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贤圣至真”拳道解·二 -- 京城马国兴

共:💬1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贤圣至真”拳道解·二

圣人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合,从八凤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阐释:

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圣人之修者,乃遵“乾、健,阳物也;坤、顺,阴物也。阴阳合德,刚柔有体,以成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即健顺和之至,太和一气,具有“八凤不挠”的功用,虽然攻防功夫形势与人同,筋节与人异也。和颜悦色真刚毅,施招用手、施手用招的法式与世俗之人无异,然而全是以听探用顺化,顺化之中亦听探着的法式完成的。由于“浑则静,以逸待劳;玄则元,驭静以动。动中亦静,则正奇进退之机,迟速幻转之妙,悉出于无心,系自然之运用。因时致变,因力制人。至于方圆立体发用之妙,件件原委之于自然之神,统蓄以先天寸绵之力,为无为无不为也。以动静互为其根,阴阳迭神其用。”攻防变化全凭“听探、顺化相互为用”以制胜,故而“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淡为愉”,以自得“健顺德之体、用”的“唯道是从”之清静“无为”为真功夫。故而,形体康健,精神抱一不散,亦可以长命百岁之寿耳!

圣人的攻防功夫艺境之施手用招、施招用手乃含形随应致变,皆从他力取法。要在心空灵,而手灵妙,猝变无心动中徨徨之色,动静皆自然,非勉强也。自然之力,由于习惯也。如能潜神熟炼,自可时至神知。这就须要贯彻“形用半,劲用对五,阴阳逆从,劲形反蓄,中土不离位”的法式才能达到“粘走相生,化打合一”的艺境;进一步修炼可以达到“皮打抖弹震死牛”的艺境了。

圣人的攻防功夫艺境以层次化分,应为“气、意拳懂劲“的中成功夫境界。

至人

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阐释:

再升华者,乃达到至德全神,内气、外形阴阳和合的至人艺境。这就是健顺和之至,太和一气的“毛发松弹守三阳”的全体透空的太极艺境。

此乃神明的神拳之攻防功夫艺境的第一阶段,即全体透空的太极境界。说的就是连“皮打抖弹震死牛”中的外皮都不要了,纯以太和一气而用之。这就是拳谚所云:“驱掉众阴邪,然后立正阳” 的功法、艺境之精义。

既然“正阳为一”,为何以“三阳”言之?而又言“守三阳”?此中精义,须辨而知之。此“守三阳”。乃取“泰卦”的“三阳开泰”立义。泰卦卦象,坤上乾下。即如人体修炼,外阴形,内阳气,修炼传统拳术至“全体透空”的太极之虚灵妙境的境界,正是拳道的“亨通泰平”的“阴平阳秘,其身乃治”的身体健康,安泰平和之景象。

但为何言“守三阳”呢?只是因为“正阳之气”分为三种用法,这在《拳经拳法备要气法指要》的歌诀中说:

须分存气常充腹,贯通筋骨壮形骸;

翻复回旋身辗动,杀手休将气放怀。

此歌诀中说明了内阳之气的两种用法,一部分阳刚之气,放置在少腹丹田中,做为定砣而使用,功成之术语名词曰:太极紫金球。一部分阳刚之气贯通筋骨壮拳势了。此两部分阳刚之气的作用已经说清楚了。自然已是“二阳”已明。尚有“一阳”又哪里去了呢?做何之用了呢?这就是具有抗击打能力的“铁布衫、金钟罩”之功夫的说法之存在的道理。即有一部分阳刚之内气,根据具体功法,已在身体的“皮里肉外形成了一层薄膜,此薄膜的形成,犹如人体穿上了一件布衫,而此薄膜布衫具有护体的抗击打能力和效果,故以“铁布衫”喻之;如果此铁布衫功夫修炼精熟,此内气又可与肉层同化,达到肉为墙的抗击打的金钟罩的初步功夫。如果此内气再能出体,环绕周身,厚度一到三寸左右,乃金钟罩的功夫成矣。这样,我们就知道“守三阳”之说,是指:一、少腹丹田的定砣之阳气,使之不能离位;二、合成铁布衫、金钟罩的阳刚之气的薄膜,使之不能消失,方具有抗击打的护体之功;三、随时以备出击壮大拳势击人的阳刚之气,要守住而时以蓄备之。这就是“守三阳”之精义。然定砣之阳气,成膜护体之阳气,二者修炼功成自可衷于职守,其可不守自守,也就勿虑了。最难的就是“壮大拳势的阳刚之气”之如何守了?

