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小眼看文革】“可以教育好的子女” -- 柳叶刀

共:💬30 🌺70 🌵1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小眼看文革】“可以教育好的子女”

前言

第一波风暴

父母进了牛棚,医院里的“革命群众”把我们这些小孩子们定性为可以教育好的子女。既是可以教育,那就得开会教育。于是,就把全院的“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召集到一起,因为大学生都住校,所以最大的是高三的学生,最小的是小学二、三年级。

在会上,几位积极分子鼓起如簧之舌,淳淳善诱,利诱加威胁,鼓励我们这些可以教育好的子女揭发批判自己的父母。无奈大部分人都沉默以对,只有几个小学生被吓得答应写大字报,同自己的父母划清界限。

无计可施,“革命群众”最后决定把我们这些人送回学校交给红卫兵小将去教育。事情倒也简单,院里的许多“可以教育好的子女”正巧都在同一所学校--师院附中上学,我当时念了一年的初一了。于是就出现了这么一个情景:几个带着红袖标的中年人押着一群十多岁的小孩们,沉默地走在福州主要的商业街上。这要换在今天,大概就会有一大帮子围观的人了,可那年头就不是那么稀奇了。

到了学校,我们就被直接送到了红卫兵司令部,然后就被各班的红卫兵领了回去。

当年师院附中的隔璧就是福建省军区和福州军区留守处,现在应该是海军的地盘了,所以学校里颇多革军子弟。文革一来,他们就是理所当然的红卫兵。当年附中有两种人比较特殊,一是革军子弟,二是一批从郊区招来的农民子弟,其他的都是从平常的招生途径进来的。我们这些城里人同农民子弟大都相处得很好,大概是因为都说同一种方言的缘故吧。倒是革军子弟同农民子弟就相处得并不那么融洽。隔璧的一位姐姐高一时和省军区某司令的女儿同班,就曾经亲耳听她说过,“谁要和那些乡下人玩呐,那么土!”她没想过她父亲参加革命前不也是乡下农民吗?顺便说一句,当年就是这一帮人打死了附中的一个老师。

大家不要误解,我对革军子弟没有成见。我的一个发小,他爸爸五五年授衔时就是校官了,那时候年纪小,也没搞清楚到底是上校还是中校什么的。我们同班的一个女孩儿,对同学可好了,见人不笑不开口。虽然革军子弟大都有攀比父母军衔的习惯,但没有人弄得清楚她爸是干啥的,直到文革中才知道她爸原来是福州军区的高级干部,家教立分高下。

回到了班上,一部分同学还在,红卫兵们就让我站在前面,开始了对我这个“可以教育好的子女”的再教育。现在也不记得当年到底说得是什么了,大概就是“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之类的话了。记得这样的训话持续了一个多小时,然后就让我滚回家了。

从此以后,近四十年的时间,我就再也没有踏进附中一步。一直到几年以前回国,我哥开车带我兜风经过,才进去转了一圈,几十年的沧桑,物是人非。记得贺敬之的诗,“几回回梦里回延安”,附中,我的母校,这就是我对你的思念。

前几年一次同学聚会,我见着了当年给我上政治课的同学。一见面,她就忙着向我道歉。我对她说:“我能怪你吗?我们当年都只是十四,五岁的小孩..."

是啊,十四,五岁的小屁孩,懂得什么叫政治斗争?就是大学里的红卫兵,也不过是被人当枪使的小卒子而已。邻居老大哥当年在清华机电系,和蒯大富数年同窗,据他说老蒯原来也是挺好的一个人。

当那位同学走开以后,旁边两位女同学告诉我,红卫兵们后来还给全班同学站了一个队。

“你,什么成份?”

“小...小业主...”

“什么小业主?!资本家!滚一边去!”

......

咳,我现在还记得我那同学当年一身旧军装红袖章,扎俩小辨儿,黑着脸,提着条武装带的模样儿呢。

病人

关键词(Tags): #小眼看文革#文革

本帖一共被 8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