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改革和自由之间的关系 -- 思想的行者

共:💬6 🌺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改革和自由之间的关系

中国走出毛泽东时代以后,改革成为了一个浩浩荡荡的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为什么中国会走上改革的道路?

由于近年来中国社会问题频生,公众对邓的路线已经越来越怀疑了(比如在虚幻军事天空论坛的漏斗子专栏中,就有很多很多的怀疑的论调)--怀疑没有太多可以指摘的,问题在于我们要弄清楚为什么邓的改革能够促进中国生产力的发展,邓的改革到底符合了哪些的客观规律

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才不会因为中国社会问题的爆发而对邓的改革来个全盘否定,一棍子打倒---中国历史上这样的悲剧太多了

邓的改革集中在几个方面

一,给民营经济松绑,给公民以投资的自由

马克思主义的传统理论认为,公有制成分越高越好,但是在中国二十多年来的实践当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怀疑那一点了,毛泽东当年坚持的三面红旗的失败,就是公有制成分并非越高越好的一个注脚

中国走出了毛泽东时代以后,就有为民营经济松绑的呼声,邓用猫论肯定了这样的呼声的合理性

实际上,从理论化的角度我们可以来看私有经济的优势

实际上,允许私有经济的存在实际上意味着对公民的投资自由的一种保证

每一个公民有了余钱,当发现了机会的时候,是会产生投资的冲动的,那么他可以不可以去投资呢?

如果根据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点,这是不允许的

实际上,这就导致了公民的投资自由的被剥夺

社会主义应该是一个具有最大可能的自由度的社会,如果社会不允许公民进行投资,剥夺公民的投资权利,实际上就导致了公民的自由度的丧失,同时也就导致了公民财富的损失

二,给市场机制松绑,给公民以交易的自由

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必须是要搞计划经济的

后来人们知道了,单纯用计划经济也是不行的

邓小平对社会上逐渐冒出来的市场机制给以了肯定并且在1992年明确的提出了社会主义国家也可以有市场,即社会主义国家也完全可以是市场化的国家的英明判断

市场机制的实质是什么呢?----就是交易方式的自由选择

公民有权力选择自己所认为的合适的交易的方式,而不是如同计划经济时期由国家规定的,只能够用国家计划的方式进行交易

因此,中国选择了市场经济的道路,就导致了中国公民的自由度的扩大

第三,改革和思想自由,文化自由之间的关系

在改革以前,马克思主义作为国家意识形态,是公民必须具备的个人意识

改革以后,马克思主义虽然还是官方意识形态,但是对于民间的思想,官方最多也只是进行引导,并没有进行强制性的要求大家信仰,---特别是对于非党员来说是这样

这也是一种思想的自由度的扩大

其次说到了文化的自由,体现为中国人的衣食住行的多样化,个性化,体现为通俗歌曲(直接抒发每个人的内心感受---哪怕是很小众化的个人感受)的流行等等

衣食住行的多样化,实际上也就是公民的个性化需求的释放,中国改革以前很大的一个问题是需求不足,而公民的衣食住行的多样化所带动的需求的释放,很好的满足了由于投资体制的自由化(允许私人资本进入)交易方式的自由化(允许市场机制的存在)所带来的供给的增加,导致了中国的供给和需求在市场的自发引导下不断的达成均衡,而又不断的进化

因此,中国改革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的释放自由度的过程

问题在于自由度难道是越大越好吗?

不是这样

笔者学过一点流体力学,我知道流体在流速增加的情况下是会变成乱流的,我认为同样的社会的物质流动,人员流动,乃至思想的流动如果过分的追求自由,是会走向混乱的--变成乱流的

1,私营经济没有国有经济的制约,会走向寡头化,并且导致国家机器被寡头控制,这是旧中国的四大家族掌控下的蒋家王朝,这是今日的俄罗斯,这是今日的金融被掌控在私人资本手上的美国的悲剧

2,缺乏政府对市场交易行为的引导,市场本身由于信息传递机制的局部化短期化,(也就是说看不见的手是很短的手)这样的市场本身很容易发生逆向选择(由信息的不对称导致)

3,思想文化的过度自由化会导致颓废的糜烂的思想文化占据上风,这也是需要避免的,需要有关方面用健康的积极的文化去进行引导

----可以说今天的中国改革在给社会以自由度的方面已经成功了,甚至已经走向了反面了,现在中国是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反思了

物极必反,我们不是不需要改革,但是需要有一个限度,这个限度在哪里呢,就需要社会进行思考,进行探索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