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周末经济观察】没有解决办法,但可以主动调整 -- 陈经

共:💬34 🌺7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周末经济观察】没有解决办法,但可以主动调整

油价猛涨,全世界不好过,中国也不好过。老拙认为,中国美国都拿不出切实的解决办法。这个确实是很有道理的判断,我在经济版提了一个油价调查,多数群众认为油价还要涨,现在不是泡沫,是泡沫一时也破不了。这是我们的模糊感觉。

经济学界对这个也是有说法的。按照经济学家们把事情整复杂的方法,把市场分为商品与货币两种,然后又假设政府有财政与货币两种政策来调控经济,引入“投资、储蓄、货币需求、货币供给”等概念,折腾出了一大套理论。总之,理论上政府可以用我以前说过的“紧中松”的“九宫格”调控组合来应对。现在就是“货币政策从紧”了,财政政策可能得算是稳健。

在中国这一套有扯不清的地方,从紧还是稳健,往往不能按字面去理解。比如现在的货币政策从紧,从执行力度来看,贷款与货币增发额度都不小,似乎算不上从紧。可是市场又确实感觉缺钱。我的感觉是,中国是在一个“本底增长”基础之上,对额外增长多少讨价还价。不管怎么调控,相关数据都要有一个最起码的增长,然后再对额外的部分搞搞从紧。这些“最起码的增长”,主要体现在各地官方推进的项目中,那些是地方上拼死也要干的。前些年中央搞调控,我觉得有企图连地方项目也要装进框子里,还抓了几个典型,强力停掉了几个项目。后来地方与中央讨论还价,大家都是搞经济,理由一大堆,这种调控搞不下去了。说实在的,地方上修路建桥上电厂这些基础设施,他自己又有钱折腾,中央不让干确实说不过去。把谁的停掉呢?停谁,当地经济发展就会慢下来,很不公平。为了公平,还得给穷地投钱加快发展。所以,这个“本底增长”是越折腾越大,中国经济增长率也顺当冲到10%以上去了。这个基本面,是比宏观调控本身更高层次的,宏调也得顺着这个来。所以,宏调就调“额外增长”的部分,基本就是民营经济,民间就感觉缺钱了,社会情绪很紧张。

那么这么一个扭曲调空机制,有没有办法应对现在石油与铁矿等原材料价格猛涨的局面呢?按经济理论,需求供给全考虑进来,“供给曲线、需求曲线”在各种因素影响下移来移去,想回到过去“高增长、低通胀”的好日子,只有一个办法:资源价格回落!这啥意思?就是说,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产油国与产矿国降价,自己再怎么折腾都是没有用的!但这显然是一个外部因素,操之在人。我们不用去学复杂的货币经济学理论,凭直觉也可以推出来,你在发展经济,需要油与矿,人家涨价想挣更多钱,不是很自然的事么。经济学理论可以告诉我们的是,无论你怎么折腾“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反正是不行的,怎么也得付出代价。

在现代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工业化的国家不多,自然资源供给充足,那时的调控就相对简单。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想办法把人折腾来干活,生产的东西多了,问题就解决了。为此,有时要多发钞票,有时又不能发多了,免得人不干活玩钱去了。从70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机开始,出现新情况了,要抢资源!这时的调控难度大多了。如果不能武力抢夺资源,成功的应对办法目前只有一个,就是发展科技提高生产力。日本靠降能耗技术成功度过了80年代初的石油危机。最近30年科技发展还是不错的,全球各国应用科技极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才有了一段不错的增长时光。不过现在的问题是,科技发展速度跟不上资源短缺的程度了。所以,才出现了这么高的油价。油价涨那么高是靠炒作,但能炒起来是因为资源短缺。

对中国来说,不太好的是,以前发展慢了,没有趁资源低价时代完全搞定一些事情。买油买矿,份额油什么的,以前没有钱去折腾,油水大的让西方大公司瓜分完了。改革开放开始发展速度已经算是非常快了,但以前国运太坏,欠账太多,猛冲到现在,还缺个10来年才能基本建成现代化基础设施。

