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八二三炮击金门》作者:沈卫平(一) -- 配合配合

共:💬48 🌺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八二三炮击金门》作者:沈卫平(三十三)

第十四章 两国叁方演义

  毛泽东把炮弹打出之后,问:炳南在华沙还要不要见他的美国同行呀/王炳

南临行前夕,收到周恩来一封亲笔信/蒋介石已有吩咐:要多叫美国记者提问,

我有许多话要对美国讲/10月1日,北京和台北同时有会/一整天,毛泽东足不出

户,不批公文,不接电话,不见客,在书房里踱步、静坐、吸烟、喝茶/蒋介石

拿到文稿,连读数遍,说:这不是彭德怀写的/一家远在南洋的报纸,居然拿到

了北京的保密柜钥匙/毛泽东压住《再》文不发,而重新改写了一篇不大合乎参

谋业务教程的国防部《命令》/老朋友的表现确实不够好,而美国的表现又有点

“太好”了/毛泽东个性,一旦话离了口,火箭也追不回/如此尊贵的客人在台

活动叁天,报刊上竟不见一张合影照/美驻台“大使馆”丢失两份绝密文件,披

露出惊世内幕/毛泽东一生笔不离手,撰文无数,但很少对自己的文章发表议论

,这次是个例外

                       1

  8月末的华沙,阳光抚媚,风使人醉。王炳南大使兴致勃勃携若干同事驱车去

郊游。华沙城外,有一片片翠绿的小树林和织毯般平展绒茸的原野,让人神清气

爽,宠辱皆忘。众人正坐在一起谈笑、聚餐,机要秘书送来了外交部的一份特急

电报,说北京有要事相商,请王大使火速返回。

  大家纷纷猜测,什么事,如此紧急?

  王炳南起身,笑道:各位继续尽兴,我先回去了,告辞告辞。他心里在想,

这么紧急,只能与恢复中美大使级会谈的事情有关,大概党中央、毛主席又有什

么新的思考吧。

  五十年代的中美外交接触始于日内瓦。

  1954年4月26日,谋求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支和平问题的国际会议在瑞

士召开。新中国首次与苏、美、英、法平起平坐,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站立在国

际舞台的聚光灯下。尽管顽固偏执的美国代表坚持在公报上写明,中国参加并不

合有对其新政府外交承认的意思,但荒唐的小把戏反衬出来的恰是山姆大叔的无

奈,他已不可能剥夺中国龙开口说话的权利,也不可能阻挡新中国巨人昂首登临

世界讲坛的步伐。

  日内瓦,强权与正义角力,真理同邪恶抗争,一片唇枪舌剑,时时电闪雷鸣

,中国人的慷慨陈词与美国人的悖谬狡辩同台表演,周恩来的睿智豁达同杜勒斯

的傲慢偏狭对比鲜明。两大阵营的尖锐对立集中表现为中美之间的白热化对抗,

这种形同水火的斗争甚至反映在一些小事上面,如:两国代表团决不会从同一道

门进出会场,从不在会议休息厅聚在一起喝咖啡、吃点心,内部都有不主动与对

方握手的禁令,以至当某记者询问美国副团长史密斯:“您和杜勒斯先生同周恩

来有没有什么接触?”史密斯用美国式的幽默答道:“如果有接触的话,唯一的

接触就是我们在卫生间共用过一条手巾(这种手巾卷在滚筒上,要用时往下一扯

,后来者也照办)。”

  然而,难以置信的是,坚冰下面仍有活水流淌,美国人冷酷的外表后面还隐

藏着别样的想法,这确是一般人始料不及的。

  多年来,美国有一桩心事要和中国进行交涉:美国的一批在朝鲜战场上被俘

的军人和在中国犯了罪的平民尚关押在中国。对落难同胞素具同情心的美国公众

心理对政府形成了舆论高压,认为这些在押人员的命运受到了美国政府僵硬的对

华政策的摆布,他们将成为这种“像花岗岩一样毫无弹性”的政策的牺牲品。面

对干夫所指,艾森豪威尔甚至委屈地强噙老泪嗓音哽咽:我多么希望我的孩子们

能早日回到祖国来呀!他的内心,正在受到矛盾之火的烧烤煎熬:既想向中国讨

人,又不愿同中国接触;既想同中国作交易,又担心造成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既成事实。

  中国也有一批专家、学者、留学生被无理羁扣在“最讲人权”的国度里,周

恩来说:像钱学森这样的世界顶尖人才,那是几万两黄金也抵不上的宝贵财富呀

。中国又何尝不想使自己的儿女骨肉早获自由,让自己的“财富”物归原主呢?

