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小杂感·“焚书”·小别的话(1) -- 陈郢客

共:💬479 🌺3902 🌵4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小杂感·“焚书”·小别的话(16)

明代之前·(你也许不熟悉的)创制细节:

譬如说两都。

1.商殷时期,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过渡时期,商汤灭夏后所居(灭夏前所居为南毫)的都城西毫(今河南偃师)亦还使用。“帝盘庚之时,殷已都河北,盘庚渡河南,复居成汤之故居。”“帝庚丁崩,子帝武乙立,殷复去毫徙河北。”——南都、北都的拉锯,是为迁都过渡期。

2.隋炀帝一上台就开始修建洛阳城。大业5年,“五年春正月丙子,改东京为东都。”东都洛阳补救西都长安偏西的地理位置,这是帝国战略平衡的大手笔。

炀帝在创制方面,多有建树。设“进士”科,进士科以考政论文章为主,千年科举由此基本定型;修大运河调度物流;双都平衡;其父杨坚行租庸调制,关东行均田制。强大的唐、汉之前,均有一个短命而颇多建制的王朝:隋、秦。创制的代价,严酷如斯;后世好乘凉,我们不可不记。炀帝西巡张掖,大业5年,炀帝“亲征吐谷浑,破之于赤水。慕容佛允委其家属,西奔青海。于是置河源郡、积石镇。又于西域之地置西海、鄯善、且末等郡。谪天下罪人,配为戍卒,大开屯田,发西方诸郡运粮以给之。”开拓西域,承汉代,启丝绸之路。之前中西交通,北道即出敦煌至高昌,经焉耆、龟兹、疏勒,越葱岭,再经费尔干纳、乌拉提尤别等地而至波斯;南道即出敦煌自鄯善,经于阗、朱俱波、渴盘陀,越葱岭,再经阿富汗、巴基斯坦而至印度各地。隋炀帝开“新北道”(老北道遂为中道):出自敦煌至伊吾,经蒲类、铁勒部,度今楚河、锡尔河而达西海。南拓安南、占婆(今越南)、台湾。海南岛上分置儋耳、珠崖、临振三郡。583年,突厥分裂为东西突厥。剑桥中国史云,“在炀帝全盛时期,西突厥人对他似乎是一个次要问题”。唐再接再厉,相对彻底了结了突厥人的威胁。炀帝征高句丽未果,隋亡亦与之有关,——李世民承之,李治承之,高宗时代,终于解决了这一威胁。不如此,未必能成全我们盛唐的文采风流!

这就是隋炀帝。他的性格逆境时不够坚忍,事功计划太过庞大,当时民众,自然颇受劳苦。不堪时,便会起义。豪强起,隋亡唐兴。然而他确是个战略天才,唐实受大益于此:“他可能有点像政治美学家,这种人的特点可用以下的语言来表达:的确,自欺欺人也许是一个规律,因为带有强烈的艺术成分的政治个性具有一种炫耀性的想象力,它能使其个人的历史具有戏剧性,并使一切现实服从野心勃勃的计划。”除去“为万世子孙”筹谋的始皇帝,中国2000年定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隋炀帝。后世人对这位少年君王的大志和想象力,向来五味杂陈。倘若步调再稳一些,庞大计划不图一世而匕现终善,隋代也许不会败亡得这么快,他的下场也不会这么惨。不过,有些事情,唯有无知无畏、好大喜功、意气风发的君主才能做得。他少计民众的忍耐底线,亦少计朝代的危亡线;造福后世的大运河便是这种思维下的成就品。唐末诗人皮日休有诗一首,“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掩卷一叹。

3.忽必烈初兴于上都(遗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东二十公里闪电河北岸)。入中原日深,燕京初定为中都,后改称为大都。上都遂为避暑的夏都。每年4月,皇帝携众十万余人从大都奔至上都(在此行草原部落酋长生活);8-9月,秋季再转回大都。异族元皇帝,是以两都转换两种生活方式、两种角色定位(时间分为三分之一;三分之二)。从中便可见元和清的大不同。忽必烈对取士的态度,固有异族之警惕,亦感金代儒生的无用,“汉人惟务课赋吟诗,将何用焉!”这一停,就停了半个世纪。成宗、武宗时期,亦多议科举,然而均未实行。元仁宗时期,为改革由吏入仕制度的某些弊端,主张以儒治国,重新提出“求贤取士,何法为上”。元代科举考试,共举行过9次(其间由于伯颜擅权,执意废科,还曾停科两次)。科举取士共1200多人,占同时期文职官员总数的4%。而且取士名额亦分蒙古色目人、汉人南人。蒙古、色目人的考题较易,少考一场,授官级别却要高。第一届科举因蒙古人、色目人考生中难以选满150个举人名额和50个进士名额,遂将汉人和南人的乡试会试名额同数空缺,以维持四等人入选数量的均衡,虽然汉人、南人考生数量是蒙古、色目人的数倍。从中,亦可见元和清的不同。清大约是徘徊于北魏和元两种命运之间,遂有“满汉一家”、“满汉暗分”走钢丝之举,下场命运亦由此而定。

中央之国的历史长河,三分之二时间呈统一态,三分之一呈分裂态(类似欧洲),然而统一的理想则相沿无改。无宗教一统,能整合出“三教合一”(儒、佛、道)的概念;有一统文字,音变而千载可通。——这便是中国,中国人趟出的道路。

【附录】隋炀帝西巡途中所作:《饮马长城窟行》。“通首气体强大,颇有魏武之风。”“隋炀起敝,风骨凝然。隋炀从华得素,譬诸红艳丛中,清标自出。隋炀帝一洗颓风,力标本素。古道于此复存。”诗云:

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

  岂台小子智,先圣之所营。树兹万世策,安此亿兆生。

  讵敢惮焦思,高枕于上京。北河见武节,千里卷戎旌。

  山川互出没,原野穷超忽。撞金止行阵,鸣鼓兴士卒。

  千乘万旗动,饮马长城窟。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

  缘严驿马上,乘空烽火发。借问长城侯,单于入朝谒。

  浊气静天山,晨光照高阙。释兵仍振旅,要荒事万举。

  饮至告言旋,功归清庙前。

ps:非为炀帝翻案。关于炀帝,“好大喜功”便是的评。后来皇帝少有学他的。下场太不好。为功业而失安稳,而失江山,已走向皇帝的“悖论”处境。——多数皇帝整顿河山,首为安稳、平安。他是皇帝中的“异数”。

通宝推:王树,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