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某些人乐观的理由 -- 龙战于野

共:💬160 🌺167 🌵1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中国劳动人民的奉献与牺牲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源

前不久,留德博士刘涛把他的大作——《债务帝国,虚拟经济和美国霸权软着陆》贴到了网上。我觉得有必要对他的这篇文章作一个回应,他是花了些功夫写的,相当专业。因为国内互联网上有关“割股奉美”的讨论异常热烈,官僚买办阶级的御用笔杆子也好,国家经济决策层内的经济顾问也好,新生剥削阶级和国际金融寡头的代言人也好,终于有人坐不住了。刘涛的这篇文章显然是表达了当今中国政府的决策立场,也反映了信奉世界经济大循环理论的中国主流经济专家们的“学术”观点。不客气地说这篇东西的观点和立场是极端错误的,它所反映的是西方金融寡头的虚拟资本主义经济霸权在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当然也就代表了其中国代理人——买办官僚阶级的既得利益。

刘涛的这篇文章有四大看点:(一)刘涛怀着业内人士的专业赞赏对美国债务帝国和虚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对世界财富的掠夺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字里行间泛溢着不禁的赞叹,仿佛在欣赏一个江洋大盗如何技艺精湛地盗走了别人的财物,其间一点也感受不到中国人民身为一个被盗者的痛苦。(二)刘涛认为,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的成绩归功于中国倚靠了美国这个债务帝国,中国是金融霸权虚拟经济的受益者而不是受害者,中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美国,道理很简单,没有老鸨逼良为娼,姑娘们会饿死街头。没有资本家的剥削,工人就活不下去(似曾相识的论调,实在叹惋历史的重复竟是如此的活灵活现!)。(三)刘涛认为,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问题不要扯上意识形态,不要提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不要陷入“爱国/卖国的二元思维”,并把被彻底剥夺了话语权的民间那纤弱的呻吟指责为民粹主义。他高高在上把自己看成是审时度势的战略家,只有他们才看懂了世界政经形势,鄙视别人都是“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企图挑战世界的盲动而狂热的“草根”。(四)最后刘涛侃侃而论中国的处世之道:中国必须依附于某个世界强权才能发展,必须继续走“傍大款 ”的发展道路。美国最强大,中国还不能“跳码头”,更不能特立独行,与其被“统一强大的欧盟”强奸,一样被捅了台独藏独的私处,不如从一而终地伺奉美国。刘涛把猥琐庸俗当作高瞻远瞩,这种市侩的心态与眼光简直令人叹服得无以复加。

通篇读来,刘涛阐述的观点没有什么理论深度,他唯一提到了“世界经济大循环”这个所谓后工业时代的最时髦的东西。我将在拙文的第三段讨论一下这个“理论”,现就刘涛的几大论点发表我的看法如下:

一、 债务帝国和虚拟经济的本质就是掠夺

二、 中国劳动人民的奉献与牺牲才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

三、 大循环理论的实质、陷阱和政治后果

四、 精神废墟中的经济改革只能葬送民族国家的未来

五、 世界政治和文化多元化环境下的独立经济体系是大国崛起的战略基础和保障

一、 债务帝国和虚拟经济的本质就是掠夺

刘涛所称谓的债务帝国和金融资本义的虚拟经济,其本质就是通过不等价交换、空币和恶意赊账等剥削、偷窃手段对全世界进行财富掠夺的霸权主义经济,它是一种文明的罪恶,它把不劳而获发展到了极致。可是很多包括刘涛在内的财金“专业人士”,将这种人间罪恶视为经济发达到高级阶段的表现而对之顶礼膜拜。如何看待这种“虚拟经济”,把它看成是文明的进步还是文明的堕落,是金融的发达还是金融的毒瘤,这决定于判断者的阶级立场和阶级利益所在。劳动阶级与不劳而获的剥削阶级对此有着截然对立的立场。我们现在不愿意提“阶级”这个概念,也回避讨论“姓资还是姓社”,以为用一个“和谐社会”就可以模糊立场的界限、掩盖矛盾的存在。这种掩耳盗铃的做法既不能模糊也无法掩盖针锋相对的现实。一个身着价值4万元行头的女人和一个为了40元丧了命的女人之间是不会有“和谐”的。一个辛勤劳作了一整年还不能果腹的男人和一个空坐在电脑前十分钟,用键盘敲打一串串数字就得巨万财富的男人之间也是不会有“和谐”的。这种立场的对立曾无数次地激化成为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阶级间的暴力冲突,乃至由阶级斗争引发的社会革命。因此,“努力创建和谐社会”的中国领导人恐怕再也不能回避对这个问题了。