  日内瓦的一次冷餐晚宴上,觥杯举碰间,英国驻北京代办汉弗莱?杜维廉神秘

兮兮地向中国代表团工作人员传递了一个口信:杜勒斯确实相当激烈地反对你们

,但他实际上又很有兴趣探索同你们缓和紧张关系及使在押人员获释的可能途径

,如果你们同意,我本人愿意接受美国方面的委托,充当美国的代言人与你们进

行商谈。

  获此消息,机敏犀锐的周恩来连夜召集中国代表团研讨对策。周恩来的决心

果断而明确:中美作为两个世界大国总不能老死不相往来,迟早要进行接触的。

我们不应该拒绝和美国接触,接触对我们有利。我们可以抓住美国急于希望在华

的被押人员获释这件事,打开与美接触的渠道。但应告诉美国人,要么面谈,要

么免谈,好在中美双方都有代表团在日内瓦开会,有关两国的任何问题均可以由

两个代表团进行直接沟通,完全没有必要请英国代办作中间人来迂回进行。

  翌日,中国代表团发言人接发球抢攻,采取主动,向新闻界发表关于美国无

理扣押中国侨民的谈话,而后表示,中国愿就被押人员问题与美国举行直接谈判

  中方的要求应乎逻辑,合于情理。叁日之内,美方没有答复,显然在审慎研

判周恩来的条件之中有否预设的陷阱。叁日之后,实用主义的美国人传来消息,

同意两国代表举行直接会谈。

  如此,日内瓦,历时51天的马拉松扯皮、争吵,终因了美国代表团缺乏诚意

,朝鲜问题没能修成半点正果。也因了中国代表的灵活周旋,印支问题透露出一

丝朦胧的曙色。但谁也不曾料到,日内瓦的副产品,竟是意外地在中美之间的巨

大鸿沟之上架设了一座双方官员接触晤谈的桥梁。

  历史学家说:论及会议两大主角中国与美国的得分孰多孰少,很难定评,但

有一点则可以肯定:不管中美如何憎厌对方,若要解决双方的利害分歧,避免矛

盾激化为冲突,中国当然要揪住美国讲理,美国也不能不与中国对话。日内瓦,

总算为双方体面地坐在同一张谈判桌旁打嘴仗开了一个头,并使两个冤家利益均

等地获得了一个不期而遇的收获。

  “桥梁”既设,就连杜勒斯这样的反华强硬派人物也不愿意再关死大门了,

这毕竟是同他们故意不予承认又不能不与之打交道的一个大国保持直通联系的唯

一方式。中国也愿意留着一条门缝,以便于更好地观察美国,与之斗争,并在没

有正式外交途径的情况下开启一条表达意见的管道。不同的目的包容着共同的需

要,日内瓦会议甫结束,双方议定:此地风光无限,咱沏壶茶接着聊啊。鉴于代

表团会谈的方式不便延袭,启用一个新名义就是了:中美大使级会谈。

  中美大使级会谈无疑是国际外交史上最沉闷最冗长最不富成果的谈判之一,

在长达15年的岁月里,双方谈了136次,除了在释放被关押人员遣返侨民和留学生

方面达成协议外,其它方面则一事无成。如若调阅堆积如山的会谈记录卷宗便会

发现,每一次会谈大体上都是上一次会谈的翻版,双方先各自表述一下自己的基

本立场,然后批评指责对方一番,然后在绝不会同意对方观点、条件的前提之下

讨论一下共同关心的议题,然后宣布回去再研究研究,然后拜拜、散会。会谈鲜

有的戏剧性情节是美方时时会人为地制造一些危机出来,使人于千篇一律的困倦

乏味之中猛然惊觉,更加深刻地体味到脆弱的中美关系是怎样的不堪折腾。

  1957年12月12日,双方举行第73次会谈。结束时,美国驻波兰大使约翰逊彬

彬有礼地宣布,他将撤出会谈,因为他即将调任美国驻泰国大使,他已指定他的

副手埃德?马丁参赞来接替他的工作。

  看得出来,这是杜勒斯玩的一个新花样,他把参加谈判的大使换成参赞,既

使会谈降了格,又使中美处于不对等状态。有理由深思一下,此举是不是杜勒斯

企图从华沙抽身,彻底中止会谈的借口?

  中国驻波兰大使王炳南当即表示:中美进行的是大使级会谈,而马丁先生是

一个参赞,不是大使,因此,美方单方面更换会谈人选是中方所不能同意接受的

。王炳南同样彬彬有礼地向约翰逊直言:大使先生,你这样做是很不严肃的。

  约翰逊表情尴尬地摊开双手,耸一耸肩,表示他是奉命行事,无能为力。

  中美大使级会谈不得不就此画上一个休止符。

  1958年6月30日,失去等待耐性的中国外交部发表强硬声明,要求美国政府自

即日起15天内派出大使级代表,否则,中国政府就不能不认为美国已经决心破裂

中美大使级会谈。

  7月14日,即中国所提限期的最后一天,美国官员终于露面声言;美国将在1

5天限期届满后的若干天后才能指派新的大使级代表。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随即表示:美国要点面子,可以理解,只要美国对恢复会

谈有诚意,推迟几天也无不可。

  这一边外交领域还在扯皮争面子,那一边,台湾海峡的炮声已经隆隆响起。

  毛泽东不管叁七二十一把他的炮弹打出去之后,方从容不迫询问周恩来,询

问他的同事们:说说看,炳南在华沙还要不要见他的美国同行呀?

  王炳南简单收拾了一下,匆匆赶到莫斯科,换机,朝发夕至,飞返北京。

  先不回家,驱车直奔外交部,问究竟有何要紧事,如此催命?副部长章汉夫

告之:此次炮击金门,中央始终是把美国作为主要对手来加以对待的。主席在对

美斗争问题上考虑了很久,现在有了一些新的想法,周总理要你回来一起参加讨

论。

  参加讨论的有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等在京政治局委员。

两天后,王炳南奉召步入中南海颐年堂,看到中国最高领袖人物已咸集毕至,在

那里恭候多时了,明白事情和责任的重大。

  毛泽东道简短开场白,他说:

  我们在金门这一打,打出个美国想谈了,他敞开了这张门了。看样子,他现

在不谈,也是不得了的,他每天紧张,他不晓得我们要怎样干。那好,就谈吧,

跟美国的事就大局说,还是谈判解决。又说:如果不是美国佬到处乱伸手,我们

这个星球本来平安无事,哪里来的什么“台湾问题”。解铃还须系铃人,只要美

国一天不把台湾这个包袱从背上卸下来,他就一天不要想从中国脱身,6亿中国人

民总要揪住他讲讲道理的。今天,我们把派出去讲道理的总代表请回来了,炳南

同志,你先说,这里你最有发言权了。

  王炳南开始汇报前一阶段中美大使级会谈情况。

  毛泽东听得专注,不提问。只是当王炳南谈到,真理在中国一方,我们对美

国无所惧、无所求时,毛泽东方打断插话:美国人要把台湾拿去,我们要把台湾

收回,怎么是无求于美国呢?

  王炳南: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是我们的地方,美国无权霸占,他本该交

还我们,而不是我们去乞求他。答问迅速,连个嗑巴也未打。

  毛泽东大笑:总代表果然是舌战群儒过的,伶牙利齿,了得了得。对美国人

的耍赖无理,要有充分的预案,有备才能无患嘛。   根据毛泽东的意见,会

议商定,由外交部起草一个关于中美大使级会谈的新方案来。

  散场时,毛泽东握着王炳南的手高兴地说:你讲得很好,有朝气,跃进了!

  王炳南心头一热。他很清楚,这不仅仅是领袖对自己个人的褒奖,而且说明

,毛泽东已接受了自己的观点,或自己的观点帮助毛泽东下定了决心:炮击金门

,是对美的一记重拳。即将宣布的12海里领海权,是对美的又一记重拳。两拳打

出,应该稍稍控制一下出击的节奏,我提出恢复中美大使级会谈,可向全世界昭

示我方善意,争取国际舆论,并给美一个明确信号,我并不希望在台海地区与美

发生直接冲突,同时,在欧洲重开“第二战场”,将武戏文唱一道,亦是与美继

续斗争的另一种手段。当面说理,有利无弊;我真理在握,无求于美,因此,主

动权始终操之于我,无论谈出何样结果,我均可泰然处之。符合中方利益的,接

受,不符合中方利益的,拒绝,就是美再玩花样,使会谈破裂,也无妨,只能让

美国的嘴脸再次暴露于天下,实际于我并无大损。

  又过数日,王炳南不曾想到的是,他第二次奉召进入中南海。此番,是毛泽

东单独接见,面授机宜,着重指出在会谈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毛泽东开门见山:炳南同志,上一回你说的多,我说的少。想了两天,有些

