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第81个建军节快到了: 说毛泽东军事思想,不能不说到林总 -- 晓兵

共:💬10 🌺9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第81个建军节快到了: 说毛泽东军事思想,不能不说到林总

林彪(1907.12.05—1971.09.13)

是解放军第三元帅, 受衔时48岁, 今年也是“101“ 诞辰101周年

1. 昨日短文: 各位网友的评论都十分精彩

“先毛公的军事优势,是建立在“知敌”的基础之上的

对对方的部署基本掌握,以己之长,击敌之短。“

“没有六倍的兵力我不上”传说朱可夫说过这话。

以绝对优势兵力包围歼灭敌人,其实德国的闪电战,苏联的大纵深理论最后的宗旨都是这个。美国人好像更注重星际人族式的火炮平推(猜的,欢迎拍砖)。运动战,不管是靠机械化还是靠人的双腿,都靠这个局部优势包围吃饭。

毛泽东更是彻底的贯彻了运动战。不管作为内战还是敌后战争,对于毛都是没有必收之城也没有必保的生产线。这就为运动战提供了大大的便利。

当然,我还是认为毛的成功更在于他的建党建军思想。部队拧成一股绳,这是任何战术实施的基础。“

“《雪白血红》有一个例子:在东北战场的初期,国军是追着林彪打的,可是林彪在退却的途中仍然可以寻找到战机,歼灭国军一个师。

“这种退却中能够歼敌的战例,国军是不可想象的。在国军的眼里共军只不过是人海战术,以至于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输掉的。“

"太祖的本事是将全局的劣势转为局部的优势从而最终建立全局的优势。具体做法是高度机动,不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以消灭对手的有生力量为主要目的。要完成这些目的,有效的后勤补给是关键,根据地就此应运而生。而要建设根据地,党的组织和人民的广泛支持就成关键。

其实是因为早期战争期间,军事战斗是个体力活,兵力多意味着火力点多,突击力可以持久。

现在的兵力指的是火力投放能力,也许同士兵的数量无关但同工业生产的能力有关。比如饱和攻击就可以抵消士兵的数量,但相应要求高数量的制造产技工。"

2. “每临大事有静气“, 毛林都有很高的 EQ

“有这样一种说法,事业上的成功离不开三条,勤奋、才华、通神。什么是“通神”?冥冥之中总会有一种暗示,能感悟和把握住这点灵犀的人,才会是成功的人。“

------------“张爱萍将军人生传奇:从战争中走来 “

“他联系自己亲历的红14军的失败来谈毛泽东:“毛泽东讲,敌我力量异常悬殊且短时期内又难以改变,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战争的长期性和红军作战的游击性。我们在苏北农民暴动中急于占领大城市的举动,是幼稚的、盲目的。”

  父亲曾撰文记述过当初在听毛泽东讲课时的感受,他写道:毛上课讲到,一个鲁莽的、专凭热情的军事家,之所以受敌人的欺骗,被表面或片面的情况所引诱,被部下不负责任的、无真知灼见的建议所鼓动,就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或不愿意知道,任何军事计划,都是要建立于必要的侦察和对敌我情况周密的思索的基础之上。听到这里,和讲台上的主席目光对视,我就把头低下去。晚饭后散步到主席的窑洞,他问我们对讲课的意见。我说想到青阳岔一仗,你说的那个鲁莽汉就是我。他大笑起来说,红军中有不少这样的同志,总怕被敌人打烂坛坛罐罐……毛泽东的这些话,在他后来撰写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都能找到。“

其实, 很多军事道理古今中外的兵书, 战例上都反复讲过, 理解起来也并不十分困难。 但很少有人能像毛泽东和林彪那样能够真正领会, 运用自如.

毛泽东是才华横溢, 但 “每临大事有静气“. 记得这里有一篇文章讲到, 毛泽东是很喜欢静的人, 喜欢读书思考, 不喜欢人家大声说话。 对彭德怀, 陈毅"网开一面", 是例外.

林彪的头脑冷静, 独处, 思考, 更是有名的了.

静下来, 虚心学习, 虚怀若谷, 才有可能不感情用事 , 才有可能“通神”.

“日本高僧白隐禅师,一次接见一位满腹经纶、自视甚高的学者。禅师耐心地倾听他那咄咄逼人而碟碟不休的高论,一面亲自为他执壶斟茶,清茶已斟满,并由杯口向外溢,弄湿了茶几。

学者立即说:“禅师,茶已满出来了!”

