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想念我的牛肉面 -- 飞翔的鸭子

共:💬30 🌺5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想念我的牛肉面

看了燕人兄的美文《吃面》,二话没说赶紧花之,心中的馋虫呀,也被勾引的阵阵涌动。可惜啊,在现在这个地界上是没办法找到我心爱的牛肉面啦。写个小文,自我安慰一下罢了。

每个兰州人,或者在兰州生活过多年的人,心里都会有深深的“牛肉面”情结。这里鸭子说的是“牛肉面”(兰州人读成“牛—ou面”),其爱称为“牛大碗”,而不是“兰州拉面”。兰州人从来不会将“牛肉面”说成“兰州拉面”。只有“牛大碗”离开了兰州,她才会变成“兰州拉面”,与此同时那股属于“牛大碗”的特殊香味,也随着离兰州距离的增长而越变越淡,还得是指数衰减。记得刚到北京上大学的时候,看到学校附近的“马兰拉面”,鸭子俺着实兴奋的冲了进去,想解放一下心中的馋虫。刚进店门,吸吸鼻子,气味不对呀,那不是“牛大碗”的味道啊。接着,上面了,吃了一口,兴致索然,无非是加了牛肉汤的面条而已,怎么能配得上 “牛大碗”的名号。还好,学校附近就是甘肃省的驻京办,实在想吃了,就到那里解解馋。驻京办的凉皮也很地道(比之北京其余各处),可惜不是总能吃到。读研的时候隔壁有个姐们儿是兰大毕业的,不过她不是兰州人。一天,在食堂相遇,看着饭缸里难以下咽的伙食,我们情不自禁地开始回忆兰州的美食。回忆是从兰大的后街开始的:谁家的麻辣烫,谁家的凉皮子(兰州人读rang(三声)皮子),谁家的炒面片,谁家的灰豆子。。。当然我们不会忘了牛肉面。那姐们儿一脸真诚的说“一天不吃都会想。。。”兰大有间靠近后街的食堂,面对后街诸多美食的强大竞争几乎倒闭。

兰州的牛肉面最有名的是马子禄。老字号味道是很好,可是也就好那么一点,街边巷子里的牛肉面一样好吃。兰州人吃牛肉面也是一绝,绝就绝在吃面的速度。窈窕文弱的MM,站在面馆取面的窗口,看着热腾腾刚出锅的面条,轻轻对煮面师傅说了一句——“辣子多些——”。然后只见里面调料勺晃动几下,随即递出一碗飘着厚厚红油的牛肉面。这红油货真价实,绝非用西红柿搞出来的颜色,正宗的辣椒油啊。配上新鲜的香菜和青蒜,那是要颜色有颜色,要味道有味道。刚出锅的牛肉面极烫,配上红油的辣劲,一般人的舌头和上牙床可得适应好大一会。譬如鸭子,尽管俺爱吃而且比大多数北京人能吃辣,可依然得小心对待,免得牙床上被烫掉一块皮,吃饭不得劲。只见此窈窕MM不慌不忙端起碗,走到餐桌前,拿起桌上的醋壶,咚咚咚咚倒醋进碗,掰开卫生筷,对磨几下,然后筷子上下翻飞,兔起鹘落;嘴里提里突噜,还不忘略张朱唇,免得口红被面条蹭掉。看看手表,三分钟解决。为啥吃这么快呢?“凉了,味道就不好了”(得用兰州话讲)。可是鸭子俺就算再怎么快吃,也是绝对不可能三分钟干掉一大碗面的呀。

生活在兰州有很多关于吃的事情鸭子想不明白:比如,正宗的兰州人(祖辈就是兰州人)吃牛肉面的速度比“外地人”快(兰州是国内著名的“移民”城市,这是当年“支援三线建设”的后果);兰州人炸的红油辣子比“外地人”(比如鸭子妈)炸的好吃;兰州人擀的臊子面也比“外地人”(比如鸭子妈)擀的好吃;甚至兰州人炒的洋芋丝也比“外地人”(不敢再比鸭子妈了,谁晓得她老人家知不知道我这个ID)炒的好吃。难道在兰州特色食品方面,兰州人比较具有基因优势?记得小时候,鸭子极喜欢去好朋友家里玩,不为别的,就为能在她家吃到一口冷馒头夹油泼辣子。不是鸭子家没有,那个味道不一样啊。两个小鬼辣的嘴里嘶啦嘶啦,鼻子吸溜吸溜,可还忍不住一口接一口,香啊!

兰州人吃东西好成风,很久没有回兰州了,不知道现在兰州最火爆的牛肉面是哪一家,也不知道现在的牛肉面还是不是我记忆中的味道。不管怎么样,化思念为食量,等我回兰州,哼哼,哈哈。。。

PS:不好意思发错地方了,应该发到居家美食版的,不知道怎么把它移个地方...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