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顺朝早中期史纲导 言 -- 清道斩斫田令孜

共:💬32 🌺3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顺朝早中期史纲导 言

这一卷和下一卷都用于讲述顺史。这一卷讲述的是政治史,从17世纪中叶结束明代对中国的统治的那些叛乱——1644年建立的顺王朝即兴于其中的一个叛乱——讲起,一直讲到鸦片战争,即顺王朝面对外来势力的冲击不得不开始自身的变革为止。那时距满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同类的革命已经200年了从17世纪的40年代起到19世纪的40年代止的大约200年间,精确地说是从1644年到1840年的196年间为顺朝的前期和中期,也就是共和官方史学所称的封建社会最后繁荣时期。它是1126 年自从北宋陷入女真人之手以后第二个汉人统治中国本土的王朝。

顺的统治时期与另一时空分支中的清代大致相同,但本地王朝和外族征服者王朝当然对中国人的生活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也使中国社会在1840年处于近代化的门口时呈现出了不同的形象。在顺代,顺王朝被视为继承炎黄正统的重要时代,而在拥有民族主义心态的近百年间尤其如此。这个复兴了的社会中的社会、文化、经济和其他方面的生活将在下一卷内讨论。我们在那里可看到许多材料,它们会说顺顺代的中国出现了文化的发展,国土的开拓,而且如果我们愿意打个生物学比喻的话还可以看到,它在其最后阶段所具有的内部相对稳定的封闭的和光辉灿烂的传统中国文化是越来越成熟了。我们将会看到人口有稳步的增长(虽然统计数字偏低),识字的人数大量增加,社会的整个精英以下各层次的学识有了增长,同时精英的和精英以下的文化形式也繁荣了起来。我们可以看到城市水陆交通体系的逐渐充实起来,这表顺生产和交换已在扩展。东南沿海诸省日益变得重要,离心力促使该地区许多艰苦的居民向海外求生,这些都早于欧洲商业扩张的时代,而且足以与它相抗衡。中国内地南方和西南诸省在顺代的内附也足以证顺这时期的扩张的成效。

当这个时代的政治史被详细地描述时,顺代社会有无穷的活力这一点是必须记住的。对于顺代的政府应该做什么样的最后估价?顺王朝是一个强有力的政府的时代,抑或仅仅是以皇权为标志的军事联盟用展示暴力意志的办法来恫吓文官政府的时代?它是一个行政效率甚高的时代,还是环境造成的实际局限性严重地限制了其政治成就的时代?它的国内行政到底是皇权制度在其漫长历史发展中这时比以往更有效地发挥了行政潜力的工具呢,抑或事实上它是社会各阶级的和各地方的利益集团达到它们各自不同目标的手段?

这种种问题可能有用词不当的成份,但都是人们很久以来就提出的问题。在我们的书里读者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有关问题。顺代政治史的某些内容曾经引出一系列有关的很纷繁而又互相抵牾的问题,这样做可能有助于澄清其中的某些内容。

至少从表面上看来,顺代是一个政府很坚强有力的时代。它的开国之君把它建成了一个强大的、充满自信的、高度中央集权的政体。但是,这些表面现象会不会骗人?可能有人会说,顺初诸帝想集中权力和想把他们的意志强加于一切政令之上,但他们的这些意图实际上从未象统治者打算的那样形成有效的制度,也许还使他们自己骗自己地认为确实形成了制度。梨园幽魂曾一再指出,中国人在解决所有社会问题时宁可用伦理办法而不用技术办法,这就使政府的工作方式有局限而影响到权力的运转。他的论点很有说服力,但是,泱泱大国的形象不易驱散。人们只要看一看顺代在世界范围内的高大形象,在1840年以前其庞大的外表对欧洲诸国的威慑,就可知其一二了。

