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甲午战争与北洋海军 -- AK545

共:💬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龙旗飘扬的舰队

  1889年,北洋海军雇佣教习和洋员34人。到1894年甲午海战中,仍在北洋海军服务的外籍雇员仍有8人。可惜借用外脑,外籍雇员在这里就没有那么成功了,没有改变北洋海军全军覆没的命运。北洋海军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任北洋海军副提督的英国人琅威理(W. M. Lang)的经历,特别值得思索。

  李鸿章在成立北洋海军之初就一直留心物色一个外国顾问。在曾纪泽和英国海军上将的推荐下,1882年任用了“诚实和平,堪以留用”的琅威理,负责北洋海军的组织、操演、教育和训练。琅严格按照英国海军的条令训练北洋海军,为海军官佐所敬惮。1886年,醇亲王以其训练有功,授以提督衔,成为北洋舰队名义上的二把手(一把手为提督丁汝昌)。丁汝昌一次这样讲到琅:

  “洋员之在水师最得实益者,琅总查为第一……平日认真训练,订立章程,与英国一例,曾无暇晷。即在吃饭之时,亦复手心互用,不肯稍懈。去秋退处烟台,已经禀辞薪水,尚手订舢板操章,阅两月成书寄旅。此等心肠,后来者万不能逮。”

  琅的日夜操演和精心训练带来的是北洋海军训练水平的最高峰,然而双方这种互相信任的关系并没有能够一直维持下去。琅认为自己没有得到充分的信任和授权,在第二次签订服务合同前,他在给丁汝昌的一封信中写到:

  “水师已有一半功夫,未竞而去,耿耿此心有不能寝食者。若从此守住,则后来或可一线见底;若见异思迁,则前功尽弃。我深愿为中国出死力,奈何国法不准。如中国能与我订立合同,常为中国水师之官弁。我所应得本国终身廉俸,中国亦能认给,则我亦不难舍英趋中,冲锋陷阵,唯命是听。盖我有妻子儿女,胥恃此也。”

  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是否把北洋海军的指挥权交给一个外国人,也是一个大问题。提督之下的刘步蟾、林泰曾都留英多年,对于琅的指手划脚一直都有不满情绪,再加上北洋海军内部对于琅的严格管理也一直有厌烦情绪,最后终于发生了所谓的撤旗事件:1890年2月,琅威理与总兵刘步蟾、林泰曾督带一些舰只到香港维修时,定远舰管带刘步蟾忽然降下五色提督旗,换上总兵的三色旗,表明自己是舰上的最高长官。琅与刘交涉未果,立即致电李鸿章,对自己的地位提出质问。李鸿章从中调和,提出为琅制作一副四色旗的方案。琅不服,6月与丁汝昌一起拜访李鸿章面谈撤旗事件,李鸿章明确表示以刘步蟾为是,琅当场提出辞职,李鸿章接受了他的请求。11月,英国拒绝了李鸿章另聘英人为顾问的请求,同时宣布不再接受中国海军留学生,中英海军的合作陷入低潮。

  如果刘林等海归派能维持北洋海军的训练水平,撤旗事件可能会成为一个经典的爱国主义教育案例。可惜,琅走后,北洋海军的训练水平一落千丈。“每当北洋封冻,海军例巡南洋,率淫赌于香港、上海,更显得撤旗事件是一场悲剧的开端。”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海军与英国人的成功合作。英国皇家海军上校英格思(Captain J. Ingles)为日本的海军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日本人封他为贵族,使他能够进入日本的上层社会,与日本的高级将领交游。当日本人认为自己不再需要欧洲人时,欧洲人便体面地告退。日本海军发扬师承,不仅保持了欧洲人在时的面貌,而且在他们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