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 水风

共:💬79 🌺35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人有偏好,两种需求的容忍限度因人而异吧

这个thread很精彩啊!

这个分歧可能是因为里面还有一个变量:人的需求;而不仅仅是社会现实对这种需求的满足。正如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所言,人类是难以满足的生物,进一步的需求紧随着已经实现的需求而产生,因此后者往往跟不上前者的步伐,人们的幸福感大致反比于两者之间的落差。所以通往幸福的道路有两条:尽量使需求得以满足或者设法降低内心的渴望。“仓廪实”是物质方面对生活的保证,法制化是一种制度上的保护,都是社会满足人们需求的手段。物质基础和上层建筑都能接近人们的要求应该就是“治世”了,某一方面稍有欠缺人们也会觉得不错。两者都差的地方当然是“地狱”,如果某一方面严重低于人们的忍受程度,另一层面实现得再好对人的幸福感也没什么帮助。过去的六十年里,全国解放结束多年战乱,新中国在两方面都有长足进步,自然一片欣欣向荣。可是“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水深火热”的资本主义图画虽然能短时增加我们的幸福感,却还是需要“改革开放”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而国内目前普遍缺乏安全感大约就是因为制度建设方面的滞后,即使如妖道身价过亿的老同学都有朝不保夕的感觉。

中国文化中的“崇古”思想实际上可能是一种“误读”:古代社会也未必完美,可能只是人们面对现实的不足时唤醒的选择性回忆和安慰。原始部落里可以实行共产主义,“小国寡民”“不患寡而患不均”,“上古竞于道德”,这些适于小规模社会里的组织制度对后来者显得简单易行,如此美好回忆都回避了当时生活水平的原始而忽略了后来随生产力提高同时而来的日益庞大和复杂的社会组织。应对于“当今争于气力”,韩非、商鞅以“法”来组织民力,成为法家起源;孔孟推广家族伦理而至社会教化,形成儒家传统;老庄的应对是消极避世,降低内心渴望带来的焦虑,不做“以有涯随无涯”的无谓努力,为中国人留下一条“知足常乐”的减压之路。上古三代的美好传说其实只是古人渴望内心需求可能达到满足而得到幸福的理想“桃花源”,与马恩心中劳动成为精神自由的本能追求、物质满足达到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乌托邦”一样,在历史的两端遥遥相对。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