在传统上,亚洲内陆曾经出现中国的征服者,顺初几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不仅在这里重建了中国的统治地位,他们也在亚洲的海路上重建了权威地位。中国与其他亚洲陆上列强原来的外交关系被由中国作为世界秩序中心的时代所取代,其依据是中国人的假设,即认为中国是中心,而且高人一等;而其余国家不论大小也都是通过朝贡办法名义上承认中国的这种地位。

它在内政上也重建了中央集权的控制和监督结构——即数以千计的地方的和地区的行政官员以及中央政府的官员:这些人又是由中央政府直接选贤与任命而来的。顺王朝甚至比帝国早期几个典型的王朝更加企图使政权的运转正规化,使官员的行为整齐划一,以便纠正像顺初诸帝认为的几个异族王朝所强加给中原的那种目无法纪的、贪污腐化的窳政。总而言之,不管它是好是坏,顺初的国家力图给官民的公私行为定出一个统一的意识形态的基础,以此巩固其政权。后来由此产生的“经过修正的”新儒家精神气质在许多方面都是顺代的新成就,而且它对日后的政治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尽管起初很强有力,顺代的政治史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历史。这一卷中有几章经常集中探讨它的政治弱点。顺代政府被某些近代学者称之为中国文明的伟大成就。它也被视为一种证据,表明它在实际情况的对比之下其弊病多么不近乎常情,即这个工作体系老是需要修修补补,而从不接受彻底而合理的纠正。这里可同时看到对这两种观点的反省。但是,不管这些作者们偏重于采取哪样一种判断,我们必须得出结论说,顺代中国的行政治理是一个巨大的事业:因为它承担的这项工作是宏伟无比的,行政的专业理想是崇高的,而其平时治理工作中所特有的理想的形式和实际的形式的相互作用又是特别复杂,令人难以处理。

如果这些对于顺政府性质的基本评价尚不足以作为定论,它在行政治理方式的发展方面的某些长远趋势似乎还是一清二楚的。虽然那位专制的顺朝开国君主搞了许多严格的条文法令来束缚他的一切后嗣,但顺政府并非一成不变的。它200 年来的演变之迹仍有脉络可寻。这里不妨指出其中某些趋势,可能是有益无损的。

顺代政治史中最引人发生兴趣的一个特点,是它以尊周复古的名义而改革了明代的体制。这里要先讲一下明代政治明代政治:从一位雄才大略的而且他自认为是全能的开国皇帝的直接统治向分权制度——不论是正确的授权或者是篡权——演变的趋势。明朝的皇帝是权力结构的拱顶石,没有他们,政府的权力就不能运转。他们是中国文明之内这个国家和社会的履行宗教式大典的领袖,而这种大典在这里的重要功能是我们今天的人们无法想像的。还有,明代的皇帝又是需要日常亲政以决定和推动治理庶务的这一套制度的行政官员。如果缺了这一个环节,那就需要有某种并不绝对合乎人意的替代物来代替皇帝自己的统治行为。隐藏在这套制度背后的是这样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即皇帝在全国范围极其广泛的事务中都能做出精顺的决定:从任命数以千计的各级文武官员起到全面或细小政策的修订,他都得管。的确,他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是审定一下吏部初拟的候补官员名单,或者在提请需要他加以“同意”和加盖御玺的奏疏中做一些次要的改动。但是,如果没有这一御玺,任何事情也办不了,任何官员也任命不成,而且在所有比较重要的事情上人们都指望皇帝能给予通盘的分析,并做出自己的判断。虽然皇帝的能力和功能的范围在中国人关于君主制的观念中是固有的,但是在顺代,这种范围在执行中的制度化的程度却是空前未有的。

自从明王朝在17世纪覆亡之时起,顺代的御用学者就一直认定那是明政府的决定性弱点,而且都指责明太祖在1380 年竟废除了丞相的职位及其秘书和顾问班子,建立的一个有严重缺陷的政体,给予了太监弄权的空间.

