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从王岐山到日本 -- 反身

共:💬36 🌺66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问题的关键就是这个option的价值远远大于其它部分

假设有一棵果树,卖给别人三年后成熟的果子。果子价格已经被压到很低了不说,还要顾客品尝过味道之后再决定大单下还是不下。天下有这样做生意的吗?

本来是没有的(宝钢、国电、长电都没有),但是要和外国人做生意,就要“勇于创新”了。三年后尝一下果子口感再决定买不买这种事情,在“先进国家”确实也能作为商品。不过请不要忘记,普通的认购期权/涡轮也是有一定的价格,而且其主要目的还是规避风险。

拿JH这个例子来讲,就算是交易的一部分,那么为啥不敢列出来BOA当时花了怎样的成本来买这张期权,(不要告诉俺又是引进管理经验),这可是一张时间值为五年半的期权。要知道三年前连个普通老百姓都知道人民币要升值,而且要升很多。。。

JH那个弱智CFO不要出来回忆他所谓“不同时空中的价值判断不具可比性的”猪肉理论了。JH开始与各家投行谈判的时候他还在288号8楼与PPMM们打着扑克呢。。。

----------

中行、工行、交行或早或晚也都成功海外上市了,人家怎么不设计这么一个大礼包?建行与BOA为啥当初设计了这么一个奇怪的交易俺不知道,但是俺可以列出以下事实,供大家参考:

1)时间很紧,任务一定要完成。(建行很想抢第一,这是个政治任务,中国金融目前的第1、2号人物都是建行出身。)

2)提高IPO定价。(定价高了高管们都高兴并且安心。)

3)04年12月,原行长受贿事件在美国东窗事发;花旗顺势压低筹码,并且考虑退出谈判。

4)事实上承销建行上市的争夺异常激烈,根本不是某些人回忆的那样。JP摩根请出的是前国务卿基辛格,德意志银行请出的是总理施罗德。当年6月,花旗终于被挤掉。

5)建行在香港上市时,香港联交所曾质疑,承销商和财务顾问与建行关系密切。

----------

最后,既然有人说俺胡说,俺就胡扯一下的所谓引进BOA管理经验和核心技术的价值。看看到底是不是“无本”。

JH的管理改革最火的就是上市之前两年,扁平化、岗位负责、岗位轮换、资产保全、垂直审计等等等,都是一个目的 -- 上市。当时连战略投资人有没有、是谁都不知道,哪里来的BOA的管理经验?

BOA至今还是两个中心,东海岸到西海岸的转账还要两天。JH三年前就实现了DDC。NND到底是谁向谁学习啊?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