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大学之道”拳道解·一 -- 京城马国兴

共:💬1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大学之道”拳道解·一

或问者曰:久闻您老可谓当代中华武学拳门奇才子也!尤其是诠解、并贯彻“拳术体万物而不遗”的治学宗旨,认为任何一门传统文化学说的理论都可以作为传统拳学的理论来解说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修炼、建体、至用的系列方法,系统工程内容。然而,儒家弟子曾子在《大学》一文的开篇时说: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您老认为这段论述,是否可以作为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理论经典来运用呢?如果能指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修炼、建体、至用及攻防功夫艺境升华的系列方法,系统工程内容的呢?您老就具体的阐述一番如何?

答曰:可以呀!我经常引用其中的论述语句来说明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修炼、建体、至用及攻防功夫艺境升华的系列方法,系统工程的内容。今天就这段论述的全部内容先进行“注解”,再命名标题进行统一的系统之阐述吧!

【注解】

大学之道:大者,道也;大学,道学也;之道,道路也。合而言之:无形道学的道路的意思。

亲民:亲亦通新,即新民也;亦不失“亲”之意思,就是欲想新民,就要亲民,与民亲密无间,方能新民。在自身修炼中的“民”,就是指自身内外各部位器官而言也。

至善:“行、止”于当行之时、之处;当止之时、之处。皆无过不及,谓之至善。

知、止、定、静、安、虑、得:知:知则易行,不知则难为;止:因知能为不能为,故能止于当为之境地而为之;定:定在当为之境地而为之则顺畅,顺畅必然心清气静;静:静则归根,归根之静则无不应也;安:即能安于所处清静之地之境地,就能安排好所行之事物;虑:就是能考虑周详而不间断的筛选之取精华、弃糟粕而无遗漏;得:即通过不间断的筛选之取精华、弃糟粕,而能得到自然应该得到的技术、技巧、功夫、艺境。

格物致知:格,革除之谓也。即“正其不正”之过程始终也。物者,道者,无形之物也;物质者,有形之物也。此句是说:革除一切之物质不正的干扰,才能达到道心真知的境地。

人心、道心:古训:“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唯一,允执厥中。”所以才有内功养生之道修炼之将“人心”脱换成“道心”的“格物致知”的方法、说法的。

此为修行德行者必读之文章

子程子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于今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者,独赖此篇之存,而论、孟次之。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庶乎其不差矣。”

宋朝大儒,程伊川先生说:“大学是孔子留传下来的书,阐明的是初学者进道之修德行的门径,到如今还能够看出古人作学问之先后次序的,乃全靠这本书的存在,而修炼者如何能够功成艺就,亦全靠这本书所揭示的精旨妙谛指示的清楚明白了;至于论语和孟子,研读的顺序应在其后了。

学习、修炼文武之道的人必须先从这本书的内容学起,那就差不多,不会有错了。 所以,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人亦必须先精心研读《大学》的书旨妙义,则“建德体,至道用”的修行过程就不会迷失方向,出现错误了。

“明明德”精义解

大道学问的道理,在于彰显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就是“明明德”,再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除污染而自新,而且精益求精,做到最完善的地步并且保持不变。将这个意思是如何具体运用到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修炼、建体、至用及攻防功夫艺境升华的系列方法,系统工程内容中的呢?

因为,传统拳术攻防之道本就是“建德体、至道用”的一门无形之“道学”的学问,而这门学问历来就有其一定的传承、修炼的必然之道路。这门学问的成才道路基本上乃如前贤所说,就是“法分三修,游历三境,成功一也。”然而,这其中最关键之处有三点内容:

一是修炼内功养生之道的建立“健之体”,能使健之体达到并具备“知来藏往”的能力,谓之“日明之德”,修炼外形柔弱无骨建立“顺之体”,能使顺之体达到并具备“内感通灵”的的能力,谓之“月明之德”;日月齐明,谓之“明明德”。这就是“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的建德体之说法的精义。只有“建德体”的筑基工程成功,才能具备“至道用”的功德能力。

一是在于“亲民”,就是内外功法修炼的深入自身内外各部位器官(民众)之中,了解民众即时的需求,并主动协助他们及时的解决这些需求,这就须要“仁慈博爱”的道德才能做的到、做的及时、做的好,这就是在于“亲民”的意思。这就体现了老子所说:“我有三宝,一曰慈”的精义。

