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答老兵和铁手:被一场雷击改变的中国历史 -- 风雨声

共:💬18 🌺1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答老兵和铁手:被一场雷击改变的中国历史

《春秋》讲郑庄公的事一笔带过,“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让我等凡夫俗子摸不着南北,对高深莫测的历史也顿时肃然起敬。兵者,国之大事也,要什么样的原因才闹得兄弟兵戎相见?后来看左丘明讲这段故事,才知道兄长郑庄公处心积虑要把弟弟段某置于死地还要世人责段之不仁不义,竟然源于几十年前其母申太太生他的时候难产,他不老实先把脚给蹬出来了。申太太饱受难产之苦,从小就不喜欢郑庄公而偏爱段小弟,一度要保举段弟弟继位,接下的梁子和疑心越来越大,导致最后的清算。

想想如果申太太怀孕期间保养比较好,生他那天比较顺,郑庄公他老人家出生的时候没有横着出来,或者他妈是个心胸开阔的贤妻良母,段弟弟的一生的故事也许就该改写了。权贵的兄弟之间也不总是血海深仇吧,申太太后来不也在隧道里吟着“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就跟庄公和解了吗。我想,段弟弟在被“克”了之后,看到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肯定引米兰昆德拉为知音。中国人讲命运,有的是命,就是注定的;有的是运,就是碰巧的。此事 命耶?运耶?

人的一生有命有运,一个国家呢?

1420年紫禁城经过14年大兴土木建成,明永乐皇帝朱棣把首都从南京迁到北京。转年正月元旦,朱棣在奉天殿,就是今天的故宫太和殿,接受朝贺。过了四个月1421年5月9日夜,一个闪电划过夜空,击中奉天殿顶,一团烈火沿着紫禁城中轴路烧毁了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龙座被烧为灰烬,一个爱妃被烧死。

这件事引起举国震惊,中国皇帝自古以来是天子,秉承天意君临天下。雷击和大火在是一个大大的凶兆,天怒必定预示着天子有大事做错了。要是觉得这不是个事,设想一下今天中南海被雷给劈了,一把大火把领导同志们的办公室和人民大会堂全给烧了,看看举国上下的反应是什么。

朱棣惊惧交加,卧病不起。冥思苦想灾难的原因,下了一道忏悔书,请求上苍宽恕,意思如何我们好好检讨,坚决承认错误,立即改正。为了挽救王位,二十六名高官受命出京安抚,群臣认真检讨,有人认为其好大喜功,比如建紫禁城,修大运河,有的批评其遥役繁重,空耗国库,如御史邹缉在《奉天殿灾疏》中说:“民以百万之众,终岁在宫服役。”以致百姓食草度日,南方瘟疫盛行,腐尸遍野;还有主张把首都迁回南京,有痛斥郑和下西洋的。

下西洋之事终于成了替罪羊。朱棣下了一系列罪己诏,搁置了下西洋的计划。1424年9月7日,朱高炽即位,当天下诏中止宝船所有行动,出使外国的官员召回,修建和维修宝船的计划马上停止,所有为了出洋的采购铸造全停止,有关官员马上回京。1425年,朱高炽在登基一年后驾崩,朱瞻基即位,朱瞻基赐予郑和最后一次远航的机会,往麦加朝圣。他于1435年驾崩后,新皇帝的第一批诏书就取缔了所有的对外贸易和远游。任何人试图进行对外贸易,一经发现,即被视为海盗处死。在一段时间内,甚至学习外语或教授外国人中文也不被许可。为了杜绝对外贸易,中国南方沿海700英里长,30英里宽的土地被焚毁,居民全部迁往内地。此后对外贸易禁运持续了几百年。

就此,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现在再来讨论元末明初的中国人生活的范围, 封关禁海是否是历史必然。

何谓扩张?

政府主导的军事征服,攻城掠地扩疆张土,那是扩张。民间自发的求富欲望,大规模离乡背井远涉重洋开辟新的家园也是扩张。反观美洲的发现和移民,即先于民间,而后政府跟从。哥伦布的船上有几十个人开路,而后世为寻找财富成千上万的移民跟随, 然后才有政府回应。

说儒家文化必然导致闭关锁国有是是而非的嫌疑,看汉唐宋都是儒家文化独大的情况,怎么就没有导致明朝式的闭关锁国?汉唐宋的控制能力又有哪个比明朝弱,但是大抵允许商人和海外贸易相安无事地存在了几个世纪。主流思想到了明朝的中国已经盛行了一千多年了,怎么突然到你这儿就要闭关自守。同样是儒家文化主导,产生了程朱理学、重农抑商的宋朝,海外贸易怎么那么发达?宋元之间,数十万穆斯林进入中国内陆和沿海,一个叫回回佛莲在泉州,直接管理的船舶就有80多艘,相当于一个世界性的海洋运输集团。据洋人的记载, 即使到了明朝初年,在印度Calicut海港,在马六甲,到处是中国商人的影子。《The Wheel of Commerce》中说一个葡萄牙商人的记录:“中国人在全国各地(马六甲)到处收罗他们可以找到的香料…屯集起来,高价卖出”波斯人,威尼斯人从Calicut海港马六甲大量购买中国商品回国。

郑和凭什么能七下西洋,想走就走,想回就回?路那么远,都没有走丢。一定是因为那条水路中国人走得很多了,也就成了路,也足见当时海外贸易之发达。无论官方七下西洋的动机是捕人也罢,耀武扬威也罢,经济通商也罢,海外扩张也罢, 暂时不下结论。问题的要害是当时民间的海外经济发展规模和趋势。很多普通百姓追求财富,跋涉重洋举家远迁,这为殖民可能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基础。所以如果政府不阻挡,这个趋势还会继续。

尽管儒家文化倡导重农抑商,然而贸易在唐宋依然繁荣的原因,一个简单的回答是“人追求财富的欲望”是强烈的。这个欲望是体现在Calicut中国商人心中,在《清明上河图》背后,是激励哥伦布,麦哲伦等江洋大盗和美国大部分早期移民的同一个心理。

从1421年后,破先王旧制大动干戈,从七下西洋到封关禁海,这是突变而非渐变! 这些不寻常的反应,是因为有不寻常事情发生,怎么能够用程朱理学慢慢腐蚀中国人的精神,渐渐地导致了闭关自守来解释呢?一个突变事件,用文化的渐进理论来解释难有说服力。

所以,除非是丧心病狂的迫害,才能阻止这些人自然的欲望的成长。窃以为,那场太和殿的雷击,终于把一个本身就有精神疾病的统治者推向了颠狂的边缘,为保住皇位而歇斯底里地封关锁国禁海。否则,我们有任何理由可以假设宋元以来的贸易仍然将持续下去,沿海的商人们和朝庭会相安无事,依然故我地为追求财富越走越远,走的人越来越多。

十九世纪后半期的中国人,离乡背井到南洋,今天的新加坡就是中国人移民“扩张”的结果,再看看其他的东南亚地区,

华人人口 华人比例 华人财富比例%

印尼 7百20万 3% 70%

马来西亚 5百20万 33% 65%

菲律宾 80万 1.5% 40%

泰国 5百80万 11% 90%

这些,才是不到一百年的自然移民结果。设想一下,从宋元就开始这种向外看和向外走的趋势如果没有被那场雷击导致的闭关锁国政策强行地中断,今天的东南亚、印度、中东和欧洲是什么样子?

历史是命定的么?明以后几百年,还能听到1421年雷击太和殿的回响。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