意见还是要发表出来,供你参考。

  毛泽东提示的要点多在与美接触时的策略方法上面。他说:在同美国人的会

谈中,你要多用一种劝说的方法,譬如说,你们美国是一个大国,我们中国也不

小,你们何必为了仅仅不到一千万人口的台湾岛屿与六亿人民为敌呢?你们现在

的作法究竟对美国有什么好处呢?你在会谈中要多用脑子,谦虚谨慎,说话时不

要对美国人使用像板门店谈判那样过分刺激的语言,不要伤害美国的民族感情。

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都是伟大的民族,应该和好……

  言者谆谆。

  闻者诺诺。

  若干年后,王炳南回忆:毛主席的一篇教诲,反映了他对美外交一以贯之的

思想,那就是同美国斗争,不等于一见面就要攻击、骂娘、吵架,还要讲求方法

,学会依理做工作,争取美国的民意民心。在同美国尖锐对立的时代,这样的看

法是非常理智的。没有这样一个高瞻远瞩的外交工作大思路,就很难有七十年代

的尼克松访华和中美建交。

  9月6日,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发表声明,重申中国解放固有领土台湾的决心

,警告美国若要挑起战争,应对其后果负全部责任;同时也表示,为了再一次进

行维护和平的努力,中国政府准备恢复中美两国大使级会谈。

  当天,美国政府发言人表示欢迎周总理的建议,美国大使级代表准备“随时

”同中方代表举行会谈。

  香港传媒评述:“美国同意恢复双边大使级会商,是预料中事。然美国如此

迅速作出反应,赞同中方建议,又实属罕见。给人以美国早在期盼、等待、更加

急切的印象。”

  台海风微浪小,中美摆谱罢谈;台海狂风巨浪,双方愈是要谈。这恰是1958

年中美外交关系的一个特点。似乎可以证明,只有当外部环境形成危机性的压力

时,中美间才会产生出相互接近接触的内在动力。当然这种内力还远非发自改善

关系的愿望,而是源于各自利益和共同利害的需要。

                         2

  9月10日,王炳南离京。

  当日没有飞苏联的班机,周恩来连夜打电话亲自联系安排,调来一架专机送

王炳南到伊尔库次克,然后换乘苏联飞机赴华沙。

  临行前夕,收到周恩来的一封亲笔信:

炳南同志:

  现将发言要点(草稿)打送给你。在第一次会谈中,如果美方急于要表示自

己的意见,可让他先说,照杜勒斯今天见记者的谈话,这种可能是存在的。如美

方先提出方案,而方案本身又有研究余地,你不忙提出我方方案,而将其过分荒

谬之点予以评论,其他则保留下次会议再予以全面回答。如果美方不提具体意见

而又急于要知道我方意见,我方亦可使用这一发言要点,并将预定方案提出。

  如第一次会谈为纯技术性事务作安排,双方只作一般接触,则发言要点第一

段稍加发展,可作你在第一次会谈时的底稿。

  如何,请酌办。

                             周恩来

                          一九五八年九月九日

  怀揣锦囊,踏上征程的王炳南感到心中愈加坚实有底。

  王炳南是新中国第一代外交官,但实际上,早在叁十年代,他的外交生涯便

开始了。中国共产党与美国的交往,并非始自它成为新中国的执政党后,而是于

抗日战争时期就有所接触。

  1938年,为了适应宣传党的抗日政策的需要,成立了周恩来直接领导的南方

局外事组,王炳南任组长。在重庆,小组的工作任务是争取国际援助,重点对象

为美国。遵照周恩来的指示要求,王炳南小组广泛联络,深交朋友,工作活跃而

富有成效,与美国驻华大使高斯、参赞范宣德交往频繁,同戴维斯、谢伟思兄弟

等美国使馆一批年轻的外交官,结为好友,并同富有正义感、诚实直言的美国远

东战区总司令史迪威将军建立了互相尊重、信任友好的关系。王炳南的得意之笔

是,外事组经过艰辛努力,终于实现了打破国民党封锁、组织美国新闻记者访问

延安,实现了以包瑞德上校率领的美军观察组长驻延安。  他们向世界大量报

道了受到人民拥护、积极抗日的中国共产党的情况,向美国政府正确报告了中国

局势,反映了蒋介石政府的腐败无能和消极抗日。气得蒋介石大发雷霆,臭骂国

民党庞大的宣传机构竟远不如共产党的一个小组。他怒气冲冲写了个条子给国民

党宣传部,说尔等既无天才,又不学习,以致在宣传上处处落后于共产党,奈何

,奈何!有方可医否?

  抗战结束,为防止国共两党发生内战,促成中国成立联合政府,美国总统特

使马歇尔将军使华。王炳南作为周恩来的主要助手之一,直接参与了国、共、美

叁方谈判,同马歇尔将军来往频繁,常向他转达周恩来的意见和信件,并同美新

任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多有接触。在这段宝贵的经历中,王炳南更真切地了解了美

国人的思维、作风和处事方式,学到了同美国政界高层人士谈判打交道的方法技

巧。

  长期效命周恩来帐下,鞍前马后地奔走工作,王炳南锻炼摔打得深谋沉稳,

行事果敢,判断敏捷,随机善辩,圆满完成了多项重大任务,成为党内公认的外

交干才之一,深得周恩来的赏识与信任。

  贺龙元帅告诉他:中央最先挑选与美谈判人选时,不光你一个,但考虑到你

在党内有从事十多年外事工作的经历,大量接触过各种不同类型的美国人,比较

熟悉他们,因此周总理力荐你担任对美谈判代表,认为你是最佳人选。

  万里关山,千钧重担;唇舌交兵,寰宇风雷。王炳南想到自己是代表新中国

、代表6亿站立起来的中国人民去和美国谈判,这个霸道的大国不愿承认我们,却

又不得不正视我们,找我们来对话,内心便升腾起一种无比的自豪感,信心百倍

地去迎接这一场特殊的战斗。

  美国重新指派的谈判代表为美驻波兰大使雅各布?比姆。

  双方代表同驻华沙,会谈地点便自然而然从日内瓦转至华沙。大家免去了奔

波劳顿之苦,还节省了不少时间。

  其实,会谈地点原本就可以设在华沙的。因倔老汉杜勒斯固执地坚持双方代

表只能在中立国见面而作罢。此次会谈地点的变更,可视为美国的一次小小的让

步。

  此刻,成群成批的炮弹正在台湾海峡猛烈爆炸,美国的一只足尖,已经触到

了危机漩涡的边沿,情况紧急,为了避免仓促间失足落水,它需要尽快摸清中国

的真实意图,会谈地点,便马虎一点了,迁就了中方的方便。

  但,在确定会谈的具体场所时,美国仍然锱铢必较,坚守着理念上它自设的

虚幻防线,寸土不让。

  王炳南刚到华沙,比姆便打来电话。礼貌性地问候之后,比姆直白地表达了

自己的急切心情:密斯特王,你旅途辛苦需要好好休息一下,但我很想知道何时

才能同你见面呢?

