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大学之道”拳道解·二 -- 京城马国兴

共:💬1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大学之道”拳道解·二

有关这一点,前贤亦有明确的论述,以资对照,录而并解之如下:

“小可经纶,大可赞誉天地”精义解

人既为万物之灵,必心与道洽,庶几致人,不为人所致也。故君子必具天险王道之全,洞天时地理人事之权宜,其略则孙、吴、司马之策,始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故君子战必胜也,历观古人个有取法。昔亚圣云:浩然之气,至刚至大,直养无害,塞于天地之间。夫浩然之气,在于天地间,则保合太和之气,以之生成,在人则空灵无间之气也,即真气。其中刚柔浑合、阴阳互生,即所以结丹粒之道也。其大莫喻,其小难破,而来往造化之神涵于其内。故曰:放之弥六合,卷之藏于密,直养即勿妄勿助,直自然先天之力,在神为非人力也。无害者乃顺生机之自然,去其害生机者也。养至真息圆满,百慧从生,永生无灭。小可经纶,大可赞誉天地,故曰则塞于天地之间。

阐释:

  首言:人即为万物之灵,但必须是心与道洽合,方能称之“灵”,就修炼传统手战之道而言,必内外兼修,内有文体成,外有武用精,文体武用而合道者,方可在较技中能制人,而不被他人所制矣!能如此者,乃君子之修。何谓君子之修?《易》曰:“其德行何也?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君子遵之而修则道法长;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小人遵之而修故道法消”。其因何也?君子之修,一君而二民,则主从顺也,遵天道而行,其德盛,故道法长,乃顺天之道行也。即以神为主、以气为充、形从而利,以柔用刚,顺随为法,是谓君子之修道法长。小人之修,二君而一民,二主一从,内必二主相争,主从不顺,背天道而弛,其德衰,欲妄增,故道法消,乃背天之道弛也。即以形为制、尚气任力、神从则害,阴阳不辨,动静不知,刚柔不分,虚实不明,任欲而为,是谓小人之修道法消。

  故君子必具天险王道之全,是何意旨。天险者,即天道艰险之简说。天道者,本体太一。体太一者,又名天险。即浑元归一,乃体太一。王道者,阴阳也,阴阳统一也。执阴阳者为王道。其义出自:君主执六律,霸者法四时,王者分阴阳,帝者体太一。此乃治国之策。又是修炼者进阶升华之层次步骤。而此文以“天险”言“帝者体太一”的神化之功、成道之神明艺境。以“王道”言“王者分阴阳”的成道之大成艺境。然此两种大成艺境,皆已经浑化归一,具备一而三之元玄之妙用了。故其所用“其势险节贵短”,乃知人所不知,能人所不能,修练、建体、至用分明,仍具天险王道之全的精义。

  然具此大成之艺境,还要洞明天时、地理及人事等诸方面的权宜之策,方可不为他人所制矣!而其权宜之策略,则以孙子的“先为不可胜,然后图谋之”以为全胜之策略;要象吴起一样,无所畏惧,战必胜之;要象司马懿能忍辱负羞,静待其变以胜之。要想制人而不为他人所制,光德艺不足以胜任,必有此三条权宜之策,始可运筹于胸间、决胜于较技之中。故君子战必胜也,有其致胜之德艺和谋略。一统阴阳之道于一身,是谓“君子必具天险王道之全”之精义尔。

  虽同是修道,然历观古人,各有取进道之法,此即是“道本一,法万千”之意思。就修炼传统手战之道而言,各门派、拳种,也是各有取法。虽各有取法,然必心与道洽合的宗旨不变,以求致人,不为人所致也,乃共同的。这就是《九要论》中所言:“盖一本而散为万殊,而万殊咸归于一本,事有必然者。

  就以论“气”而言,昔日孟子说:浩然之气,至刚至大,直养无害。塞于天地之间。是以天地间的保合太和之气,即浩然之气,以喻身内修炼而生成的空灵无间之气,即真气。此气平时修炼可为“相”,能使自身内清虚外脱换而安和;战时可为“将”,统一身与人交战,以柔用刚则战必胜。此乃修炼、建体、至用,及攻防功夫艺经得升华皆能与“道”洽合。

