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旋翼机--空中摩托车 -- 天高云

共:💬25 🌺1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旋翼机是最适合中国国情

旋翼机之梦

时间: 2008-10-30 8:54:00 新疆日报网

  (新疆日报网)他的网名叫“山鹰”。亲手造一架飞机,与它一起飞上蓝天,是他的梦想。

  这个梦想,从他八九岁时起,萦绕多年而始终不渝。

  梦想萌发的那一年,是1978年。梦想实现的日子,恰巧是2008年。

  如今,旋翼机造好了,可以在三四千米的高空自在飞行。红色的机身,艳丽,轻巧,落落大方,十分抢眼。

  当他驾驶自己亲手设计制造的飞机飞起来的时候,心里想了些什么呢?

  10月15日,一个晴朗的日子,我与刘洪波约见,了解了许多关于他和他的“飞友”造飞机的故事,新鲜,有趣,也包含了人生百味。

  梦想动手造一架旋翼机

  当他从窗户反射而来的阳光里走过来的时候,刚从黑暗的过道里出来的我一时难以适应这么强的光线,我看不清他的脸,只是随着他坚定的脚步走向他的办公室。与他面对面交谈的时候,我发现他不像生产经营健身器材的掌门人,倒更像一个认真而专注的工程师。其实他的兴趣点,就是在这些机械上:汽车、船、飞机、健身器,都是他热衷的话题,他都制造过。

  “我很小就有飞翔的梦想。”刘洪波说起他造飞机的事儿,表情沉静,仿佛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他父亲曾经是海军航空兵,虽然由于身体原因未能参加飞行,但对于飞行十分向往。做父亲的可能没想到,他当年订阅的《航空知识》会对年幼的儿子产生那么大的影响。父亲可能更没想到的是,他的飞翔之梦将由儿子来实现。那是1978年,八九岁的刘洪波只要一做完作业,就捧着《航空知识》看啊看。一则有关国外航空新技术动态的报道更是让他着迷:旋翼机!虽然当时的杂志是黑白印刷,旋翼机并不起眼,但他像是着了魔似的,旋翼机的原理、手绘图纸,他看了一遍又一遍。

  一个念头在他的脑海里牢牢地定了格:我要自己造一架这样的飞机!

  这个念头一产生,他兴奋得睡不着觉。

  为什么旋翼机对一个小小少年会产生如此强烈的吸引力呢?他渴望有朝一日像鹰一样自由自在地飞翔,这就是答案。

  30年了,飞上蓝天的景象已经数不清有多少次在他的梦中出现。

  高考,他的第一志愿就是北京航空学院。未能如愿,他后来走进了西安公路学院,攻读的是汽车专业,还是循着心中的梦想而去。

  可是,要让一堆重达一百多公斤的金属飞上天空,谈何容易。需要付出的,不仅是时间、精力和财力,还得要冒不可预知的风险。刘洪波大学一毕业,就想琢磨造飞机的事儿,被父母阻止了。刘洪波听从了,父母的担心情有可原。

  如今,人到中年,他忽然觉得,这个对于自己而言如此重要又如此美丽的梦想,不能就这样随着时光的消逝而消逝。否则,将是他终身的憾事。

  他决定了,重拾梦想,动手造一架飞机:旋翼机。

  一旦决定了的事,刘洪波就会义无返顾地去做。家人知道他的脾气,从默许到支持。

  开着自造的敞篷车出去玩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还是技术员的刘洪波,很想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不能造飞机,就造一辆车吧!

  那时候,他的构思十分明确:造一辆城市观光旅游车牞敞篷车、手工“砸”出来的车身长长的、有18个座位、一迈脚就能上去,表层要涂得花花绿绿,一开出去,就能出尽风头。

  他开着这辆时速40米的敞篷车,拉着老婆孩子和一大群朋友,出去疯玩。

  二道桥、安宁渠、水磨沟……乌鲁木齐周边的地方玩得不过瘾,他又带着家人驶向更远的吐鲁番、库尔勒。

  一路上,他的车成为最亮丽的风景,收费站不收费,风景区也免收门票。更不可思议的是,旅游中巴车上的游客甚至纷纷跳下车,过来询问:“到哪儿去?”“吐鲁番。”刘洪波答。“噢,带上我们吧!”

