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三国】有脾气的义阳汉子 -- 萨苏

共:💬11 🌺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三国】有脾气的义阳汉子

读三国人物,有两个地名经常吸引我的视线,第一个,是颖川,这个清丽的名字伴随的是刘备那一句“何颖川之多贤”,徐庶,陈群等确实如水镜先生所说,是颖川上空的星星;另一个呢,就是义阳。

义阳,湖北枣阳东南,原属荆州南阳郡,三国赤壁之战(208年)后,此地为曹操获取。魏政权建立(220年),魏文帝曹丕分荆州南阳郡置义阳郡,安昌县,平林县,随县等分隶于义阳。西晋置义阳国,治于新野(今河南新野),因宋代避太宗赵匡义之讳,改义阳县为信阳。这个地方和颖川一样属于中原南部,南北文化交汇的地方,自然人才辈出,所不同的是江淮间的通道主要是“义阳三关”,这里是南北交兵的重要场所,所以出来的人物少有文士,却多武将,而这些武人多半多才多艺,头脑聪颖,并带了一点儿南邻湖北人“九头鸟”的豪横气质,而且发扬光大,待人比较傲慢固执,我把这叫做“义阳脾气”。

因为了“义阳脾气”,三国的义阳,是一个出悲剧英雄的地方。

最有名的义阳战将,大概就是蜀国大将魏延了。

延字文长,义阳人,生年不详。延以部曲跟随刘备,攻打西川时任牙门将军。按照三国重视门第的习俗,如果有好祖宗,哪怕几百年以前的也要大肆宣扬,却从未见有关魏延的家世记录,说明他应该是出身比较清寒。但是其人勇猛善战,为刘备赏识,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称王,破格任命魏延为镇远将军、汉中太守。当时魏延地位比较低,舍张飞等人而提拔他担任独当一面的重任,众人颇有疑虑。刘备问魏延:“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魏延回答说:“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真豪气干云也。

魏延确实善战,在汉中创造“围守”的战法,终魏延之世,敌军无法入汉中,而蜀国灭亡前夕,姜维正是因为改变了“围守”战术,改用“诱敌深入”,才丢了这个蜀国的重要军事基地。空城计,其实也不是诸葛亮所演,而是魏延在阳平关作的好戏。章武元年刘备称帝时任魏延为镇北将军,建兴元年(公元223年)刘禅继位,封魏延为都亭侯。诸葛亮北伐魏国之后,魏延历任督前部、凉州刺史、丞相司马、征西大将军,进封南郑侯。 虽然魏延战略眼光不高,其战术素养,依然是蜀国中期赵云逝世后无人可以比拟的。

但魏延也有义阳人典型的缺点,性情高傲,与人相争而不和。诸葛亮死后,全军危难之时,魏延和杨仪争斗失去支持,被马岱斩杀,卒年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三国演义》认为魏延是谋反,而历史观点魏杨不过是蜀汉内部的斗争,时人也多明白这一点,因此魏延虽见杀,依然厚葬,且颇有人怜其勇。

有的义阳人虽然不是很有名,其“义阳脾气”气质却很明显,比如蜀国执慎将军来敏。来字敬达,义阳新野人,虽然号为将军,实际上是个文字学家,《三国志》记载“为璋宾客。涉猎书籍,善左氏春秋,尤精於仓、雅训诂,好是正文字。先主定益州,署敏典学校尉,及立太子,以为家令。后主践阼,为虎贲中郎将。”

来敏本人是文的,他的祖先可是光武中兴的名将辅军将军来歙!所以这个文字学家议论起朝政来颇为傲慢无礼,主要是对于门第看得太重,这对于本来就人才缺乏的蜀国来说无疑是错误的。但是来敏有名望,别人不敢得罪,最后,诸葛亮不得不亲自出面,写了一篇《黜来敏教》曰:“将军来敏对上官显言‘新人有何功德而夺我荣资与之邪?诸人共憎我,何故如是’?敏年老狂悖,生此怨言。昔成都初定,议者以为来敏乱群,。。。吾??於知人,遂复擢为将军祭酒,违议者之审见,背先帝所疏外,自谓能以敦厉薄俗,帅之以义。今既不能,表退职,使闭门思愆。”

诸葛亮一生重视人才,待人宽厚,被他专门来了一篇“教”然后罢黜的,好像只有来敏和廖立。理由呢,诸葛亮说得好:“来敏乱群”。破坏团结,你要是急用的武将还好,文字学家,就只好靠边站了。

对来敏,未必是坏事,这个“年老狂勃”的家伙,活了97岁,比诸葛亮父子加一块儿还长,而且始终一副老顽固的架势,胸有才学赋闲几十年,应该说还是没有逃脱悲剧的命运。

义阳人里还有一对父子名将,那就是蜀国大将傅肜和傅佥。

傅氏父子中傅肜又写作傅彤,字号及生年不详,为蜀汉将军,章武元年为中军护卫,随刘备伐吴。刘备被陆逊火烧连营,傅彤为保护刘备而断后死战,因精疲力竭吐血而死。史载傅肜:“断后拒战,兵人死尽。吴将语肜令降,肜骂曰:‘吴狗!何有汉将军降者?’遂战死。卒年章武二年(公元222年)。