  王炳南聪明地接过话题:比姆先生,祝你也有一个安静满意的睡眠,明天或

者后天,我愿意在中国大使馆恭候你。

  比姆立即语塞,他显然对会谈的程式细节和东方的精明智慧缺乏心理准备,

以至语言的组织发生障碍,他嗫嚅道:密斯特王,有关事项,请容再议,请容再

议。

  王炳南笑笑、挂机。他知道,自己出了一道“高难几何”题,比姆答不出,

需请示杜勒斯。

  过一会儿,比姆又来电话:阁下,很抱歉,我不能到中国使馆去,你一定可

以理解的。我建议,会谈能否在瑞士驻华沙使馆举行?因为,日内瓦的经验表明

,瑞士是一个热情好客对我们双方也比较方便合适的国家。

  杜勒斯果然老奸巨猾步步设防。他所以反对比姆到中国使馆来会谈,仍然是

为了避免对外造成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某种形式的承认。

  王炳南灵机一动,再出一个小小的难题,考考比姆,试试对手:比姆先生,

贵我两国间事,却跑到人家的使馆去谈,你不觉得多此一举很累人吗?我建议我

们可以采取对等的方法,轮流在贵我两国的大使馆会谈,大家体面方便,何乐不

为?

  杜勒斯显然已有交待,比姆此番大概是有备而来,他说:No,No,大使先生

,我坚持认为在目前我们尚未建立邦交的情况下,你我在瑞士使馆见面是非常合

适的。

  外交斗争就是如此,有些事涉及原则立场国格主权,必须坚守阵地一步不退

  有些事又不能太过较真缺乏灵活,以致影响大局和根本利益。此次会址设于

何处,属枝蔓问题,中方并不十分在意,不必与美方纠缠。但,当然,中方也不

可听任美方安排摆布。王炳南说:大使先生,你我现在已在第叁国的土地上,要

想见面,何愁场所,实无必要再到第四国的领地去了,我建议,可请波兰外交部

提供会谈会场。

  比姆亦知趣,思忖片刻,说声Yes,点头允诺。

  会场问题虽获解决,但一番周折业已显示,即将重开的会谈决不会轻松,依

然云山雾嶂,关隘重重,突破无期,善果难得。

  9月15日下午3时,金厦双方炮兵继续狂轰滥射,万里之遥中美大使级华沙会

谈正式开场。

  华沙市内梅希里维茨基宫,4张大桌子排成一个长方形,波兰外交部礼宾司长

请中美代表团进入会场,双方人员分两边相向而坐,王炳南大使与比姆大使互相

点头致意,都在用一种审慎研究观察的目光打量着自己的新对手。气氛礼貌而冰

凉。

  四十多岁的比姆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美国职业外交家,沉着、冷静、头脑清

晰。

  和他的前任约翰逊比起来,他显得稍稍呆板,缺乏幽默感,通常脸上没有笑

容,讲话讲到激动之处,甚至有些结巴。但他具有学者的风度,文质彬彬,从不

使用恶语攻击,像个教授。比姆此时仍是个快乐的单身汉,他直到五十多岁才喜

结良缘,据说夫人能干、活跃、善于社交。比姆的好友都说,晚宴上和比姆坐在

一起很乏味,但有他的夫人在场便弥补了比姆的不足。华沙会谈之前,比姆有过

和苏联、捷克斯洛伐克等国谈判的经历,号称与共产党人打交道的专家。虽然他

不擅辞令,不是那种巧舌灵齿的外交家,但也决不是王炳南可以轻视的对手。

  王炳南请比姆先发言。

  比姆开始用刻板的声调朗读他事先准备好了的厚厚的讲稿。他说:

  美国要求中国方面停止对金门、马祖几个岛屿的炮击,要求台湾海峡地区立

即实现停火;美国承认,中美长期以来对台湾及附近岛屿存在着严重争议,美国

并不要求任何一方在这个阶段放弃自己的意见,美国的目的是消除可能被对方视

为战争挑衅的行动,否则,军事行动将可能扩大,而美国决不能容忍和坐视与它

有“共同防御条约”的盟友的领土被武力夺取;因此,中美当前的共同任务应为

立即着手缓和台湾海峡的紧张局势。

  言毕。比姆用一个潇洒的动作把讲稿轻轻抛向桌面,非常自信地向王炳南点

点头,那意思是在说:OK,该你了!他已完成了杜勒斯交待的任务,不露声色地

把美国置于台湾的当然合法的占领者的地位,并把台湾海峡局势紧张的责任全部

推到了中国方面。

  1995年,俄罗斯着名国际问题评论家费加写道:“长期以来,美国像超凡的

西部英雄那样在世界各处打抱不平行侠仗义,它絮絮不休振振有辞地重申自己的

行为动因,宣称它所作的一切都是在替天行道。说实在的,美国并不是一个不讲

道理的国家,问题在于,他总是在首先违规之后再要求大家来共同遵守某个规则

,于是,我们便看到了把大兵派往全球而同时高唱‘和平’的美国……在诸如国

际和区域安全问题上,美国有九十九条道理讲给我们听。而我们只有一条道理告

诉美国:如果贵国安分于你们视为天堂的北美洲,我们的星球很可能会更安全更

和睦更美好的。”

  对世界警察美国的鞭挞揭露真可谓入木叁分!

  王炳南发言。不用讲稿,语调平静。他说:中国政府在自己的领土上采取军

事行动,完全是中国的内政;中美之间没有打仗,根本不存在“停火”问题;在

金、马问题上,美国无权代表台湾当局讲话,也无权提出停火的建议;消除台湾

海峡地区紧张局势的关键,在于美国军队撤出这个地区。

  话不投机半句多。华沙会谈首场戏了无新意。双方达成的唯一协议是:叁天

之后再见。

  叁天之后,9月18日,老地方,原班子。

  仍是比姆先发言。一上来,他便耸人听闻地宣布:我有一个新的建议。然后

,他很有些激动地阐述道:中方除非进行单独和集体的自卫,否则应放弃对金门

和马祖使用武力与施行武力威胁。苦果,美方将设法使金门和马祖不被使用于对

大陆或其它沿海岛屿进行攻击或挑衅行动。

  原来如此。比姆的“新意”新就新在字面上虽不提“停火”了,但实质上讲

的还是“停火”,并且,是要在中国大陆和金门、马祖之间,划一条永久停火线

。此线既成,中国领土大概亦将被永久割裂矣。

  王炳南微笑着告诉自己的谈判对手:大使阁下,你刚才的讲话使我想起了中

国的一个成语,新瓶装旧酒。你不能企望仅仅更换一个标签,中国就把那杯苦酒

喝到肚里去的。

  比姆的脸拉得很长,胀得通红,嘴角在不规则地抽动,但他仍然不失外交家

应有的风度:王大使,能否告诉我什么样的酒你才会把它喝下去?

