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问问关于佳能家的F4红圈头 -- Parsifa

共:💬55 🌺2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这个解释,我先来一砖吧

先说晨大说的这个衍射极限:光是波,在通过光圈乃至镜头卡口这样的障碍时,会有衍射现象,导致反差下降.理论上,越大的开口,衍射极限就越大---对应的就是理论可用的最大F值大.比如普通小DC,一般只到F9就接近这个极限了.

但毕竟通常我们拍照片,不会用到衍射极限涉及的光圈,比如F22,不信可以自己回头翻自己的拍摄数据.在F8下拍摄,完全可以无视这个问题.

刨开这个,晨大说的就基本是错的了.

紫边问题的根本原因是色散.早期DC因为成本的原因,很少使用UD镜片,所以这个问题很严重.高端机器,比如美能达的D7系列,使用了2片UD后,紫边基本得到控制,不过玩过这机器的人就实在比较少了.事实上在SLR镜头里,廉价长焦镜头的紫边问题一样非常严重,这些可是地道全幅的镜头啊.

超短焦距镜头的光学限制,这个恐怕是晨大自己的想象了.其实大底的镜头,恰恰是吃这个的亏的,做不好广角.

众所周知,镜头中心的成像比边缘好,小底的镜头,只使用中间这块,而大底的镜头,把边缘算上,整体分辨率上肯定吃亏,最终取胜,靠的是整体包含更多信息.单讲镜头的分辨率,O记的4/3系统镜头,用的可是60线来测MTF,135的镜头,用此标准可要惨不忍睹了.但60线X11mm和30线X23mm,总信息量也只是平手.

但说到超广角镜,那么大底就完全吃亏了.看看上一代CN的14mm镜头,可以发现超广镜头,边缘成像非常差,这个才是真正的镜头设计上的局限.越大底的,越受这个限制.主要是大角度的,偏离光轴太远的光,会比中心弱,出来的片子就是暗角.在这个区域,亮部变暗了,暗部却由于胶片/CMOS的感光极限,不会变得更暗,结果就是反差下降,分辨率下降.这个是结构限制,越是大底,越严重,越难以矫正.

另外,跑焦的解释是完全错误的.根本原因是对焦模块的成本/精度问题.同样是小幅,O记的机器,就从来没有跑焦一说,N家的D1,D1X,D2H,D2X也从来不跑,D300直接用了D3的模块,也不跑的.要知道,跑焦就是跑出景深范围了.一个可以容许更大景深的系统,怎么会更容易跑焦呢?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