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网络分裂症 [1] -- 邓侃

共:💬33 🌺18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网络分裂症 [2]

[1] 链接出处

[2] 链接出处

[3] 链接出处

如果把人际关系看成是一个网络,每个人都是一个节点(node),如果A和B两个人相互认识,那么就存在一条连接节点A和B的边(edge)。人际关系网就是这样一张由节点和边组成的图(graph)。某个节点上的边越多,说明这个人的朋友越多。人与人的社交能力和偏好不同,有的人高朋满座,有的人乐于独处。从整个人类来说,人的社交范围的分布是什么样的呢?换句话说,每个节点上的边的数目,是服从什么样的概率分布呢?

很多人以为是随机分布,就像男人的身高一样,在1.65-1.75米之间的男人很多,1.90米以上的人数少一点,超过2.00米的就更少。随机分布的形状像个倒立的钟,左右对称,如下图所示。很多人认为人类的社交范围也服从正态分布,大多数人平时经常联系的人,为数也就20-30个,少数人特别热衷于社交,他们或许会认识50个甚至更多的人,也有少数人习惯离群索居,他们平时接触的不超过10个人。果真如此吗?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998年,美国圣母大学的教授Albert-Laszlo Barabasi写了一本书,书名叫“链接,网络的新科学 (Linked,new science of networks)”。这本书里谈到一个观点,认为人类的社交范围应该服从幂次分布,如下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通俗一点讲,20%的人认识很多其他人,他们是人际关系网的中枢(hub),而剩下的80%的人,他们的社交范围非常有限。在这个关于社会主义搜索引擎的文章系列的第一篇,我们曾经谈到过80/20现象,又称为长尾理论。Barabasi把80/20这样的通俗说法量化了,用幂次分布的数学模型,更精确地描述了80/20现象。

Barabasi这个人很有意思,他的专业是理论物理。但是他没有去研究量子力学相对论等等经典的物理课题,而是涉足计算机网络,尤其是他的团队做了一个网络爬虫(web crawler)。做网络爬虫的人很多,譬如Google的两位创始人,他们也做了网络爬虫,在这个基础之上,他们开发了Google搜索引擎。使用同一种工具,生产出的结果却不一样,Barabasi没有用网虫来实现搜索引擎,却用它来研究网络的拓扑结构。

说得详细一点,Barabasi看到的现象是,每个互联网的网页通常会有几个链接,连到其它网页。他感兴趣的问题是,每个网页的链接的数目相互不同,这些数目的分布有没有规律可循?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页的链接也随之变化,变化的趋势是贫富分化加剧还是大家趋同?由此引申出来的问题是,如果我们想创建一个网站,我们应该如何经营才能使它越来越有人气。或者反过来讲,如何打击我们的竞争对手,争夺他们的人气?

Barabasi 的研究发轫于互联网的拓扑结构,但是他没有局限于此。他把类似的思想方法推广到其它领域,包括传染病的传播与控制,公路网与航空线路网,基因与蛋白质的多元因子互动,人际关系网,语义网(Semantic network)等等。他发现这些不同领域的网络,具有类似的特性。他把具有这些共同特性的网络,命名为无标度网络(scale-free network)。

无标度网络有几个显著的特点。第一个特点是,无标度网络的联通,高度依赖于几个中枢(hub)之间的联通。譬如中国和美国,各有几亿国民,但是两国国民的个体之间的联系并不能左右两个国家的整体关系。国与国的关系,掌握在政府,大企业和号召力强的民间团体手中。这个特点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行动指南。譬如有人建议通过民间外交来提升中美关系,假如遵循这个指导思想,我们通过奥运会或者世博会,争取了一千个甚至一万个美国草民来我们中国参观,并且成功地吸引他们热爱中国,中美关系会不会因此升温呢?无标度网络理论的结论是不会。反过来,如果我们有办法让CNN立场变得亲中,或者让好莱坞多拍几部像“功夫熊猫” 那样的宣扬中国文化的电影,美国民众就会普遍受其影响,改变对中国的观感。

关键词(Tags): #互联网#六度空间#无标度网络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