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海禁:关于明朝的体制的断想 -- 查理五世

共:💬10 🌺1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这有一段海禁与闭关的资料:

1. 明代的海禁

明政府禁止私人出洋从事海外贸易的政策,亦称「海禁」。始於明初时张时弛,但

直至明末都为曾撤销(26)。海禁政策始於明太祖朱元璋,他除了允许部分国家或

部族透过朝贡的方式前来贸易外,其他私人的海外贸易一律禁止,而屡颁禁令如下:

洪武十四年(西元一三八一年)十月己巳。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27)。

洪武三十年(西元一三九一年)四月己酉。申禁人民无得擅出海与外国互市(28)。

除此之外,在洪武二十一年时,因防倭寇曾有过徙民墟地之举,但说法各不一,如

有说是汤信国在明朝洪武五年(西元一三七二年)曾主观的认定澎湖岛民有叛离并

且难以信任的理由,向朝廷提奏,要把澎湖岛民迁回内地,但最先是以安抚劝说之

策,到最后似乎得不到结论,从洪武二十一年(西元一三八八年),周德兴巡视福

建海防,以澎湖为海外孤岛,不易防守,且有接济倭寇之害,建议撤守澎湖,太祖

许之逐废巡检司,将澎湖居民迁徙到漳泉二府(29)...等的说法。而明初放弃澎湖,

徙民墟地可能非只一次,而其原因列举倭患与抗官之二说,似均属可信(30)。但

是话虽如此,实际上,明朝官厅想真正的要把澎湖的汉人全部迁回大陆,并不是一

件容易的事。澎湖与大陆间的来往或许因一时被阻而中断,但是,福建沿海居民的

冒险心及给予政府衙役的贿赂,立即使这种政府的禁令变成具文,所以澎湖的兴旺

依然继续不灭。而到了明成祖永乐之后朝廷虽一再的重申禁令如:

永乐二年(西元一四0四年)正月辛酉。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贷,交

通外国,因而为寇。郡县以闻。逐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

在有司防其出入(31)。

但以远不如明太祖严厉,而且禁令的范围也逐渐缩小,此后对海禁都采较宽容的态

度。到了嘉靖元年(西元一五二二年)朝廷认为贡舶贸易也助长了倭寇,於是连合

法的贡舶贸易也都一并禁绝(32)。隆庆年以后由於倭寇之患已大致平息,明廷才

又废除部分禁令,虽然明朝朝廷缓和了海禁政策,但并不是公然允许海外移民和对

外贸易,特别是葡萄牙与荷兰愈是频繁的要求开放通商门户,明廷就愈严加拒绝。

於是在一六二二年时,荷兰军官率舰艇七艘,在澎湖妈公(马公)港登陆,不发一

枪一弹便占领澎湖,上岸后立即要求割让澎湖并准许能在中国沿岸自由贸易,而最

后在两军长期的相持不下,明军使出「海禁」的手段,来封锁断绝荷人的粮食和水

源,最后荷军终於在风柜城头竖起白旗投降,而分乘13艘船横渡海峡,往台湾位於

当时叫做大员或台湾的台南安平登陆(33)。而这种严厉的海禁政策,不但无法遏

阻私人海外贸易,反而造成商人和地方官相互勾结,继续进行违法贸易,而明朝历

代皇帝对海禁的态度不尽相同,但从其执法的主要依据-《大明律》的条文来看,

大明王朝全面实行海禁的立场是非常明确的。《大明律》明确规定:「凡将牛、马、

军需、铁货、铜钱、缎匹、绸绢、丝绵出外境货买卖及下海者杖一百」(34),

「若将入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绞。」(35)另外,《大明律》禁止私人制造具有二

艉以上的大船,而没有这种船只,是不可|能出海的,私自携带违禁物下海,及与外

番交易者一律处斩,并枭首示众。甚至帮助与交结这种违禁海商的平民也要充军发

配(36)。

2.清代的海禁

清初满人入关,郑成功退处东南沿海一带,继续反抗。为了断绝沿海人民对郑成功

有人力和物力的接济,清廷於顺治十二年从浙闽总督屯泰疏言:「沿海省分无许片

板入海」(37)。顺治十三年六月(西元一六五六年)又谕令浙江、福建、广东、

江南、山东、天津各督抚镇,「申饬沿海一带文武各官,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

违者「不论官民,俱行奏闻正法」(38)。顺治十七年(西元一六五六年)九月,

又应福建总督李率泰奏:「以海氛未靖,迁同安之排头,海澄之方田沿海居民八十

八堡及海澄边境人民於内地安插」。翌年,顺治皇帝宾天,康熙皇帝即位,黄梧主

张把「山东、浙江、闽、奥沿海居民尽徙入内地,设立边界,布置防守。将所有沿

海船只烧毁,寸板不许下水」(39)。随乃有顺治十八年之迁界令:

谕户部,前因江南、浙江、福建、广东濒海地方逼近贼巢,海逆不时侵犯,以致生

民不获宁宇,故尽令迁移内地(40)。

清廷实施海禁部分,原因是因为郑成功「不时侵犯,以致民不聊生」乃作此「保全

民生」(41)实际上则是要把郑成功完全孤立海外,绝其交通,使郑氏再也不能从

沿海获得粮饷及人员之补充,以至其「船只无可修葺,自然腐烂」,「粮草不继」

而「不攻自灭」(42)。为了断绝郑成功的物资供应,清廷实施海禁迁界而付出了

非常大的代价。然而清廷并不因此而改变其海禁政策,因为,虽然牺牲了为数不少

的税收与生命,但死亡的都是汉人,不是满人,却也因此巩固了满清的统治与地位。

直到康熙二十三年才有限度开放海禁政策,也只维持了三十多年,到了康熙五十六

年又重申了禁令。这一次是指明不许去南洋,原因是康熙皇帝相信吕宋,噶喇吧

(雅加达)等处为「海盗之薮」,「藏匿盗贼甚多」恐怕汉人出海和这些盗贼勾结造

反,於乾隆年间,清廷继续严格执行海禁政策(43)。而乾隆采取了三条措施禁止

外国商船入浙海关做生意:

一.提高浙海关关税,「洋船意在图利,使其无利可图。则自归奥省收泊,乃不禁

之地利也」(44)。

二.对来宁波贸易的外国商船,强制性地「令原船返棹至广,不准入浙江海口」

(45)。

三.不许在宁波开设洋行及天主教堂。

但这也只针对欧洲,特别是针对英国和荷兰商船,其实乾隆顽固推行一口通商的闭

关政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担心中国人民在与外国人的频繁接触中形

成反对清朝统治的情绪和力量(4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