我们只有在上层建筑的高度找到问题的实质,我们才能够在面对具体问题时找到答案。例如,多年来国内经济运行始终摆脱不了这样一种痼疾:一松动银根,得到刺激发展的不是国内中小型民族企业和内需市场,而是股市、房地产的投机和市场的泡沫化,以及随波泛起的金融腐败和官商勾结的猖獗。一收紧银根,大批企业生产和发展就举步维艰,国内市场跟着急剧萎缩,成为首当其冲受到压制的对象。问题的关键在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是为企业生产服务还是为投机敛财服务,我国金融事业的宗旨是鼓励劳动致富还是鼓励不劳而获。解决了这样的根本问题,我们才会有正确金融政策、货币政策。同样,我们只有深刻认识到美国金融资本主义虚拟经济的掠夺性,才能帮助我们积极摆脱债务帝国套在中国脖子上的经济枷锁,才能最终结束劳动人民再次遭受的金融帝国主义的剥削和掠夺。

二、中国劳动人民的奉献与牺牲才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

刘涛在他的论述中强调:过去20年来,是以美元为结算体系的美元货币贸易圈才让中国的经济发展有了可能,中国只有像其他不发达国家一样依靠美元这个“敲门砖”进入“世界经济大循环”才能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刘涛提醒我们特别牢记,是美国的消费市场和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才带动了中国的经济起飞,因此“我们今天在反思美元贸易弊端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了我们首先是美元国际贸易圈的基本受益者,正是因为美国消费者的巨大需求和美国市场对全球的拉动力量才能带动包括欧、日、中和其它所有国家在内的世界各个经济体的发展”,一句话,就是要我们“饮水思源”,要对美国债务帝国感恩不尽。

刘涛的这个观点反映的是一个普遍的社会认识,当今中国从最高领导人到黎民百姓、从专家学者到凡夫俗子可能都毫无异议地接受了这个说法。对此我感到了最深切的忧虑。中国的发展“非外贸莫兴,非美元莫尊、非美国莫依,非大循环莫为”,这样的经济发展观三十年来一直占据着中国的上层建筑,潜移默化地左右了中国的政治、外交及社会文化发展等各个领域,对中国的政治制度、社会形态、公民社会心理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刘涛的观点正是这样的一个历史背景的印记。看不到劳动创造财富是刘涛观点逻辑错误的根本所在。他在研究中国经济发展时只看到中美贸易的过程表象,而对贸易过程中被廉价出卖的中国人民那巨大的、被奉献与牺牲所浸透了的劳动却视而不见。一个一无所有的人拿什么去市场上做贸易?美国的市场不只对中国开放,美国也不专跟中国做贸易,为什么印度、印尼、巴西、墨西哥这些人口同样众多、劳动力成本同样低廉的国家没有中国这样的经济发展速度?美墨贸易额1996年就超过了中美贸易额2003年的水平,照理说美国的乳汁也像哺育了“包括欧、日、中和其它所有国家在内的世界各个经济体”那样,早就该哺育墨西哥的经济茁壮成长咯?可见,刘涛认为中美贸易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观点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什么才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最终原因,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实际上回到了“谁养活了谁” 的根本问题上。观察同一件事务从不同的观点和立场出发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答案,这决定于观察者的阶级属性。劳动阶级认为劳动养活了自己,剥削阶级的观点则认为对劳动的赎买养活了劳动者,于是剥削有理。(至于劳动的赎买过程中是否会发生或存在剥削,目前一些反对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的人们,比如上海的黄佶等出来否认。这些因运而生的半吊子“理论家”们认为,工人只有为占据了生产资料的资本家劳动才出现劳动剩余的情况,剩余价值是机器、资本等生产资料所产生的,资本家拥有这些生产资料,因此资本家占有这部分剩余劳动是合理的,不是剥削。这是另一个话题了。但在国际贸易活动中,这种剥削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容我后述。)国家的政治制度的确立决定于政权的阶级属性,决定于制度的出发点基于什么立场。国家经济政策及其他社会政策其宗旨是扶持劳动还是扶持剥削也由此而决定了。在开放性的国际经济环境中,国家的贸易政策及其他各项经济政策,到底是服务于作为劳动者的中国人民还是服务于作为剥削者的西方金融资本主义,同样决定于中国领导人如何回答这样的问题:到底是中国人民的劳动推动了中国经济发展,还是中美贸易推动了中国经济发展;是美国的消费市场养活着中国人民,还是中国人民的劳动在养活着自己。这是不容混淆的根本性的问题。