  十几号男男女女爬上了这辆奇异的敞篷车,一路欢歌,一路笑语,兴奋得不得了。

  在吐鲁番,刘洪波的敞篷车也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还遇到了一件十分有意思的事情:一位老人拦住了车,东摸摸,西瞧瞧,喜欢得不得了,非要上来。他坐在车上,成了刘洪波的“导游”,去葡萄沟,到交河故城,转遍了吐鲁番所有的景区,让刘洪波他们过足了瘾。

  大半天过去了,老人的兴致依然颇高,他要请刘洪波吃饭,还要订购6辆这样的敞篷车。席间,老人的随行人员告诉刘洪波,这位老人是当时的吐鲁番行署秘书长。

  刘洪波的敞篷车引来社会的青睐,其他一些景区也纷纷要求订购。那时候,一身书生气的刘洪波,还不很清楚如何将敞篷车列入商业运作。他的这一杰作,拿他朋友的话来说,就是“花钱造了一个大玩具。”

  尽管如此,彩色敞篷车的制造成功,在刘洪波的成长史上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注脚,经验的积累为他以后造飞机做好了铺垫。时至今日,水磨沟等景区还在使用他造的这种敞篷车。

  “随着城市的发展、旅游业的兴旺,这种敞篷车应该是非常看好的,你为什么不做了呢?”记者好奇地问

  “事儿要一件件地做,把一件事情做好了,才能谈得上去做另一件事。”如今已经辞职并创办自己的健身器材制造公司的刘洪波,运筹帷幄之时,非常谨慎。他现在思谋的是,如何使旋翼机更加完善。

  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飞友”

  飞机有多种类型,刘洪波为什么钟情于旋翼机呢?

  “造一架旋翼机是我童年的梦想,旋翼机也更加安全,驾驶更简便,更易于普及。”刘洪波的想法很单纯。

  “你造的旋翼机和30年前你在杂志上看到的,一样吗?”我问。

  “原理基本一样,就是所用的发动机和材料比起那时候更加先进了。”

  旋翼机,顾名思义,就是头顶上有一个和直升机一模一样的旋翼,在飞行中依靠旋翼的旋转产生升力。正是因为这样,万一发动机出了故障,旋翼机可以像降落伞一样飘降,甚至可以自己选择降落地点。

  去年12月,刘洪波开始着手设计和制图。实际在国外,旋翼机理论也是这两年才真正成熟。回首1978年,自己造飞机真好比天方夜谭,并不具备社会土壤。

  即便是现在,听说他要自己造飞机,周围一些人同样很怀疑:“自己造飞机?玩笑开大了。”刘洪波感到很孤独。一天,他在网上看到一个飞机半成品的照片,像在孤岛上遇见亲人一样欣喜:这个和他有着共同梦想的人是谁呢?刘洪波注意到照片上的煤气罐上印有“乌市”的字样,兴奋异常。他立即给对方留言:“你好,我也是一个对飞机痴迷的人,请尽快与我联系。”落款为山鹰,他还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号码。

  十几天过去了,没有音讯。

  一天刘洪波开车行驶在路上,手机响了,他一接,一个声音传来,语气急切:“你好,你是山鹰吗?”

  刘洪波的心狂跳起来,马上意识到这一定是那个他要寻找的人:“你是哪位?”

  “我是雪原孤鹰。”“你是雪原孤鹰?真想不到能联系上,你在哪儿?我马上过去!”

  刘洪波立即调转车头,直奔“雪原孤鹰”的住处。

  这个网名叫“雪原孤鹰”的人,1990年造的一架传统固定翼飞机就能飞离地面了,多年来,他把自己的积蓄都花在造飞机上了。

  能在同一座城市遇见怀有同样理想的人,两个人如逢知己,不再感到那么孤独了。他们相互诉说着造飞机的酸甜苦辣,交流技术,相互鼓励。他们深知从事这一行当必须顶住各种压力,树立恒心,而社会的理解、家人的支持,对于他们实现梦想是多么重要。

  刘洪波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投入工作。一直以来,旋翼机的结构不知在他的脑海里浮现过多少次了,所以,一旦动手去做,一切都像是瓜熟蒂落一样顺畅。