此句“毛发松弹守三阳”的关键在一个“松”字上。一般的习拳者在读到此句话时,认为“松”是指外形的“松活,松灵”来认识的。其实不然,《内功四经内功经》中说:“曰松、劲之涣也;曰汗,劲之萃也”。注文中说:“松者,柔之甚也,软之极,养精蓄锐之意也”。说明此“松”字是言表内劲之贯通筋骨壮拳势那一阳之气的状态的。因为此时的功夫艺境已经到了“全体透空”的太极之“虚灵妙境”了。哪里还会有外形的“松紧”问题可谈论的呢?也只有内劲的“松紧”问题可谈论了。况且,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功夫艺境达到“全体透空”的太极虚灵妙境的境界,就连内劲的升降法式的“吸提呼放”都不得已而置之不用了。只运用内劲的寂感遂通的一气“涨渺”的法式了。如果以内劲的浑圆收聚之“渺法”为“紧”,则内劲的浑圆发放之“涨法”为“松”。则此乃是此时此境之内劲的“松”与“紧”的认识。以这样的观点,来认识壮大拳势的那一阳之气的“松弹”二字之精义,也就是此内劲的“涨”发之方法了。此就是“以后天真人呼吸法,寻得先天真人呼吸处”的法式,而修炼出来的内气之涨渺的功夫。以上述之对正阳之气的三阳功能之分配的论述,来认识“毛发松弹守三阳”这句诀言的精义,也就不会偏颇了。修炼、建体、至用,自然有法了。

首先要确定:毛发松弹守三阳已是三阳开泰的神明艺境的神拳的功夫了。正是:以神击神,身未动而得人,乃一触即发的功夫得矣!自然具备有:蜘蛛游网轻灵无比,及荷叶滚珠的无点不弹簧之功夫;浑身无处不太极,挨着何处何处发;沾衣如号脉,沾衣十八跌的功夫;来力不入,去力无阻的功夫;来无影,去无踪,一阵清风倏忽的功夫。此数项功夫艺境,才能体现出神明的神拳功夫艺境。只有神拳神明功夫艺境才能充分体现出“毛发松弹守三阳”这句拳诀之全部精义。

然须要将神拳神明之来力不入,去力无阻的攻防功夫艺境之实质内容,解释一下,才能致使习拳者按法而修,功有所得。不至于进入误区。

来力不入,是因为有内劲在皮里肉外的合膜功夫,此膜合成,犹如身体穿了一层衣衫,具有相当的抗击打能力,自有护体的功能,古人称之为铁布衫、金钟罩。当对方击来时,其有击到空桶壁上的感觉,自己不受其力的冲击而受伤,故曰此功夫为:来力不入。

去力无阻,是内劲化于无形,当对方击我身体某处之时,我不畏其击打,当其击我身体瞬间,我内劲已然将其节节摧打直至脏腑,可造成对手被击打状态,此谓之:去力无阻。亦可主动攻击而用,攻击时只触其皮毛,其必应击飞跌而出之,而被击打者其不觉有受力击打之感觉,只觉一触到自己的衣服似的,而其势又觉得不可抗拒即飞跌而出。亦是去力无阻的功夫。形意拳中的“硬打硬进没遮拦”的拳诀之精义,即是指此时的攻防功夫而言的。

