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宽容和谅解···写在写《空军二次文革和后文革》之前 -- 潘涌

共:💬309 🌺971 🌵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笑话,你到底承不承认你那个逻辑有问题?

你的理由似乎是:

我不知道国民党杀的非共分子的数字是多少,所以我就不把他们当人,别人要告诉我有这么件事的话,必须告诉我具体数字是多少,不然我就不相信有这件事。

>>>嘿嘿,持这种逻辑,与其说是“追求严谨”,不如说是找个借口给自己的失误打掩护罢了。

顺便给点数据:

杨奎松关于清党的论述 (部分括号内为他人评述)

“国共合作以及北伐战争时期在许多基层社会曾经一度被颠覆了的旧有的统治秩序,经过“清党”又迅速回复了过来。多数地方的豪强或士绅又重新成为政权与下层民众之间的联结枢纽。”

比广东为例,1926年10月国民党员中农民约占40%,学生和工人各占25%,商人不足10%,其余军、政及自由职业者甚少;而清党后,1929年3月统计时,农占17%,工占11%,学生占9%,商人占12%,教师占11%,党政军警占16%,其余及不详占24%。

有一点要注意,后面的统计分类的这个农工,不是农民工人,而是按职业从事来分的。也就是说农者包括了地主和土豪,工者包括了资本家。1934年江西省国民党党员分类统计中,“农业”(含林渔牧)党员共计900人,其中“业主”668人,“助理人”157人,“雇工”75人;“工业”党员共计56人,其中“厂主”27人,“职员”29人。这意味着该省党员中,真正的农民和工人甚少。

这个比例的变化充分说明,国民党在基层民众的影响迅速下降了。公务员(官僚)、文化、和军人成了党员的大头,基层(农工)则成了地主和资本家,成了一个头重脚轻的格局。(对比下:1934年中共党员成份统计,农民占87%,工人占5.8%)

再从党员总数上看,1927年4月,国民党普通党员人数(不含军政和海外党员)大约65万,清党后到28年3月锐减到22万,29年底才回升到27万。(要知道中共党员清党前不过5万人,国民党一清,居然把自己清掉一多半。)

清党使得国民党基层组织受到致命破坏。有数据表明,北伐时占据各省建立的各县乡的基层组织,清党后基本瓦解,恢复得十分缓慢。到1933年,全国仅有17%的县建立有县党部。南京政府统治中心浙江也不过69%。更不要说下面乡镇的党组织了。

“只能在城市的上层可以看到,农村中是很难找到党的势力的微弱影响”;“不但在农民中很难找到党员,并且在一切农民运动负责人员中,在地方自治工作人员中,在农村文化教育负责人员中,以及农村经济建设负责人员中,都不容易看到党的踪迹。”--------何汉文:《如何树立党在农村中的基础》,《中央周刊》第1卷第30期,1939年3月

所以,不少人认为清党对国民党自身造成的危害,恐怕远远超过给中共带来的损失。因为国民党不但总人数上猛降,而且割裂了和下层民众的联系。日后许多政策的推行的失败,都源于此。

悲哀的国民党人员统计数据:

广东 1926年10月统计, 党员人数156915人;1934年11月统计, 党员人数87202人;

广西 1926年10月统计, 党员人数128394人;1934年11月统计, 党员人数5671人;

湖南 1926年10月统计, 党员人数34400人; 1934年11月统计, 党员人数21087人;

湖北 1926年10月统计, 党员人数30000人; 1934年11月 统计,党员人数12236人。

资料出处:

(1)《中国国民党党务发展史料—组织工作》,上册第79-81、101-104、122-124、362-366、436-437页附表、506- 507页附表、558页附表、608页附表;下册第78页附表、112页附表。

(2)《民国十八年中国国民党年鉴》,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编印,第739页。

两广与两湖是北伐前后国民党的主要控制地区 ,从统计数据看1927年清党后到抗战前党员人数再也没能恢复过来,损失最大的是广西,12万余党员到1934年仅剩5千人,是1927年的一个零头不到。

PS:瞧你说得,兵临绝境,被迫“起义”似乎就不是“败兵”似的。177万“起义,投诚,改编”,459万俘虏--潘先生在给我们讲述一个有史以来最大规模且最不为人知的杀俘及俘虏全家的事件呢--你能为潘先生遮盖过去吗,不能吧?你只能在“起义”算不算“败兵”上纠缠一下。

就象是以前看报道,两个官儿忘了为了什么事--是女人啊还是房子啊满楼扭打,被记者报了,那两位控告记者歪曲事实,理由是“我们只扭打了四层楼,他却报道我们扭打了五层楼。。。”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