傅佥是傅彤之子,随姜维北伐并深得信任。“为左中郎,后为关中都督,景耀六年,又临危授命。”魏将钟会伐蜀时战死,论者嘉其父子“奕世忠义。江阳刚烈,立节明君,兵合遇寇,不屈其身,单夫只役,陨命于军。”傅佥的死演义与历史略有差异,沿义上说他与蒋舒守阳安关。在他出城与敌作战时,蒋舒胆怯,献城投降,傅佥失去退路而又无力突围,长叹“吾生为蜀臣,死亦当为蜀鬼”,遂自刎而死。历史上副将蒋舒人品不端,当初因为朝廷任命了傅佥为汉中守将正将而不是他,心存不满,阴谋叛变,他假意请求出战,傅佥反对道:“受命保城,惟全为功,今违命出战,若丧师负国,死无益矣。”蒋舒道:“你守城,我出击,各建其功。”说完,他出城而去,实际上打开城门,向魏军纳降,傅佥誓死不降,在城头与魏军死战,史载其“格斗而死,魏人义之。”

傅式父子,打出了义阳汉子的忠义刚烈。

义阳的武将,真正成就最高的,还不是蜀国的这些将军们,而是一个魏国人,他的名字叫作邓艾。

邓艾,义阳郡棘阳人,字士载,《三国志》卷二十八有传。出身贫寒且口吃,据说当过放牛娃,雷锋放猪邓艾放牛,可见英雄无论出身。他初为司马懿掾属,在平定淮南三叛中崭露头角。邓艾不但是武将,而且懂得经济,他向朝廷建议,应在继续推行民屯的基础上于淮河两岸推行军屯。并著《济河论》加以阐述。这个建议得到了支持。淮河流域“修广淮阳、百尺二渠”,保障了粮食丰收。此项工程既有利于农田的灌溉,又便利了交通漕运。此举大大加强了曹魏政权的经济实力。魏甘露元年(256年)他以镇西将军都督陇右诸军事,封列侯。与蜀将姜继成为生死对手。击败姜维后,翌年升为征西将军。景元四年,魏大举攻蜀,邓率部至阴平,经阴平小道出江油,一举打破蜀山天险,进迫成都,刘禅投降。其间走过七百多里无人之地,凿开山岭,开通道路。山高谷深,极为艰险,又加上运输困难,粮食快用完时,邓艾就用毛毡将自己裹住,沿山坡向下滚,时年七十矣。将士们也都攀着树木贴着悬崖一个个接着前进,最后终于袭取成都,为翦灭蜀汉立下汗马功劳。

可惜,灭蜀后邓艾的义阳脾气大发作,他从魏国利益考虑,厚待蜀国降人,积极准备伐吴,采取了一些自作主张的做法,引发本来就对军事将领存在疑虑的司马氏,终于在二士争功中死于蜀中。过了很久,晋朝政府也终于遮遮掩掩的表示了对他的昭雪,承认他并没有反叛的做法。

最成功的义阳籍军政大家,被自己忠于的政权杀死。

  

不过,也不是所有义阳汉子下场都不好。

蜀国的邓芝,字伯苗,就是其中一个。邓芝是义阳新野人,文武双全,既是出色将领,又是出色外交家。他的家世显赫,是汉司徒邓禹后代,后来做到领兖州刺史,阳武亭侯,大将军。 汉末人蜀,没有得到知遇。但是当时益州从事张裕善于相面,曾对他说:“君年过七十,位至大将军,封侯。” -- 这张裕会给别人算命,自己却不知惜命,因讽刺刘备后来被杀,是刘备杀戮的很少几个“人才”之一。刘备定益州,芝为郫邸阁督。一次刘备到郫,与语大奇之,擢为郫令,迁广汉太守。所在清严有治绩,此后邓芝当了一段外交家,极为成功的重建了孙刘联盟。三国志中记载过他和孙权的一段对话,非常精彩,“权谓芝曰:‘若天下太平,二主分治,不亦乐乎!’芝对曰:‘夫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如并魏之后,大王未深识天命者也,君各茂其德,臣各尽其忠,将提?⒐模?则战争方始耳。’权大笑曰:‘君之诚款,乃当尔邪!’”,孙权说两家平分天下,肯定不是真话,邓芝就痛快的说明白,等灭了曹魏,咱们还有得好好较量吧。后来孙权给诸葛亮写信,说:“和合二国,唯有邓芝。”

邓芝还是很好的武将,诸葛亮北住汉中,以芝为中监军、杨武将军。延熙六年,就迁为车骑将军,后假节 -- 和关羽一个待遇了。十一年,涪陵国人杀都尉反叛,芝率军征讨,随即平定。就在这次战役中,邓艾外出射猎,见猿母抱子,艾射中之,子为拔箭,取木叶塞创。艾叹息,投弩水中,说“吾违物性,必将死焉。”延熙十四年卒。

芝为大将军二十余年,赏罚明断,善恤卒伍。然而不治私产,妻子不免饥寒,死之日家无余财。

邓芝,可谓义阳汉子中的幸运儿。

不过,邓芝的脾气也是很大的,史记:芝“性刚简。不饰意气,不得士类之和。于时人少所敬贵”,意思是他为人不给人留面子,和大家都不太和睦,对同僚看不起,不过也有例外“唯器异姜维云”

现在要是有谁到旧义阳地方,不知道能不能看看当地人,是否还有这样的“义阳脾气”

[完]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