  而真气之生成,其中“坎中一阳之刚,离中一阴之柔,阴阳刚柔浑合,阴阳相互滋生,即所以又以结丹粒之道而述说之。

  此中说明:修炼之事,必心与道洽合。而与道洽合,即与道同体。道体者:万物之祖始,本无形无象,无状之状的存在,即太虚之状。传统手战之道的修炼,所谓说“恢复古原始”就是本“剑经”中所说的“精练法的三才浑化归一的浑元之道体”。只有此道体成,才有此道体的一而三之元玄之妙用。即听探之良知,顺化之良能,达到神化之功的艺境。此即“天险王道之全”的精义。

  而能将神、气、形三才浑化归一成此道体,必须从修炼内气开始,即从丹道所论的炼精化气、炼气生神、炼神还虚为始终。在修炼的过程中,其中刚柔浑合、阴阳互生,而来往造化之神涵于其内,最终可使自身内清虚而外脱换,达到虚灵妙境,即体太一之道体,皆空灵无间之真气使然。此乃“有形练到无形处,练到无形是真功”之精髓妙义耳。道体无形,故能生妙有。此即修炼传统手战之道的后天返先天的说法中,将后天有形之形,化归于先天道体无形之状,方有攻防的一而三之元玄的制人而不为人所制之妙用。

  传统手战之道的“意气君来骨肉臣”的宗旨,就是以真气言自身空灵无间之道体的,而此真气运行往来造化之神又涵于其内,故其大莫喻,其小难破。故曰: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卷放得其时中。全以真气之至用,而言道体之至用的。故“气以直养而无害”,是说真气之生成、运用,乃至正至大至和至中的自然先天之气,其所以能有攻防之至用,是在神为,非人力也。故曰:“直养”二字,是说真气之生成、运用过程中应“勿忘勿助”。忘者,神迷遗失,不知所以。助者,妄为,假借人力以助之,故曰妄。已非自然也。

  修炼传统手战之道,外尊天道而行,内顺自身内外各部位器官性能而修,方能成之。即此文所讲的:“无害者乃顺生机之自然,去其害生机者也”。可知古今见解之一致无异尔。而“意气君来骨肉臣”的君臣主从之宗旨,和以柔用刚之不撄人之力的顺其势,借其力;让力头,打力尾;粘走相生,化打合一的用法之准则。都体现了传统手战之道的“无害者乃顺生机之自然,去其害生机者也”的练、用之基本精神。就是以听探用顺化的基本法则。也充分地体现了顺生机之自然的练、用之基本精神了。此乃“不以道殉身”的精髓妙义之解释。就是不能因为修炼传统手战之道,而以糊涂练法、武练法、横练法的修炼方法,而残害自身的自然生化之机,造成盲目修炼所致的疾病痛苦缠身,甚至危害生命。凡以此而修炼者,又不知适时而止,错失良机,造成疾病痛苦缠身、促死,可谓之以道殉身。此乃不值得,是得不偿失呀!前贤一再之嘱咐:文练乃正宗。舍此之修炼皆不能与道洽合,便是俗学旁门,难窥圣境矣!

  修炼传统手战之道,本是中和之道,以养真元之气为主、为根本,方可使自身内清虚而外脱换,达到一身空灵之境。就以攻防而论,也只是顺势借力而用之。即以顺随法的以柔用刚一法,而应他人万拳之变化,自然恰机得当,也永无失处,本不繁杂。故练而得道者言:“十年练拳,十年养气”。养至真息圆满,百慧从生。就健康而言,生机勃勃,自然能长寿。就攻防而说,以柔用刚之技术方法,也是生生不已,制人而不制于人的功夫。此乃从健康、技击,并行不悖而立说。

  真正“养至真息圆满,百慧从生”。则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中通达人事,权宜策略,成竹在胸。往小处说:有具备筹策、规划、管理事物的能力和才干。往大处说:可以赞育天地生生之德,参透天机,皆可用于造化生机。其德无量矣!

  故曰:修炼传统手战之道,以养真元之气为主、为根本,直至真息圆满,自然百慧从生。自己小可经纶,大可赞育天地。故曰:“则塞于天地之间”。此乃借天地间的浩然之气,直养万物的好生之生生之德。以喻人身内真气,亦可直养自身内外各部位器官,似浩然之气具备好生的生生之德。修养真气,不单可使自身生机之自然环境、状况极佳,具备良好的攻防艺境,还可开慧益智,可使自身具备筹策、规划、管理事物的能力和才干。具备经天纬地之才以普济天下。这也与浩然之气,塞于天地之间,直养万物一样。可知,前贤将修炼传统手战之道一事,视为健康、技击、增长智慧、获得才能的一门专修学问来看待。这一点,值得我们今人学习。现今之人修炼传统手战之道,有没有这样的认识?及认识的高度与古人同否?真值得探讨一番,这也是继承、发扬传统手战之道的一方面之主要课题。