只有“亲民”的工作做好了,才能不断的弃糟粕、取精华的“推陈出新”,方能使之“日日新,又日新”的不断升华。

一是“在明明德、在于亲民”的始终过程中,都要做到“行于当行之时,行于当行之处;止于当止之时,止于当止之处”,能于此,谓之“无过不及”,就是“止于至善”之谓也。

“七妙法门”精义解

浅显直白的说:能够知其所止,止于至善,然后意志才具有定力;意志具有了定力,然后心才能静下来,不会妄动;能做到心不妄动,然后才能安于所处境地而能随遇而安排好一切事物了;能够随遇而安排好一切事务的能力具备了,然后才能处理事物精当思虑周详,即能够不断的筛选之取精华、弃糟粕了;能够思虑周详,不断的筛选之取精华、弃糟粕了,才能不断的升华而达到至善的境界。

而在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修炼、建体、至用及攻防功夫艺境升华的系列方法,系统工程内的的始终过程中,任何一个攻防技术、技巧、功夫等不分小大环节之修炼、掌握、到运用精熟、及其升华,都要经历“知、止、定、静、安、虑、得”的“七妙法门”这一完整的过程才能获得“至善”的境地,最终达到“拳道合一”的艺境。这就是“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句的精义!

修炼拳术攻防之道的“近道”法则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广泛的说,天地万物皆有本有末,凡事都有开始和终了,能够明白本末、终始的先后次序,就能接近大学所讲的修己治人的道理了。

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自然亦存在“本末、始终、先后”的进阶次第顺序内容。简约论述如下:

对于自身而言“本末”,则内劲为本,外形为末;无形法身道体为本,有形攻防招法为末;建德体为本,至道用为末;攻防技击能力为本,套路演练为末;攻防功夫实相为本,经书理法为末。

对于修炼一事如言“始终”,则建德体为始,至道用为终;攻防之用则听探为始,顺化为终;艺境升华当然小成形拳招熟为始,大成神拳神明艺境,具备神化之功为终。

对于修炼至用如言“先后”,当然是先建德体,后至道用;建德体当然是先建健之体,后建顺之体,再建健顺德之体;至道用应当先从小成形拳招熟艺境开始,继而中成气、意拳懂劲艺境,最后大成神拳神明艺境,具备神化之功,而达到无形无象无上境的成功一也!也就是达到“拳道合一”的真一不二之“道”的艺境了。

“至知格物”精义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经言是说: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谓之“治国”,一定要先治理好自己家族的大家庭,谓之“齐家”;要想治理好自己家族的大家庭,一定要先修养好自己本身的德行,谓之“修身”,而修身的方法,有“修养补正气,修炼弃糟粕”之两项内容;要想修养自己本身的德行,必须先端正自己的心境,谓之“正心”,即将“人心”脱化为“道心”;要想端正自己的心境,必须先使自己的真气真诚、无妄是谓之“诚意”;要想使自己的真气真诚无妄,必先明心见性,先达到“道心知”道事物生成演化方法、准则、道理,谓之“致知”;要想见性明理致知,必先要革除非道之人心的“物欲”,修正其不正确的观念,谓之“格物”。这就是“研机于心意初动之时,穷理于事物始生之处”的精旨妙谛!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经过一番内功养生之道修炼的尽性穷理的功夫,物欲革除之后,谓之“物格”,一切事物生成、演化的方法、准则、道理无不清楚明白的知道了,谓之“知至”,就是“真知”的境地;尽性明理之后,起心动念皆是真诚无妄的“意气诚实”景象;起心动念则真诚无妄,自然存心端正无妄念无偏倚之又能无过不及,谓之“心正”;心正则气正、气正则身形行为自然端正,身心端正无妄,自然会好好地修养德行,此谓之“身修”;能够修养德行身体力行,自然一家族的大家庭的成员和睦井然有序,谓之“家齐”;大家庭经营得井井有条之后,才能得到够治理好国家的能力,以这样的德行能力治理国家,谓之“国治”;国家得到具有德行能力之人的治理才能够踏上正常运行的轨道。只有国家踏上正常运转的轨道之后,才能进一步使天下太平,才能使“天地、万物与人”保持生态平衡相安无事的平和状态,这样才谓之“天下平”。

由此可以看出,每个人自觉的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重要性了。不单是自几的功德正果,而具有社会安定团结的社会价值!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