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第二次中东战争的空中战役 -- xluoh

共:💬55 🌺32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五)英法进攻的开始:10月31日夜-11月1日凌晨

英法联军的进攻原定于31日凌晨4点45分开始,但是为了获得包括埃及机场附近的防空火力和埃及飞机的分布、尤其有关米格战机部署的情报,作战开始时间被向后推迟。在30和31日两天内,位于塞浦路斯的第13中队的“堪培拉”和法军的RF-84F,分别对埃及进行了8个架次和15个架次的侦察飞行。它们带回的照片显示埃及空军此时有至少110架米格15/17,以及14架“流星”、44架“吸血鬼”、48架伊尔28,分散在如下的机场上:

阿布苏威尔——35架米格15

凯布里特 ——31架米格15

法伊德 ——9架“流星”、12架“吸血鬼”

卡斯法里特——1架“流星”、2架“吸血鬼”

英沙斯 ——20架米格15

阿尔马扎 ——25架米格15/17、4架“流星”、21架“吸血鬼”、10架“伊尔28”

开罗西部 ——9架“吸血鬼”、16架伊尔28

卢克索 ——22架伊尔28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飞机都能飞行,也不是所有飞机都配有飞行员,但是英法显然不知道这点,这对埃及人来说不可不谓是万幸。)

埃及空军对部分入侵飞机做出了反应。4架米格拦截了1架在塞德港附近被发现的B-29电子侦察机,不过此时英埃还没有进入战争状态,埃及飞机最后没有攻击。另外,1架“堪培拉”在观察西奈战况时造到了高炮射击,而1架RF-84F在遭到米格15的拦截后被迫放弃任务返回塞浦路斯。

由于美国目前微妙的态度,联军在作战中不得不特别小心,以免造成美国的人身或财产损失,尤其是当得知美国飞机正停在开罗国际和开罗西部这两个机场上撤退侨民时,攻击发起的时间被一拖再拖。这些拖延给塞浦路斯的几个机场造成了严重的管制混乱和拥挤,最后迫使皇家空军把一时派不上用场的第39中队调回马耳他。

终于,到了10月31日下午,出击命令被下达,但紧接着因为得到美国飞机仍然在开罗西部的消息后,第一批17点20分出发的“勇士”(138中队)被命令返回,给机场上正准备起飞的飞机带来了一些混乱,而11架从塞浦路斯起飞的“堪培拉”则将轰炸目标改为阿尔马扎。接着,148和214中队的6架“勇士”与12和109中队的7架“堪培拉”,会同来自塞浦路斯的另11架“堪培拉”,成为轰炸阿尔马扎的第二波。之后,第三批5架“勇士”(207中队),和18架“堪培拉”(7架来自马耳他,11架来自塞浦路斯),授命轰炸凯布里特。就这样,经过多次反复后,将近70架英国轰炸机拉开了“火枪手”作战的序幕。

139中队的“堪培拉”首先于21点30左右抵达阿尔马扎,这时开罗还灯火通明,因此他们标定目标的行动并不困难。不过,似乎是某一架目标标定机将部分照明弹投错了位置,之后的7架“堪培拉”阴差阳错地将41枚1000磅高爆炸弹一股脑扔在了离该基地不远的开罗国际机场,数架民用飞机(包括1架菲亚特G212和1架“子爵”)被炸毁,跑道也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数分钟后,“勇士”才在真正的目标阿尔马扎上空投弹。埃及部分运作的雷达网发出了警报,3架“流星”夜间战斗机起飞拦截。其中一架在“勇士”后方占据了有利的位置并开火射击,迫使英国飞行员做出一系列规避机动。虽然最后毫发无损,不过这更使英国人对埃及空军不敢掉以轻心。

在对阿尔马扎的空袭进行时,轰炸凯布里特的“堪培拉”和“勇士”共向目标投掷了132枚1000磅炸弹。飞行员报告他们给机场造成了相当大的破坏并摧毁了一些飞机,不过事实上他们此次轰炸的成果相当有限。因为机群投弹高度是在13000米,飞行中遭遇了强劲的对流,剧烈的颠簸不但给保持飞行的稳定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而且使轰炸瞄准仪发生故障,致使绝大部分炸弹偏离目标。

23点左右,又一批4架“勇士”(138与214中队)起飞,和16架“堪培拉”(7架来自马耳他、9架来自塞浦路斯)一起轰炸阿布苏威尔。最后,1日凌晨5点左右,15架来自塞浦路斯的“堪培拉”起飞轰炸了英沙斯。两批攻击的过程中都没有发生什么意外,虽然最后一个攻击波中的1架“堪培拉”被埃军的1架“流星”追击了一会儿,但是轰炸效果依旧不理想,很多炸弹落到了目标区以外的荒野上,机场上停放的飞机仅有少数被破片击伤,而跑道更是基本没有被破坏。