  王炳南说:

  我还是希望通过你我的努力,找到一种我们可以共同品尝的好酒。

  我建议,我们是否可以就下列几点深入讨论,并达成正式协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台湾和澎湖列岛是中国的领土,金门、马祖等

沿海岛屿是中国大陆的内海岛屿,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有权采取一切适当的方法

,在适当的时候,解放中国的这些领土,这是中国的内政,不容许外国干涉。

  2.美利坚合众国政府保证从台湾、澎湖列岛和台湾海峡撤出它的一切武装力

量。

  3.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直接威胁厦门、福州两海口的,为国民党军队

所占据的金门、马祖等沿海岛屿,必须收复。如果国民党军队愿意主动地从这些

岛屿撤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不予追击。

  4.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在收复金门、马祖等沿海岛屿以后,将争取用

和平方法解放台湾和澎湖列岛,并且在一定的时期内避免使用武力实现台湾和澎

湖列岛的解放。

  5.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一致认为,在台湾海峡公海和公

海上空的航行和飞行的自由与安全,必须受到保证。

  毛泽东、周恩来为王炳南悉心准备的这份“要点”,立场不变,然字里行间

,确诚心诚意想探索出一条绕过险滩恶礁,顺达彼岸的新的航路。其中,“和平

解放”的提法最为新鲜醒目。通观中国共产党解决台湾问题方针政策的演进发展

,此一概念的存在期相当短暂,但却非常重要,为“武力解放”转换到“和平统

一”间必不可少的中间链条和过渡式,表明早在五十年代,一个全新的统一中国

大思路已在中共领袖们的头脑中萌芽。关于蒋军撤离金、马不予追击和美军撤出

台湾海峡暂不攻台的承诺,也都包含了真挚的善意、闪烁着智慧的光点,着实可

供任何一位负责任的美国政治家、战略家掩帘深思伏案长考。

  比姆与左右助手交头耳语几句,然后,用一句难得的幽默来稀释表情的干涩

  非常遗憾,王大使,美国的苦酒你无法下咽,而中国的烈性酒看来我也很难

接受……

  会谈又陷僵局。

  结果并没有出乎意料。中国和美国虽然都在谈论“和平”,但中国要的是台

湾回归祖国怀抱、两岸逐步走向统一的“和平”。美国要的是让中国永远保持分

裂状态的“和平”。终极目标原本不同,行动起来岂能不南辕北辙。

  最后,双方继续在唯一的问题上没有分歧地达成了协议:叁天后再谈。

  以后的会谈几乎就是“原版”的复制品,每回,王炳南和比姆都是在互相提

防和压抑的气氛下,你谈你的,我说我的,无兴而来,不欢而散。中美会谈像一

块推不动的巨石,毫无进展。

  明知谈不拢,何必白费唾沫耽误功夫?国际谈判桌上,愤起退场拍案罢谈拂

袖而去的事例是屡见不鲜的。然而,中美会谈却照旧一次次进行、一版版复制,

沥沥拉拉拖泥带水地一谈就是15年,据说,这一奇特罕见反常古怪的历史现象,

引起了诸多现代历史学家的兴趣。

  1979年,中国退休副外长王炳南飞越太平洋,首次访问美国。20多年前轰动

世界的中美大使级会谈中的叁位对手约翰逊、比姆和卡伯特也已退休,在安享晚

年中撰写自己的回忆录,他们像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一样接待了王炳南。当王炳南

同他们紧紧握手,微笑着互相审视对方的变化时,都抑制不住激动和兴奋。宾主

觥筹交错,往事栩栩,宛若昨日,谁曾想到,昔日谈判桌上唇舌交锋的对手,今

日会像故友一样在宴会桌上谈笑风生。四位经历了中美关系史上一场特殊的谈判

和斗争,这一切在历史的长河中虽已成过去,使人有“逝者如斯夫”之叹,但无

论王炳南,还是美方的叁位,以及整个美国外交界,都颇为一致地认为,中美能

够建交,跨入发展关系的新的历史阶段,同过去的中美大使级会谈及其所起的作

用是分不开的。给一场劳而无功的马拉松谈判下一个“功莫大焉”的结论,其中

丰富的内涵,确实值得史学家们去潜心研究一阵了。

  王炳南生前回忆:

  中美大使级会谈使中美两个大国在互不承认的对立情况下,有了一个沟通和

联系的渠道。两国互不承认,却有会谈关系;没有外交关系,却又派出大使进行

长期会谈;双方还可以达成某种协议,创造了协议上你讲你的、我讲我的新写法

。从某种意义上说,大使级会谈就是中美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两国关系,甚

至比有外交关系的国家在某些方面联系得更多。因此,两国虽然隔绝,却是互相

了解底细的,这就是中美大使级会谈15年的意义所在。最终,我们在会谈中一再

重复的关于在台湾问题上中国政府的立场,得到美国政府的承认。尽管这个问题

现在仍然是中美关系发展的障碍,尽管美国政府还在这个问题上枝节横生,但历

史的潮流毕竟滚滚向前,一个新的时代到来了,历史证明,这是无可阻挡的。

  美国史学家的多篇论着,基本上赞同王炳南的看法,当然,站在美国的角度

,也有许多新鲜观点补充,例如,普遍认为:中美不论谈出了什么,而正在进行

会谈这件事情本身,对企图不顾一切发动军事冒险的蒋介石有一种制约作用,这

种作用在1958年和1962年台湾海峡紧张危机时表现得尤为明显。中美恢复和保持

接触,台湾便不敢轻举妄动,从而有效扼制了可能导致世界大战发生的诱因。很

多文章引用了美国第叁任谈判代表卡伯特对王炳南说过的话:“如果蒋介石想不

负责任地行动(针对中国大陆的军事行动),我们两家(中美)就联合起来制止

他。”

  据说,台湾一些情报高官在美国曾调阅了中美大使级会谈的整个记录卷宗,

他们承认,中共代表始终是坚持了原则的。

  我曾设身处地想,台湾看到了卡伯特的讲话,了解了老美的内心想法后,又

当作何想?