经中所言“真息圆满”,何谓真息?何谓圆满?此乃内功修炼法中的术语。真息者,乃真人之呼吸,即真气呼吸法,非指口鼻呼吸也。真气在体内运行,有升降涨渺之景象。故定为“升渺为吸,降涨为呼”。真气以此而运行是名真人呼吸法,简名真息。圆满,是说炼神还虚,慧开道通的光明境,是为功德圆满。真息圆满,是说内功修炼的“无为者,大周天也。盖火候行于真人呼吸处。”此处本无呼吸,自无呼吸而权用为有呼吸,以交合神炁。神炁合一,而至一身无处不能真气呼吸,便是手战之道的真息圆满。此即“挨着何处何处发的太极功夫艺境”。“周身光芒不断”亦是。故我只从手战之道而论,不从炼丹而言之。丹道的真息圆满另有其说。两者不可混矣!

全民自修身的人类社会之价值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上自天子,下至平民百姓,一切人都要以修炼内功养生之道的“明心见性”之“尽性穷理”的方法,达到“建德体、至道用”之修身的功德为做人处世理事的根本,如果不这样“建德体、至道用”修行自身,或连根本的“建德体、至道用”的修身之“本末、始终、先后”顺序都搞乱了,没有“德体,道用”的攻防功夫能力,却想要治理好国家、平和人与天地、万物的生态平衡的关系那是根本就不可能的事情;把切近的修身、齐家看的不为系列能力之重要的根本,反而去高谈治国、平和天下,是从来没有这样之道理的。 这也正如老子所说:“以德治国,国之福也;以智治国,国之贼也”的道理。

能于内功养生之道的修炼、建体、至用的人,必定能够在“意气君来骨肉臣”的宗旨指导下之建德体的基础上,追求至道用的攻防功夫艺境,而又是从小成形拳招熟艺境开始,经过气、意拳懂劲的艺境,最终达到大成神拳神明艺境,具备神化功能而能成功一也!这是修炼功成艺就的阶梯顺序,如果没有建德体、至道用的修炼顺序之阶梯,却要想治理好自身而能达到大成神拳神明艺境,具备神化之功而能成功一也,是跟本不可能的事情,根本就不存在这种道理。

精于武术的明代学者颜元大声疾呼:“一身动则一身强,一家动则一家强,一国动则一国强,天下动则天下强。”此呼声至今使人感到发聋振聩也。

柔外刚中的强身强民强国的道理

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贯彻“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的方针,乃强身、强民、强国的根本策略。看看前贤对这个问题是如何说的:

夫剑乃儒雅中之利器,有正直之风,和缓中锐锋,具温柔之气,灵则通神,玄能入妙。飞来飞去,无影无踪。作云作雨,如虎如龙。变化莫测,转展无穷。诛人间之恶党,斩地下之鬼精,可破阵以攻城,随手指点,草木皆兵;可防一身之害,资三捷之成。故珍为致宝,运可通神。光灵明而不昧,体刚健而长生。扫则雾消烟掩,挥去则石走云崩。可避水火之灾,入不溺焚;可解刀兵之乱,视如不见。

其为德亦若人也,资禀于阴阳炉火之炼,性成于元亨利贞之能,百折不屈,九转而形骸备。铸冶始于神人,传授依乎仙术。习贵专精,功宜百倍。非取天地之气,无以培养人之本源;不吞日月之精,奚以轻身健体?非精足气不能清,非气足神不能灵。非内而精气神、外而筋骨皮,浑成一片,身不能轻。将何以飞取雁书、远逐鸿迹?非如此何以通妙,而能超众?能御大敌,足称万兵之祖。故精足则战耐久;气满则呼吸细;神清静而圆融,则变化莫测。故曰:身完天下无敌手,剑完四海少敌兵。能此二者,方可超凡入圣境,庶几驭众为高明。勿负古人之留意、仙佛之苦衷!

《浑元剑经剑髓千言》

此论中的“有正直之风,和缓中锐锋,具温柔之气,灵则通神,玄能入妙。”就说的是柔外刚中、锐进直取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就是对外柔和友好,自己健运自强不息!

你看我这样的注解、阐释这段经文指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建德体、至道用及利己利民、利国的精旨妙谛,得当与否?

或问者曰:妙哉之文!立论严谨,论述精辟!令人神而往之也!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