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第二次中东战争的空中战役 -- xluoh

共:💬55 🌺32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三)10月29日-30日的战事

以色列在整个“火枪手”作战中的行动代号为“Kadesh”,其参战兵力包括6个步兵旅、1个装甲旅、2个机械化旅和1个伞兵旅,共计约45000人和300辆坦克(“谢尔曼”系列和AMX-13各占1/3和2/3)。他们的任务是席卷整个西奈、饮马苏伊士运河。除了第37机械化旅作为后备力量,由以军最高指挥部直接指挥外,其余兵力将分三路进攻:

北路以军由第1、11步兵旅,第27机械化旅和第12步兵旅的部分兵力组成,除了拿下加沙走廊外,其核心目标是埃以边境的前哨城镇拉法(Rafah)和西奈首府阿里什(Al Arish)。当两地被夺取后,他们将沿着海岸公路一直推进到坎塔拉(Al-Qantarah)附近;

中路的以军将从贝尔谢巴出发,其主力由第4、10步兵旅和第7装甲旅组成,主要进攻矛头指向西奈东部重要的交通枢纽阿布阿格拉(Abu Ageila)和拜尔吉夫贾法(Bir Jifjafa),最后直抵运河重镇伊斯梅利亚。另外,为支援南路的进攻,中路以军还将以一部分兵力打通库赛迈(Kusseima)-拜尔哈萨纳(Bir Hasana)-拜尔塔马达(Bir Thamada)一线;

南路是最具有挑战性的,以沙龙为旅长的第202伞兵旅将穿越西奈中部的提赫沙漠,沿着孔蒂拉(Kuntila)-赛迈德(Al-Themed)-奈赫勒(Nakhle)-米特拉山谷(Mitla Pass)这条路线,最后抵达苏伊士城的对岸。

除了这三路以外,第9步兵旅将在战局稳定后,从以色列南部出发,沿着西奈半岛东侧海岸南下,攻打沙姆沙伊赫。

为了使英法能有借口发出通牒,整个战役以军取胜的关键是速度和突然性。因此,第202旅属下的第890伞兵营将在战役一开始时,就空降至米特拉山谷东侧入口,然后其主力将以最快的速度赶来汇合,形成对运河区的威胁。在这场战役中,以色列空军将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要掩护以上这三路的进攻,同时还要尽快夺取西奈上空的制空权。

与以军在西奈对抗的埃及正规部队有1个加强师规模,主力由第3步兵师的兵力构成。其中,第6、9步兵旅和1个国民警备旅在阿布阿格拉一带、包括边境重地奥姆卡提夫(Omm-Kattef)布防,第5步兵旅驻守拉法,而阿里什则由第4步兵旅和第3装甲营防守。以上兵力除阿里什驻军外,均由第6步兵旅旅长Gaafer el Abd准将指挥。另外,由巴勒斯坦难民中的选拔人员组成的第8巴勒斯坦师(其实际规模只相当于一个旅)和第26国民警备旅驻扎在加沙地带,库赛迈由2个国民警备营和2个步兵连把守,沙姆沙伊赫则有2个营的要塞部队。这些部队共有约30000人和200辆坦克(基本上是“谢尔曼”和搭载17磅炮的英制“射手”坦克歼击车,从苏联订购的T-34和SU-100这时刚刚运抵阿里什,还存放在库房中),绝大部分属于火力足够但机动性欠佳的守备军,要打一场运动战明显实力不够。而且,主力部队部署过于靠近埃-以边境也是一个弱点,这样一来西奈广大的中部和南部、尤其是202旅要经过的路线上,只有数量不多的后方警备力量把守。除此以外,埃军在运河区还有2个师(第1摩托化步兵师、第2步兵师)和2个旅(第1装甲旅、第2步兵旅,前者已完成苏械换装),可以对西奈战事进行增援。

整个战争以军的第一个空战战果是由刚刚成军的夜间战斗机获得的,不过却不怎么光彩:10月底,埃及三军最高统帅艾莫将军,率领了一个高级军事代表团访问约旦和叙利亚,并预定于10月28日深夜乘坐一架伊尔14返回埃及。但这个消息被以色列情报人员获得,以军最高指挥部立刻决定击落该客机、消灭这批埃军高级将领,好让埃军在接下来的数日内群龙无守。于是,29日凌晨,1架经过充分准备的“流星”NF.13在以色列Atlit镇以西的地中海上空截住了这架客机,并毫不费力地将其击落,机组和16名乘客(包括两名埃及空军的中队长)全部遇难。不过,艾莫将军和代表团的主要成员却因故没有搭乘这次航班,逃过了一劫。以色列人的这个暗杀计划甚至都没来得及告诉他的英法盟友,以至于第二天英国还应埃及民航的要求,派出驻塞浦路斯的数架飞机进行搜寻。

