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从边际收益递减的经济学角度来看“土地流转”政策是失误 -- 思想的行者

共:💬73 🌺1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从边际收益递减的经济学角度来看“土地流转”政策是失误

边际收益递减是一个在西方经济学受到广泛认同的规律,尽管人们不能给出严格的证明,这个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经济模型的分析当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个喜欢质疑的人,对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我认为也是一个非常不准确的提法,这点以后再说,但是,这个规律还是具有着相当的适用性的,可以帮助我们对某些现实经济问题进行分析

中共为了促进农村的经济产出效率,做出了“土地流转”的经济决策,可以理解中共的用意是希望土地流转以后可以通过土地经营的规模效益使得农民增产增收

问题在于,即便土地流转没有遇到太大的阻力,中国的农村的土地经营实现了相当程度的规模化,农民就可以大量的增收吗?

----不能,经济学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告诉我们,当投入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你单位投入所获得的收益将要越来越少,简单的举例说一亩土地,你投入多少有机肥化肥随着土地的肥力到达饱和程度,你投入的化肥越多,收益越小,甚至是负收益

农田实现规模经营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农田的产出(在更大意义上,农田的规模收益来源于劳动力投入成本的减少而不是来源于对农田的精耕细作),但是这样的规模经营的可能产生的收益是有限的,同样受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制约

因此,依靠“土地流转”让农民致富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这样的政策不仅没有多少效益,还会产生巨大的负面作用

我们知道,当中国大陆在人民解放军的带动下广泛的分田分地的时候,在日本,麦克阿瑟也开始在日本农村进行分田运动,麦克阿瑟还兴冲冲的向蒋介石介绍他在日本的分田的经验,遭到了蒋介石的冷冷的回绝,蒋介石直到在大陆彻底失败,到了台湾以后痛定思痛,才学习大陆和学习日本也在台湾进行分田

也就是说分田运动当年不仅在中国大陆,也在日本,在台湾取得了成功,这说明分田运动是符合了当时的社会发展形势的正确的举措

那么现在是否历史发展到了否定分田运动的历史时刻了呢,我认为没有到

正如温铁军等人所认为的那样,土地对于农民来说,更多的意义是一种保障---一种就业的保障,温饱的保障,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村居民没有那么多的社保劳保医保,但是农民有土地这个坚实的保障

是的,土地分散在农民手中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土地的使用效率,问题在于哪一种保障不会降低效率----你购买健康保险,大多数情况下你是不生病的,从金钱花费的角度上来看,医疗保险的购买者大多数都是不合算的(否则保险公司怎么赚钱),健康保险的目的就是稍微的减少大多数的财富,而把这些财富集中到需要医治的患者的头上,而患者占人群的比例总是小的

不管是什么样类型的保险都是使得大多数人的金钱的使用效率降低,而使得少部分人的金钱的使用效率增加,人们为什么知道这一点依然购买保险,是因为保险提供了一种稳定性

同样的农村的土地的分散经营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土地的使用效率,但是跟重要的是提高了农村人生活的稳定性----我认为这实际上是一种如同负反馈电路般的负反馈,负反馈的特点就是一边降低效率,一边提供稳定性)

农村土地的分散经营的制度性成本就是降低了土地的使用效率,收益就是促进了农村人生活状态的稳定性,收支相抵还是相当划算的,所以笔者认为,现阶段还不是农村搞规模经营的时候,土地流转应该叫停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