把中美贸易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关系作更深一步的展开,我们还应该看到,跨国资本进入中国投资建厂或购买中国商品等等所有这些经济行为的唯一理由和目的就是获得最大利润,即以最低的代价、付出最低的劳动力成本换得最大价值含量的商品。拿中美贸易来说,美国资本家们之所以能在中国达到他们的经济目的,是因为中国一面为美国资本提供最廉价的劳动力和最低成本的生产资料,另一面提供更多的产品附加价值。那么现在我们要探究两个问题,一是廉价劳动力哪里来,二是被跨国资本赚取的更多的那部分价值是什么,以便从中了解中美贸易过程中所交换的到底是什么,又是谁养活了谁。

劳动力的价格是维持劳动者基本生存所需物质条件的总和,它由劳动者人口和劳动者生存条件双重决定的。劳动人口虽然多,但生活优裕,劳动力价格是不会低廉的。社会生存条件越差,劳动者生活要求就越低,劳动力价格也就越低。英国圈地运动让大量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成为无产者,他们的生存条件变得恶劣,生活变得艰难,这样就为城市工业资本提供了廉价劳动力。中国改革开放的早期,虽然农村剩余劳动人口为跨国资本提供了现成的廉价劳动力,但是中国能保持长达三十年廉价劳动力的供应,单靠农村剩余劳动人口的众多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劳动者基本生存条件被人为地、长期地压制在最低水平。国企私有化运动又产生了大量的城市失业人口,加上社会保障体系的废止又使失业者的生活雪上加霜,生存更加艰难,这样就为外贸企业和跨国资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廉价劳动力。可见,中国劳动者生活受到社会政策的压制,是跨国资本在中国长期获得廉价劳动力的重要原因。

我们再来分析中国向外输出的产品中所含的价值,看看跨国资本家从中赚取到了什么。先介绍两对概念:产品与商品,本值(Worth)与价值(Value)。商品就是在市场上进行交换的产品。农民种粮自食,此时的粮食只是产品,当农民把粮食拿到市场上换成其他物品或货币时,粮食才成为商品。本值内持于产品,是凝结在产品内的使用价值、社会平均必要劳动(即劳动价值)和生产资料消耗的总和。价值则外附于商品,是市场交换对产品本值的价格体现。在产品转变成商品的市场交换过程中,本值往往不能被价值真实体现,价值也常常不能准确反映在价格上,于是就发生本值到价格的两次市场背离,即价值对本值的背离,价格对价值的背离。在市场泡沫化、供需失衡的卖方市场、流通过度及商品垄断的情况下,市场出现正向背离:价格高于价值,价值高于本值。反之,在流通不足、供需失衡的买方市场,市场垄断的情况下则出现反向背离:价格低于价值,价值低于本值。