                       3

  9月29日清晨,东方的第一线曙色刚刚爬上窗台,蒋介石便和衣而起,来到阳

台上,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他一向起居有矩,作息循时,唯今日破例,晨起得

格外早。

  今天的日程已经排定,他将召开一个规模很大约记者招待会。他喜欢在传媒

上曝光亮相,作记者们捕捉的焦点。但,采用记者招待会这种方式却并不多用。

可见,今天的事情很是重要,他有许多想法要讲,并希望全世界都能够听到。

  侍从轻轻来到身后,手捧着缀有勋章的一级上将军礼服伫立恭候。在台湾,

他公开场合通常只着长袍马褂、中山服和军装叁种服饰,分别代表了相关活动所

具有的普通、重要和重大叁个层次。将接见新闻界的活动定性为“重大”,来台

后,大概还是头一次。

  回到房间,更衣毕,他开始阅读蒋经国为他准备的问答提示,并不时旁批笔

录一些今天必须要说的话。他在构思推敲这些话语时,心中不光有台湾海峡彼岸

的老对手──毛泽东,还有太平洋彼岸的老盟友───艾森豪威尔。

  今天这个记者招待会,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美国人而召开的。这些天,累积的

对美国人的怨尤和恼怒已到了不吐不快的地步。他认为,要说索性就公开讲,因

为美国人已经讲了许多对台湾不负责任的话,必须给以明确的答复。即使毛泽东

躲在一旁看热闹也无妨。非此,怕很难引起华盛顿的震动和重视了。而如果华盛

顿总是同他的想法拧着劲,那才是应了鹬蚌相争的故事呢,只会促成毛泽东扮演

那个垂手得利的老渔翁。

  上午,台北“总统府”会议厅。他准时出现在百余中外记者面前。

  人们看到,尽管他登场之前曾细心装扮了一番:头发梳理得很整齐,已经灰

白的唇髭也经过精心修剪,卡叽军服一尘不染笔挺无褶,黑色领带打得非常标准

规范,一支钢笔插在口袋上与各种金属饰物一道反射光斑,但仍无法掩饰一个月

来的战争风雨对他精神体力的熬煎。他的眼圈发黑,下眼皮由于睡眠不足而显得

肿胀,面部肌肉也因操劳过度呈现出松弛状。

  始终不变的是他那又高又尖的浙江口音,依然简短有力,亢奋、激越,渲染

着老人岩石一样的意志永远不会被任何外在压力所摧垮、所征服。按照他的解释

,他所以很少因失败和挫折而气馁,与他备受“古来忠烈”、“总理之大无畏精

神”;“耶稣殉难精神”以及“慈母教诲”的激励关系密切,今天,他要让这里

的人们继续感受到信仰正气的力量,并通过他们让全世界都知道他的意志准备同

一切相违背的东西作坚决的抗争。

  首先,他客气地对各位记者先生、女士不辞辛劳、不避艰险前来采访金、马

战况表示赞许致以慰问。然后,请大家自由提问。会议厅里,忽喇喇树起百十条

迫不及待的胳膊。他朝着主持人点点头。主持人立刻心领神会,指指坐在前排的

美国记者卡利。

  他已有吩咐:要多叫美国记者提问,我有许多话要对美国讲。

  在回答卡利先生的提问前,他又镇定自若地瞥一眼自己书就的为本次记者招

待会确定的六字方针:忌尖刻,宜尖锐。

  问:共党为何要在此时加强其对金门等岛屿的压力,阁下觉得他们的主要目

的是外交的,还是地理的;是政治的,还是军事的呢?

  答:共党对金门马祖诸岛的武装挑衅,不是孤立事件。赫鲁晓夫一方面以间

接侵略的方式开辟中东战场,另一方面,他交给共匪朱毛的任务,就是开辟远东

战场……他这次炮击金门的目的,完全是在占领台湾,迫使美国退出台湾海峡,

使西太平洋成为共产帝国的内湖,藉以分化反侵略阵线的团结,松懈反共阵营的

斗志,便利其武力进攻,达成其军事侵略的最后目的……

  开场白,他想先强调一下此次争端美台利益的一致性,当然,只有将毛泽东

的意图扩而大之危言耸听,才能凸显美台间那种唇亡齿寒般的共同利害关系。

  美国看法是否与他一致?说老实话,他始终也没能号准那些执掌白宫权柄的

美国政治家们的脉。

  此年度夏秋之交,是蒋介石在那个海岛定居后心力最为交瘁的一段日子,权

威性的证明是他偶尔偏高的血压这些日子上去了就再也没有下来。医生劝慰他要

注意休息,尽量松弛,他揶揄道:除非我耳朵出毛病,听不到毛匪炮弹的爆炸声

  心绪起伏波动倒不在毛泽东炮弹的威力,而是毛泽东炮弹所炸出来的浑沌迷

蒙若明若暗令他左右为难进退维谷的世局。

  最初10天,艾森豪威尔的葫芦里不知装的什么药,庙堂泥胎般缄口。他急成

了热锅上的蚂蚁,再叁透过外交渠道敦促:请美国立即发表强硬声明,宣布“共

同防御条约”适用于金门、马祖。非此,金、马难保,台澎危殆,美国远东防线

将被共党撕开缺口。

  9月4日,杜勒斯千呼万唤始出来,终于开口。话说得相当到位,特别是“我

们已经认识到保护金门和马祖已经同保卫台湾日益有关,美国已经作出军事部署

,以便一旦总统作出决定时持续采取及时又有效的行动。”这一句实在精彩,毛

泽东纵然一世之雄,怕也不能不叁思而后行吧。他心中一块石头落地,顿觉轻松

许多,对身边经国说:“杜勒斯乃当今一政治家。”但并不满足,又吩咐道:“

应继续与白宫交涉,美国要有实际步骤。”

  美国言行一致。9月8日,“海伦娜”率队护航。一番“看谁先眨眼”的威慑

心理较量中,显然是毛泽东“怯阵”,未敢妄发一炮。手下将喜讯告他,他轻啜

一口香茶,专注地浏览一遍战报,说出“预料得到”四字,嘴角一丝冷笑溢出了

内心关拢不住的宽慰和欣喜。这是整个炮战中他心境最佳的时刻,他终于向着梦

幻般的战略构想迈出了关键性一步:让美国军事力量陷足于金门海域。唯其如此

,他才能够在毛泽东的大门口埋下一块坚固的重返家园的踏脚石。

  谁料,第二天,美国的态度又回到暖昧,他方明白,美国人一点不傻,真实

意图恰似一条滑泥鳅,是很难将它一把抓住的。

  问:什么样的行动才是中华民国政府所认为在对抗目前中共压力方面最适切

的行动?