第一轮空袭结束后不久,2架“堪培拉”和一批RF-84F飞进埃及,对此次空袭结果进行照相评估。如果说侦察结果让联军相当失望的话,那么整个侦察的过程则更让联军感到震惊:2架“堪培拉”在侦察中均遭遇了拦截飞机,其中1架被米格15击伤了水平尾翼,最后侥幸脱逃,另一架虽遭攻击但幸运地没有被击中。这两次拦截甚至惊动了艾登首相,联军不由地担心,如果埃及人在下面继续保持这样的效率,那么整个作战也许会付出一个令人难以承受的代价。

但此时,英法两国已经将战争之门推开,也就没有不迈进门槛的道理。11月1日清晨5点左右,当前往攻击英沙斯的“堪培拉”编队刚刚出发、而所有的侦察机还没有全部返回时,英法空军的第一批战斗轰炸机便按预定计划从塞浦路斯起飞。20分钟后,在距亚历山大港仅90公里处的海面上,“鹰”号、“阿尔比翁”号、“堡垒”号这3艘英国航母接连弹射了44架战机(其中8架在航母编队周围进行空中巡逻)。这一大群战术飞机的目标很明确,那就是完成轰炸机没有完成的目标——摧毁埃及空军。因为英国和埃及都有相似或相同的飞机,所有参战飞机的机身和机翼之前都被涂上了黄黑相间的识别条纹,并以东经32度线划分各自的作战区域:海军飞机将攻击尼罗河三角洲和开罗附近的机场,而空军飞机则攻击运河区的机场。也许开局不利的阴影还压在英国人和法国人的头上,但很快,他们将发现一幕令人难以置信的“诱人”景象。那是因为,在这之前,一道令人费解的命令被下发到了埃及空军的各个基地。

在阿尔马扎附近的私邸房顶亲眼目睹了空袭之后,纳赛尔很快从初步的震惊中缓过来。当他来到总统府的时候,已经被激昂的人群包围。在开罗广播电台,纳赛尔发布了一番号召战斗到底的动员性演说。不过接下来,他下达的命令却让埃及的飞行员们无法相信自己的耳朵:埃及空军要避免与英法联军发生交锋。谁也不知道这个决定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才做出的,虽然在战后,纳赛尔摆出了他在政治上的考虑——对埃及威胁最大的敌人始终都是以色列。眼下英法即使占据上风,但国际形势的变化会使他们不会、也不可能再在埃及长久驻留。如果让那些普遍缺乏经验的飞行员去和英法联军对抗,尽管可能会给对方造成一些损失,但是自身的损失将会更大(这里他的意思应该是人员损失,因为武器可以随时从社会主义阵营获得)。这样如果随后需要面对以色列的话,埃及的兵力将会到了捉肘见襟的不利境地。因此,埃及空军要尽可能地避战以保存实力。

以上理由听起来尽管并不是没有道理,然而不管这个命令在政治上有多么漂亮的借口,在军事上其带来的结果却是百分之百的灾难性——它等于将埃及的天空向侵略者敞开。而且下面还会看到,它同样殃及了正在西奈苦战的埃及陆军。不仅如此,由于下达的十分仓促,该命令并没有包含要求空军尽快疏散隐蔽等具体措施。所以,尽管上一轮的夜间轰炸本该已经是提醒了埃及人,但是11月1日早晨,除了几架在西奈进行作战飞行和试图截击联军侦察机的战机外,埃及空军没有任何飞机在空中待命。当英法飞机带着对米格的担忧、提心吊胆地飞入埃及时,他们却发现自己的编队几乎是长驱直入、没有遭到任何拦截。当来到机场上空时,他们同样发现埃及飞机就像射击场上的靶子一样,整齐地摆放在地面上等待着毁灭。自然,战争中任何有头脑的指战员都不会放过对手哪怕一点的疏漏,随之而来的一连串炸弹的爆炸声、火箭弹的呼啸声、机炮的射击声,外带喷气发动机的咆哮,开始奏响了象征埃及空军覆灭的“乐章”。

后话:纳赛尔确实是冷战时期阿拉伯世界中成功的政治家,虽然同样是靠政变起家,他至少要比以后的萨达姆和卡扎菲要强得多——后两个家伙在我个人眼中真的比陈水扁好不到哪里去,但这并不能掩盖其本人在军事指挥和国际斗争上的种种不成熟的举措。我不知道纳赛尔是否有先见之明,预测到了美国或苏联将会干预(事实上只有前者的干预是最具有杀伤力的),但可以肯定,如果苏伊士战争不是在这种两大阵营针锋相对和反殖民主义斗争遍布全球的两个大气候下发生、或者艾森豪威尔和杜勒斯的态度再稍微暧昧一些的话(尤其是这位后者,不仅以强硬的反共态度而著名,而且对拆解英法殖民体系同样很有兴趣),那么今天萨达姆的这般命运恐怕早几十年就会在纳赛尔身上上演——不要奇怪,英国人在这种事情上是绝对不会手软的,况且被革命推翻的国王还在意大利逍遥。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