市场经济环境下,谁控制了市场,谁就决定了市场背离的方向。国际政治所围绕的中心,归根结底就是对国际市场的控制,即对商品市场和原料市场进行垄断,这就是垄断资本主义或帝国主义的实质。过去八年,国际石油价格在美国的垄断操纵下从每桶30多美元上涨到每桶140多美元,这就是国际原料市场正向背离的实例。但是,中美贸易中则出现严重的反向背离的情况。中国输往美国的商品价值大大低于产品的本值,产品内所含的劳动价值和生产资料成本得不到价值与价格的体现。拿服装出口做例子,美国制造和中国制造的服装,其使用价值相等,劳动价值相等,作为生产资料的布料和机械成本相等(因为中国用进口的布料、用进口的设备制造),所需平均劳动时间相等。那么为什么中国制造的价格就比美国制造的价格低8到10倍?最简单的答案第一是中国工人的工资低,第二是中国工厂营运成本成低。

先看工资部分。中国工人工资低的原因有二,一是中国劳动力价格低廉,我前面已经讨论过。二是我们一直在把劳动力成本取代劳动价值,而劳动价值根本就没有被计算到产品价值中去。布料和机器放在一起是不会变成服装的,关键是工人的能动参与使布料产生了新的使用价值。这种增值过程所体现的就是劳动价值。在雇佣关系下进行劳动的工人具有劳动主体——人(即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的双重身份,但他们只被雇主当作可以被其它生产资料,如自动化机械设备取代的生产资料,因此,工人的劳动价值是完全不被资本家承认的,讲得直白点就是:“不把工人当人”。工人工资只是作为生产资料成本对劳动力进行偿付,而不包含偿付劳动价值的部分。这样中国服装产品内所凝结的劳动价值被湮灭了,或被剥削、被无偿输往了美国。

再看工厂营运成本部分。生产资料的成本包含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部分。直接成本价值因上述各种原因被低估的情况已毋庸置喙,必须指出的是间接成本价值则完全没有被估算,包括了资源成本、环境成本和社会成本。这是财富增值最根本的要素,是劳动潜能的源泉。可是,这些成本价值完全没有被体现在中国外贸产品的商品价值和出口市场价格上。不仅如此,急功近利的地方政府为了追求GDP和贸易增长还盲目引进生产严重过剩的夕阳产业(国外的社会成本被转嫁到中国社会)、高能源和资源消耗型产业、污染严重并不易治理的产业等,使得价值向外无尝输送的情况变本加厉,中央政府出口退税政策又鼓励了这种耗竭社会劳动潜能,扼杀价值再生循环的自宫性行为。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清楚地看到,中国过去三十年来,中国的劳动阶级为中国的经济发展默默作出了无私的奉献和牺牲,而中国政府以资源环境的耗竭为代价为西方市场无偿输送了无以估量的劳动价值财富,为发达国家转嫁危机提供了便利,并因此让中国息方法多国家肩负起了沉重的社会负担。此刻,我觉得刘涛认为没有美国这样的债务帝国的“虚拟经济”就没有中国的经济发展、要求中国劳动人民摆正心态被美国剥削和掠夺的观点已经变得毫无人性了。要求回答:美国的市场与中国人民的辛勤劳动熟轻孰重、是注资拯救美国的赊账消费重要还是中国广大劳动人民的生命财产重要这样的问题已经变得轻描淡写。而更令人感到沉重和担忧的问题是:中国以外贸,特别是对美贸易为导向的、灭杀民族创造性、断绝社会财富再生循环的经济道路还要走多远,还能走多远?!

三、“世界经济大循环”理论的实质、陷阱和政治后果

刘涛在他的文中提到了“世界经济大循环”,认为这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个大循环理论指的是国民经济的生产要素在以美元为本位的国际分工体系内、不受国家主权制约、以资本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所进行的流动和转移。帝国主义在殖民时代靠炮舰政策来掠夺世界,1970年代以后靠的就是这个大循环理论,即国际资本在与之相配合的货币政策推动下,辅以旨在控制、演变和颠覆主权国家所展开的军事外交和地缘政治来对世界资源、产品市场和劳动进行空前规模的掠夺。被国际金融寡头操控的世界贸组织(WTO)、世界银行(World Bank)、亚洲开发银行(ADB)和国际货币基金(IMF)就是专门从事世界资源和财富掠夺的国际性金融贸易机构。