毛发松弹守三阳的全体透空的太极境界的虚灵妙境,正是驱掉众阴邪,然后立正阳的有形练到无形处,练到无形是真功的真气功夫的体现。但自身的体之内外尚有铁布衫之膜形、金钟罩体之形,丹田定砣之气,即内有“内劲之形”尚未到内气无形无象之候。如果以毛发松弹守三阳与皮打抖弹震死牛,这两句诀言所表达的攻防功夫艺境来比较的话,毛发松弹守三阳之句的精髓,乃体现的是上德无为而无以为的艺境;皮打抖弹震死牛之句的精髓,乃体现的是下德无为而有以为的艺境。故我认为毛发松弹守三阳为神明的神拳之全体透空太极之虚灵境界。后者为神知的气、意拳的劲形反蓄之懂劲的后期之艺境。皮打抖弹震死牛体现的是七年一中成的功夫艺境;毛发松弹守三阳体现的是十年一大成中的功夫艺境之一。一为神知,一为神明,两者的攻防功夫艺境,自有其体与用的水平高低之差异了,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毛发松弹守三阳的攻防功夫艺境,就是拳家通常所说的三功四德境。什么是三功四德境的内容呢?三功者,丹田定砣为用的太极紫金球,一功也;铁布衫、金钟罩的抗击打功夫,二功也;一气涨渺的壮大拳势的一气之功夫,三功也。四德者,太极紫金球的定砣之功,其势如山之稳健,一德也;全体透空的虚灵妙境,身轻如羽,二德也;铁布衫、金钟罩的来力不入,三德也;一气涨渺的去力无阻,四德也。有此三功四德的攻防功夫艺境者,谓之神拳神明的三阳攻防功夫阶段修炼的功成艺境了。

此乃至人的功夫艺境,去世离俗人有形拳法远矣!积精全神,内功修炼一气涨渺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可归于真人的艺境了。

真人

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阐释:

所谓真人的艺境,就是“以天心为体,以元神为用”的“体用一元”的真一不二的无上艺境。对此前贤多有论述,录之如下:

身体如同九重天,内外如一,玲珑剔透,无一丝杂气搀入其中。言之纯是天理,身一动作皆合天道。与圣人并立,与太虚同体。 《拳意述真》

用力日久,豁然贯通;日新不已自臻神圣。浑然无迹,妙手空空,若有鬼神,助我虚灵;岂知我心,祗守一敬! 《太极拳经》

噫!大矣哉!浑之为体也,纯而笃静;其为用也,动而多玄。即曰纯静,以其本乎天之一,养气于至清;则乎地之一,融精于至宁;此于艮之一,涵神于至灵。又浑化清、宁而一之,更至于空灵。是统三才于一致,内而精气神无少缺欠,外筋骨皮一息坚融,至是则内空灵,而外灵便。此浑元功验之所以然也。 《浑元剑经内外篇序》

拳术至练虚合道,是将真意化到至虚至无之境,不动之时,内中寂然,空虚无一动其心,至于忽然有不测之事,虽不闻不见,而能觉而避之。《中庸》云:“至诚之道,可以前知”。是此意也。

《拳意述真第八章练拳经验及三派之精义》

放之则弥六合,其大无外,无所不容;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小无内,无所其入;卷放得其时中,丝毫无差,无不切机。

《中华拳术明镜录龙涎集练体用真诀》

以上数段论述,乃从修炼、建体、至用、艺境等不同角度,都对真人艺境的“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的无形无象无极艺境的种种描述。

至于“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的说法,乃是寿能达到天年,与道沉浮,自己法身道体的功能而无衰竭的现象。

从对“贤、圣、至、真”四种修炼的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攻防功夫层次的内容来看,内家拳法的“唯道是从”的遵从道法清静无为法则之精旨妙义,乃是循序渐进的法式,由有形的拳术攻防功夫艺境,向无形拳道攻防功夫艺境升华的过程,直到无形无象的无极之无上艺境,才算是成功一也的功德圆满。此乃体现出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乃是躬身自厚自修成“文兼武全将相身”之济世人才的“齐身”之系列方法,系统工程之事业。

这就是阐释“贤、圣、至、真”这段文章的精义所在。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