那么说,就真没办法了?在宏观调控体系下,在西方经济学体系下,是真的没有办法了。靠科技进步是可行的,但这个不是中国的强项,也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所以,我去年就感觉到了,“双防”等宏调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现在各方面都在嘀咕,不知道下面怎么调。说要加息,但加息可能反而会加大企业成本,增加通胀压力。不仅中国经济有困难了,宏调本身都有困难了。所以,现在才这么迷惑,不确定性这么高。股市估值也因此非常离谱,股市大跌一下,投资者听了某种忽悠,相信会跌到1800去。转天又大涨一下,可能又转而相信会涨到8000。

我到是觉得,说得这么恐怖的事,无非是个代价问题。没办法了也得过日子,与其无助地看着外部环境总不好转,不如认真想想,怎么把日子往好里过。也就是说,我们接受这个事实,就按油价矿价一直降不下去来过了,不指望它掉了,在这个基础上,尽量把事情做好。

如果这样的话,有一些事情是肯定要变的。一个是不要拖了,成品油之类的,死不提价是没意思的。就是我以前观察中写过的意见,“不再死撑”。整个价格体系,要重新调整。现在基本上可以断定,不主动调整,就会被逼得调整。不提高成品油价,甚至提得不到位,都有人囤积。这也不是打击囤积能解决问题的,是原理就不正确。

好好评估一下,是不是价格体系调整,就天下大乱民不聊生遍地干柴烈火了?这是一种很现实的顾虑,但我觉得再怎么也得去做的,无非早晚问题。宏调达不到目标了,是因为目标本身不正确,放弃就可以了。如果把目标改成,调整价格体系,同时稳定民心,这能不能做到?这是我认为唯一正确的思路。也就是说,要考虑进取性的“闯关”,主动调整。如果这么去想,就“大有可为”了。

按这个思路,我们要主动性地经常提价,放开管制,使得经济运行的基础更加合理。经济学家这样呼吁有四五年了,有时是因为情况还好,有时是有顾虑,一直进展不快。其实放开价格管制也不是说得这么可怕,不一定是要一步到位,但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也不是说会把通胀率突然弄得很高。把通胀区间从过去的4%以下适度上调,例如声称7%是目标,就有很大的改革空间了。

现在这样做其实条件不错。政府财力不错,外汇充足。虽然通胀高于定期存款利率,银行存款仍然不停增长。不会因为政府上调通胀区间,老百姓就忽然冲出来胡乱花钱弄出恶性通胀。时代不一样了,钱就算从银行出来也是进股市房市。唯一比较麻烦的是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这个配套一些补助应该能顺利解决。

企业经营,会受到相当的影响。但这是无法避免的,不管怎么调控,反正经营成本要上升了。老百姓不能一直低价打工,原材料也不会一直低价。有了明确的调整方向,企业也知道要怎么应对,往哪方面努力。如果知道不行了,把厂子关掉,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最怕就是没有方向,大家拼抢不容易得到的贷款维持生计,越拖越严重。现在企业经营有很多邪门的事,为了弄钱,用信用证高价进口外国产品低价在国内卖掉套现,变相贷款。我感觉近来调控让经济运行越来越扭曲,这是要批评的。付出代价不怕,如果付出代价却没有收获,是最不好的。

从近来舆论环境来看,现在对宏观调控的质疑越来越多,我相信中央最终会转到这个方向来。其实不用理论界质疑,经济运行它自己就会有反应。银行放贷用掉额度,下面要过日子,总不能真就不过了,调控无疾而终。不放开价格,就油荒,日子反而过不下去,只得被动调整。所以,我相信今后一段时间,不确定性会慢慢消除。坏消息当然也还会有,但是,预期会逐渐明朗,人心也就稳下来了。要是告诉一个人,你犯事要被罚钱了,他可能会很害怕。但知道罚个500,他交完钱也就放过这事安心工作了。如果他想,天啊,交了就吃亏,先拖一阵子吧,那会越拖事情越大,整天心事不宁。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