  答:对于金门群岛的防卫战,中美双方的目的是一致的。在战术上,我们须

采取更积极的行动,对匪军的攻势予以有效的报复和制压;在战略上,我们当坚

持阻止共匪武装侵略台的目的。

  至于说一旦我们面临到生死存亡关头,是否将顾到美国的态度问题,我可以

告诉大家,我深信美国盟友,基于道义、责任、与其自身安全的种种因素,必不

会于我们生死存亡之际而忽然中道背弃。我想各位亦必同具此感。再说当一个国

家,一个民族在存亡绝续之交,恐已不可能以盟邦态度之故,而尚容徘徊却顾。

自然我们在反共抗俄战争中,必力求多助,然亦有始终独立作战之准备。

  蒋在给美国戴上一顶高帽之后,开始警告和威胁美国。他并没有使用抨击之

词,但明眼人都听出了美台间已有裂隙的弦外之音。这是他在大开大阖大起大落

政治风暴中搏斗了数十载,历练出来的圆滑老到的政治手腕,在政治交易艺术方

面,他亦堪称当代中国的一位大腕。

  是美国逼他这样做的:

  第二天,毛泽东出人意料竟又打炮,密如飞蝗,急如斜雨;“海伦娜”掉头

转向溜之乎也,远远伫足,坐观虎斗。此番场景,着实不曾“预料得到”。他手

捧香茶,不啜,木木地倚在藤椅里,半晌,直到有人继续向他禀报什么,嘴里才

发出“嗯”“嗯”的响动。不久,台北军界私下盛传:此次老头子遭受打击实在

太大。老头子说了,海军痛失“美乐”,与其说是毛共胡作非为,勿宁说是美国

助纣为虐。美国人背信弃义,见死不救,徒炽匪焰,令人齿寒。

  问:如果美国和中共华沙谈判中达成了一种不能使中华民国满意的妥协,贵

国政府将采取何种政策?在这个谈判中,阁下认为可能获得任何切实可行、且能

为叁方面都愿意接受的结果吗?

  答:现在华沙进行的会谈,只是美国与共匪两方面的行为,而说不上是叁方

面的关系,而且在根本上是我们不赞成的。不过,美国与共匪的谈判有助于阻止

共匪黩武的侵略战争,我们也不加以反对。但是,如果共匪不停止其射击,不放

弃其武装侵略,一切便无从谈起,则所谓各方面都愿接受的结果,更是不可想象

  对华沙会谈,蒋丝毫不想掩饰他不悦的心情。特别是,美国在决定这一重大

问题时,压根就没有同他商量,他最早还是从美国的电讯稿中,获此消息的。据

说,那一刻,他一反外表上的严谨稳重,突然大怒起来,摔茶杯,捶桌子,尖声

地骂人,完全失去了领袖的理性,就像一个军士长那样疯狂。

  美国是个有着阴阳两张面孔的国家,这一点,平素还不大看得出,愈到风云

突变友朋遭难之时,愈看得清楚。9月4日,杜勒斯还信誓旦旦作出给他以全力支

援确保金、马无虞的许诺,隔一天,竟又草率、痛快甚至求之不得地同意与中共

重开大使级会谈。美国究竟哪一面是真面孔?当年,他对美国、中共大使在日内

瓦聚首就至感不快,曾命驻美“大使”顾维钧向白宫交涉:此举与实际承认中共

政权又有何异!而今天,共军的炮弹正如冰雹般落在他的头顶,美国竟还要与共

党笑颜握手,甚至不惜跑到共党盟国波兰的首都去“朝拜”,这又意味着什么?

说轻一点,是美国反共立场的“软化”,是“绥靖”;说重一点,是美国准备牺

牲他的利益与中共作一笔交易,是“勾结”。虽然在公开场合,他对美共会谈一

向表现出大国领袖应有的坦然和对那件事的不屑一顾,而实际上,他对美共接触

是相当相当在意的,只有他自己最清楚,那种被两个巨人夹在中间和晾在一边的

酸溜溜的恼怒、苦不堪言的恐惧是何样滋味。现在,比姆与王炳南正在会晤,他

已回天乏力,拦阻无术,作唯有两样事,对美国人说:你们不能作出有损台湾利

益的协议,否则,我一概不予承认,决不接受;对手下人则说:你们要密切注意

华沙,大小情况,都要据实速报。

  问:如华沙谈判决裂,阁下将如何处理中共对金马扩张战争之企图?阁下是

否认为中华民国方面非对大陆共匪基地采取报复行动,即不能解决此次金马战争

  答:余对所谓华沙谈判,从不寄以任何希望。一个多月来,匪军炮击金门的

动作,等于无的放矢,事实上是已经完全宣告失败了。所以他决不敢再进一步扩

大战争,他只有重新玩弄其恐吓、敲诈的故技,企图利用国际姑息主义与邪恶的

会议,来束缚我们的双手,忍受他蓄意的打击……我可以说今日金门战争,我们

已开始由被动转为主动。否则,如你要求他“停火”,他就用“反对停火”来敲

诈,你怕它扩大战争,他就用扩大战争来勒索,所以畏战与姑息,就是鼓励他扩

大战争。

  我们在最后的生死关头,自必行使我们的自卫权,对大陆匪军基地实施报复

行动,这无论在保持我国家主权,保卫台海的安全以及挽救我军民自己的生命来

说,都是责无旁贷的。不过,我们不到最后关头,仍不愿出此一着。如果到了这

个时机,需要我们采取紧急行动,我相信盟邦必能继续以条约的精神,支持我们

遏阻共匪侵略之目的,必不至中途后退。而我们在紧急状态中,亦不容为了考虑

盟邦态度如何,而瞻顾徘徊。

  在这里,蒋几乎是露骨地在向美国暗示了:如果继续华沙的“国际姑息主义

”“邪恶”的会谈,我也可能不再受《共同防御条约》的束缚,而对大陆实施大

规模“报复行动”。

  虽然华沙并无大事,王炳南与比姆逢谈必争,回回吵架,但丝毫没有减轻华

沙给“总统”造成的心理负担。他已经发现,自华沙的事情一开头,实用主义的

美国就从杜勒斯宣布的立场往回缩,证据俯拾即是:

  ──9月11日,艾森豪威尔发表广播演说,虽说了“美国绝不会在炮火下退却

”,却又向美国公众道出真言:“我不会仅为金门而要求美国男儿作战。”既不

退,亦不战,艾氏言词闪烁。

  ──表现最为恶劣的要数美国国防部长麦克尔罗依了。他向艾森豪威尔力陈

个人意见,竟说蒋某人之所以坚决不撤出金门、马祖,绝对是想引发一场美国与

中共的大战,使国民党得以乘机反攻大陆,美国会必要保持头脑清醒冷静,切切

不可为狡猾的蒋火中取栗。麦氏又呈上参谋长联席会议的看法,“美国应该运用

它对台湾所具有的巨大影响力,劝说蒋从金门、马祖撤走他的大部分部队,只留

少数人做象征性的防守。”其实,美国军方大可不必拐弯抹角了,他们所希望的

,只是如何保存面子地把金、马奉送给中共,“象征性防守”与“实质性失守”

间究竟有甚差异!

