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有人有清华简的详细情报么? -- suqier

共:💬18 🌺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转贴-战国竹简入藏清华 学术价值不可估量

战国竹简入藏清华 学术价值不可估量

回首页

本报讯(记者淑霞 文清)日前,我校入藏一批珍贵竹简,经全国11位权威学者专家的鉴定一致认为:“从竹简形制和文字看,这批竹简应是楚地出土的战国时代简册,是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前所罕见的重大发现,必将受到国内外学者重视,对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文献学等许多学科将会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

据了解,我校收藏的这批珍贵竹简是今年7月由校友赵伟国捐赠的。由于年代久远,简质脆弱,又经过流散,到校时部分已经发生菌害霉变。入藏后我校迅即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开展了竹简的紧急抢救和保护工作,组织研究人员对霉变组织进行采样、化验和分析,明确霉菌的性质和种类,科学制定了积极而又稳妥的保护办法。研究人员放弃周末和假期休息,克服种种困难,最终保护住了这些珍贵的竹简。同时学校成立校级研究机构——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并建立专门工作室,聘请专家学者参与竹简研究和保护。学校拨出专项经费支持竹简的研究和保护工作。至10月初,第一阶段的保护工作基本完成,初步统计竹简数量约为2100枚(包括残片)。与这批竹简同时入藏的,还有传为同出的漆绘木笥(装竹简的箱子)残部,纹饰带有楚国艺术风格。

竹或木制作的简,是纸发明以前我国用以书写的主要材料。一支一支的简,用丝绳编连起来,就称为册。简册上面的文字,都是用毛笔和墨写成的。清华所藏的这批竹简,其形制多种多样,简的长度最长的有46厘米(战国时的2尺);最短的不到10厘米。较长的简都是三道编绳,借以固定编绳的切口及一些编绳遗迹清楚可见。文字大多书写精整,多数至今仍非常清晰。

10月14日,校文科建设处和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组织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上海博物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荆州博物馆、国家文物局的11位专家,对清华收藏的这批竹简做了观察鉴定。专家组鉴定认为:“这批竹简内涵丰富,初步观察以书籍为主,其中有对探索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极为重要的‘经、史’类书,大多在已经发现的先秦竹简中是从未见过的,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在简牍形制与古文字研究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价值。”

据了解,目前已发现的古代竹简,大致分为书籍和文书,并以文书居大多数。我校所藏的这批竹简,以书籍为主,而且很多从未见过,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专家鉴定组组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李伯谦教授,专家鉴定组组长、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裘锡圭教授均表示:“从重要意义上讲,其价值怎么估计都不过分。”

著名历史学家、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李学勤教授介绍说,这批“清华简”内容丰富,从目前检视结果看,其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研究古史最重要的依据、古代历史文献汇编、位于六经之首的《尚书》,且其中很多篇都是前所未见的佚篇,传世本《尚书》里没有。这些佚书是真正的“古文尚书”,其对古史研究的意义难以估计。同时,这批竹简还有一个重要内容,是一篇编年体的史书,所记历史上起西周初,下至战国前期,与传世文献《春秋》经传、《史记》等对比,有许多新的内涵;此外,类似《国语》的史书、类似《仪礼》的礼书、前所未见的乐书、与《周易》有关的书等,都是两千余年无人见过的。

作为现代意义上的出土文献研究工作的开拓者和重镇,我校始终将中国历史文化的研究作为一项责无旁贷的学术使命。这批竹简的收藏和前期保护工作,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历史系、化学系、党办、校办、文科建设处、图书馆、房管处、保卫处等单位通力合作。副校长谢维和表示,我校将以这批“清华简”的收藏为契机,把竹简等出土文献的研究和保护作为学科建设和学科交叉的一个重要平台,作为文、史、哲等基础文科发展的突破口,进一步促进基础文科的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促进文科和理工科的学科交叉与融合。他强调,这批“清华简”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瑰宝,清华将本着开放的原则,吸收国内外专家学者共同参与。他说,出土竹简的长期保护目前仍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清华将联合多单位、组织多学科专家进行科研攻关,力争完善地保护好这批珍贵文物。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