以军的进攻开始于10月29日。早晨,2架“蚊”由“神秘IV”和“野马”护卫,在西奈和运河区上空进行了若干次战前侦察。约14点,4架116中队的“野马”首先低空飞入西奈,以一种奇特的方式拉开了战役的序幕:以色列飞机用自己的机翼或螺旋桨切断野战电话线,以最大限度地瘫痪埃军的通讯。1个小时后,16架C-47运载着第890营的395名伞兵开始起飞。编队由10架“流星”和6架“暴风雨”分阶段护航,在大约17点左右来到了米特拉山口的东侧。跳伞过程一切顺利,只是落地点向东偏离4公里。在伞兵着陆后,另一批“Noratlas”投下了弹药和该营的“重”装备——8辆吉普、4门106毫米无后坐力炮、2门120毫米迫击炮。这样,以军在战争刚一打响时,就已在埃军后方200公里处建立了一个落脚点。而埃及人因为通讯线路被破坏,反应非常迟缓,开罗也缺乏信息做出判断,并且对以色列在一开始就如此深入西奈感到相当困惑,于是西奈东北部的埃军主力部队只被命令继续呆在防线内。他们不知道202旅的第一批机械化纵队已经越过埃以边境,并于当晚就拿下了孔蒂拉。

(一个有意思的事情是,因为整个战役事前的保密工作做得相当好,不少以色列飞行员当天甚至没有意识到战争即将爆发。这使得上午1架飞行训练学校的“蚊”差点在特拉维夫上空被高炮给打下来——当地防空部队已经接到命令,向一切飞临首都的空中目标开火。)

29-30日夜,以军伞兵清理出了一条供轻型飞机使用的小型跑道,用来在以后补充弹药和外送伤员,30日晨,第一批3架“幼兽”就抵达这里。直到7点30分,整个战争中的第一批埃及飞机才出现在西奈上空,飞行员向埃军指挥部报告了以军的规模和动向。因为没有察觉到英法即将开始的入侵,埃及领导层做出了全力向以军发起反击的决定。运河区的第1装甲旅和第2步兵旅奉命向西奈开跋,埃及空军也随即投入到了繁重的对地支援任务中。

上午,以军遭到了首波空袭,首先是2架米格15扫射了位于米特拉的以军先遣部队和简易机场,击毁了1架“幼兽”。接着,一对米格15袭击了202旅前进到赛迈德附近的主力,击毁至少6台车辆,而另2架米格则击落了1架在纵队前方担任侦察的“幼兽”。到11点,4架“吸血鬼”又飞来扫射202旅的行军纵队,造成人员和装备上的一些损失。接下来,更多的“吸血鬼”和“流星”在米格15的护卫下,开始不断地攻击位于米特拉山口的以军阵地。

埃及空军的活跃让以军感到相当的不快,增援伞兵的部队正不断遭受来自空中的打击,前进的速度已经慢于预期,因此以色列空军必须要做点什么了。于是,37架“暴风雨”、“神秘IV”、“流星”分批打击了埃及在西奈各处的要点和朝米特拉开进的部队,并为第890营提供空中掩护。在15点半的时候,正护卫2架“流星”前往扫射以军伞兵的6架米格15碰到了2架以色列“流星”,不过一番混战后双方都没有损失,各自返回各自的基地。但接下来,大约16点左右,6架“神秘IV”在凯布里特幸运地发现了7架正在起飞的米格15,以军借助高度优势迅速发起攻击,顺利地击落一架米格,但在接下来的一番混战中己方也有1架被击伤(右机翼挨了一发37毫米炮弹)。而且,当双方正在纠缠的时候,一群“暴风雨”攻击了正在行军的埃军第2步兵旅。在空袭下,埃及人虽然人员没有多少损失,但却失去了他们全部的重型迫击炮和弹药,以及大部分机动车辆。这使得以军先遣伞兵得以坚持到了30日夜,最终同202旅的主力会师。除了围绕米特拉山口的战斗外,当天中路以军也发起攻击,陆续拿下了包括库赛迈在内的多个边境要点。

30日夜,伊尔28对以色列境内的Tel Nof和埃拉特机场进行了空袭。由于埃及飞行员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夜间飞行训练,他们的这轮攻击不仅没有给以军造成任何损失,而且返航时还有一架因为导航或机械故障坠毁。苏联和捷克的顾问帮助埃军准备了当天的若干出击架次,不过他们自己并没有参加战斗。

有了这样的成果,以色列可以算是完成了整个“火枪手”作战中他应尽的那一部分义务。以军在离苏伊士运河不远的地方建立了一个坚固的落脚点,使得英法终于有“理由”对两国发出要求12小时内答复的最后通牒。不过,该通牒的核心内容是埃及和以色列停火并沿运河各自后退10英里(约16公里),同时允许英法暂时占领塞德港、伊斯梅利亚和苏伊士城,以维护运河的正常通行——只要稍微在地图上看看就会发现,且不说埃军仍旧能稳住战局,就是离运河最近的以色列部队此时也有近60公里之遥,而以军主力此时还在埃以边境激战。下达如此荒谬可笑的最后通牒,除了明显地让人看出是惹事生非之外,也和英国在几百年称霸世界中磨练出的那种老辣的谋略真的是一点也不相称。如果英法能稍微耐心的等一等,那么他们将会看到之后战局的变化或许会让这个拙劣的借口在某种程度上欺骗世界的可能性大一些——不过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利益和政治上的损失使英法这个时候已经是再也不能让局势拖延下去了。埃及自然拒绝了这种损害国家主权的威胁,当然英法也完全没指望埃及能答应,他们的各路入侵大军早已经是磨刀霍霍。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