  ──美国国会那班专门同总统、国务院唱反调以图表现的议员们,话说得就

更为离谱,参院外事委员会主席格伦郑重其事地致函艾森豪威尔,述说“金门对

保卫台湾或美国均非重要”,“美国军事防卫金门将不会获得美国人民之支持”

。他要求艾森豪威尔在决定介入金马战事前先同国会商量。这“要求”常含有对

总统明显的不信任成分和非法定约束力。艾氏不敢怠慢,马上回信澄清,除非他

能判断中共意图乃夺了金、马后续攻台、澎,否则绝不会动用美军参战,“您或

任何其他美国人都不必担心美国会单纯为防卫金门与马祖而军事介入”。这个艾

氏,几乎已经说出他的“让人猜不透”的战略的谜底了。

  ──美国传媒也跑出来煽风点火。《纽约时报》于九月下旬公布的一份统计

材料透露,白宫和国务院收到的5万封公众来信中,有80%明确反对美国为台湾而

驻守金门等大陆沿海岛屿。表面上看,这是《纽约时报》借民意向总统、国务卿

施压,而实际上,大有白宫、国务院与报社同演双簧的嫌疑,否则,对官方意图

无助的统计结果,恐也是难登美国报纸版面的。

  ──美国驻台协防司令斯穆特也跑来吞吞吐吐地向他建言:既然您不肯从金

、马撤退,而我们又不想贸然卷入金、马战事,可否由美军接管台湾、澎湖的全

部防务,而国军则可在“无后虑之条件下,全力防卫金马”?此着甚阴甚毒,如

同意,等于让蒋军在前线挨炮轰,而美国在后边搞甚名堂就很难讲了;如不同意

,又等于授人以柄,使美国有了充足的理由不管金马的死活。斯穆特乃一谦谦君

子,连他都认为华盛顿的这一建议“对台湾不啻是一重大打击”,“难以启口”

,但他还是奉命向蒋介石如实转达了。对这种趁火打劫式的“好意”,“总统”

委实不敢恭维,他眉头紧皱,面色难看,用不容商议的口吻回告:贵国既然如此

看重台、澎安危,上上策莫如和我一道来守牢金、马防线吧。

  是到了该向美国人作大声回答的时候了!

  问:中华民国政府是否以金马诸岛为反攻大陆的基地?反攻大陆的主要条件

为何?

  答:我们反攻大陆的基地,是在大陆之上,而大陆上整个民心的归向,就是

我们反攻复国的主要条件。所以我们反攻的基础,决不只在今日的金马。

  至于金门是否可为我们反攻的基地的问题,那就要在我们的政策和战略上来

研究了。我们今日坚守金马,实是因为这些岛屿乃台海的屏障。而不是以此为反

攻大陆的基地。因为我们决不会从金门正面进入敌人布置了九年的严密的陷井去

作战。须知金马对岸,共匪集结的兵力大过我守军叁倍以上,加上其工事密布,

故认为我会从金马正面直接反攻大陆,实为不了解我们反攻的战略形势而作臆测

而已。

  至于金门,乃是我中华民国固有的领土,我政府对于当前国际政客们所谓“

中立化”,以及减少或撤退其驻军的各种主张,决不理会,只有恰尽其保卫领土

主权的天职。我全体军民在这一个多月来,已经充分表现我们的决心,就是战至

最后一滴血,亦决不放弃金门群岛的寸土尺地。这是我可向各位坚决保证的。

  我们全体军民保卫金马的决心,就是我中华民族求生存、争自由的潜力之显

明表现。我中华民族求生存、争自由所依仗的力量,表现于一个口号,就是“宁

为玉碎,勿为瓦全”。这个口号所蕴积的力量,也许是一般国际政客们所不能了

解的。

  十五年来,我们这一民族精神如其为国际友人所了解和重视,中国大陆必不

至演成整个沦陷的悲剧。今日对共匪侵略的暴行,如再存姑息苟安的思想,那就

是养奸患,割肉喂狼,非至触发全球战争而不止。所以今日的金门决不是国际政

客们的贩卖品。我更要确切说明:我政府决无意从金马的保卫战,导致世界战争

,更不要求盟邦美国的地面部队参战,这是我可以对世界公开的一项负责保证。

  倘如共匪今后真敢在金马登陆进攻,我们国军一致深信必能以我本国自己军

队,单独负起地面作战的责任。我们今日在台海保卫金马作战,只是需要盟邦海

空支持,及其后勤与道义的援助。我在这里重复一句,今日的金、马,只是台海

的屏障,而不是我们反攻大陆的基地。

  记者招待会结束,大厅里,呱叽呱叽响起一片掌声。他缓缓起身,颔首致意

。用余光瞥一眼,看到卡利等几位美国记者拍巴掌时那副应付、僵滞的表情,心

头泛起一波惬意。今天对老美一番话语恰到好处,切中要害,他对自己的表现甚

觉满意。手下禀报:总统讲话已向全世界播发。我们正密切注意毛共的反应和动

向,前线国军亦已全面加强备战,以防共匪……

  他不耐烦地摆摆手:毛泽东最多再多消耗一些炮弹而已,你们应密切注意华

盛顿,公开与内部的情况都要及时上报。

  此刻,他最迫切是想知道杜勒斯对他讲话的反映。心目中,杜勒斯是与“国

际政客”们不可同日而语的美国杰出政治家,而且,此人理解和支持台湾的态度

一向比较坚定。自艾森豪威尔总统轻度中风以后,杜氏在决定美国对外政策方面

的作用日益突出。其他人七嘴八舌都是瞎嗡嗡,杜氏的意见,才真正代表了美国

政府的立场哩。

  第二天,9月30日,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华盛顿与记者们侃侃而谈:“如果获

得可靠的停火,我们的判断,自然是军事上的判断,就是仍然在金门、马祖保持

庞大的军队是不明智的而有欠谨慎的。美国没有保卫沿海岛屿的任何法律义务,

我们不想承担任何这种义务。我要说,如果美国认为放弃这些岛屿不会对保卫‘

福摩萨’(台湾)产生任何不利的影响,我们就不会考虑在那里使用美国部队。

  传闻,这一天,蒋“总统”的血压又偏高了许多。

  (待续)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