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锡林郭勒_陪你一起看草原(一) -- 虎头

共:💬353 🌺83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陪你一起看草原之五_守望草原

[MP=320,240]http://arq.gov.cn/mp3/08.mp3[/MP]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你是谁?为什么会在这里?你的表情是忧伤还是欣喜?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从锡林浩特沿207国道向南十几公里,在左右道的中间的小山包上,矗立着一座雕像,像的四周没有一个文字。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967年,第一批北京知青来到锡林郭勒,一年的时间里,来了四千余名。到1977年,十年间,有多少知青来到锡林郭勒,俺没找到统计数据。七十年代的最后几年,这些人象候鸟一样,回到了城里,在城里吮吸身上的伤口,象鸟儿梳理自己的羽毛一样,梳理自己的思想。十年了,失去的是什么?得到的是什么?留在身上的是伤痕还是财富?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上山下乡运动结束后的最初的一个结果,是在八十年代初期产生了知青文学,也叫伤痕文学。经历过的人,拿起了笔,向人们诉说、控诉他们历经的苦难,流过的泪与血以及种种的不公。这种诉说引起了社会的震动、轰动与感动,《今夜有暴风雪》、《冬天的童话》都是这一时期伤痕文学的代表。老鬼,《青春之歌》的作者杨沫的儿子,下放到了锡林郭勒草原,所著《血色黄昏》记录的就是他这一段的生活。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俺记得不是十分清楚,好象是知青作家叶辛,在写完了《嗟砣岁月》之后,有感而发地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下乡的生活对我们是灾难与痛苦,对祖祖辈辈生活在农村,以及至今仍然生活在那里的人是什么?这样一个问题,一旦被思考,对痛苦的诉说,对不公的控诉,与全民族的大多数面临的生存状态比,是那样的苍白无力,甚至于有点无病呻吟。之后的知青文学就变得更具理性,变得更具感激、感谢,感谢苦难赋予了人以力量,变得更具建设性并更加坚强。姜戎,从北京下放到了锡林郭勒草原,他以锡林郭勒的东乌珠穆沁草原为背景,写了《狼图腾》,体现的就是这种感恩与建设性的坚强!

次日,俺们的车,在草原上狂奔了二百余公里,去了东乌珠穆沁草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远看雕塑是花岗岩雕成的,近了一摸,是玻璃钢的。雕像是由东西二个面孔拼合面成。向东,每天迎着升起的旭日。向西,是锡林郭勒的一景,平顶落日。草原的山不多,隆起于草原并且顶部象刀切一样平坦的山更是奇特。夕阳西下,在被平顶山淹没的瞬间,光芒万丈,壮观!据考,山原为火山,几经沧海桑田,成了现在这样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Z 局介绍,雕像为一后来成了雕塑家的北京知青所著,如今人在法国。离开了草原的知青,如果不抱怨、不沉沦,如果学会了坚强,他会发现,世界就象辽阔的草原一样,可以任意驰骋。而心,却永远地留在了草原上。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你是谁?为什么会在这里?俺忽然从雕像的表情中看到了蒙娜丽莎的影子……

元宝推荐:希宝,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