禅师慈和地微笑着,像是自语道:“啊,茶满出来了,再也装不进了。”

那位聪慧的学者立刻领悟到其中深刻的道理,顿改先前骄傲自满的态度,虚心求教,终于受益匪浅。

古云:“满招损,谦受益。”《易经》六十四卦中,没有一卦全好,也无一卦全坏,只有一卦算是六爻皆吉,那就是谦卦。

道家老子曾说:“我有三宝: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不敢为天下先即谦卑的德性。“

静, 才能认真 , 才能调查研究 , 毕竟每一场战役都是不一样的 , 都是有可能打败的 .

毛林两人都喜欢读书, 但都不是教条主义. 所谓人读书, 而不是书读人.

舒云《林彪画传》是一本好书, 对林彪的辽沈战役战略战术, 讲得很细, 很透.

“女军官作家舒云15岁到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18岁到兰州空军当兵;1987年,她调到聂荣臻元帅传记写作组担任秘书,并撰写其中部分章节,从此接触中共党史、军史。曾出版有《开国纪事》,《天安门下的握手》和《大将罗瑞卿》、《百战将星杨勇》等多种传记。“

舒云《林彪画传》ZT

林彪的身体慢慢好起来,有了大量的时间,他都用来读书。

  1960年10月,在全军高级干部会议上,林彪谈起读书,说我们要站在书上来读,不要趴在书下来读。要批判地读,要吸取地读。书应该为我服务,而不是我为书服务。让书牵着鼻子走,我不干!有些书就是换汤不换药,没有什麽新东西,只是旧思想、旧材料、旧词句、重新编排了一下,换了个地方,就像搭积木一样从这块换到那块,就是那麽几块板子。

  林彪一向勤於思考,涉猎非常广泛。林彪的屋子里都是书,他自己则真正做到手不释卷。简直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坐累了,就趴在板凳上看,常常读书到深夜。林彪读的多半是古今中外的政治、军事著作,消化别人的经验,以此解决实际问题。叶群也爱读书,并注意积累资料卡片,为林彪的讲话服务。

  林彪外出总要带一部分书,他读书的特点是删繁就简。看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林彪说安娜是个真人,做真人很不容易。看《老子》,林彪说充满了辩证法,但不能把人们团结起来,部队不宜提倡。

  李文普回忆:林彪爱看书,我随他到上海、大连、广州,他经常上街逛书市,看到喜欢的书就买,由我算账。有时同一本书买三四本,划出重要的内容,让内勤剪下来贴到大本上,或制成卡片。买几本《共产党宣言》,看一次剪贴一次,最后剪得只剩几句话。林彪说:就记住“大机器大工业”就行了,得其精粹。

  林彪的学习秘书李德回忆:林彪对中国历史书籍更有兴趣,集中在哲学上。上中学时他看过希腊赫拉克特利的自然科学,以后又看过黑格尔的《小逻辑》等,再就是毛泽东的书常看。中央文件提到有关问题,他就买参考书看。毛泽东讲《资治通鉴》,林彪回来就要翻一翻。国民党时期出的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只有上册,我找了好久,终於在上海的旧书店找到下册,8元钱。那时8元钱一本书非常贵,很厚的书才几毛钱。林彪说不准公家报销,想买书,再贵也得买。

  李德曾在《林彪读书见闻》中记录了1960年林彪读书的大致情况:

  1月,新任国防部长的林彪在广州珠江宾馆主持召开全军高级干部会议。为回答“战争与和平”的问题,他让秘书李德从广州军区政治部借了一套38卷《列宁全集》。李德看1至19卷,他自己读20至38卷,重要部分用红笔划出,再找人把战争方面的论述做成卡片,要求两天之内完成。李德说:后19卷分量大,是不是我多承担一些?林彪说:1914年到1918年正是一战时期,列宁有关战争与和平的论述最多,还是我自己来看。林彪一边分类,一边用红笔加注,为他在大会上的长篇讲话搜集材料。两天过去,林彪的办公桌上放着200多张卡片。这种资料卡片和普通的纸一样,巴掌大小,有分类、资料来源与时间,以及内容摘要,最后还有填写人和填写时间。写满字迹的卡片在林办有几万张,大部分是工作人员的笔迹,也有林彪和叶群的笔迹。

