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从David Harvey的一篇文章谈债务货币 -- jugojl6

共:💬11 🌺2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从David Harvey的一篇文章谈债务货币

看到西西河上的葡萄和wolfgan,最近在谈论日本的国债存量已经达到国家GDP190%,以此作为日本快完蛋的证据。

其实大谬不然。

日本的确陷入困境,但困境的来源,并不是来源于debt finance,不是来自于他的国债过多,而是来自于他根本的经济结构长期处于出口型经济,以及他的金融半吊子自由化,还有技术革命上保持领先越来越吃力。

值得注意的是,有人用美国的国债存量与GDP比值不如日本高,来说明美国的危机程度不如日本严重。又大缪不然,美国的国债存量是高是低,要看他的国内生产能力到底相对如何,按这种话来说,日本的情况比美国好太多了。

那么,什么是国债,什么是私人债务,他们和货币之间关系如何?和经济之间关系如何?原来我是把私人债务和国债完全分开的,我最近看了篇有意思的文章,虽然文章的内容不是谈debt finance性质的,但是却自觉地把国债和私人债务统一在了debt finance之总概念下,我觉得可以统一起来,组成一个 债务/货币 金字塔, 塔的最背后垫着的,就是国债。国债是社会的基石,没有国债,社会就要崩溃。要关注的核心不是国债存在不存在,是否能还清的问题,国债是还不清的,也不需要还清的, 要关注的是国债/货币量和生产能力的匹配问题。也就是说,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法国的Credit Mobilier比美国的次贷“好得多”, 中国的国开行,日本的国债,都比美国的次贷“好得多得多”。

http://newleftreview.org/?page=article&view=2740

文章:新左评论:David Harvey 资本主义为什么要城市化

(文章主要讨论城市化的原因,在支持城市化的实现手段、金融支持里反复出现了debt finance)。这篇文章很值得读,原因超越了这里讨论的debt finance,我只是就一个不太重要的副题提出一个理论。

对debt finance的评论如下:

debt finance. 起源于人们无法接受 凭空创造的货币,而坚持要求或者需要有一个物理终极支持点(如黄金——当然,只需要能应付随时兑付即可),或者为一个表面上看起来的不断带来利息的债权创造过程来创造货币。这一浪推一浪(私人债务其实依托于公共债务),最后一波就是公共债务,所以这最后一波公共债务,实际上是依赖于通过种种间接形式实现的用新债还旧债的加速增长过程(即同时包括利息的支付带来的债务存量增长和适应社会生产扩大所需要的债务存量增长)。当然,这些国债是不可能被兑现提取出来的,只能是一个适时“提取”的现金流的形态,保持一个社会运转的平衡,否则政府就只能图穷匕首现,完全monetize这些国债券,使得可流通的claims instrument(就是现钱)变成洪水,破坏社会运转平衡。

所以,只要不monetize这些国债,永远无事,只不过政府为了这个利息上的法律义务,必须不断滚雪球罢了。这对于只追求货币符号的阶级来说,是容易的---所以马克思生活的19世纪后半期英法的那些国债食利息者其实是最好对付的。他们不会去要求逼迫政府之后去moneitize。

一旦所谓要monetize这些国债,其实类似于私人银行的挤提,只不过政府只能从空气中变出,当然这个挤提危机,对于政府这个终极社会信用债务实体来说,那就是表现为国债发不出去,新国债拍卖不出去。

政府债务就是货币基础,其实是凭空变出来货币满足社会的需要,只不过走了“向未来借取”的形式。所谓向未来借取,从整个社会来说其实是不可能的--我是说扣除服务于扩大生产必须规模的增长比例以外的 法律规定而导致的利息,其实就是滚雪球的滚下去。

——在普通的日子里,是依靠于资本求利的天性(拿国债有利息而拿现金没有利息),防止最后要monetize这些国债,而让他们乖乖的继续接受国债这种“终极形态”。尤其是对于世界货币国如美元,这种结构更加稳固(而发展中国家就不太如此稳固,因为如果把整个世界看成一个经济体,则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因为不是世界的基础锚单位,所以他们的国债其实地位相当于这个债务工具光谱中比较靠近“私人属性”,“不稳定属性”的那部分)。他们的外币危机就类似于私人银行券或私人存款的挤兑。

所以,国际上的实体--国家,其实和公司、私人银行没有明显的界限,尤其是那些产品、社会经济生产运转两头在外的国家,更像一个公司或私人银行。它的外币储备其实就是经济运行网络中银行的准备金,随时应付提兑和存入(兑入)的平衡。它要靠经营的利润来累计储备--在私人银行是银行利润的积累,在小国家就是用多于进口的出口的实物流净流出来为本国累计货币根基准备外汇金。

于是又涉及到国际多货币共存的可能性。社会运转是否会把终极的 流通媒介集中到一个东西上来呢?如果你放开两者之间的投机,那么很可能最后是必须采取固定制度或者最后必须集中到一个东西上来的(因为固定兑换比率制度可能受到 自然条件的影响--如金银混合本位制度与金银开采比例的不匹配性,或多法币国际货币制度下固定汇率与各国根据本地区需要而变更本货币数量要求上的矛盾),如果你是自由波动,会不会引发类似于 私人银行券的那种相互竞争导致对方出现挤兑得情况呢(类比到多货币体系就是 1 自由兑换--相当于可以随意存款移动, 2 对方出现挤兑--等于是纷纷要求把对方货币换成本国货币,对方货币对我国货币贬值--但只有对方依赖于我方某商品时才会在对方引发生产经济运行的危机)。所以多货币体制很可能只能是 符合 相互之间相对封闭的 国家群落型全球格局,每个国家群落一个主导货币(相当于该群内的世界货币),且相互之间不能自由兑换,而汇率则可浮动可固定--主要就是要抑制随意兑换,因为货币这种特殊物品来不得自由。

David Harvey在这篇论述资本主义发展和城市化的过程中,多次提到了debt finance,不过,是形形色色的debt finance,在我个人的理论中可能分属于“可持续”(如支持扩张性经济的公共债务)和不可持续的债务(过度的私人消费者贷款、房屋炒作贷款等等),而在本文中处于大体同一类型:debt finance,只不过具体的发生位置有前有后罢了(前的--比较有风险不坚实的,比如让私人来负担全责的泡沫性房屋抵押贷款,后的——比较没有风险的,如美国的战后支出,中间的——如处于历史发展阶段的法国动产银行Credit Mobilier,美国到73年爆炸的地产泡沫)。

其实,这个debt finance支持扩大型经济发展的结构,只要这几个东西稳定可以不出问题:1 整个债务/货币金字塔不要发生过度头重脚轻的情况,即有可能default,引发恐慌的私人债务不要过分膨大, 2 整个债务货币金字塔的膨大要和生产能力相匹配,而且最好是世界内部要均衡(现在的世界就是从全球来看似乎还比较匹配--中国的生产能力配美国的债务货币购买力--可能后者也过大了,但是内部很不平衡--美国自己没有匹配的生产能力)

关键词(Tags): #债务货币#debtfinance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