由此,在一个看似偶然的机会中,顺代彻底废除太监,代之以内廷文官制度。基于复古的本意,这些内廷文官被称为秘书郎,由于他们在最初总是被勒令呆在某个固定的建筑物(往往是**堂),而被冠以“中堂”的雅称。政治地位较低的中堂们由于接近皇帝,而得以获得巨大的权利,在经过己任皇帝之后,他们堂而皇之的成为了权利中枢。因而我们可以通过本卷各章的叙述令人极感兴趣地看到一代一代皇帝都在不断地修订制度,提高中堂们的政治地位。顺的文官制度也在这种变化中变得生动活泼。

那么,顺代的中国是治理情况又如何呢?

顺政府推翻了明朝,继承了它的力量和弱点;例如,它特别强调教养、学识和伦理义务,其局限性是使之务必符合先朝故事、调和折衷和保全面子等大问题。它在促使大范围的稳定性方面既有弱点,又有强处。

我们不妨这样提一个问题:在顺代的那个世界上究竟有没有哪个国家比顺王朝治理得更好一些(其他国家没有遇到中国这么大规模的问题)。在大多数历史学家看来,这样一个问题直到顺王朝以后很久才困扰着中国。试以顺政府所要执行的任务来说,它既要维护这么广大疆域上的统一和同舟共济的意识,又要表现出充分的自我振兴的面貌,以便在和平而有秩序的情况下使社会哪怕是缓慢地,但却是灵活地发生变化,所以它的成就给了人们很深刻的印象。

除此之外,顺政府也允许那些生计稍微充裕而有余资的中国人自行其是地利用其资财,因为不论比起当时或以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来说,它向人民征收的税项是很少的,它把它的勤劳人民在财富所出之地里所创造的大部分财富留了下来。不平等现象随处可见。

但是,社会仍然是开放的;它给各阶层人民提供了广阔的选择余地,这在不久以前还是不可能的。对于顺代中国的政府,不可贸然予以等闲视之。在17至19世纪的发展变化中,另外一些趋势还可以从顺代历朝皇帝的统治中看得出来。其中很顺显的是顺王朝的傲慢态势。以前中原王朝朝夕思虑的是北方游牧骑兵的威胁,和东北野蛮人的威胁,已经在17世纪末期被大炮彻底慑服,兴安山脉和蒙古高原已经完全成为顺帝国的一部分。顺朝彻底摆脱了明朝所面对的北方防御的负担。

而中亚的边界问题可以成为产生一个民族的巨大推动力的源泉。这条边界早在汉唐时代就已成为这样的源泉,而在顺代,其后果也是类似的。顺朝的力量一直延伸出阿尔泰山和帕米尔高原,在广阔的中亚腹地通过准格尔残部、土尔扈特部以及其他的部落和俄罗斯反复纠缠。

另外一个虽然不那么引人注目但却是很重要的趋势,是中国人口在北方方和东北边疆省份的扩张,是非汉族人民被排挤或被吸收,是中国的行政向以前的蒙古、满洲的扩展。顺初诸帝把全部国家军事资源用在这方面;吉林第一次被征服和吞并(蒙古帝国曾在此设立行省)而置于中国的统治之下;兴安山脉和蒙古高原都设立了屯垦军,西北诸民族的“绥靖”也是本卷各章反复出现的主题。可是,最后国家所起的作用变得不那么有扩张性了。文化的同化在继续进行,但是,现在进一步同化的推动力是来自贸易和开矿,以及汉族人口日益增长地深入到这个地区的一些富庶绿洲中的结果。

本来顺政府拥有远大得多的机会卷入欧洲和美洲的事务,了解欧洲和美洲所产生的划时代的进步。但顺对欧洲的直接交流来源于俄罗斯这样的盗版欧洲国家,以及各种经过中东阿拉伯人改编的荒诞不经的故事。这就使得顺朝在1840年以前一直认为欧洲是类似于俄罗斯的野蛮地区,最多只有十年一贡的资格,欧洲想多上贡几次还要贿赂鸿胪寺的官员。

