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八二三炮击金门》作者:沈卫平(一) -- 配合配合

共:💬48 🌺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八二三炮击金门》作者:沈卫平(三十四)

4

  美台间闹剧上演到高潮。彼岸,有一双深邃的眼睛,始终在殷切地关注着。

  大凡战争,在它爆发的瞬时便有了明确的终局目标,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

将敌人完全彻底击败,自己荣登战胜者的奖台。而1958年的炮击金门是一特例,

其目的不在掠地攻城歼敌缴获,追求的是分化敌方阵营,创造有利于己的战略形

态,向世界昭告正义的原则,向世人彰显坚定的意志,这无疑是一种更为高阔的

谋略境界。

  事情就是如此,毛泽东在揿按战争电键的那一刻,并没有拟定详尽万全的作

战计划,究竟于何时何种状况下方使这部制造战火硝烟的机器停摆,他也不知道

,他只是自信:不打则己,要打,事态发展一定会循着最理想的轨迹运行;在最

佳刻度线上嘎然而停。因为敌方存有裂隙;因为我仅求有限目的;因为相信自己

实力;更因为手中握有真理。

  开打之前,毛泽东便定下了“走一步,看一步”的实施方针。开打之后,他

大幅迈进了数步:连续不断的急风暴雨式打击,宣布中国领海线为12海里,只打

蒋舰不打美舰,重开中美大使级会谈。现在,他显然认为,到了站住脚观察一下

的时候了,看看效果,看看反应,看看对手的所思所为。

  9月10日,毛泽东的专列驶出北京,乘风南下,他先后视察了湖北、安徽、江

苏、上海等地。那一边鏖战方酣,这一厢却离京出巡,相信台海那点风浪翻不了

船。

  当然,还得有一种卸千斤若置鸿毛,雷电激而笑谈依旧的气魄,华沙随他谈

去,前线任他打去,好戏还在后头,静观何必性急。他特意拉拽上一位好朋友、

蒋介石的原和谈代表张治中将军同行。所到之处,小高炉土高炉林立,钢花飞迸

起冲天的干劲,铁水横流出喧闹的轰烈,毛泽东心中高兴,将个叁面红旗的话题

畅讲了一路,对金厦炮战,却鲜有提及。倒是张老将军对毛泽东的稳坐钓鱼台不

大理解,对海隅兵戎放心不下,沿途除了关心工农业发展外,还时时念叨台海形

势,念叨解放军如何还迟迟不去登陆金门。他几次直言进谏:此番解放台湾做不

到,但无论怎样应把金门、马祖拿将回来。美帝看似凶悍,实则外强中干,早就

恨不得将金、马这个累赘包袱丢弃,因此,今日收拾金门,可是机不可失,时不

再来呀。毛泽东听得聚精会神连连点头,也不明确表态,只是拿来一摞总参编辑

的美台动态和前线战报递与张老将军,笑道:文白兄,我打蒋某人的板子,美国

也来打蒋某人的板子,我们老相识的屁股怕是经受不住哩。张将军琢磨其中寓含

,恍恍然若有所思。

  9月29日,蒋介石在台北“总统府”正襟危坐,与众记者慨然畅侃之时,毛泽

东的专列驶返北京,缓缓进站。回到中南海菊香书屋,小憩毕,开始办公。秘书

呈上厚厚一叠公文,从中首先拍出蒋某上午接见记者的电讯稿,仔细阅览,在一

些关键性的文字段落下面,用红铅笔划上杠杠。须央起身,倒背手放出房间,在

庭院中观赏开得正健的几株秋菊。炊事员不知何时站在身后,询问主席对晚间膳

食安排的意见。毛泽东手一摆:红烧肉!这是他百吃不厌的美味佳肴。炊事员笑

而告退。多年为毛泽东烹饪的经验告他,凡逢毛泽东点此“名菜”,必是心绪舒

畅、胃口佳好之时。

  9月30日,杜勒斯在华盛顿出言不逊,发表蒋介石应从金、马撤退的讲话。5

小时之后,中文译本摆上了毛泽东的案头。毛泽东阅毕,叫来秘书,要他去查询

一下原文,“不明智”这个词汇,在英文中怎么读,有否引申旁义。过一会儿,

秘书进来汇报:杜勒斯所使用的“Stupid”与“Foolish”,在英文辞典中,含有

不明智的、愚蠢的、蠢笨的、昏乱的、没有头脑的等意思。我们翻成“不明智”

