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印冲突史话(1)- 麦克马洪线 -- 好猫如诗

共:💬13 🌺2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中印冲突史话 (5)- 闪电决战

闪电决战

离开了颐年堂,张国华立刻乘飞机返回了西藏。

自卫反击作战在中印边境东段和西段地区进行。印军部署的兵力有1个军部、1个师部、4个旅部、21个步兵营,总计约22000人。印度陆军原是英国殖民地军队,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北非、南欧、东南亚诸战场作过战,自吹为“打遍欧、亚的劲旅”。与中国作战的印度第四师号称“王牌部队”,是“印军编制、装备、训练的试点部队”。第一一四旅长期驻防克什米尔、受过山地战训练。这些部队在印度陆军中具有代表性。其作战部署是:东段,第七旅4个营部署在克节朗地区;炮兵第四旅两个步兵营配置在棒山口、达旺地区;第四师战术司令部及1个营位于吉米塘、下地地区;第五旅8个营分布在“苏班西里边区”、“西安边区”和“鲁希特”;第四军军部和第四师师部位于提斯普尔。西段,印军第一一四旅以5个营分散配置在边境全线,其中1300余人分布在入侵战境的43个据点;旅部及1个营位于列城。

中方出战的是张国华指挥的18军,在国共内战时与国军的五大主力“整11师”和“181师”都展开过血战。181师是西北军的精锐,于1947年被18军的前身部队所歼灭;整11师是18军的死对头,曾捉对厮杀多次,最后整11师在淮海战役中被歼。应该说,18军的战斗力是很强的,但是长期的驻守边境,使得许多出身内地的士兵产生了思乡厌战的情绪。军心浮动,使得张国华的任务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作战方案也不是完全统一的。

当时的指挥人员,西藏军区组成了“西藏军区前进指挥部”指挥成员有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副司令员邓少东、赵文进,司令部副参谋长石伴樵,政治部主任吕义山,后勤部副部长于一星等,主要负责东段指挥。西段,新疆边防部队组成了“新疆军区康西瓦指挥部”,由副军长何家产负责指挥。当时军委的意见是,与印度开战不是小事,历史上也未曾有过。因此应该谨慎从事。在不知道印度军队实际战斗力的情况下,建议只打沙则一个点,围歼敌人一个营。这应该是十分稳健保守的策略了。

张国华不这样想。

这是一位身经百战的老将,1929年就参加工农红军,带兵打仗几十年,作为手握重兵镇守一方的军队大员,他认为吃掉一个营,不痛不痒,要打就要把印军的王牌第七旅连锅端。他说:一般说来应先打弱的,但我们受地形限制,不如先打强的,吃掉主力,敌人就乱了,容易各个击破。当时中国的一万多名士兵已经进入作战阵地,如果再不采取行动,很快就会暴露意图。张将军说:不能再推迟,要敌人还没穿裤子就当俘虏!

大打和小打,吃掉一个营和吃掉一个旅,两种方案都上报给中央。当时的绝大多数人认为张是犯了冒险主义,还是毛泽东一言九鼎:“他是前线指挥,让他打嘛!打不好重来!”

这无疑是一柄尚方宝剑,张国华这下子可以放开手脚了:“我的决心是,准备干掉他1300人,根本不要考虑伤亡,打一个补一个,始终保持四个战斗团满员。”前敌只会随即发布命令:要打的好,打的狠,打的快,速战速决,务求全歼,不要怕伤亡,准备伤亡2000,打起来不受麦克马洪线的限制!

1962年10月20日,中印边界东线的中国军队开始了对印度据点的猛攻。印度人认为中国不敢出兵的如意算盘彻底落空了。仅仅两个小时,就攻克了印度军队的第一个据点。随后,东线的边防部队针对克节朗地区印军部署前重后轻、翼侧暴露的特点,采取两翼开刀、侧后迂回、分割包围、各个歼灭的战法,集中主要兵力,向印军第7旅左右两翼发起攻击,10月22日,印度王牌第七旅悉数被歼,旅长达维尔准将被擒。

此时司令员张国华正发高烧,警卫要用担架他抬过冰峰山口,却被张斥退:“这成何体统!让战士看到了会有什么影响!”张的亲自督战,极大鼓舞了中国士兵的士气,当时的东线战场,涌现出无数的战斗英雄。负责摧毁塞维拉河岸卡龙据点的二连六班班长阳廷安一往无前,前仆后继,勇猛反击,共攻克27个印军地堡,收复了卡龙据点,为驱逐入侵卡龙的印军第七旅创造了条件。战后,六班被国防部授予阳廷安班”英雄称号。在沙则战斗中,九连二班班长张映鑫率领全班,连续攻克印军4个地堡,在攻击第5个地堡时,他身负重伤,向地堡投入最后1枚手榴弹,并用双腿堵住印军地堡射孔,壮烈牺牲,为后续部队歼灭印军创造了条件。战后,国防部授予他“战斗英雄”称号。

22日,中国国防部宣告;我军没有必要受非法的“麦线”约束。23日,中国军队5路并进,于24、25日,先后进驻车新桥、达旺等地。

同时,在西线,新疆边防部队首先对侵入加勒万河谷、红山头等地印军据点发起攻击,边防部队在高山缺氧、气候严寒的边境地区,对入侵印军据点实施强攻,全歼守敌;尔后向班公湖、巴里加斯等地区转用兵力,战至28日,清除了侵入中国境内的印军据点37个。

边界战事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中国政府又一次表现出了宽容和大度,24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提出停止冲突、重开谈判、和平解决边界问题三项建议,并命令东线反击作战部队停止追击。11月4日,周恩来再次致函尼赫鲁,呼吁印度积极响应中国政府的三项建议,指出,中国的三项建议对双方来说,是对等的而不是片面的,是平等的而不是屈服的,是互让的而不是强加于人的,是相互尊重的而不是欺凌一方的,是友好协商的而不是武断专横的。然而印度方面又一次错误的理解了这个和平信号,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重新调兵遣将,使东西两段总兵力增至3万人,由陆军参谋长考尔中将亲自指挥。针对印度的反应,中国将边境军队兵力增加至13个团,于11月16日开始了第二阶段的边境自卫反击战。

第二阶段战争,主要反击方向为西山口――邦迪拉地区和瓦弄地区。西藏边防部队某部于16日对印军第11旅发起反击,中将考尔乘飞机仓皇逃跑,解放军于21日进至金古底,逼近了传统习惯线;在东段西山口-邦迪拉方向,西藏边防部队针对印军成线式配置、前重后轻的特点,18日,对印军进行多路攻击。19日,攻占了邦迪拉,随即展开搜剿、追击作战,于21日全部清除了西山口-邦迪拉地区的印军据点。在西段,新疆边防部队自18日至20日,清除了班公洛地区的印军侵略据点。

历时两个月的中印边界战争,击毙印军第六十二旅旅长希尔?辛格准将,总计歼灭印军8900余人。缴获各种火炮300余门,飞机若干架,坦克10辆,汽车400辆,各种枪6300余支(挺),及其它许多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在反击作战中,中国军队共伤亡2400余人。无一人被俘。这场战争,以中国军队的压倒性胜利告终。

至11月初,印方在东北各邦(省)一片风声鹤唳,无兵可战之下,连交通警察也配发了武器,以死守危城。然而,令人不解的是,11月21日,中方突然宣布全线停火,并开始撤退到1957年中方实际控制线的20公里以后。 其后,又将缴获的印军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交还给印度,并释放了全部印军战俘。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