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阅读《21世纪经济报道》 -- 阅读者

共:💬42 🌺3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请教一下

他文章里是这样说的:

从宏观上来讲,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我觉得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混业经营,混业经营给投行、银行和保险公司创造了新的机会,但是各种监管架构跟不上,因此就会出现问题。例如,高盛这样的机构,熟悉交易业务,跟各类金融衍生品比较接近,所以有比较好的机制和人力资源来做这些业务。但原来以商业银行业务为主的机构,各类证券化及衍生的金融产品对它们来说就是一个挑战。当进入一个新业务领域后,它们不仅对产品、市场和风险的认识有限,更重要的是整个管理的思路和内部监管体系都与新业务不匹配。例如原来做商业银行业务的,贷款审批有一套严格有效的程序来防控风险,但这套程序对新的信贷产品的交易业务是不适用的。那么就会出现原来的方法跟不上,新的模式也没有建立起来的问题。

监管的情况也是一样的,通过一些衍生产品对债券提供保险,这种业务到底算不算在保险监管的范围内?保险业有一套非常严的监管制度,假如对这些新业务执行这个标准,那么这些业务可能就根本做不了。假如不按保险业的监管标准, 仅仅按照市场交易进行监管,那么这些标准又可能太松了。

他的意思是,CDS对债券提供担保,已经有对次贷“保险”的意思,我听起来也很有道理。不知道CDS有别于保险的方面是那些?扩展开来,一些“掉期”、“套保”跟保险又有哪些区别?还有,CDS如果不算保险,是不是跟一般的衍生品也有些区别?那么,权证、期货、“掉期”、“套保”、CDS和保险等等,在学理上是如何区分的?他觉得CDS是介于纯粹衍生品和保险之间的新生事务,美国还没完全界定好如何对这些中间产品进行监管。

他说房地产泡沫严重,是这么说的:

但这次我认为,即使次级债不出问题,楼市的泡沫对美国来说都将是一个挑战。美国房地产的实际价格从1886年到1996年基本上是持平的,但从1996年到大约三年前,八年左右的时间,房产的实际价格上涨了近一倍,这对美国经济的推动是非常大的。

去年8月我们在谈次级债危机规模如何的时候说需要3个月的时间,这并不是说3个月就能够等到这场危机的底。因为当时讨论的问题是危机会局限在金融系统,还是会扩展。我当时估计三个月左右一可以看到次债危机对整个借贷市场的影响,如果在借贷市场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就有可能在宏观层面上产生影响,不只针对公司借贷,也针对个人借贷。二也可以进一步看到房价等基本面方面的情况。

即使不考虑房价调整所带来的影响,纯粹是借贷市场的紧缩对宏观经济都会带来相当的冲击。现在来看,情况更为严重。基本面的问题正摆在我们面前。所以说这是涉及面非常宽的一次金融危机。而且从实体经济的角度说,它本身也处于一个调整阶段。短期内能不能触底反弹,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楼市调整的情况。

我个人认为最好的情形是目前房价已经调整得差不多了。那么从现在开始算,房地产市场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将在今后的几个月内反映出来。这样的话,到今年下半年,市场可能出现触底反弹。假如房价还要继续调整,那么这个周期可能要长得多。

我觉得:

1、高科技泡沫破灭后,美国经济又快速发展了若干年,全赖房地产的拉动,那么这次房地产的调整也会带动宏观经济的调整。这确实也是个问题,即使没有次贷,美国如果摆脱房地产调整带来的影响,此后又如何拉动经济继续发展,也是个问题?就是说作为全世界经济发展源头的美国,如何选择方向?高科技、房地产之后是什么?当然,现在已经无从单独衡量这个问题了,因为次贷引发的危机更严重。

2、2008年3月他就看到了次贷象借贷市场发展的苗头,不知算不算有先见之明?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