,还是一种客气的译法。而即便杜勒斯的本意就是指“不明智”,作为美国的国

务卿竟然如此公开评说蒋介石,已然是非常的不礼貌和过分,超出了外交礼仪,

可见美国对蒋坚不从金、马撤军是何等的恼火。毛泽东倏然一笑:老子教训儿子

,莫过为此,依蒋个性,气何以忍?且看蒋怎样说法。

  抗战时期,曾经采访过延安的英国记者,这样评价毛泽东:毛是一位虔诚的

理想主义者,又是一位杰出的实践家,他不认为通达目标有笔直的道路,因而总

是不循常规另辟路径,作出让敌手和同事出乎意料的惊人之举。譬如他同宿敌蒋

介石的再度和解合作,这简直让人难以想象,但毛说,如果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

上敌人,那么,可以同次要的敌人结成联盟,哪怕这个敌人曾血腥屠杀过自己同

志,一道去抗击共同的最主要的敌人。毛在他的所谓统一战线中,没有放弃原则

目标,又表演了过人的机智和灵活。

  1958年9-10月,毛泽东在经过了20余天的冷静观察和认真长考之后,开始准

备着又一次“另辟路径”,作出“惊人之举”了。他的一通炮弹似乎已经把事情

炸出了个明白来,敌方阵营远非铁板一块,是否存在着与“次要敌人”一起去对

抗“共同敌人”的又一次可能性呢?许多年之后,他说:台湾问题,是美国硬加

给我们中国人的。我不赞成美国的作法,蒋介石同美国人也是有矛盾的,所不同

的,我是坚定的反美派,而蒋要待到人家骑在头上屙屎拉尿了,才会骂娘。骂娘

就好,说明我们总还有共同处。

  10月1日,北京和台北同时有会。

  北京,天安门广场红旗如海,万众欢颜,热烈隆重地举行盛大集会,庆祝新

中国成立9周年。

  台北,“总统府”警戒森严,沉闷压抑地举行国民党中常会,讨论杜勒斯昨

日发表的“不友好和不负责任”的讲话。

  上午10时整,毛泽东健步登临天安门城楼,神采飞扬,春风盈面。军乐团阵

容庞大,高奏《东方红》乐曲。他脱下帽子,拿在手中节奏缓慢而用力地挥舞,

向欢呼高歌的人潮致意。阅兵式开始,解放军陆军新式重装备隆隆开进,全副武

装的首都民兵师方阵整齐威武,令观礼台上的国内外来宾耳目一新。空中,米格

17(歼5)战斗机群挟风而来,疾闪而过,这是国产战斗机首次公开露面。毛泽东

对身边外国友人说:“看,那是我们自己制造的飞机。”浓浓的湖南乡音中饱浸

着兴奋感慨与扬眉吐气。

  下午,蒋介石出场亮相,瘦削的脸庞还是显得疲惫憔悴,唯有那双犀锐的大

眼仍透露着不屈不挠的斗志。他虽努力克制,但已隐藏不住面容上的愠嗔之色,

滔滔不绝,向美联社记者倾诉出心中的怒风怨雨:杜勒斯先生昨日的谈话内容殊

难置信。

  如果杜勒斯先生真的说了那些话,那亦只是片面的声明,我国政府并无接受

的义务。

  晚间,英国广播公司综述当日国际新闻,其中有一条是:今天,台湾海峡两

边的两位铁腕人物蒋介石和毛泽东均在公众场合出现。据来自台北和北京的报道

,蒋表情严肃,情绪激动。将他同美国国务卿杜勒斯由来已久的分歧公诸于世,

这些分歧主要集中在台湾仍然占有的属于中国大陆沿海几个岛屿的前途方面……

毛始终面露微笑,在台湾海峡正在发生激烈冲突的背景下,显然是故意地展示了

他的已经装备了一些苏式现代化武器的军队。

  毛泽东的微笑,包含着对敌营终于洞悉的喜悦,对事态与预见吻合的欣慰。

对胜利更有把握了的自信,以及对新奇而独特的战略思考即将付诸实施的决心。