  旋翼机,旋翼机,刘洪波像着了魔一样,不是坐在电脑前设计、修改图纸,就是泡在车间里进行试验。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甚至彻夜不眠。一个月,图纸就绘好了。

  材料的疲劳强度、结构的是否合理,牵扯到复杂的动力学、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等方方面面的学科,这些他都要反复进行测试。飞机是很精细的,来不得半点疏漏。为了对比操控、结构、人机工程,他同时做了两架验证机,一架是仿制机,另一架自主研发。

  在制造旋翼机的进程中,刘洪波通过一个叫xuanyiji@hotmail.com中国旋翼机官方网站,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飞友”,刘洪波他们的队伍逐渐壮大了。

  一个叫马伟的飞友,在某大型国企任高级技师,在得知刘洪波在造旋翼机并要参加反恐装备展时,毅然请了一个月的假来乌鲁木齐加入到了制造旋翼机的行列。发动机是整架飞机的心脏,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他通过夜以继日的努力,改装出了高效节能可靠的飞机专用发动机,这两架验证机也凝聚了他的汗水和智慧。

  刘洪波对尾翼、旋翼、座舱等部分进行反复测试,图纸就修改了几十次,每个小零件他都绘有图纸,全套图纸加起来有几百张。根据图纸制造,参数更确切,更有把握,也为今后的生产流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旋翼机驶向湛蓝的天空

  今年8月底,在天山南麓的水西沟,天空晴朗,造好的旋翼机就要在这里飞起来。那一天,风向、风速都很适宜旋翼机的飞行。

  以前,刘洪波闭着眼睛无数次地想像过驾机飞行的过程,如今,当发动机轰鸣,旋翼飞速旋转,飞机腾空而起,带着他驶向湛蓝的天空,当他从天上俯视苍茫大地,仿佛真得变成了一只山鹰。

  像鹰一样在天空翱翔,那是他重复了千百次的梦境。今天,这个梦想终于成真。

  刘洪波的心里怎么能不激动呢?

  他造的旋翼机长2.4米,宽1.5米,旋翼直径7.2米,最高时速每小时180公里,单次飞行距离最长可达300公里。在今年10月10日至12日的乌鲁木齐警用反恐技术装备博览会上,他的这两架旋翼机再度吸引了众人的目光。人们好奇地观赏着,询问着各种问题,刘洪波不停地给观众解说——发动机、螺旋桨、操纵杆……一些观众甚至天天都去,流连忘返,最后也成了义务讲解员。

  有个学生看了展览,不想上学了,想去造飞机,被刘洪波坚决制止了。他对这名学生说:必须首先要学好功课,打好扎实的理论功底,盲目地照猫画虎,是很危险的。

  农牧区的人看了旋翼机,无限向往:要是开着旋翼机去放羊、洒农药,那该多便利。石油行业的人看了旋翼机,也在想:要是在广袤的戈壁滩上有这种飞机,检修油气管道的效率会提高多少啊。

  的确,尤其是在地广人稀的新疆,有一架这样的轻型飞机,繁重的工作就会简单许多。

  “旋翼机离我们的生活究竟有多远呢?”我问。

  “很近。”刘洪波对此充满信心:“发动机国产化的问题一解决,成本就会降下来,一个旋翼机也就是一辆家庭小汽车的价格。”

  “目前国内旋翼机技术与美国相比,差距不是很大。国内摩托车厂和汽车厂都可以研发用于轻小型飞机用的专用航空发动机,因为部分摩托车和汽车的发动机只要稍加改造就可以用于航空。”

  刘洪波造的这种旋翼机,重量不到110公斤。根据《中国民用航空法》的规定,不超过116公斤的飞行器不需要到相关部门登记,驾驶者也不用考飞行执照。

  目前在我国民间掌握制造旋翼机技术的仅有3家,从技术上讲,他的这两架飞机在全国也算领先了。很有意味的是,中国旋翼机官方网站的站长也是新疆人,他是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教官赵军。

  在这个网站上,醒目地写着:“旋翼机,中国老百姓的私人飞机。”