其实大循环理论并不是什么新货色,它的政治本质就是殖民主义,它的经济本质就是国际垄断。它不过是殖民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在后工业时期的翻版而已,差别在于,老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是靠船坚炮利来推行这种国际分工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而新殖民主义和超级帝国主义则是靠国际资本输出和新保守主义的政治输出来达到同样的目的。这种“国际分工”和“自由流动”是利益最大化所必要采取的手段,不单是受用于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苏联当年也想要逼迫中国承担“国际分工 ”和生产要素在华约国家内流动(故被称为社会帝国主义)。毛泽东主席一口拒绝了。在人类经济活动的历史进程中,社会生产的发展必然要出现社会分工和生产要素的流动。当人类的经济活动扩大到了世界范围,这种社会分工就成为了国际分工,而生产要素的流动则扩大到全球范围的流动。于是对处于弱势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大循环往往是一个经济陷阱。在国家主权保护下的一个封闭的经济体系内,社会分工和生产要素流动是总体平衡的,虽然在社会的某一个局部会出现不平衡,例如因剪刀差而形成农民和城市居民之间的差异,但合理有效的国家经济政策是可以做到给农民利益补偿,不会有生产要素被外来资本垄断而导致流失的情况。但是国际分工和生产要素全球自由流动的“大循环”就不同了。

首先,生产要素的流动一定是在一个被发达国家垄断了的贸易体系内进行,即在一个被垄断了的市场中进行不等价交换,造成生产要素配置开放性的不平衡和生产要素掠夺性的流失。例如,发达国家通过价值被高估的工业品与被价值低估的农矿产品之间的剪刀差,掠夺性地造成不发达国家生产要素严重流失之后是绝对不会返还经济补贴给不发达国家的。

其次,这种不等价交换和资本的大规模流动一定是在发达国家所规定的国际货币结算体系中和受控于西方货币政策的资本市场中进行,其结果是不发达国家不等价交换的所得又遭受到二次掠夺并陷入难以脱身的货币圈套。中国近年来就深受这种二次掠夺和货币圈套的折磨,一方面经常项目的贸易所得被美国债券截留在外,无偿地维持着美国的挥霍无度,而国内儿童念不起书、老人看不起病,矿工们为了每月20美元的报酬成百成百地丧了命。另一方面,美国一手逼迫人民币升值,一手连续降息,导致国际游资大量进入中国套利,迫使国内货币过度投放,房地产和股票投机市场严重泡沫化,造成国内市场物价飞涨。中国为了控制美国转嫁进来的通胀,不得不提高利息,一边打击了国内企业生产,一边吸引了更多地国际热钱,资本项目账面出现更大幅度的盈余。紧接着美联储让美元不停地贬值,结果中国美元储备大幅度增长,又大幅度贬值缩水,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地被掠夺。

再次,大循环体系中的国际分工最终将导致国家民族的国际生存方式的深刻改变,使得国家经济畸形发展,失去经济再生循环的能力而不能成为独立的经济体,国家便从一个完整的系统蜕变成为一个单功能的经济器官。当人们说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我们不要以为很自豪,实际上是很悲惨的。想一想两百年后,当中国国内的生产要素耗竭之后,这个功能器官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被国际分工异化了两百年的中华民族也就在世界上失去了生存的理由了。老殖民主义者在非洲的单一殖民经济就是更早的国际分工的先例,它是今天非洲许多国家战乱、贫困和极度不发达的根本原因。或许有人会说,英国和美国当年也都曾经是“世界工厂”,但别忘了,英美成为世界工厂时,世界的资源和产品市场是被英美控制的,他们不是在为别人“打工”。而今天中国什么都控制不了,只能为别人 “打工”。一旦要跳出他们的控制,去非洲开拓资源、发展市场,就立刻招来围攻。达尔富尔问题和最近石油工人被绑架杀害等事件都说明了这个问题。

所以说,能否认识大循环理论的实质,能否规避大循环的陷阱,这是关系到百年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大问题。推行“世界经济大循环”,是以维护美英为首的西方虚拟资本主义经济利益和体制规则为前提的,是以削弱乃至摧毁其它国家经济和政治主权为后果的,其本质就是在全球范围推行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所以说,“世界经济大循环”理论是彻头彻尾的帝国主义经济理论。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