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小杂感·“焚书”·小别的话(1) -- 陈郢客

共:💬479 🌺3902 🌵4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为什么总有人要把历史作黑白解读?

说一句不好听的话,您这样解读,才是压根就没有看懂陈MM的文章。在我看来,历史本来就是功利的,是站在后人立场上的功利。

如果内战后TG建立政权是正当的,有历史合理性并且一直到8@8一直正当,这血对学生和TG谁有好处?根本是双输!如果TG得国不正,或者即使49年正当,但76年正当性已经流失殆尽,那您何以对学潮一代如此凉薄?

历史是前进的,TG是发展的,为什么您的眼中TG只能在“一直正当”和“正当性已经流失殆尽”两者之间选择其一呢?如果我说,TG确实犯了很多错误,但还是中国人最好的选择,您是否能明白?TG犯错=我们要推翻TG?我是不能同意的。

如果王、柴、吾死在广场上了,如您所说真成了谭嗣同,是不是我们该欢呼另一场革命,恰如晚清,这对中国是好是坏?王、柴、吾不过是当时的发言者而已,我没有看出他们的血比其他学生市民的血更高贵,死那些人的血就不是血,他们不算谭嗣同?

他不愿意如徐锡麟回国搞暗杀,后来也被血吓坏了,他反对青年去送死,他的怯懦真实。

历史是功利的,历史是延续的。看一个事件,固然要看当时,但也要看后来的发展。为什么您认为他们,就只有“送死”和“怯懦”的两种选择呢?您如何理解“韧性的斗争”?TG当日,死在刑场的固然很多,活下来的恐怕更多,要不然也不会有一天建立现代中国。MY和戊戌相比,相同的是后来都走上歧路,并没有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什么贡献;不同的是,当日尚有六君子作为领袖而牺牲,MY的领袖们,事发之时就寄望他人替他们流血,才更令人不齿。说起来,历史是功利的,如果活着的人能够做出有益的事情,人们自然不会记得当日的隐逸;如果活着而碌碌无为,才会计较为什么当日没有牺牲。

您对鲁迅的其他观点,我就不引了,说得不过是网上随处可见的“鲁迅不过是批评”这样的话。当然仁者见仁,如果您从鲁迅的文章中只读出了“批评丑恶”这四个字,我也不能说什么。陈MM从鲁迅的文章中读出他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对底层的关注和对上层的不妥协;林语堂读出鲁迅的“大心肠”;叶公超读出“正面的热情”;闻一多读出“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的精神”;梁实秋读出“怨恨之气,横亘胸中,一吐为快”。这就是“我注六经”,您的评价不免显出您自己的境界。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