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奥运期间程序员回家工作的经济分析 [1] -- 邓侃

共:💬16 🌺3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奥运期间程序员回家工作的经济分析 [2]

[1] 链接出处

[2] 链接出处

[3] 链接出处

这些问题,Ronald Coase早在1937年就思考过,并发表了一篇论文,题为“企业的本质(The Nature of the Firm)”。1991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给了Ronald Coase。颁奖文告里说,“他对交易成本和产权的发现和澄清,交易成本和产权对经济制度的结构和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他的成果,对于理解经济制度结构有着突破性贡献。”

“以往的经济学研究,关注于在某个先验的制度框架以内的经济活动。而这个先验的制度框架是无需着力研究解释的。譬如,企业作为一种组织结构,它的存在是自然而然的。合同作为一种经济活动方式,虽然它的内容千变万化,也同样被认为是自然而然的。而法律法规被看成是来自经济活动之外的强力制约。Ronald Coase激进地拓展了传统微观经济学,从而成功地解释了经济制度的原理,为我们理解经济运作的方式提供了一个新视野。他的成就强有力地推动了法学,经济学史,组织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促进了跨学科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Coase的贡献得益于他在方法论方面的研究。他的成就是经过了很多年的努力,逐步积累起来的,逐步为世人接受的,尤其到了1970和1980年代,才得到了广泛的重视。今天,Coase的理论已经成为经济学和法学研究最活跃的领域。”

“Coase 认为,传统的基础微观经济学是不完备的,因为它只涵盖了生产和交通成本,而忽视了商务合同的谈判和执行的成本,忽视了机构管理的成本。这些成本通常被称之为交易成本,它占用了经济总量中相当一部分资源。所以,传统经济学理论没有涵盖经济资源在各个代理人之间分配的所有隐性的制约。当引入了交易成本的概念,企业的存在,公司的不同组织形式,合同的千变万化的范式,金融系统的结构,甚至于法律系统的基本特征,都有了相对简单的解释。通过梳理不同形式的交易成本,Coase为系统地分析经济体系中的制度,以及它们的重要性,铺平了道路。”

“此外, Coase说明了经济分析的力度和准确性可以进一步提高,办法是引入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使用权,而不仅仅是商品和生产要素本身。这些权力,在经济分析中被称为产权,由所有权,不同类别的使用权,以及权限各异的决策和处理权组成。这些权力,通过合同和机构内部规章制度两种方式得以明确。产权的定义,以及产权在人与人之间的分配,决定了经济决策和决策的后果。产权的分配,可以通过法律,合同以及其它方式来实现的。”

“Coase 的研究显示,给定任何一个产权的分配方案,人们会通过合同的方式,重新分配产权,前提是重新分配对双方都有利。交易成本并不会阻止产权重新分配的发生,但是交易成本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果企业内部协调的成本要比签订合同的成本低,那么产权的重新分配将会以企业内部协调的方式实现。法院和立法机构对法律规章的修正也同样服从交易成本最低这个原则的控制。”

1979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不久,美国著名经济学教授张五常访问大陆。张五常是Coase新制度经济学的热烈的鼓吹者。当他看到当时大陆按干部级别分配生活物资,譬如市委一级的高级干部配备高级轿车,厂矿一级的领导坐吉普等等,他没有为这种不平等而愤愤不平,而是认为,在物资稀缺的经济环境下,实行按需分配的计划体制是不现实的。如果没有以价格为基础的市场机制,那么必然有按级别分配,或者排队轮流分配等等其它方式去替代按需分配。但是在多种可能的分配方式中,市场机制的交易成本最低。

当时,英国撒切尔总统办公室向经济学界咨询一个问题,中国的经济改革会不会走向资本主义?作为回应,张五常写了几篇长文,分析的结果是,中国的经济改革必然走向资本主义的市场体制。据说,这几篇文章被中央印了几千册,供内部传阅。这几篇文章的理论基础就是Coase的交易成本和产权分析。最近,张五常写了一本书,题目叫“中国的经济制度”。书中自诩是中国经济改革的精神教父。这个说法是否成立,有待考证,但是用交易成本和产权来分析经济行为,甚至于分析作为游戏规则的经济制度,的确很有启发。

199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把Coase的贡献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研究交易成本,第二个阶段研究产权。第一个阶段的代表作,就是前面提及的“企业的本质(The Nature of the Firm)”。这篇论文不长,只有17页,行文也通俗,没有大段的图表以及晦涩的数学公式。这样一篇文章获得这么大的荣誉,应验了思想的伟大来自于深度,而并非形式。

Coase在文中问道,企业存在的理由是什么(Raison d'etre of firm)?

有一种论述是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企业的存在,是为了协调细分了的工作。Coase反驳说,自亚当斯密以来经济学发展的成果之一,就是证明了基于价格的市场体制,不仅能够而且促进了社会的分工。所以,关于社会分工,应当问的问题是,为什么有必要用企业体制去替代市场体制?

另一种论述是风险和收益的均衡。企业家预测什么样的商品能赢得多少利润,然后雇人组织生产。付给雇员的工资是固定的,而企业家得到的将是剩余的,波动的利润。换而言之,企业家高风险高收入,雇员低风险低收入,企业是这两者的平衡。Coase反驳说,1. 并非所有雇员的工资都是固定的。有些企业家把获得的利润的一部分,作为工资发放给雇员,利润高的时候工资就高,没有利润的时候,就不发工资。2. 可以预言未来的企业家,并非一定要参与生产过程。他可以给其它企业提供咨询服务,他也可以通过购买期货的办法来应验自己的预测。3. 很多企业家的日常工作,并非有很多风险,他们只是日复一日地重复按部就班的工作。

第三种论述是避税,通常市场上发生的公开交易,都是政府征税的范围,但是对于企业内部的资源协调,却不属于政府征税范围。Coase反驳说,避税,或许是企业成长壮大的一个因素,却不应该是企业从无到有的催生动力。

关键词(Tags): #互联网#科斯#制度经济学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