  赵军指出,飞机的主要种类有固定翼飞机、直升机和旋翼机。前两者不仅价格昂贵,而且都存在失速、尾旋、共振三大致命杀手。旋翼机却大不一样。旋翼机也称自转旋翼机,外形类似直升机,但飞行原理与其截然不同。万一发动机熄火,它会像一片树叶一样飘降下来。并且,它的起降距离很短,在南湖广场、学校的运动场就可以起降。在城市周边建一个足球场大小的机场就可供旋翼机使用。

  旋翼机在国外很流行,据赵军介绍,美国一个县平均有十几个到几十个机场,美国私人旋翼机拥有量近10万架。在美国人家里,一般有两辆汽车,就会有一架飞机,5000米以下给空管打个电话通报一声就可以飞了。旋翼机的驾驶比直升机容易得多。国外一些旋翼机运行培训中心,对没有飞过任何机种的新手,一般通过两天的训练和带飞即可放单飞,而对有过训练的人一天就行了。

  在发达国家,旋翼机的第一大用途就是警用,其成本与直升机的比例是116,美国、德国、南非等警方都在使用旋翼机,是边境巡逻、缉私反恐等维护国家安全的有力手段。

  赵军说,刘洪波设计制造的旋翼机是我国所有博览会上推出的第一架旋翼机。

  赵军的目标很明确,今后一是向老百姓推广,二是行业推广。他透露,面前旋翼机已在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立项,进入讨论阶段,将作为一项课题展开研究。

  赵军打了个形象的比方,就像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私人小轿车还很奢侈,现在已成为非常普通的交通工具一样,旋翼机是最适合中国国情。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旋翼机将来必定会走向老百姓,在中国的未来无可限量,对于救灾、救援、乃至交通、经济、文化、生活都有较大的影响,也会增加很多新的就业机会。

  土壤很肥沃,市场很广大,大众也很热情。这给刘洪波继续研究和测试旋翼机增添了新的动力。

  旋翼机成功地飞起来了,大量的验证工作还在进行着。旋翼机还需要经过500小时左右的验证。刘洪波带领一拨人正在忙乎这事儿。当然,从实验阶段进入工业化生产,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刘洪波是有心理准备的。

  起身告别之时,刘洪波一再说明:“旋翼机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我点头道:“凝聚了集体智慧的旋翼机才能如此顺利地飞起来。”

  令人感慨的是,1978年,中国的社会经济还处于起步状态,并不具备旋翼机诞生的土壤,刘洪波梦想萌发之时,还只是一名小小少年,造一架飞机只是他的一个童年梦想。2008年,中国的社会经济已经今非昔比,走上繁荣兴旺的轨道,旋翼机的理论也成熟了,个人拥有私人飞机,就像当年个人拥有私人轿车一样,可行性呼之欲出;刘洪波厚积薄发,造飞机的梦想如同足月的婴儿顺畅地实现了。整整30年,数字的巧合,又是多么生动地折射了改革开放的中国的巨变。

  旋翼机,当它真的飞起来了的时候,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惊喜,还有它对于我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所寄予的无限期望。

  

  ■相关链接:

  旋翼机又称自转旋翼飞行器,是一种以自转旋翼作为升力面、螺旋桨推/拉力为前进动力的旋翼类飞行器。

  旋翼机与头顶上同样有一个旋转的翅膀的直升机的明显区别在于,旋翼机依靠前方气流吹动始终处于自转状态,因而一旦发动机空中停车,可以直接依靠旋翼自转着陆;直升机旋翼还需要一个转入自转的过程。所以旋翼机没有直升机的低速回避区,安全性更好。旋翼机由于其旋翼自转,没有自发动机至旋翼的减速和传动装置,也不需要平衡旋翼反扭矩的尾桨,因而结构大大简化。旋翼机可通过辅助装置或特殊操控实现跳跃式或超短距起飞(起飞距离0—30米);其降落时,通过操纵旋翼锥体后倾,可实现点式着陆,不需要专用机场。

  旋翼机目前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非常普及,仅美国就有近十万架的保有量,这些飞机主要以私人飞机形式存在。英、法、德、意等欧洲国家的军队、警察、政府执法部门使用也较为普遍。日本和俄罗斯近些年来发展也较为迅速。

  我国目前仅有少数发烧友在进行旋翼机方面的探索,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对其技术和市场的发展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目前仅就技术层面而言,各国发展水平差距不大。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