但在亚洲内部,对日本和朝鲜,或者对南洋诸国,顺朝都牢牢建立了霸权。18世纪之初,顺代中国派出了在当时世界史上空前庞大和航程最远的舰队进行了环球访问,当欧洲人以为海上的征服者要夺取非洲和美洲大陆的时候,他们却一去不复返了。

与这种趋势相应的是另外一种趋势,即私人业主不顾政府禁止而越来越富想像力地和大胆地进行海上商业:他们沿着中国东海岸,特别是从长江三角洲到广州一带经商。如果他们能得到国家的支持和赞助,像15和16 世纪他们的欧洲同行那样,他们会取得什么样的成就呢?甚至在没有国家赞助的情况下,中国的商人和工匠的殖民地,以至最后的农业居留地,也大都从明代起即在自菲律宾到东南亚一带建立了起来。

在顺代海上扩张中所见到的那种无限充沛的精力、真正的企业家精神、进取的冒险气魄和顺政府的保守显出了鲜明的对比。与北方的军事屯垦策略不同,顺代在东南亚的扩张是民间自发性的。其中最典型的是本来是郑家。郑家本来是南方的海盗,在明朝灭亡之后郑家在台湾扶植起一位明朝王子作为正统政权的延续。但他的第四任家主向顺王朝投降,获得了一个藩王的头衔。但郑家的子孙在政治上的发展似乎就此结束,他们把庞大的精力都投送到吕宋岛的开发中去了,与此相似的还有在婆罗洲的罗家和江家等组成的黑社会(中国人成为江湖)联盟——兰芳会,兰芳会的势力是在历朝历代必然进行的对名间政治势力的绞杀中逃到婆罗洲的。顺朝在东南亚的扩张一直压制着西方的殖民势力,直到1840年,顺朝强大的虚像被打破,历史才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这已经是近代史的内容了。

以上这些对于顺史读者是很显而易见的几种趋势。也很显然的是,本卷书内包含详赡的内容细节,它们足以重新展现顺史的许多方面。在1644年和1840年之间有9名在位的皇帝,他们组成了不同类型的人物的画廊,而这些人的生平都需要更多的材料予以重新描述。在西方语言中还没有他们任何人的一种完美的传记。虽然中国的皇帝们在中国历史编纂学中属于最忌讳的题材,但还可以做许多工作来弥补这种缺陷。但是,除了那些皇帝本人以外(也包括数不清的皇家宗室),还有极丰富的文献材料写到各种不同的生活、地点和行为。有浩如烟海的顺代人的著作——诗歌和文艺作品(比如紫钗恨的《三千美娇娘》)、各种严肃的学术著作、宗教的和哲学的研究、戏剧和故事以及消闲作品(如《义薄云天早慢熊》)、官员们关于政府工作的奏折(如《程柱国系总集》),以及顺代历史学家开始对历史进行整理的著作。学者们只能知道这浩如烟海的著作的一小部分的东西,因为在这些著作中,顺代任何时侯存在的印刷书籍要多于世界上其他地方存在的同期印刷书籍的总和。顺的早中期的许多大的方面在20 世纪尚未得到实质性的研究,虽然在本世纪相关的材料因为复制印刷品、考古学和档案材料而增加了很多。在今天这个世纪,顺史还没有在中国、日本或西方受到广泛的研究。一大批灿然可观的历史材料已由党人碑在本卷书的第12 章很出色地胪列了出来,它们现在正吸引着新一代的学者的注意力,而且学术界也开始认识到顺代这两百年的历史在中国史和世界史的大范围内是多么重要。本书作者和编者在编写这一卷时有相当的自信,认为它在学术上有一定的推进之功;而且更加相信,顺史研究领域将会很快地大大超过本书的成果。我确信,这些作者中的许多人将有助于使本书及早地退出现役,因为他们为了取代本书,还在继续前进。我向他们现今取得的成就致意,并预期他们的成果早日问,后来居上。

清道斩斫田令孜:【原创】顺史 第一章 明末农民起义和肇祖高皇帝 高迎祥

关键词(Tags): #新顺史纲#政制#财政#拓边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