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有谁研究过阿富汗与中国连接的通道? -- lvxs

共:💬10 🌺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自己在网上找了些“瓦罕走廊”资料

  整个瓦罕走廊,东西长约400公里。其中在我国境内由塔什库尔干县的公主堡至中阿边境近100公里,南北宽约3至5公里,最窄处不足1公里;其余300公里在阿富汗境内,因此国际上也称阿富汗走廊。走廊的主要部分位于阿富汗东北部,最宽处约75公里,东西走向,北依帕米尔高原南缘(与塔吉克斯坦相邻),南傍兴都库什山脉最险峻高耸的东段(与巴基斯坦及巴控克什米尔相接),西起阿姆河上游的喷赤河及其支流帕米尔河,东接我国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中阿两国在狭长的瓦罕走廊东端相毗邻,边界线90余公里。

历史上,瓦罕走廊曾属中国管辖。19世纪末,由于沙俄的侵略扩张,中俄两国曾在包括瓦罕走廊在内的整个帕米尔高原发生争端。与此同时,俄英两大帝国由于在中亚争夺势力范围,也不断在阿富汗地区发生冲突。1895年3月11日,英俄为避免进一步的冲突,竟抛开了两个最重要的当事国———中国与阿富汗,签订了《关于帕米尔地区势力范围的协议》,不但划定两国在帕米尔的势力分界线,而且将兴都库什山北麓与帕米尔南缘之间的狭长地带划作两国间的“缓冲地带”。1963年11月,中阿两国签订了《边界条约》,正式划定了两国在瓦罕走廊的边界线。此边界线是全世界时差最悬殊的陆地边境(阿富汗和中国相差3个半时区),也是全世界海拔最高的陆地边境之一。

瓦罕走廊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华夏文明与印度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晋安帝隆安三年(公元399年),僧人法显从长安沿着早已形成的丝绸之路西行求佛,归来后著有《佛国记》,法显在书中描述经历葱岭(帕米尔高原)这一段路程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四顾茫茫,莫测所之,唯视日以准东西,人骨以标行路”。

  公元627年,高僧玄奘从长安启程赴天竺(古印度)那烂陀寺,公元645年回到长安,将其所见所闻写成一部《大唐西域记》,是今天人们研究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古代历史地理的珍贵典籍。现代印度史学家研究本国历史时,竟不得不借助《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记载了瓦罕走廊的一个传说:很久以前,一位汉族公主远嫁波斯。当送亲的队伍来到克孜库尔干山下,突遇匪乱,随从为了保护公主,就近把公主安顿在陡峭的山岗上面,四周严密把守,每天的饮食专门用一根绳子吊上去。不久,匪乱平息,随从恭请公主启程,不料公主居然已怀有身孕!原来,公主困在山顶的时候,每天有一个骑着金马的王子,从太阳里飞出,来到山上和公主幽会。公主腹中的孩子就是“汉日天种”。忠心的随从就地安营扎寨,用石头在山顶上建起宫殿(日后称作“公主堡”),把公主正式安顿下来,并拥立为王。随从们则在山岗附近的帕米尔高原上就地开荒种粮。一年后,公主生下一个英俊的男孩,成为詙盘陀国人的祖先。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玄奘出差归来纪念碑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