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信息】【讨论】少林寺最近的“机锋辩禅”活动及三道辩题 -- 衲子

共:💬99 🌺4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借楼主之宝地谈个人的看法

借楼主之宝地谈个人的看法

既然是个人看法,有错误肯定难免。希望大家批评和指正。

何谓公案?禅宗在其教育过程中形成的接引学人的一种方法。因其公开,而被称为公;案,即案件,案卷、案例的案。联起来就是,公开的案件或者公开的案例的意思。

公案多是禅师接引学人成功或者促成学人进行深入思考的例子。这一点请大家在看公案时一定注意,不要因为其中的描述简单、轻松而认为容易。

就那楼主最近举的香严击竹而悟来说,在香严击石而开悟后,沩山说,“香严终于彻悟了啊”,但是仰山却说,“不行我要亲自勘验,看他是真是假。”仰山找到香严说,你的情况我们晓得了,你再说说看,香严立即作了个偈子:“去年贫,未是贫,今年贫,始是贫。去年贫,犹有立锥之地。今年贫,锥也无。“仰山听了却说,如来禅师弟是会了,但对祖师禅,你还未梦见”。香严马上道,“那我再说一点。”立即又作了个偈子:

我有一机,瞬目视你。

若人不会,莫唤沙弥。

仰山这才高兴地说:“恭喜师弟会得了祖师禅,我要向师傅报喜。”(其实,香严在击竹后作了一个偈子,我这里把它省略了。)

换句话说,香严击石在一般人看来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情,但是,在其另一师兄仰山那里,还要难他一难,都过了才是真正的过关了。

爱好佛学知识、有一定佛学基础,或者喜欢禅宗,并身体力行的朋友在阅读禅宗的公案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公案一看就明白,甚至还可以马上就用。比如达摩祖师传二祖时,二祖问,“吾心不安,乞师与安。”达摩答:“将心来,吾与汝安。”二祖言下大悟这个公案的文字不复杂,运营起来也简单。但是,当我们阅读另外的公案却感到与我们非常隔膜,既不好理解更不用说运营了。比如,有和尚问赵州禅师,狗子还有佛性也无?赵州回答道,无!赵州的这个回答我们就不能随意地使用,理解起也不能随便下手,赵州的回答就是与佛教经典相违背的情况嘛。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有的清楚,有的却难以明白的情况呢?我想其中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

一、公案本身来自实际的生活,其中有禅师通过它们得以开悟。这些禅师是人,我们当然亦是人。他们能够理解并开悟,那么我们也可以理解。如果,所有的公案都让人无法看懂,无法理解,那就没有人会去研究、去参究了。这是我们能看懂部分公案的原因。

二、公案的目的是让其中的学人,通过公案能对佛学的理论在当下、在现实中得到真正的体会,而不是为了让学人理解明白而已。就如刚才举的赵州的狗子的佛性问题,赵州禅师的回答实际的指向是——问者能在现实的生活中真正地体会问者自己的佛性是什么,究竟是怎么样。在这里若有真实的体会,就能体会赵州禅师回答的深意。再如,“六七因中转,五八果上圆。”这句话,究竟应该重是在理论上的理解呢?还是重在实际的修行实践呢?我相信,大家都同意应该重在实践中实修实行。这里是禅宗与教下在教育方法上的重大差异,禅宗强调的是真修实行。当然,这里不是说教下没有真修实行的意思。

三、禅宗的公案尽管千奇百怪,数目众多,但实际上目的都只有一个让学者明心见性。若真实的在一个公案上有一定的体会,另外的公案都会变得相对亲切。即使,遇到一些不常见的问题,经过短暂的思考也能理解,并可以在生活中做到。这里,有一个实际的标准可以自己检验自己是不是真正的理解,也可以用来去验他人。有朋友会说,你说的是不是能理解大部分公案啊?我说,不完全是。的确,能理解绝大部分公案是一个标准,但这个标准其实是个自验标准,拿科学界的话来说这只是自证。完整的是,理解的公案你就一定能做到,一时做不到,经过短暂地努力就一定能做到,慢慢还能做得很好。

比如,上面提到的达摩大师接引二祖的公案,若是真正懂了,你就不会心不安,即使心中少许有不安的影子也能立即发现,并经过注意可以逐渐消除。验人的刀口在这里啊!

当然,我不提倡大家你验我,我验你,凭添我慢之心。如果,你还有我慢、瞧不起人之心,我就敢肯定地说,兄弟对不起,你还没有过关哈。

好了,说了这么多我们来看楼主提出的这个“万法归一,一归何处?”这也是一个真实的公案,其主人公是元代的高峰原妙禅师。高峰原妙禅师在其师傅那里学习了很久没有体会,一日看到这句话“万法归一,一归何处”产生了疑情,但总是想不通。其间,曾经七天七夜不合眼(大家千万不要轻易模仿啊!当年,王阳明就没有高峰的机缘,自己克竹子差点克出毛病来。没有任何贬低王文正公的意思哈。)吃饭、喝茶,聊天、休息是都在参。一日上法堂,看见法堂一句偈子“百年三万六千日,反复原来是这汉。”突然有省,一念脱落,开悟了。下堂后告诉老师说:我懂了,你以后不用打我了。他老师却说,你还没有呢。他说,那你来考我嘛。他老师就问他,“日间浩浩时作得了主不?”白天应酬周旋时作得了主不?也就是八风吹得到不?高峰说:“作得主。”老师又问:“晚间睡觉时作得了主不?”高峰说:“作得主。”——梦里心可以不动了。这里,有朋友要怀疑了,怎么可能呢?白天理智活动清醒,可以把自己的思想控制住,而梦里怎么可能呢?这里的确需要大家去自己体会和感受,理论说得再多再详尽都等于是空事。所以,请大家注意这两句答话的分量,这不是随便说的,随便敢称自己能做到的!(再补充一下,这里不是神通,仅仅是任何人经过思维的锻炼都能够达到的境况)请注意,这里还有一个要求是不昧己灵,又能作主啊。如果,禅宗到此为止,就不算是禅宗了。他的老师在这里还在人闻所未闻,想所未想的地方在想前一步:“无梦无想时主人公在哪里?”高峰答不出来了,后来到天目山去闭死关,用了近6年时间才把此问题解决了。

所以,请大家不要小看楼主这里举的几个公案,它们后面都还有更深的含义。

如果,有朋友能在以后阅读、学习禅宗的公案中有更多的体会,更深的认识,特别是能在实修实证中有所进步。我将非常欣慰,并提前向大家道个恭喜!

关键词(Tags): #禅宗#佛学#传统文化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