”亲临送行的、蒋经国陪伴护送的巨炮,将在金门、厦门的战

区里发出寄托了多少心血和期盼的轰鸣。大陆围头炮兵阵地,被选定为巨炮的试

金石。

  八天时间,由台湾所精选的“金牌炮兵营”的炮手们,与巨炮耳鬓肠磨,每

天研究它们、认识它们、操作它们,人炮之间,彼此已不陌生。但俞大维仍不放

心,还是通过金门美军顾问组的炮兵顾问,从美国本土请来了6名炮兵军官,直接

担当巨炮瞄准、操作、射击、校正的指挥。美国人非常明白他们这样干将在外交

方面所产生的严重后果,他们千叮咛万嘱咐地告诫俞大维:美国人参战是比美国

炮参战更为重要的机密,请阁下确保消息绝对不能外泄,否则,中共一定会跑到

国际上去大喊大叫:“美军直接介入中国内战”,“中美事实上已经开战”。这

将给美国的声望、信誉以及灵活处理此次危机的能力带来麻烦。

  下午4时25分,随着轰隆一声巨响,美国军人指挥操纵的美国巨炮,向着中国

凶悍地发射了,台湾陆军航空兵一架小型飞机冒险升空,大胆地靠近大陆岸线,

为巨炮指示校正。围头方向,落弹炸起了比平素更多的泥土石砾。炮工事里,超

强烈的震响纷纷将炮手的耳膜击伤,所有人的手表均被震坏,没有一块完好。

  俞大维在台北焦急地催问战报。

  战报来了:国军观测准确,射击准确。围头各个敌人炮位,每一中弹,工事

散飞、人员血肉支离、火炮破碎。敌人所受打击,前所未有。巨炮的战果,远超

过了预期。

  战报称,一个多小时时间,203榴炮共彻底歼灭共军四十几处目标。

  台北一扫开战以来的低沉阴晦气氛,度过了最为扬眉吐气的一个夜晚。

  金门,也沉浸在鲜有的轻松欢乐之中。台湾总政战部整理上报的一份“简报

”说:官兵的安全感明显增强,保卫金马反共前哨的信心更足了。

  俞大维以武器换军心、向装备要士气的构想看来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时至今日,台湾所有纪念“八?二叁”炮战的书籍文章,无不骄傲自豪提及

  “八?剂衽□钡奈按笞魑□□└璐恕熬尬薨浴币幻□□耍□倘纭盎□□鲨□】

偈薇僖住保□袄做□蚓□□撇豢傻病薄U□霉簿□耙黄□趴帧保□熬□艄□□赡

芊□淞嗽□优诘□薄=鹈呕竦么伺!醢在尽趼上具有决定性意义”!跤此!踅?br> □问埔孜唬□肮□□桓谋欢□保□暗靡郧□□棺□□於□耸□□幕□□薄□

  一种新式武器的投放使用,竟对战争的进程产生了如此关键性影响,这不能

不引起我浓厚的兴趣和高度重视。但我不能偏听一面之辞,我还得看看另外一方

是怎么说摹?

  首先,我认真查阅了当年厦门前线的作战文书、电报往来、情报分析、战斗

简报、总结,除个别对金门使用203榴炮情况提到寥寥一两笔外,大多不曾提及,

重视程度明显不如对待台湾部署“屠牛士”地地导弹和“响尾蛇”空空导弹,以

及美国航空母舰特混舰队。9月26日之后的战斗损失统计,也未见有大幅增加的情

况。

  第二,就这一问题广泛咨询了战争亲历者。

  郭学瀛老人说:203榴炮炮弹口径大,威力当然比155大许多。但你威力再大

,也必须以射击精确为前提,打中目标威力才能发挥出来。事实上,隔海远距炮

战,双方都不可能做到弹无虚发,就算你瞄得很准,炮弹自身还会造成落点误差

。有时我们几十发炮弹只能争取一、二发命中弹、靠近弹。同样,他的203榴炮怎

么可能全部打中我们的工事?

  郭子兴老人说:命中目标不等于摧毁目标。我们有些炮工事做的也是相当坚

固的,除非他从射口打进来,稍微偏一点,抗155、203问题都不太大。

  原31军炮司参谋长于春章老人说:国民党的203榴炮炮弹很重,是用装填器上

膛的,所以射速比较慢,隔好一会儿才能打一发。他炮弹好像也不多,打几下便

停止射击了,从来没有对我们造成太大的威胁。

  王金古老人说:203榴炮那家伙死沉死沉,移动很困难,基本上是固定阵地。

  所以,国民党他不敢多打,打太勤了怕我们捕捉到它的精确坐标。

  洪建才老人说:国民党瞎吹牛,9月26日之后我们围头的海岸炮阵地都是好好

的,他一个也没打掉,哪儿来的全部打掉?被打掉的只有二炮,时间是8月26日,

我记得清清楚楚。

  洪秀丛老人说:小嶝岛挖出一发没有爆炸的203炮弹,比普通炮弹大许多,立

着放,几乎和我一般高。他这种炮当然很厉害,无名高地牺牲的那个炮班,很可

能就是它作的孽。

  第叁,我特别地注意到了,9月26日之后,解放军厦门前线的炮兵火力从未减

弱过,要么不打,打则依然西风落叶怒涛惊岸。

  综合上述各点,我得出一个基本的印象:203毫米榴弹炮的抵达,无疑增强了

金门的防务,但并未改变火力方面大陆强金门弱的总体态势。203榴炮肯定给大陆

制造过麻烦,但麻烦也肯定不像台湾所讲的那样邪乎。以至于大陆方面对金门获

取了203榴炮这种事情明显地重视不够,这同台湾方面高得不能再高的高度重视形

成了极大的反差。

  在人与武器之关系问题上,毛泽东与蒋介石历来大相径庭。最后,重视人的

毛和重视武器的蒋通过几十年的□杀决斗得到了答案:在武器的质和量方面均占

有绝对优势的蒋介石在战场上总是输,直至输掉了偌大一个中国;而靠大刀梭标

起家的毛泽东总是以接收蒋介石的武器装备壮大着自己,壮大到58年的夏天让蒋

先生一同来欣赏中国战争史上最为壮观的炮击。鉴往知来,俞大维博士理应明了

,203榴炮的运抵,只能为那场精彩纷呈的大戏添加一朵小花絮,而完全不可能影

响和改变大戏既定的进程与结局。毛泽东的脚本中原来没有渡海及攻金的章节,

如果有,我相信,我们最终会在北京军事博物馆的展览大厅里欣赏到203榴炮粗壮

硕大的身姿。

  11月8日,俞大维视察金门。

  站在一座203榴炮掩体前,他说:这门炮的射口太大,须用厚钢板挡起来。

  左右道:金门没有这样的厚钢板。

  俞大维说:我回台北,立即就派人送来。

  很不幸,没过几天,钢板尚未送到,这门203榴炮就被来自大陆围头方向的一

发炮弹射进射口,毁损大半。炮长身负重伤,双目失明。

  俞大维遗憾叹息,悔怨自己未能及时将钢板送达,一疏忽成千古恨。

  台北震惊沮丧,高层一片戚戚惨惨凄凄,悲哀如丧考妣。

  战争心理学家认为:独立于武器之外的旺盛士气,方能使手中的武器发挥最

大功效,创造和把握致胜的机率;过分依赖武器的心理是一种自信心不足的表现

,武器一旦毁损消耗,士气便随之波动,败之征兆也。被美国人誉为“当代中国

孙子”的俞大维,对此好像并不透彻地了解和理解。

  (待续)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