                         5

  10月3日,毛泽东在中南海寓所主持政治局常委会议,讨论台湾海峡形势。对

金门的轰击已经持续了40天,效果究竟如何,下一步又将如何行动,都需要中共

最高决策层给以总结和明确。

  斗老美、打老蒋,在中共领袖们之间永远都是一个较少分歧、可以畅所欲言

的话题。

  邓小平首先发言,他用特有的平实简短语言,对毛泽东前段决策给予肯定和

支持:一个月来,中美双方都在摸底,华沙如此,金门亦如此。现在双方都比较

了解对方意图了。公平地讲,对峙中,双方都比较谨慎。我们的火力侦察是对的

,迫使美国人不得不考虑怎么办。同时,我们只打蒋舰,不打美舰,这也是谨慎

的,克制得当的。

  刘少奇发言,补充邓:宣传上我们大张旗鼓地谴责美国侵略我国领土台湾,

抗议美舰美机侵犯我领海领空,不仅动员了全国人民,而且动员了国际舆论,支

持了阿拉伯人民,也对美国当局造成了强大压力,也是做得好的。

  朱德发言,作为井冈山时期的老司令,他对我军现代化建设和炮战中的上乘

表现感到由衷高兴:这次炮战,对部队锻炼很大,是和平年代难得的练兵机会。

不仅炮兵完成任务出色,空军、海军也都打得不错。我们要继续把我们的空军、

海军搞上去,解决台湾问题归结到最后还是要有实力作后盾。

  陈云发言,他的意见历来言简意赅:开局得分,时机有利。赢至终场,还须

妙棋。

  林彪发言,他有敏锐准确地揣度对手心态的本事:美蒋现在僵在那里了,美

国恼蒋介石不从金马撤退,蒋介石恨美国逼他从金马撤走,两个骑虎难下。我们

的任何办法,都应该叫他们不能轻松随便从老虎背上下来。

  周恩来发言,在他所精通的外交领域,并且,务实具体:我估计,美国可能

在华沙会谈中提出叁个方案:1.要我们停止打炮,蒋方减少金、马兵力,美方声

明金、马在美蒋共同防御范围之内;2.要我们停止打炮,蒋方减少金、马兵力,

美方声明共同防御限于台、澎;3.要我方停止打炮,蒋方从金、马撤退,双方承

担互相不使用武力的义务。叁个方案我们都不能同意,因为叁者的实质都是制造

两个中国,使美国霸占台湾合法化。但中美会谈继续下去仍对我方有利,可以拖

住美国人,力求避免美方或其他西方国家把台湾海峡问题提到联合国去。

  领袖们各抒己见七嘴八舌,气氛活跃,讨论热烈,但大家于默契中都在遵守

着一条不成定规的原则,对于今后的斗争方略较少涉及,即便是周恩来,也仅仅

是在他所熟悉的外交领域发表了一些个人看法,而给毛泽东权威性的发言预留出

足够的空间。几十年来的经验表明,在军事战略领域,毛泽东不拘一格潇洒豪放

的思维方式常常孕育着石破天惊振聋发聩的见解,付诸实践,又一再地证实了他

独到奇特的见解确为真知,高人一筹,正因为如此,毛泽东方能于人才辈出强手

如林的风云时代脱颖而出,令他的均非等闲之辈的同事们心悦折服。现在,同事

们正期待着,毛泽东将怎样给留下了他鲜明个性烙印的“炮击金门”这篇大文章

写结束语。

  毛泽东发言。

  于是,我们看到,如果在故事的开始阶段,是一名拳击手与两名对手在对打

,那么,到了故事的结尾阶段,由于拳击手采取了分而治之的策略,两名对手已

然发生内讧,以至互殴,拳击手果断决定,暂停向次要对手的进攻,不妨助其一

臂之力,以利争取,从而达到把主要对手击打出局的最终目的。这便是毛泽东书

就的“炮击金门”这篇现代奇文看似有违逻辑,而又非常符合逻辑的逻辑。

  毛泽东开始谈他的见解了:

  侦察任务已经完成,问题是下一步棋怎么走。对于美国杜勒斯的政策,我同

蒋介石有共同点,都反对搞两个中国,说明对蒋有争取的可能。自然,他坚持他

是正统,我是匪,念念不忘反攻大陆。我呢,也绝不答应放弃台湾。但目前的情

况是,我们在一个相当时期内不能解放台湾,蒋介石“反攻大陆”连杜勒斯也说

“假设成分很大”。我去不了台湾蒋回不了大陆,剩下的问题是对金马如何?蒋

介石是不愿撤出金、马的,我们也不是非登陆金、马不可。可以设想,让金、马

留在蒋介石手里如何?这样做的好处是金、马离大陆很近,我们可以通过这里同

国民党保持接触,什么时候需要就什么时候打炮,什么时候需要紧张一点就把绞

索拉紧一点,什么时候需要缓和一下就把绞索放松一下,不死不活地吊在那里,

可以作为对付美国人的一个手段。我们打炮,蒋介石就要求美国人救援,美国人

就紧张,担心蒋介石给他闯祸。对于我们来说,不收复金、马,并不影响我们建

设社会主义。光是金、马蒋军,也不致于对福建造成多大的危害。反之,如果我

们收复金、马,或者让美国人迫使蒋介石从金、马撤退,我们就少了一个对付美

国的凭借,事实上形成两个中国。

  一石入水,激起波澜。与会者们交头接耳,点头称是,都说先前在要不要拿

下金马的问题上总是有些瞻顾犹豫,觉得拿有拿的道理,不拿有不拿的利益,孰

重孰轻,掂量不出,决心难下。今天主席把这个问题讲清楚了,认真琢磨分析,

确实还是让蒋军继续留在金、马的好,有利于团结争取台湾的一部分人,同时,

增加美蒋之间的磨擦、埋怨,让美国当局背上这个包袱,需要时挨上我们踢一脚

,叫他提心吊胆。

  毛泽东作最后总结,端出自己的决心:就是这样了,方针已定,不再犹豫,

还是打而不登,断而不死,让蒋军留在金、马。但打也不是天天打,更不是每次

都打几万发炮弹,可以打打停停,一时大打,一时小打,就是一天只零零落落地

打几百发。但我们在宣传上仍要大张旗鼓,坚持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金马打炮

是中国内战的继续,任何外国和国际组织都不能干涉;美国在台湾驻扎陆空军是

侵犯中国领土、主权,美舰云集台湾海峡是蓄意制造紧张局势,都必须完全撤退

;反对美国制造两个中国,反对美国霸占台湾合法化;我们争取和蒋介石通过谈

判解决金、马以至台、澎问题。以上这些原则,在舆论宣传上可以鲜明提出,在

华沙会谈中可以外交词令些,但也不离原则。

  中国最高级别会议,历来鲜有掌声。但是这次例外,与会者们用拍巴掌的方

式表示了对毛泽东战略思考和最后决心的一致支持。

                       6

  10月5日8时,毛泽东指示福建前线部队:

  不管有无美机、美舰护航,十月六日、七日两日我军一炮不发,敌方向我炮

击也一炮不还。偃旗息鼓,观察两天,再作道理。

  前线诸将领正在对毛泽东指示进行深刻领会、理解,中央军委补充、解释性

指示又到:

  我们目前以收复金马还是仍由蒋军占踞金马,两者对今后斗争孰较有利,是

我们当前必须考虑和决定的问题。当然,早日收复金门、马祖,对解除福建沿海

地区的直接威胁、对打开海上交通、发展福建沿海的经济建设、对于鼓舞全国人

民和我军的士气有很大好处,如果做到这一点,应该说对我们是一个巨大的胜利

。但是,把这个胜利和暂时利用金马把敌人套在绞索上,把解放金马和解放台湾

统一来考虑的长远利益比较起来,则不如把金马暂缓解放仍由蒋军占领似乎较为

有利。因此,在目前,宜减轻对金马的军事压力,使金马蒋军能够生存下去,促

使其守而不撤,是必要的。

  同时又要求仍要使其处于紧张状态,拖住美国不得脱身。为了打破美国的停

火阴谋,在必要时,我仍可组织像过去那样的大打。总之,临机应变,主动在我

,以利统一解决台、澎、金、马问题。

  前线将领反复研读,慨然释然。

  毛泽东要求美舰护航和蒋军挑衅均不打炮,是为了能够排除一切干扰,静心

凝神撰写好一篇文章。

  据说,4日一整天,毛泽东足不出户,不批公文,不接电话,不见客,就那么

在书房里踱步、静坐、吸烟、喝茶、苦思冥想着什么,精心构画着什么。秘书早

把纸笔备好,但他未着一字。

  5日晨起,先到室外花园转圈,侧耳聆听雀鸟的欢啁,深深呼吸几口新鲜的阳

光和空气。突然伫足,快步回房。正襟端坐,奋笔疾书。文思如泉,一气呵成。

  修改几字,掷笔,吩咐秘书:速送各常委和彭(德怀)、陈(毅)阅。继而

喃喃道:许多年了,我是诚心诚意想对海那边的老朋友们说几句奉劝话哩。

  10月6日,中国各大新闻媒介同时播发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长彭德怀名义

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

台湾、澎湖、金门、马祖军民同胞们:

  我们都是中国人。叁十六计,和为上计。金门战斗,属于惩罚性质。你们的

领导者们过去长时期间太猖狂了,命令飞机向大陆乱钻,远及云、贵、川、康、

青海,发传单,丢特务,炸福州,扰江浙。是可忍,孰不可忍?因此打一些炮,

引起你们注意。台、澎、金、马是中国领土,这一点你们是同意的,见之于你们

领导人的文告,确实不是美国人的领土。台、澎、金、马是中国的一部分”不是

另一个国家。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没有两个中国。这一点,也是你们同意的,

见之于你们领导人的文告。你们领导人与美国人订立军事协定,是片面的,我们

不承认,应予废除。美国人总有一天肯定要抛弃你们的。你们不信吗?历史巨人

会要出来作证明的。杜勒斯九月叁十日的谈话,端倪已见。站在你们的地位,能

不寒心?归根结底,美帝国主义是我们的共同敌人。十叁万金门军民,供应缺乏

,饥寒交迫,难为久计。为了人道主义,我已命令福建前线,从十月六日起,暂

以七天为期,停止炮击,你们可以充分地自由地输送供应品,但以没有美国人护

航为条件。如有护航,不在此例。你们与我们之间的战争,叁十年了,尚未结束

,这是不好的。建议举行谈判,实行和平解决。这一点,周恩来总理在几年前已

经告诉你们了。这是中周内部贵我两方有关的问题,不是中美两国有关的问题。

美国侵占台澎与台湾海峡,这是中美两方有关的问题,应当由两国举行谈判解决

,目前正在华沙举行。美国人总是要走的,不走是不行的。早走于美国有利,因

为它可以取得主动。迟走不利,因为它老是被动。一个东太平洋国家,为什么跑

到西太平洋来了呢?西太平洋是西太平洋人的西太平洋,正如东太平洋是东太平

洋人的东太平洋一样。这一点是常识,美国人应当懂得。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国

之间并无战争,无所谓停火。无火而谈停火,岂非笑话?台湾的朋友们,我们之

间是有战火的,应当停止,并予熄灭。这就需要谈判。当然,再打叁十年,也不

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但是究竟以早日和平解决较为妥善。何去何从,请你们酌

定。

  蒋介石当日拿到文稿,连读数遍,说了一句:这不是彭德怀写的。中共那里

,毛泽东才会这样做文章。

  据说,1945年,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在报刊上发表了诗作《沁园春?雪》,一

时洛阳纸贵,在重庆知识阶层和市井广为抄咏。蒋介石甚为恼火,暗中指示,特

邀和组织数十位文人骚客都来做《沁园春?雪》,“一定要有在文采和意境诸方面

都能压住毛泽东之作”。然和诗多得用箩装,竟无一篇可以传世。

  据说,1947年,蒋介石读到了毛泽东的《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无意中

对他的“文胆”“捉刀匠”陈布雷夸赞了一句:“你看人家的文章写得多好!”

陈布雷脱口而出,顶了一句:“人家的文章从来都是自己写的!”噎得蒋长时间

沉默不语。

  据说,蒋介石私下曾说:共党得以坐大得势,很大程度靠毛泽东。此人可不

是一般意义上的“匪”,文的武的都相当厉害啊。

  人们注意到,武的方面,蒋介石对毛泽东尚存余勇,文的方面,则尽量避免

去打笔墨官司了。说不过宁勿说,1958年尤其如此。

  (待续)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