  全军高干会议结束,林彪又叫李德从古代的兵书中查找带兵养兵用兵之道,能借就借,不能借就买。这时已临近春节,林彪想利用假期多读些书。时任总参训练总监部部长的萧克回忆:林彪喜欢读兵书,《曾胡治兵语录》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史》他都读过。李德从广东省图书馆古籍书刊部查到一部清末刻本《武经七书直解》,这是从先秦到唐初的七部兵书合集。有《孙子》、《吴子》、《司马法》、《尉缭子》、《黄石公三略》、《六韬》、《唐李对问》等,一共十册。还从未借出过,李德立刻请广州军区政治部办理借书手续。林彪看到这部书,高兴得像见到宝物,马上喊叶群,没等她问就说,我告诉你,今天借到一部好书,我们两个一起来看。

  2月,林彪除了吃饭睡觉,一直埋头读这部兵书,叶群也跟着读。两个秘书和一个副官,还有两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内勤都忙着抄语录。一句或一段抄一张。然后分别按“三八作风”分成七个专题。这段时间,林彪精神非常好,一有空就和叶群谈这部兵书,说这是中国古代兵家的重要遗产,还说要是翻译成白话文就好了,可以让干部都读一读。有一天叶剑英来访,林彪向他推荐,并建议组织专家翻译。事过20多年,军事科学院编译的《武经七书》终於出版。

  林彪有个习惯,凡是他读过的书都要单独保存,甚至叶群都不能随意翻动。《武经七书》是人家图书馆的,借期一个月。40天过去,图书馆催。叶群知道林彪十分珍爱这部古籍,让以国防部办公厅秘书的名义与图书馆商定,延期三几个月,同时再想办法买一部。但寻遍北京所有的旧书店,都没有。几乎绝望,李德偶然在隆福寺发现一家门面很小的旧书店,营业员先说没有,又说要有兴趣可以到后面的书库去翻。李德足足在旧书中翻了两个小时,终於发现一部《武经七书直解》,与广东省图书馆的是同一个版本,花10元钱买下。叶群也喜出望外,向林彪报告:101,我们买到一部《武经七书》。这回好了,可以还给图书馆了。从此林彪交代秘书:有空多去旧书店,发现好书就买下来,就算是你们替我逛书店。

  3月,林彪让秘书给毛家湾打电话,送文件时顺便送《资治通鉴》和《纲鉴易知录》来。林彪读《资治通鉴》,叶群读《纲鉴易知录》。林彪读书很快,他有自己独特的方法。为了提高读书的效率,林彪多次说:每读一本书都要有目的,有重点,有针对性(还是他“带着问题学”的意思),有些精读,有些粗读,有些索性不读。一目十行,一目一页,有时则十目一行,切忌平均使用力量,这样可以节省精力。

  4月,林彪回到北京,要古代名家论述政治方面的书,如贾谊的《过秦论》、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等。李德买回一部线装的《昭明文选》。林彪连连说好,我想找的就是这一类的书。一连十多天,林彪只读这一部书。林彪的书桌上平时只摆一部书,读完再换。他引用古人的话:心中书不可少,案头书不可多,这样才能专心做学问。

  林彪擅长从阅读中,从反复推敲语录中,提炼自己的观点。围绕政治工作是我军生命线的命题,他反复研读毛泽东有关政治工作方面的论述,提炼出“政治工作是提高我军战斗力诸因素中的首要因素”这句话,以题词形式公开发表。

  7月,林彪到庐山避暑,他带的书中,有线装的《三国志》,有他不知读过多少遍的《曹操注孙子》,封面都破了,书中不少他亲自写的眉批和腰批。还有一本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林彪读过西方许多名著,但他比较喜欢的西方名著有“四论”,即赫胥黎的《天演论》、达尔文的《进化论》、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和马克思的《资本论》。有一次林彪自言自语:四论四论,都是学问。

  8、9月间,林彪阅读马克思的《费尔巴哈论纲》、《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恩格斯的《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列宁的《哲学笔记》、斯大林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和毛泽东的五篇哲学著作。这时林彪正在酝酿9月召开的全军高级干部会上的讲话。他让秘书“帮助”围绕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在一定条件下意识对物质有巨大的反作用这样三个命题,从马恩列斯毛的著作中找根据。林彪说:不要怕重复,即便字句完全相同,只要在不同的段落、不同的著作上出现,都要摘抄,这样就自然显示出它的重要性。

  林彪小时在私塾读过《三字经》、《千字文》、《朱子治家格言》直到《四书五经》,有很好的古文基础。他也特别喜欢读古文,先后买过三套《诸子集成》。《古文观止》中的一些篇章,如诸葛亮的《前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他都经常引用。林彪曾指示秘书从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中摘抄有关“组织观念”的语句,以加强纪律性,这样的思路一般人想不到。

通宝推:西瓜子,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